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8|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第297話:19個月大的幼兒就能分辨動畫與現實,那你呢?

日本動漫畫席捲全球,與之而來的副作用是世界上的「二次控」大量增加了。
(給身心都還在正常三次元的讀者的小常識:「二次控」指的是「二次元情結」,「控」是 Complex 之意,指迷戀動漫畫二次元人物,對真實三次元世界的人類沒有興趣的行為。我是覺得 Wiki 把它叫做「二次元禁斷症候群」有點太嚇人了啦。)
醒醒吧!二次元世界的美少女美少年們,無法回應你的心意啊!(來源:平坂讀/Media Factory)
醒醒吧!二次元世界的美少女美少年們,無法回應你的心意啊!(來源:平坂讀/Media Factory)
當世所不容的犯罪行為發生時社會通常希望找些什麼人還是什麼事來負責(這樣不在「負責圈」裡面的人就可以沒事、安心了),如果從犯人家裡搜出一堆動漫畫收藏品,媒體以及許多學者專家就會說,犯案的原因是分不清動漫畫的妄想世界與現實世界的差異,導致走上犯罪的不歸路,簡單的說,就是被動漫畫教壞了。
犯罪的原因是不是這樣我們不知道,不過有個新的研究告訴我們,幼兒在 19 個月大的時候,就已經能分清楚「現實世界」與「動畫世界」的差異了。
匈牙利中歐大學(Central European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以16名19個月大的幼兒進行了以下的研究,來看這些幼兒能不能分辨現實與動畫的不同。
第一個實驗是做一個「蹺蹺板」(圖二左),中間有個球會沿著蹺蹺板滾動,掉到兩邊的盒子裡,然後問小朋友球在哪邊,小朋友都能指出正確的盒子。
實驗一到實驗三,「蹺蹺板與盒子」的配置。(來源:Open Mind)
第二個實驗是,把蹺蹺板拿掉,換成一個螢幕,上面有蹺蹺板的動畫(圖二右),球一樣會滾向其中一邊,但是螢幕中沒有盒子,盒子是現實世界中真正的盒子。這時候再問小朋友球道哪裡去了,大部分的小朋友沒有被騙,都指著螢幕,而不是指著真實的盒子。
接下來是第三個實驗,把真實盒子拿掉,在蹺蹺板動畫裡增加了盒子,這時候,小朋友就會指出球會掉落的正確的動畫中的盒子。
也就是說,小朋友可以區分真實世界中以及動畫中的蹺蹺板與盒子,動畫中在蹺蹺板上滾動的球,是不會掉進真實世界的盒子的。
等等,這還不夠,有一個可能的解釋:小朋友有可能並不能區分動畫與真實,會得到上面的結果,是因為「螢幕有邊界」,搞不好他們以為螢幕中的球是因為被邊界擋住,才不能掉進真實世界的盒子。因此,研究團隊又補了一個實驗(圖三)。
實驗四「小兔子在哪裡」的配置。(來源:Open Mind)
有兩個左右並列、播著動畫的螢幕,左邊是「小熊回家」,右邊是「小兔子回家」,兩個小動物在兩個螢幕中,分別走進自己的家裡。要注意的是,兩邊的房子長得一模一樣,但是背景不同:小熊的背景是晴朗的夜晚,小兔子則是積雪的白天。
小熊與小兔子回到家裡後,兩個螢幕關掉,左邊(小熊)的螢幕往右上移,右邊(小兔子)的螢幕往左下移。如此一來,螢幕變成上下配置,原來播放小兔子動畫的螢幕,會位於小熊動畫螢幕的下方。
接著把畫面打開,這時會有兩種配置,一個是上、下方螢幕分別播放小熊與小兔子動畫的背景(跟螢幕移動前的螢幕配置一樣);另一種是兩個螢幕畫面對調。這時候小熊跟小兔子都不在螢幕上。
然後研究人員就問小朋友:小兔子在哪裡?
如果小朋友是以「實體螢幕的位置」來回答,不論畫面配置是哪一種,都會回答「小兔子在下面的螢幕裡」。
如果小朋友是以「動畫世界裡面的位置」來回答,就會指出「小兔子在白天積雪的場景的房子裡」的那個螢幕裡。
結果是後者。小朋友是根據畫面裡面的場景來選擇,因為小熊跟小兔子,都是動畫畫面裡才存在的東西。
基於上面四個實驗的結果,結論是:19個月大的幼兒,已經可以分辨「動畫與現實的不同」了。
這個成果,發表於2021/09/10,MIT 發行的「Open Mind」期刊。
所以各位阿宅們請加油,不要輸給19個月大的小朋友喔!
  • 超中二物理宅雜記
  • 等我征服世界就把發展心理學列為全人類必修
  • 生命宇宙與萬事萬物什麼都馬跟物理有關
  • 話都給我講就好 其之297(往 300 邁進中!)
小朋友好棒棒,快來讀物理!(來源:Chris Ferrie/Sourcebooks)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超中二物理宅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