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7|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年紀越大血壓自然越高?別再被農場文章騙了

近期發現,民眾對於高血壓這類的慢性疾病往往有不少迷思,上一篇文章「開始使用慢性病藥物後,就一輩子都要吃藥了嗎?」破除了慢性病的藥物服用之後就一定不能停的錯誤概念,這次我們要講的主題就是慢性病三高之首—高血壓。

迷思一:年紀越大血壓自然越高?

對於高血壓的迷思很多,舉一個最常見的例子:
傳統觀點認為「年紀越大的人,血壓自然就會越高」,而這個觀點來自於英國多年前的血壓普查研究。數年前的這個研究發現:年紀似乎與血壓呈現正相關,因此高血壓一直以來都被認為可能是一個自然老化現象,以保持你全身血管足夠的血液灌流。
這樣解釋也滿合理的:或許當我們老了,血管硬化、變窄了,會導致血液不容易流進人體的末梢動脈,因此血壓必須要升高,以維持重要器官的血液供給。
但是更新的證據顯示,其實人類的血壓不應該隨著年紀而自然的上升。換句話說,老人的血壓上升並不是必然的、也不是必須的,而是一種病態的生理表現
bruce mars on Unsplashbruce mars on Unsplashbruce mars on Unsplash
因為近期更新的普查研究發現:在相對沒有污染、人民的飲食也較健康的非工業化鄉村地區,居民的血壓並沒有隨著年紀而升高。這樣的證據顯示,人類的血壓升高,基本上可以視為病態的展現,而非老化之自然現象。
簡而言之,如果血壓高了身體一定是生病了,需要謹慎的控制血壓,才能大幅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並有最佳的預後。

迷思二:長期使用降血壓藥物不僅沒好處,還會傷身體?

接下來我們就來探討,長期使用降血壓藥物,真的對健康有幫助嗎?

研究一:降低血壓對於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影響
目前最新的研究顯示,除了 85 歲以上的老年人積極降血壓的好處比較沒有那麼明顯外(而且很可能是因為樣本數不足得到的結論),使用降血壓藥物控制血壓在各個年齡層都有明顯的好處。整體而言,越年輕的高血壓族群使用降血壓藥物,好處會更明顯,罹患重大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下降得愈多。
舉例來說,收縮壓(血壓前面比較大的數值)每下降 5 mmHg :
  • 在未滿 55 歲的組別,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可以降低 18 %
  • 在 75 - 84 歲的組別,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可以降低 8 %
  • 在 85 歲以上的組別就沒有太顯著的差異(很可能導因於樣本數不足)
無論你一開始服用降血壓藥物的時候血壓有多高,當你的血壓每降 5 mmHg ,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都會大幅下降。
因此某些誤導人的農場文章常常講說「年紀越大,血壓高一點也可以接受」,或是在長輩 LINE 群組裡頭常看到的「美國正式規定 65 歲以上標準血壓可以到 150 / 100 mmHg」、或「75 歲以上老人血壓到 160、170 都 OK 」這些刻意為之的謠言自然是不攻自破。

研究二:華人地區血壓與心血管疾病之間的關聯性
這邊跟大家分享台灣知名的心臟內科教授王宗道醫師,於今年登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的著名研究。這個研究搜集了台灣以及中國大陸總共 8000 多個華人長者,記錄他們居家量測的血壓以及心血管疾病發生的比率,總共追蹤長達三年。
這 8000 多位 60-80 歲的高血壓長者,研究將其分成兩組,一組收縮壓控制在 150 mmHg 以下(約 130-140+ mmHg);另外一組控制在 130 mmHg 以下(約 110-120+ mmHg),追蹤他們日後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概率。
研究結果發現,比起血壓控制在 150 mmHg 以下的那一組(其實這組也算是控制得不錯),血壓嚴格控制在 130 mmHg 以下的那一組大勝:
  • 降低接近 1/3 的中風、急性心臟病風險
  • 降低 73% 的急性腎衰竭的風險
  • 整體而言降低了 26% 各種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這個研究非常重要,也可能使台灣之後對於老年高血壓的控制目標更加嚴格,為什麼呢?
其一、這篇研究的取樣是華人(台灣人跟中國大陸人)。其實之前歐美的學者也有得出類似結論,但常常有人詬病說「歐美的研究,台灣人又不一定適用,因為人種不同」,但這篇研究狠狠的打臉這種說法。再來、這是一篇非常新, 2021年發表的研究,證據等級也相當的高,非常有機會被當成新版高血壓指引的文獻出處。
簡單來說,只要沒有頭暈、不舒服等狀況,血壓在可接受範圍內其實越低越好。可以的話盡量將收縮壓控制在 120 mmHg 以下,對於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降低、以及整體健康狀況的維持都非常有幫助。
希望這篇有更新到大家對於高血壓的看法及觀念!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如果你重視知識來源根據,希望汲取醫學新知,歡迎訂閱本專題,讓我來為你把關內容,提供更正確的醫療資訊。我會將艱澀的醫療知識轉譯為大家都能輕鬆閱讀的醫學科普文章,逐一打破生活中常見的醫學謠言,輔以實例說明,帶大家建立正確保健觀念,進而達到預防疾病的功效。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