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客室|飲食微戰爭,吃貨與他們的寫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你吃進去的東西從不只是填飽肚子而已,一道小小的菜餚裡,架構了一整個世界。吃的同時,也發動了各種各樣的「微戰爭」,包含品嘗者的內心掙扎,也可能是審美品味、資源爭奪、貧富階級差距,甚至一整個文化想像。
這學期在自學團體開設了一門「吃貨與他們的寫作:飲食文學篇」課程,內容帶大家重新認識飲食的意涵,舌尖上的刺激可不只有味蕾!
📷Jimmy Dean null on UnsplashJimmy Dean null on Unsplash

飲食的意義

飲食文學,是將日常飲食賦予文學性,可能是記憶與情感、象徵的聯想、資訊的說明或文化的召喚。我個人很喜歡用廣告的小時光麵館做代表,在食物裡賦予故事的層次:
每個人有自己的食物印象,而我們對食物的聯想,往往與記憶有關(多少孩子想起紅蘿蔔與洋蔥時會聯想到被逼迫的經驗),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裡面藉著一小塊瑪德蓮蛋糕回想起住在姑媽家的記憶:
一整天的陰沉。想到明天也會一樣低氣壓,讓人實在提不起勁。我呆呆地舀起一匙剛才浸過瑪德蓮的熱茶到唇邊,溫熱且摻著蛋糕碎屑的茶水一沾染我的上顎,我不禁渾身一顫,停下動作,專心一意感受那一刻在我的體內發生的絕妙變化……驀地,記憶甦醒了。那正是那段待在貢布雷期間、每個周日早晨都會嘗到的瑪德蓮蛋糕的滋味。因為在當天早上不到做禮拜的時間我不會出門。當我去姑媽蕾歐尼的臥室向她請安,她都會給我這種小蛋糕,而且會先放到她的茶(香草茶或椴花茶)裡沾浸一下。 這種小點心之前都沒能讓我想起任何事……也或許是因為那些記憶被束之高閣、拋在腦後的時間太久,以至於現在什麼也沒有留下,一切皆已散落。
我們的記憶,黏著在某些食物之中。以前人飲食更講究填飽肚子,然而在現在這個飲食精緻化的現代,飲食可不是「小道」,它也象徵一種生活品味,甚至是文化想像,想到巴黎的浪漫,很難不聯想到酒與細緻食物。
這裡做一個小實驗,問問每個人心中的定義。以前人覺得吃與「生活」有關,現代人更認為吃與_______有關(空格自行填入)。

飲食的微戰爭

可以看出飲食中有各種微戰爭的文本很多,族繁不及備載,整學期內容很多,以下只討論二篇,分別是張愛玲〈燼餘錄〉與《紅樓夢》的〈劉姥姥進大觀園〉(高中課文),前者是戰爭下的吃,後者是階級的吃。

實際戰爭中的吃:張愛玲〈燼餘錄〉

張愛玲〈燼餘錄〉寫香港陷落後,她走十里路特地去吃昂貴霜淇淋的經驗,走路的同時頭頂上便有炸彈轟轟地落下。整個香港突然看重「吃」起來了!路邊攤到處都用鐵鍋煎小黃餅,賣椰子蛋糕,老師律師改行做餅師,每家店舖無論賣什麼都還要兼賣糕餅,而學生們聚在一起不是在吃,就是在談吃,一邊享受吃的同時,路邊有窮人凍死的青紫屍體。這並不是杜甫說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而是在戰時,物資窘迫,一個人無法追求、擁有太多,吃既是填飽肚子,也是最直接的享樂與占有,人們在戰爭中爭奪資源,也就突然吃起來了。
張愛玲寫到,當時女學生們被派去做看護的經驗。不論在學生,或那些並人的眼中,食物都具有重大意義:
我去燒牛奶,老著臉抱著肥白的牛奶瓶穿過病房往廚下去。多數的病人全都醒了,眼睜睜望著牛奶瓶,那在他們眼中是比卷心百合花更為美麗的。
香港從來未曾有過這樣寒冷的冬天。我用肥皂去洗那沒蓋子的黃銅鍋,手疼得像刀割。鍋上膩著油垢,工役們用它殿湯,病人用它洗臉。我把牛奶倒進去,銅鍋坐在藍色的煤氣火焰中,像一尊銅佛坐在青蓮花上,澄靜,光麗。
她們照看的一個病人叫尻骨,身體發爛而臭,在劇痛中他會一直用面部狂喜的表情叫喚她們。這群看護女學生日日所見,早就對死亡無感了,她們討厭尻骨,他死的時候她們的直覺竟然是歡欣,因為再也不用照顧這個人!那天,她們用椰子油烘小麵包吃。最終,張愛玲對這些嘴饞與渴望吃的記憶,總結為「我們這些自私的人若無其事地活下去了」。
這是戰爭,放大了資源分布不均的問題。而人們隨時會被國家徵召,當「家國」的正義性被上綱時,「個人」的自由也就勢必被壓縮,因而小小飲食帶有巨大的享樂意義,其中也有許多凡人自私的心態,同時是痛苦的展現。

