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致力於靈性成長的這幾年,曾幾度遭遇我會稱之為靈性學習的瓶頸時期。
有段日子,我陷入了一種學習/靈性資訊焦慮,只要一天不汲取新的靈性訊息,我就覺得渾身不自在。
這個階段時常讓人難以分辨:究竟是在靈性逃避,還是真的到了該將知識轉化為體悟的時刻?
我意識到每每我開始感到學習焦慮時,我似乎把靈性學習、自我成長的資訊當作一種安慰劑。好似只要我不斷吸收新知識,用正能量填滿自己,內在的問題就會自動消失。
然而事實證明,這種「正能量灌爆法」的效果往往只能維持幾天。若不去真正體驗和領悟,相同的課題通常會在三個月內重新浮現。
一位友人最近與我分享他報名了新的靈性課程,不過先說,我對於訪間靈性課程沒有任何看法,只是這讓我頓時間有了新的體悟:
倘若當我們不斷追逐靈性課程,卻發現生活中的難題依舊週而復始,處境也未見顯著改善,這會不會正是一個訊號,提醒我們是時候從思考轉向實踐了?
這就好比在我高中時期,我很擅長背誦,任何需要記憶力的科目,我都能得心應手,拿數學來說好了,我很擅長背誦數學公式,但面對實際的應用題時,單純的知識記憶我一點也派不上用場。
這種情況與靈性成長何其相似:光是知道並不等於真正的理解和轉化。就像數學需要實際演練才能掌握,靈性智慧也需要在生活中細細品味與實踐。
在過去獨居的日子裡,我曾幾度天真地以為自己達到某種開悟境界(我亂講的哈哈哈),但當時我確實一天中能夠長時間保持內在的情緒平靜。
我甚至一度有了錯覺,以為這個世界上已經沒有什麼事物能夠激起我的情緒起伏了。這種自以為是的平靜,在後來證明只不過是環境單純所帶來的假象。
直到我搬回原生家庭,我才真正明白之前我曾在一本書中讀到 Ram Dass 充滿智慧的幽默:「如果你認為自己已經開悟了,不妨去和你父母住一星期看看。」
果然,在原生家庭中的第一年,我就被現實狠狠地打回原形,每天都處於心靈崩潰邊緣中。
那些我以為已經解決的情緒問題,那些我認為已經超越的人際糾結,在家庭這個最真實的試煉場中,全都重新浮現。
這段經歷讓我深刻體會到,真正的靈性成長不是逃離,而是面對;不是遮掩,而是揭露;不是逃避,而是直面。
每一個與家人的衝突,每一次情緒的爆發,都是一面鏡子,照出了我內在尚未處理的部分。但也正因為我經歷了它,所以我才能更快意識到噢!原來我以前只是知道而非領悟,能夠被轉化的,最後都能成為內在的知曉。
如果你現在也處於靈性學習的焦慮中,每天渴望汲取新知,卻感到生活毫無進展佇足不前,不妨思考:這會不會是一個提醒,告訴你是時候將所學付諸實踐了?
畢竟,外在的實相往往只是內在狀態的映照。當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遇到困境時,與其急著尋找新的靈性教導,不如靜下心來,觀察這些困境想要告訴我們什麼。
在物質層面的行動尤其重要,但關鍵不在於行動本身,而在於我做什麼行動可以強化我所期望相信的信念/實相?
例如:當我想要建立豐盛意識時,有人可能選擇通過傳統的努力工作來證明自己擁有豐盛的物質金錢,
有人則可能採取看似無關緊要但卻仍舊能夠增強信念的行動,比如:只是單純的整理環境、散散步、做任何讓自己感到興奮的事、從事讓自己感到豐盛富足的活動等等。
雖然看似無關緊要,但在從事這些活動的過程中卻充滿平靜喜悅,而這樣的情緒振動往往更接近豐盛意識。
所以我認為重要的似乎不是你做了什麼,而是要如何才能使小我更加相信你所期望相信的信念,畢竟別人說破嘴的奇蹟事件,遠遠也不如自己親身體驗一次來的強而有力的向小我證明。
只要你創造出一個更加接近你所期望相信的信念事件發生,我發現這樣的信念強化遠遠勝過於我不斷去吸收自己想要相信的信念,
例如:如果我想要向自己證明,我值得過更好的生活,雖然我抱持著半信半疑的狀態去行動,但只要發生了那麼一次讓我感到"我好像真的值得過更好的生活"事件發生,
這樣信念強化的力道,遠遠大過於我讀了幾十本正能量爆棚的書或影片等等。
文章尾聲,在這條靈性成長的道路上,願我們都能找到知識與實踐的平衡,讓每一個當下都成為修行的契機。
讓我們把靈性從思想中解放出來,與生活融為一體,最終開出屬於自己的智慧之花。
最後,希望我的分享能夠幫助到每個正在靈性道路上的夥伴們,也非常感謝你的耐心閱讀與專注力 ❤
若以上的內容與觀點有疏漏或者與你的認知解讀有不同也請多多包涵,選擇讓你感到最舒服的觀點才是最重要的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