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與退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哥哥新學期是一位新任的正式老師當導師,老師在來這間學校之前有六年的輔導老師經驗,好像也有心理師的實習經驗。開學時我覺得很新奇,輔導老師帶班應該會有不同的做法,或許在社會情緒這個方向會特別強調吧,讓孩子會有哪些成長。
過了兩三個月,結果老師出很多問題,基本上來說就是沒有管理群體的能力與知識,也沒有從群體思考的能力,加上可能原本就迷糊的個性,總之,被家長們投訴抱怨連連,家長們也透過向學校抗議與爭取權益的方式,讓學校啟動了不適任老師的調查。
我對這件事一直沒有太多主張,因為我自己也不是從小就在好班級好學校念書的,遇到各種老師都有,也都給我以及當時的班級不同的刺激,大家以不同的方式成長了。
所以家長們在動員、收集意見、找學校開會的過程中,我都只是了解進度而已,沒有特別想提什麼意見,也不想去看他們吵架。而上個月找學校開會時,或許是因為在line上面受到個別邀請,加上好奇到底開會在講什麼,我就去了。
開會時大家的討論沒有方向,也沒有聚焦,我終於受不了而說了一些話,也讓大家知道我的工作,並表示我也很樂意提供專業的協助,只是我是家長的身分,或許要看學校與老師怎麼想。
當天晚上我也傳了訊息給老師,除了關心她的狀況,也表示想約老師周末談談,不過老師已有安排,而且對於我約其他時間也沒有給予正面答覆。
老師習慣逃避,態度也不如她口中所說的積極,我其實看得出來也放在心裡就好,中間也不再主動問老師時間,我想不要給人家壓力。
今天晚上臨時收到通知家長們又要找學校開會了,我還是會去。這次沒有老師,是校長與主任與會,大家想問主任現在老師通過不適任教師的調查,接著兩個月的輔導期要怎麼辦?我也是沒什麼想法阿,老師如果留原校輔導那就是得努力幫老師上課,還有維持班級的基本秩序,以及協助處理特生們的狀況;老師如果不留原校輔導,學校自然得找來一位代課老師,或許就沒有太多問題了。
但我今天清楚地感覺到,我已經沒有主動想幫助老師的感覺了。
原來不是不想給人家壓力,而是我也沒有那麼多的時間與精神停留在這一個事件上,生活與工作讓我必須很快的把眼光轉開,是一個很現實的事情。
這個社會是殘酷的,機會往往稍縱即逝,逃避與退縮真的是一個影響很大的習慣,或許大到你自己都不會知道你因為這樣的慣性反應而失去了什麼。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會員
16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nan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年紀越大,越有點不知道該如何拿捏與朋友之間的距離。 這真是好詭異的事情啊!
前陣子不斷在提醒兩小注意吃飯時、洗手時、手拿食物時,袖子要捲起來這件事。 阿德勒說教小孩就像在洗盤子,每天都會弄髒、每天都要洗乾淨,然後又會再弄髒,所以要每天洗盤子。意思是說教養小孩就是要每天每天不厭其煩的做,這是一個自然的現象。
生活中的小確幸:早上起來發現老公昨天晚上忘了洗衣服。
在看教養書的時候,很常看到(或是現在很流行?)的話語是:溫柔的接住,這五個字。這五個字是我覺得自己大概能做到,在成為父母後卻很少體會的經驗。有時候我會想,那到底是什麼呢?為什麼每個人都在寫這個?
去年開始和一個機構合作新方案,是幫助特殊生適應課輔班的計畫,在五月疫情還沒爆發之前,進行得很順利,小孩們進步也蠻多的,所以今年也繼續進行這個計畫。
哥哥從昨天開始就很興奮,因為今天他要自己一個人去朋友家玩。
年紀越大,越有點不知道該如何拿捏與朋友之間的距離。 這真是好詭異的事情啊!
前陣子不斷在提醒兩小注意吃飯時、洗手時、手拿食物時,袖子要捲起來這件事。 阿德勒說教小孩就像在洗盤子,每天都會弄髒、每天都要洗乾淨,然後又會再弄髒,所以要每天洗盤子。意思是說教養小孩就是要每天每天不厭其煩的做,這是一個自然的現象。
生活中的小確幸:早上起來發現老公昨天晚上忘了洗衣服。
在看教養書的時候,很常看到(或是現在很流行?)的話語是:溫柔的接住,這五個字。這五個字是我覺得自己大概能做到,在成為父母後卻很少體會的經驗。有時候我會想,那到底是什麼呢?為什麼每個人都在寫這個?
去年開始和一個機構合作新方案,是幫助特殊生適應課輔班的計畫,在五月疫情還沒爆發之前,進行得很順利,小孩們進步也蠻多的,所以今年也繼續進行這個計畫。
哥哥從昨天開始就很興奮,因為今天他要自己一個人去朋友家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我致力於靈性成長的這幾年,曾幾度遭遇我會稱之為靈性學習的瓶頸時期。有段日子,我陷入了一種學習/靈性資訊焦慮,只要一天不汲取新的靈性訊息,我就覺得渾身不自在。這個階段時常讓人難以分辨:究竟是在靈性逃避,還是真的到了該將知識轉化為體悟的時刻?
