育兒謎題#6|《童年會傷人》:同理與情緒辨識,幫孩子啟動理智腦
方格精選

育兒謎題#6|《童年會傷人》:同理與情緒辨識,幫孩子啟動理智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有了孩子後,我特別容易注意到身旁的人,經常罵孩子:「哭什麼哭!哭就有用嗎?這麼愛哭。」通常越罵,還是就越哭得大聲,越難以收拾。

孩子是自己生的,也是自己養的。從親子教養來看,通常父母的教養方式,會決定孩子的行為模式,我們如何對待孩子,孩子就會習得如何對待我們,這是雙向的,孩子就是從我們的身上,學習到做人處事之道。

打罵只會不斷啟動孩子的情緒腦,讓孩子錯失練習思考的機會

在閱讀《童年會傷人》這本書時,作者留佩萱諮商師用很淺顯易懂的方式,來幫助我們認識孩子的大腦發展,讓我覺得很受用。

簡單來說,大腦分兩層。上層掌管情緒,稱為「情緒腦」;下層掌管思考與決策,稱為「理智腦」。而孩子的「情緒腦」會先發展,再來才是「理智腦」,因此請先不要要求孩子像大人一樣,有EQ的處理自己的情緒,因為嬰幼兒的行為,主要由情緒腦掌控,並無法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為。

當孩子情緒失控亂摔東西時,這時很有可能就是他被情緒腦所掌控了。

那既然孩子的理智腦還沒發展,那就不用跟他講道理了?不是這樣的,我們更需要理智地跟他說明,這才能幫助他發展理智腦。因為我們的管教方式,會決定孩子使用情緒腦或理智腦,使用越多的腦,就會越來越強壯。

當我們的大腦偵測到危險時,就會啟動「情緒腦」,讓身體就會進入「反擊或逃跑」模式。當孩子出現問題行為,如尖叫、哭鬧、打人或推人,而此時我們又再度用打罵管教孩子時,只會讓孩子更加恐懼,加強情緒腦的控制力,孩子更沒機會運用到理智腦,學習思考與做出適當的決策。

raw-image

讀書行動:同理+情緒辨識,幫孩子啟動理智腦

一、冷靜下來:先別讓自己的情緒腦控制自己。假若我們都被情緒腦所掌控,那我們更難讓孩子學習到如何理智地處理自己的情緒,因此這是非常重要也最基本的一點。

二、同理孩子:站在孩子的立場思考。我們要試著理解孩子的感受,讓孩子有機會對自己有更多的理解與探索,同時也讓孩子感受到被了解,在安心的狀態下,發展自己的理智腦。

三、談論情緒:讓孩子學習如何認識與辨識情緒。如果可以的話,和孩子好好討論這些情緒的感受與想法,讓孩子不再過度害怕這些情緒的出現,而導致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同時也能討論下次情緒出現時,可以如何因應。

書籍資訊
書名:《童年會傷人
作者:留佩萱
出版社:小樹文化

💝感謝文字讓我們彼此相遇💝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請你按下追蹤或分享。
也可以搜尋臉書粉絲專頁:胡瑋婷諮商心理師的療心話
祝福你,看到更多喜歡的文字,以及幫助你的生活改變得更加美好。

avatar-img
胡瑋婷諮商心理師的療心空間
245會員
316內容數
邀您一同品味平凡生活裡的美好故事,傳遞與延續生命裡的愛與正向能量。聯繫方式:waiting10722@gmail.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在育兒的過程中,不同的育兒理念是常見的挑戰。夫妻間的理念可能因傳統家庭背景而有所不同,這樣的分歧需要透過理解與驗證來解決。本文引用《我不是媽媽,是家庭CEO》內容,分享達成共識的三個心法。
介紹《放心,放手的自然教養》書中分享,在面對情緒失控的孩子時,父母可以試著執行的三個原則與四個步驟。
5/5放心,放手的自然教養
孩子在家與學校的表現往往不同,就像我們在家與工作場所表現得不同一樣。孩子所承受的,永遠比父母想像得還要多,也比父母想像得還要更加堅強。因此,父母要做的就是,保持好奇心,持續探索孩子的內在世界。
在育兒的過程中,不同的育兒理念是常見的挑戰。夫妻間的理念可能因傳統家庭背景而有所不同,這樣的分歧需要透過理解與驗證來解決。本文引用《我不是媽媽,是家庭CEO》內容,分享達成共識的三個心法。
介紹《放心,放手的自然教養》書中分享,在面對情緒失控的孩子時,父母可以試著執行的三個原則與四個步驟。
5/5放心,放手的自然教養
孩子在家與學校的表現往往不同,就像我們在家與工作場所表現得不同一樣。孩子所承受的,永遠比父母想像得還要多,也比父母想像得還要更加堅強。因此,父母要做的就是,保持好奇心,持續探索孩子的內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