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嗑書系列8:《彼得原理》

2022/01/05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網路梗圖
因為工作職務與角色的關係,自己很常看「管理」系列的書籍,然後,《彼得原理》可以說是自己目前看到最特別的一本。
相較於其他系列的「心靈雞湯」或是「正能量」,《彼得原理》完全不來這一套,相反地,他直白地會讓人有點難以接受甚至會感到些許絕望,是本不斷吐嘲讀者的一本書。
如果要用最簡單的一段話,總結《彼得原理》的管理邏輯,我會這樣說: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能力天花板,如果此刻的你還覺得自己在目前的職務(或工作)上得心應手,那就代表你只是還沒到自己的上限,只要你是有企圖心往上競爭,那總有一天,你會被提拔到一個超出你能力的職務,那就是你的『不適任等級』,你會開始逐漸變成你曾經討厭的那個上級。」
因此,假設時間夠長、制度裡的層級也夠多,那麼每一個員工都將升到他無法勝任的職位,並永遠停在那裡。正如彼得推論所言: 假以時日,每一個職位最終都會被無法善盡職責的員工所占據。
當你抵達不適任等級時,你的工作效率會不如以往,你的決斷會失去方針,你的勞心勞累也會倍增,最後,也許你自覺也或許你不自覺,曾經熱血的你,最終也只成為了你曾經討厭的那一類人,只能遙想當年的美好。
這樣的自憐通常還會伴隨「話當年」,而這個美好的陳年往事通常都發生在長官位於較低職位,也就是處在適任等級的時候。 這個狀態混雜了各式各樣的情緒,如感性的自憐、對現在嗤之以鼻、以及對過去抱有違反理性的景仰情懷。我稱這些混雜的症狀為懷舊情結。
既然我們知道人終會到達不適任的職務,於是展開一連串的惡性循環,那如何避免自己到達不適任等級?《彼得原理》教你的不是充實自己、加強歷練等需要再寫一本書才有辦法解決的答案,《彼得原理》答案簡單的令你白眼:「那就是認知自己的上限,在一開始根本不要選擇升遷,停在自己的適任等級。」
《彼得原理》就是這麼反直覺,跟我們傳統的面對挑戰、克服障礙、轉而成長的王道故事完全相反,《彼得原理》很明確地告訴讀者一個道理:「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不努力,會很輕鬆。」
當然,在職場上明目張膽地拒絕升遷是不明智的,因此《彼得原理》試著教導人員,如何透過「假性不適任的方法」,讓上級在選擇升遷人選時,綜合考量下,跳過你這個選項。
要擁有長久的幸福只有一個方法,那就是避免升到最終職位,在特定時刻放棄高人一等技能並起身行動
大多數人無法接受不適任的真相 不過,這個問題背後的見解,本質上是非常有趣的:「人對自己的無能了解多少?」
但如你所見,拒絕晉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安全有效的作法,就是表現出看似不值得這麼做的樣子,也就是假性不適任的方法。 請人類現在就把握機會,表現出探索太空的假性不適任現象。
小結
《彼得原理》給了職場上各種亂象一個解釋,比如有些人會偏執地只注重規定、細節,卻忽略了整個大方向目標,舉幾個段落分享:
檔案癖患者會一直忙著重新整理和檢查歷史文件,免得讓別人、也讓自己發現自己現在其實沒什麼貢獻。
圖表狂熱者對流程圖有異於常人的興趣,堅持每一件事都要按照流程圖的順序走,也不管這樣做工作會不會遭到延宕,或是公司會不會蒙受損失。
反覆無常,最終職位症候群患者,有時會讓下屬忙得七葷八素,以掩飾自己的不安全感。
如我們所見,選擇永無止盡的準備、專精於枝微末節的小事、或是提昇自己形象的不適任者,通常都缺乏有效產出,或至少不是他們該做的事,但他們做的替代方案,多少都與自己的工作有關。
你可能看到某些段落會突然閃現某段場景,然後恍然大悟或是會心一笑,想著,原來一切都是其來有自,但笑著同時,卻似乎有一絲悲哀
但寫到最後,我還是認為《彼得原理》不適合讓充滿幹勁、有抱負、有理想的新人們閱讀,因為它是那麼殘酷地告訴你「努力無用論」,悄悄在你心中埋下一顆「消極」的種子,當你面對不順遂時,你選擇的只是坦然地「接受」,而非「突破」或「嘗試改變」。
當然,在對的時機點,選擇漂亮轉身鞠躬下台,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學問,畢竟,可以永遠待在舒適圈,誰又想要出來拋頭顱灑熱血?
但倘若你還有衝勁和抱負,就應該相信自己,「不適任等級」不應該這麼容易達到,自己能力天花板應該要由自己來創造。
22會員
106內容數
閱讀是件令人上癮的嗜好,享受閱讀樂趣,記錄下自己的心得想法以及詞句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