飲食做為階級展現:〈劉姥姥進大觀園〉

關於二個階級的細節對比,在先前教案中已有討論,而這裡我們只專注聚焦在吃這件事。
這頓飯的食具有烏木三鑲銀箸,且用西洋布巾裹著,簡直飯店排場!為了作弄劉姥姥,鳳姐給她一雙老年四楞象牙鑲金筷去夾鴿子蛋。而劉姥姥之所以鬧笑話,也是基於她高喊「食量大如牛,吃個老母豬不抬頭」,這樣的吃法,絕對是細嚼慢嚥(黛玉甚至愛吃不吃)的世家公子小姐無法想像的,因為太新奇,才有他們的捧腹。
劉姥姥與富貴階級的差距,在吃的排場規矩上展現。開動前,「鳳姐手裡拿著西洋布巾,裹著一把烏木三鑲銀箸,敁敪人位,按席擺下」需要刻意調停,決定座位次序,因為入席也是種身分展現:「賈母帶著寶玉、湘雲、黛玉、寶釵一桌,王夫人帶著迎春姊妹三個一桌,劉姥姥傍著賈母一桌。」輩分最高的賈母與疼愛的孫兒坐主桌,內孫女坐一桌,客人劉姥姥則是另抬一張「小楠木桌子」靠著主桌,主客分明,長幼有序,坐下吃飯,規矩不能亂。
吃飯時他們如何被服侍呢?先是吃之前以茶漱口,再有丫環站在身後準備隨時服侍,撐出排場:「賈母素日吃飯,皆有小丫環在旁邊拿著漱盂、麈尾、巾帕之物」,菜也是一樣樣端出來,不會一口氣擺好,「祇見一個媳婦端了一個盒子,站在當地,一個丫環上來揭去盒蓋,裡面盛著兩碗菜」,這種層層包裝的效果彰顯大氣,突顯被服侍的身分(以上完全讓我想到王品牛排的吃飯經驗)。
看鳳姐調動人物桌次,有沒有發現一件微妙的事──鴛鴦再受寵,畢竟是婢女,沒有她的座位很好理解,但怎麼沒有鳳姐、李紈的席次呢?答案在後文:「一時吃畢,賈母等都往探春臥室中去閒話。這裡收拾過殘桌,又放了一桌。」鳳姐再強悍,李紈再能幹,身分依然是媳婦,得跟著在一旁服侍,等祖孫等人都吃畢,才輪到她們另開一小桌。
像賈府這樣的門戶,展現上層階級,當然不是出場就大撒幣,而是自然而然地藉由「被服侍」與「層層包裝」這些飲食習慣,展現氣度,無形中塑造出上層階級的文化認同,要知道,平凡人家吃飯大多只能求溫飽!

