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3|閱讀時間 ‧ 約 9 分鐘

科技爆炸的面子時代,人們的6個症狀

先總結,我覺得這個資訊爆炸時代的人普遍充斥無力感,同時又眼高手低、急於求成,追求表面光鮮又不善於靜下來跟自己對話,慾望快速膨脹,無法滿足慾望的焦慮也跟著瘋狂成長。
嗨,我是發現自己已經不再屬於年輕世代的拜倫。
畢業以後斷斷續續接觸了一些當時20幾歲的年輕人,還在念書的、剛畢業的、直接進入社會的,雖然短暫但多少可以跟他們聊天、稍微觀察他們的言談。
最近又碰上現在還20幾歲的新血,我仍然是跟他們聊聊,發現有些問題似乎從我進入社會後就一直存在,我們帶著這些毛病沒丟下它們過,甚至新的朋友也沒有脫離這種狀況。
當然,我覺得是問題不代表真的有這個問題,今天就來講一下我個人以偏概全認知到的時代毛病,也歡迎提出你的看法。
先總結,我覺得這個資訊爆炸時代的人普遍充斥無力感,同時又眼高手低、急於求成追求表面光鮮不善於靜下來跟自己對話慾望快速膨脹無法滿足慾望的焦慮也跟著瘋狂成長。
大概理出幾點,大家鞭小力點。

一、缺乏管理收支的能力,收入不能滿足不切實際的慾望。

首先,如果收入只夠生活開銷,就該節省點,這不是什麼老古板觀念,是泥馬血淋淋的基本觀念,沒必要的東西不買、華而不實的用品不進。
不願減少玩樂、買名牌的開銷,每個月都是赤字、月底要借錢的生活能過一輩子嗎?控制不了怎麼花錢、也不願意學怎麼存錢,還敢靠北生活艱難、存不到錢,合理嗎?更不用說「因為別人有所以自己也應該有」的學齡前邏輯有多荒謬。
有些甚至沒有自己的收入,經濟來源都是家裡資助(我:你這把年紀!???)。如果生在普通家庭,你也許可以不用花時間打工賺生活費,但家裡資助生活費,不是讓你體驗被動收入的,是讓你可以把時間用在強化自己、好好精進,不用擔心活不下去而要另外花時間打工!
生活費是用來生活的,不是拿來奢侈的!
有生活必須以外的支出需求,在這個錢很小的時代,你應該自己去賺,賺到是你的能力,賺不到是你沒能力,一翻兩瞪眼,這時候要嘛減少慾望、樽節用度,要嘛強化收入,不是開源就是節流,這個責任應該自己扛,你爸媽沒有欠你,世界也沒有欠你
世界不公平,有人家庭富裕可以做爽二代,也有人必須要將收入用來幫助家裡;你應得的不給你當然可以生氣,但要求不勞不成還遷怒就沒道理。
弄清楚自己真正需要什麼,這些東西可以用好的,在這個之外請好好考量自己個人的經濟狀況,能做多少事?能滿足多少需求跟慾望?沒那個屁股不要吃那個瀉藥,沒那個收入別買那個外套。

二、有酒肉朋友,無良師益友

受現在社群模式、社群媒體、大眾媒體、各類頭臉人物影響,人們普遍存有焦慮感,沒成就的焦慮、沒買房生子的焦慮、競爭力焦慮、知識焦慮、沒朋友焦慮,我想這些焦慮背後的共通點,是「面子焦慮」,怕輸、怕被笑
結果呢?大家的社群照片看起來都很棒,放在臉書IG的文字都充滿正能量,你的看起來不錯,他的看起來很棒,尤其是那些看起來朋友很多很熱鬧的照片,看到的人都會覺得「哇!好快樂的生活!」。
生活需要調劑,除了課業、工作、事業,「娛樂」絕對有它不可動搖的地位,尤其是跟親朋好友共度時光,這很棒。
但過了頭,天天醉生夢死,總是跟同樣不甘寂寞的人,發類似的玩樂照片,雖然顯得生活很充實、社群媒體很精彩,但不免讓人懷疑:如果生活都花在這種地方上,你怎麼有時間留給自己充電?怎麼有時間認識不同領域、不同思考的朋友?
看似光鮮,除此之外剩下不多。

三、注意力放在無效訊息,時間體力多用在沒意義的事,比起腦袋更重視面子

承上繼續說,玩樂是應該的,生活不能只用力,還需要放鬆。話雖如此,如果只剩下玩樂放鬆一樣顯得毫無意義,也是失衡。
忙於營造看起來充實的生活表象,獨處時不知道如何是好,閒暇時慣性刷社群媒體、滑短影片、看垃圾新聞、名人八卦,有時候做一些積累的工作看起來似乎有做了什麼,實際上也只是為了殺時間,這段時間沒有意義。
有些事情一天不做、一周不做、一月不做,也不會造成什麼損失,也不會錯過什麼必須要知道的事,這就是無意義的事、無價值消息的特性,就算無限推辭它們,也不會對我們造成什麼負面影響。
可惜,笑貧不笑娼已經幾十年,開藍寶堅尼的詐欺師比騎腳踏車的無名英雄更讓人垂涎,大家在意的是能展現的財富跟成就有多少、照片裡的人和酒有多少人。
畢竟腦袋裡有多少貨不容易看到,要看出影響也要等很久。
人會被常看到的東西影響,手機裡那些程式特別喜歡推播那些形象光鮮的人、令人羨慕的成功故事給你,它們都很能吸引你的注意力,演算法判斷我們喜歡看,於是推送更多這類的訊息給我們,久了就會以為世界是這個樣子,要就要跟他們一樣:光鮮亮麗、粉墨登場。
取得資訊越來越方便,但你的世界越來越狹小。

