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1/3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嗑書系列11:《曾國藩:黑雨》

曾國藩:黑雨
第三部
第三部如果要下一個標語,那我要下這個:「聖賢的代價。」
記得羅輯思維的羅胖介紹曾國藩時,大致是這樣說:「我們都知道滿清在末期基本上就是沒有戰力的,太平軍的崛起、列強的入侵他完全沒有抵抗力,但洽洽就是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這批人,力求改變所帶來一系列改革、硬是為滿清王朝多續命了半個多世紀......」
從這段話當中,我們可以知道曾國藩當時的地位是多麼的重要,然而,現實總是殘酷。
當曾國藩率領的湘軍終於擊潰太平軍後,他只高興了一會,因為歷史的故事告訴著他「狡兔死,走狗烹。」
在滿人的異族統治下,漢人的勢力對他們永遠是雙面刃,朝廷希望你為他們平定叛亂,但當叛亂平定後,卻又擔心這股勢力將成為威脅。
明明是朝廷的最強戰力,但卻無法完全信任,勝利之後,緊接來的就是強迫「裁軍」的問題。
在故事中,不只一位部屬、友人透過各種暗示,希望曾國藩像趙匡胤一樣選擇「黃袍加身」,利用現有的湘軍和弟子李鴻章的淮軍,一起推翻掉滿清。
曾不是沒有想過這個選項,但他始終沒有選擇這條路,不管其他人如何暗示,最後都被他打回,對他而言,「推翻」現有政府,與他所信奉的孔孟是完全背道而馳,他不可違逆自己的信仰。
君臣之道,是輔佐不是推翻。
在曾國藩人生的晚期,一路以來在人生低潮時,為他指點方向,並且被他視為最理解他的友人陳廣敷,請他為自己在請其做最後建言時,提出曾一生最大的缺憾,就是當年平定太平軍後,選擇了自己,而非天下百姓。
大人幾十年來,孜孜矻矻苦讀詩書,克己復禮砥礪品行,身先士卒統率湘軍,夙夜匪懈以勤政事,但這一切,都被『忠君敬上』所匡限。
大人要問山人對您一生的批評,批評就在這裏:幾十年來,一直囿於忠於一家一姓之小節,遺忘了拯救國家百姓之大義。千秋史冊,或許會說大人是愛新覺羅氏的忠臣,但很可能不會認為大人是光照寰宇的偉丈夫。」
《孫子兵法》針對領導者,提出了五個性格缺陷。
將有五危:「必死,可殺也;必生,可虜也;忿速,可悔也;廉潔,可辱也;愛民,可煩也。」
廉潔,可辱也。」表示過度愛惜自己羽毛、名聲,不容有任何汙點的人,最容易為了自己的清白,而落入敵人設好的陷阱。
當然,這邊引用這句話來形容曾國藩,絕不是要說曾國藩有多麼要自己的名聲,相比只會說得一口好話的反對勢力,在處理「天津教堂案」這種吃力不討好的工作時,他仍公正的處理完,盡力去做到最好,不惜頂著賣國賊的罵名。
在知曉清朝與列國國力差距,不顧保守派勢力,推廣一系列洋務運動,期許大清王朝,能在未來的日子中,能夠重新再起。
諸多作為,都顯示曾國藩的眼界之遠,不會僅止於眼前的小利,或是只走明哲保身的安全之路,但面對清廷的腐朽,他們仍是選擇盡自己能力去維持現狀,「謀反起義」的念頭,永遠只會存在自己的心中。
而這就是成為聖賢的代價。
--------------
當時這段其實自己有點似懂非懂,心得也覺得也得不是很完全,總覺得少了些什麼。
直到最近看到演算法推薦《走向共和》這部劇的解說版,其中第46集的解說,讓我茅塞頓開,不禁佩服不已。
在這集解說當中,李鴻章拒絕梁啟超起義的邀請,嘆口氣道:「一代人只能幹一代人的事。」
終究那個年代的人,所受的「傳統儒家」教育,奉侍皇帝的根深蒂固觀念深植在為官臣子的心中,縱使知道大清已經走向終點,已經在人生盡頭的他們,「謀反」已非他們選擇的路線。
「一代人只能幹一代人的事。」
這句話不知道盡了那個年代多少人的無奈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