結語

我們會發現,飲食從不只是吃,有許多意義與象徵在其中。在日常細緻處,食物或許是一種媒介,將生活中微妙的差距或感受,通過飲食顯現出來,處處有著關於資源分布、階級、文化想像等「微戰爭」的存在。因此飲食既是個人、私密的,卻也有集體、共享的成分,我們往往在一道菜餚裡,看見文化,或在看待吃的方式上,看見更巨大的背景。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3會員
43內容數
一點教學觀點和寫作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學生抗拒讀文學,主要是感覺自己沒有詮釋權,也讀不太懂。這學期課程討論「希臘神話」時「慢下來」,思考我是怎麼進入文學的?把分析方式拆分成數個步驟,讓學生參與。
當我們說一個故事多麼吸引人,會提到人物、情節,但真正讓人回味的要素,是一個故事的「世界觀」。虛構世界運行的價值體系是觸發共感的關鍵。《鬼滅之刃》的世界觀很迷人──滅鬼過程的拉鋸,傳達出對「特別」的定義,和所謂「強大」之人的擔負。
學生抗拒讀文學,主要是感覺自己沒有詮釋權,也讀不太懂。這學期課程討論「希臘神話」時「慢下來」,思考我是怎麼進入文學的?把分析方式拆分成數個步驟,讓學生參與。
當我們說一個故事多麼吸引人,會提到人物、情節,但真正讓人回味的要素,是一個故事的「世界觀」。虛構世界運行的價值體系是觸發共感的關鍵。《鬼滅之刃》的世界觀很迷人──滅鬼過程的拉鋸,傳達出對「特別」的定義,和所謂「強大」之人的擔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職場上,許多人習慣性地答應同事的請求,但這往往導致壓力和焦慮。Michelle的經歷反映了這種行為的危害,她在應對額外任務時的掙扎揭示了普遍存在的心理矛盾。這篇文章分析了為何我們難以拒絕請求,以及提供了一些有效的策略,幫助職場人士建立清晰的界限,提高工作效率,以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任務。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在職場中過度迎合他人需求的惡性循環以及其對個人的影響,特別是對領導者如Peter所面臨的挑戰。文章提供了建立健康邊界的解決方案,包括勇敢拒絕、設立優先級和為自己安排喘息空間,強調拒絕不代表冷漠,而是通向智慧領導的關鍵。透過自我反思,讀者可以找到平衡自我需求與他人期待的方法。
Thumbnail
作為主管,過度照顧員工感受可能反而損害你的領導力。在滿足側重需求的表象下,團隊的效率和方向可能會迷失。文章探討了管理者面對員工要求時的平衡藝術,強調建立明確界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養既關懷又堅定的領導風格。通過清晰的溝通和支持而非盲目的妥協,主管可以贏得團隊的信任與尊重,實現持久的團隊成功。
Thumbnail
在職場中,主管面臨著取悅員工與維持團隊目標的雙重壓力。文章探討了取悅型領導的問題及其帶來的不利後果,並強調建立健康人際關係的重要性。拒絕員工不合理要求可以反而增強彼此信任與尊重,並提升主管的領導力。透過正向溝通與透明文化,主管能夠營造更穩固的團隊氛圍,最終實現長期的團隊發展。
Thumbnail
在職場中,過度追求外界的認可會導致個人價值感減弱,形成「認可循環」。本篇文章探討該循環的成因,並提出解決方法,包括認識核心價值、設立界限、自我肯定與建立支持網絡。透過這些策略,幫助個人重建對自我的認識,並脫離依賴他人評價的困境,使職場生活更加充實與有意義。
Thumbnail
節日將近,寫寫和「父親」與父系親族們相關的童年回憶。 話題延伸,這陣子才讀(居然!)三毛《哭泣的駱駝》,深有觸動......
Thumbnail
臺灣小吃代表了臺灣的風土人情,臺灣味道承載著濃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一段時間熬成的好菜,亦如淬煉和堆疊的人際關係。
有時候吃東西除了美味外,此外很大一部分,我是為了回憶人生途中的某些時光,像是偶爾我會買上一小包鹹酥雞或是一碗綠豆湯解解嘴饞,因為這兩個小點心老能讓我想起以前準備考大學的夜讀時刻,高三周間每天被班導留讀到晚上九點半,在回家的途中,偶然來接我的母親會買上一小包炸物或涼涼的綠豆湯這兩個點心當成宵夜鼓勵