四、跟著大流走,沒有自己的想法,沒有深入了解新事物的能力

某種程度上,巨頭訊息源的演算法決定了什麼話題可以成為熱門,我們已經習慣被餵養訊息,推送什麼到我們眼前,有興趣的點進去看,沒興趣的就略過。然後你發現推過來的訊息越來越好了,每個看起來都很有趣,因為演算法越來越了解你對什麼關鍵字有興趣,我們越來越像被飼養的牲畜,它們塞東西進來,我們貢獻注意力與網路帳號
習慣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就忘記怎麼打獵,資訊更是如此,習慣打開手機就有東西看,假設今天你東西看完了,你會突然不知道自己要看什麼、要做什麼,因為已經習慣被動接收訊息,而且我們是因為「好像有趣」點進去看,實際上沒有主動想要尋找過什麼、學習過什麼
再加上,我們不可能看得完那些永不停歇的有趣雜訊,它們爭先恐後地佔據你所有的心智空間,只要見縫就會插針,不留下一點點空白給你,不讓你的腦袋獨處、思考、靜下心。
就結果而言,我們逐漸失去深刻學習知識的能力、主動想了解什麼的好奇心,還有從無生有產生想法之後一連串自發的行動力

五、信用危機,相信別人變成奢侈

食品安全問題、名人的八卦醜聞、網路社團裡面各式各樣的爆料、被你聽到的素人被背叛故事、老套也能得手的詐欺案件,很常看到這些嗎?你見怪不怪了嗎?
你知道我要說什麼了。各種工具、題材、新名詞產生的太快,做壞事變得容易,讓別人知道壞事也變得容易,可惜防不勝防,可喜的是大家自我保護的意識提高,可悲的是看誰也都像賊

六、沒有危機意識,財務、健康、知識的灌溉不夠,就算有想法行動力也不夠

狀況好的時候,看什麼都覺得可以辦到,人變得耐心、友善,能容忍很多事情,狀況不好的時候,人就會變得危險、暴戾,隨時在壓制怒氣。
不過我們永遠沒辦法預測未來會發生什麼事什麼時候狀況好,什麼時候狀況壞,往往是直到付不出帳單、每天擔心下一餐才想到應該學習如何管理錢財;直到肝癌、糖尿病、大腸癌上身才知道身體狀況很糟;直到遇上問題,才有可能意識到自己什麼都不懂,只有皺紋變多;直到突然碰上什麼壓力超大的大案子、超麻煩的政治漩渦、被丟出來背鍋,才想起來自己當初想要離開的原因。
可怕的是,就算提早經歷過低潮,一切回到正軌後,那些體悟通常又會被忘的一乾二淨,大多數的人沒有正視極有可能發生,同時也能預防的危機。再加上就算正視問題,現實生活的壓力和負擔往往能拖垮我們的意志力,我們只想休息。我們動起來的時候,往往是問題已經不可忽視的時候

溫水煮青蛙,青蛙心很累

大家應該都知道溫水煮青蛙的故事,有時候我會想,青蛙可能只是不想跳出來,牠的心很累,對於自己會被煮熟的結果無所謂,但人不一樣,壓力是無形的,很多人早就死了。
有時候我會想,是不是只有我這樣想?其實大家都適應得很好、心裡都很健康?寫到這裡我不太有自信,因為我現在看到的世界就是這樣子,萬一我一直是錯的呢?我要從哪裡開始調整認知?
生活充滿苦難,很多小確幸存在,但為什麼小確幸會成為一個有意義的詞?因為有人需要它,需要它來平衡生活、治癒自己,它唾手可得、快速、令人愉悅,讓人意識到還是有些細小的美好值得感受,我們可以先不要絕望。
但慾望太多了,資訊刺激也太多了,所有的人都在追逐,卻不知道在追逐什麼,只好沒有盡頭的跑下去,用更多的小確幸麻痺自己。
我鼓勵大家過簡單的生活,學習極簡主義的哲學,搞清楚什麼東西對自己重要,也能體認到很多東西真的不重要也不需要,沒有也不會怎樣。重要的空白時間用來獨處思考、陪家人喝杯茶、陪孩子讀個繪本,這些事情才有意義
✩我是拜倫,謝謝你讀到這裡!你/妳有什麼想法嗎?拜倫期待你/妳的回應與支持,如果還有點幫助,請拍手留言鼓勵,讓拜倫看到漣漪,更有動力堅持做下去:)
✩用讀的《拜倫思維筆記》在《Matters》《Medium》《Vocus
✩轉發請註明來自《拜倫思考筆記》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