Thumbnail
一個希望對方桃花枯萎凋零,另一個則歡喜於桃花茂盛成林,兩個人每天過著不一樣的生活,卻演一成不變的劇本。一樣的劇情,有的人演了十多年,有的人卻演了三四十年,不知是沒發現自己雖然每天都變換不同的生活風格,但同樣的情節一再出現;還是打從心底以逃避的心態,面對相同的戲碼。
去年暑假時出了一份自由研究作業,其中有一個孩子是要研究老師。研究內容如下: 我的老師是個很好的老師,會講故事給我們聽也會跟我們玩,大家都很喜歡他個性幽默、溫柔,下課很多人都要去跟他玩。只是如果老師兇起來很可怕都一定要有心理準備,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大吼,會嚇到抖一下的那種
Thumbnail
上國小以後,通常放學後就會去安親班或補習班,因為大部分的爸媽需要上班。 我們總聽到安親班、補習班不好,因為孩子很可憐,他應該好好享受他的童年,但社會和父母又期望他能考個好成績,又,父母太忙沒時間,教育責任就全外包給安親補習班承擔。
Thumbnail
過去教師被意識形態影響,大多願意認同崇高的師道,如今經過一再的修法、工作性質轉變...... 教師拒絕道德綁架,只做最低程度的工作要求,以免多做多錯,最先倒楣的就是弱勢孩子,這也怪不得老師,而是施政錯誤的結果。
Thumbnail
前陣子網路上瘋傳一段高中生與老師起衝突的影片,學校沒有告知代課老師班級與該學生的情況。 作為短期代課老師,為了避免上述的問題發生,該如何是好呢?
Thumbnail
日本電影--青春,半生不熟 電影簡介 玉子是一個沒有工作的大學畢業生,與經營運動器材店的離異父親住在一起。玉子把時間花在睡覺、吃飯、看電視、看漫畫和玩電子遊戲上。她父親會養她,但希望她能找到一份工作。 影片中的玉子,就對每件事都缺乏熱情,這故事可能是許多年輕人可能面臨的現實縮影。大部份的人
兩者在行為上的表現都是「不去想」,但對事情發展的因應表現影響卻差異甚大。 因為不想自己的腦袋一但閒下來就會開始想些有的沒的,因此用各式各樣的娛樂填滿自己瑣碎的時間、讓自己不斷接收聲光刺激、沒有了深思人事物的餘裕。 滑貼文、手機遊戲、追劇、翻過一段又一段影片,但為何最終感覺到的還是無盡的空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面對恐懼的困難,過去因逃避習慣,現在在面對時感到痛苦並想逃。作者認為逃避只會減少轉換的時間,但也是一個生存模式。他描述了內心的狀態和麵對自我的挑戰,並提到了接納自己是一生的功課。這篇文章充滿了自我覺察和成長的內容。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我致力於靈性成長的這幾年,曾幾度遭遇我會稱之為靈性學習的瓶頸時期。有段日子,我陷入了一種學習/靈性資訊焦慮,只要一天不汲取新的靈性訊息,我就覺得渾身不自在。這個階段時常讓人難以分辨:究竟是在靈性逃避,還是真的到了該將知識轉化為體悟的時刻?
Thumbnail
一個希望對方桃花枯萎凋零,另一個則歡喜於桃花茂盛成林,兩個人每天過著不一樣的生活,卻演一成不變的劇本。一樣的劇情,有的人演了十多年,有的人卻演了三四十年,不知是沒發現自己雖然每天都變換不同的生活風格,但同樣的情節一再出現;還是打從心底以逃避的心態,面對相同的戲碼。
去年暑假時出了一份自由研究作業,其中有一個孩子是要研究老師。研究內容如下: 我的老師是個很好的老師,會講故事給我們聽也會跟我們玩,大家都很喜歡他個性幽默、溫柔,下課很多人都要去跟他玩。只是如果老師兇起來很可怕都一定要有心理準備,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大吼,會嚇到抖一下的那種
Thumbnail
上國小以後,通常放學後就會去安親班或補習班,因為大部分的爸媽需要上班。 我們總聽到安親班、補習班不好,因為孩子很可憐,他應該好好享受他的童年,但社會和父母又期望他能考個好成績,又,父母太忙沒時間,教育責任就全外包給安親補習班承擔。
Thumbnail
過去教師被意識形態影響,大多願意認同崇高的師道,如今經過一再的修法、工作性質轉變...... 教師拒絕道德綁架,只做最低程度的工作要求,以免多做多錯,最先倒楣的就是弱勢孩子,這也怪不得老師,而是施政錯誤的結果。
Thumbnail
前陣子網路上瘋傳一段高中生與老師起衝突的影片,學校沒有告知代課老師班級與該學生的情況。 作為短期代課老師,為了避免上述的問題發生,該如何是好呢?
Thumbnail
日本電影--青春,半生不熟 電影簡介 玉子是一個沒有工作的大學畢業生,與經營運動器材店的離異父親住在一起。玉子把時間花在睡覺、吃飯、看電視、看漫畫和玩電子遊戲上。她父親會養她,但希望她能找到一份工作。 影片中的玉子,就對每件事都缺乏熱情,這故事可能是許多年輕人可能面臨的現實縮影。大部份的人
兩者在行為上的表現都是「不去想」,但對事情發展的因應表現影響卻差異甚大。 因為不想自己的腦袋一但閒下來就會開始想些有的沒的,因此用各式各樣的娛樂填滿自己瑣碎的時間、讓自己不斷接收聲光刺激、沒有了深思人事物的餘裕。 滑貼文、手機遊戲、追劇、翻過一段又一段影片,但為何最終感覺到的還是無盡的空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面對恐懼的困難,過去因逃避習慣,現在在面對時感到痛苦並想逃。作者認為逃避只會減少轉換的時間,但也是一個生存模式。他描述了內心的狀態和麵對自我的挑戰,並提到了接納自己是一生的功課。這篇文章充滿了自我覺察和成長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