Thumbnail
本文深入分析栢青創作的四篇小說,探討了作品中的主題、情感表達和寫作風格。通過對不同角度的討論,本文揭示了小說中豐富的情感內涵和復雜的人性描寫。
Thumbnail
在那不經意的童年清晨裡 桌上總會擺著潔白的飯糰與冷冷的玉子燒。 當時的我,對於它們微妙的鹹香和高湯的淡淡芳香,還無法完全領略。 午餐時,便當裡總是那固定的兩個飯糰與一份玉子燒 無論是戶外遠足或是運動會,這樣的組合從未改變。 當眼光落在同學多樣化的便當,其中有著三明治、炸雞、或是新鮮的水果時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職場上,許多人習慣性地答應同事的請求,但這往往導致壓力和焦慮。Michelle的經歷反映了這種行為的危害,她在應對額外任務時的掙扎揭示了普遍存在的心理矛盾。這篇文章分析了為何我們難以拒絕請求,以及提供了一些有效的策略,幫助職場人士建立清晰的界限,提高工作效率,以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任務。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在職場中過度迎合他人需求的惡性循環以及其對個人的影響,特別是對領導者如Peter所面臨的挑戰。文章提供了建立健康邊界的解決方案,包括勇敢拒絕、設立優先級和為自己安排喘息空間,強調拒絕不代表冷漠,而是通向智慧領導的關鍵。透過自我反思,讀者可以找到平衡自我需求與他人期待的方法。
Thumbnail
作為主管,過度照顧員工感受可能反而損害你的領導力。在滿足側重需求的表象下,團隊的效率和方向可能會迷失。文章探討了管理者面對員工要求時的平衡藝術,強調建立明確界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養既關懷又堅定的領導風格。通過清晰的溝通和支持而非盲目的妥協,主管可以贏得團隊的信任與尊重,實現持久的團隊成功。
Thumbnail
在職場中,主管面臨著取悅員工與維持團隊目標的雙重壓力。文章探討了取悅型領導的問題及其帶來的不利後果,並強調建立健康人際關係的重要性。拒絕員工不合理要求可以反而增強彼此信任與尊重,並提升主管的領導力。透過正向溝通與透明文化,主管能夠營造更穩固的團隊氛圍,最終實現長期的團隊發展。
Thumbnail
在職場中,過度追求外界的認可會導致個人價值感減弱,形成「認可循環」。本篇文章探討該循環的成因,並提出解決方法,包括認識核心價值、設立界限、自我肯定與建立支持網絡。透過這些策略,幫助個人重建對自我的認識,並脫離依賴他人評價的困境,使職場生活更加充實與有意義。
Thumbnail
節日將近,寫寫和「父親」與父系親族們相關的童年回憶。 話題延伸,這陣子才讀(居然!)三毛《哭泣的駱駝》,深有觸動......
Thumbnail
臺灣小吃代表了臺灣的風土人情,臺灣味道承載著濃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一段時間熬成的好菜,亦如淬煉和堆疊的人際關係。
有時候吃東西除了美味外,此外很大一部分,我是為了回憶人生途中的某些時光,像是偶爾我會買上一小包鹹酥雞或是一碗綠豆湯解解嘴饞,因為這兩個小點心老能讓我想起以前準備考大學的夜讀時刻,高三周間每天被班導留讀到晚上九點半,在回家的途中,偶然來接我的母親會買上一小包炸物或涼涼的綠豆湯這兩個點心當成宵夜鼓勵
Thumbnail
本文深入分析栢青創作的四篇小說,探討了作品中的主題、情感表達和寫作風格。通過對不同角度的討論,本文揭示了小說中豐富的情感內涵和復雜的人性描寫。
Thumbnail
在那不經意的童年清晨裡 桌上總會擺著潔白的飯糰與冷冷的玉子燒。 當時的我,對於它們微妙的鹹香和高湯的淡淡芳香,還無法完全領略。 午餐時,便當裡總是那固定的兩個飯糰與一份玉子燒 無論是戶外遠足或是運動會,這樣的組合從未改變。 當眼光落在同學多樣化的便當,其中有著三明治、炸雞、或是新鮮的水果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