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做「大道之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過去很多人都認為「大同」的理想社會,高不可攀,只是空中樓閣,只是海市蜃樓。但,澳洲的社會體制,整體上就是朝著這個方向邁進。能不能夠做得越來越好呢?能不能夠把人類社會推向「盡真、盡善、盡美」呢?關鍵就在「大道之行」。
《大同與小康》:大道之行也……是謂大同。
一般人解讀《大同與小康》,往往都忽略了「大道之行」這句話,甚至含含糊糊就帶過去了。可惜啊!
什麼叫做「大道」呢?這「道」,是包含天道、地道與人道的。天道,自強不息;地道,厚德載物;人道,盡心盡性。天道運行,剛健持久,不會停息的。大地以深厚之德,容載庶物,毫無怨悔。人呢?這就有變數啦!這大概就是老天爺賦予人的自由吧。
人居於天地之間,既可以頂天立地,也可以拆天毀地。過去有句話——「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至今一直被錯解,都解作不為自己著想,天地都會把你給毀滅。大家想想:不為自己著想,天地會那麼小器,要毀滅你嗎?太過高抬自己啦。
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錯解呢?就在這個「為」字。過去大家都讀去聲,粵音位,如此就解作替自己著想了。
筆者認為這句話的「為」字,該讀陽平聲,粵音圍,動詞解作「做」的意思,例如:「為官」,即做官。
如此一來,「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就指人若不能做人自己,不能呈現人之所以為人的本性,天誅地滅啊!
好了,話說回來。既然天道與地道都有他們的特質、都有他們的本性、都有他們的責任,那人呢?人咱家是否也應當盡人的特質、本性、責任啊?人若能盡心盡性,推己及人,「是謂大同」。
由此觀之,要邁向大同社會,其實並非鏡花水月,並非空中樓閣;而只要:
賢人之治 + 民主政治體制→大同
(寫於2020年7月11日)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3會員
825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大同與小康》: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這種現象很普遍,就是自己不要的東西,與其堆積在家裡,不如送出去,做到物盡其用。這就是「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
上文講到堯舜的賢人之治,是孔子一生嚮往的大同社會。這樣,大家都會問: ①大同的理想社會,還能實現嗎? ②賢人之治,有保證嗎? ③君權有沒有憲法依據? 首先檢視問題①:大同的理想社會,還能實現嗎? 《大同與小康》: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大同與小康》: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然則,何謂「賢人之治」? 這種理想社會,就曾出現在堯舜時期。堯、舜之所以是賢君,最關鍵的就是有民本的觀念。民本,就是以民為本位,以民心為心。 《尚書•泰誓》: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 《禮記•大學》: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 可見執政者,必須敢於擔當,必須有道德自覺。
其實,季康子當時就曾有相關的疑問。他問:「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這就是用政令刑施把壞人、惡人、甚至是異己分子趕盡殺絕,以配合正道的手段。 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論語‧顏淵19》 但,話又說回來,自身正了,天下就會太平了嗎?
過去每當講授金耀基教授的《中國的傳統社會》一文時,文中雖然沒提到孔子哪些話,可我都把孔子對為政的最基本的而又最重要的這幾句話,重點地、深切地向學生講解,不是為了考試,而是希望學生對從政有個正確的觀念。 然則,何謂「政者,正也」?
前言 孔門的教學目標有三:學為學、學為人、學為政。 為學,在網絡世界,臥虎藏龍,高手林立,講如何為學,實在班門弄斧。 為人,許多網友,人生經歷豐富,世事洞明,講如何為人,筆者自愧不如。 為政,政見立場,人各有之,如何為政?何須多此一講。 接下來咱們將去探討: 孔子對從政者有什麼基本的要求?
《大同與小康》: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這種現象很普遍,就是自己不要的東西,與其堆積在家裡,不如送出去,做到物盡其用。這就是「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
上文講到堯舜的賢人之治,是孔子一生嚮往的大同社會。這樣,大家都會問: ①大同的理想社會,還能實現嗎? ②賢人之治,有保證嗎? ③君權有沒有憲法依據? 首先檢視問題①:大同的理想社會,還能實現嗎? 《大同與小康》: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大同與小康》: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然則,何謂「賢人之治」? 這種理想社會,就曾出現在堯舜時期。堯、舜之所以是賢君,最關鍵的就是有民本的觀念。民本,就是以民為本位,以民心為心。 《尚書•泰誓》: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 《禮記•大學》: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 可見執政者,必須敢於擔當,必須有道德自覺。
其實,季康子當時就曾有相關的疑問。他問:「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這就是用政令刑施把壞人、惡人、甚至是異己分子趕盡殺絕,以配合正道的手段。 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論語‧顏淵19》 但,話又說回來,自身正了,天下就會太平了嗎?
過去每當講授金耀基教授的《中國的傳統社會》一文時,文中雖然沒提到孔子哪些話,可我都把孔子對為政的最基本的而又最重要的這幾句話,重點地、深切地向學生講解,不是為了考試,而是希望學生對從政有個正確的觀念。 然則,何謂「政者,正也」?
前言 孔門的教學目標有三:學為學、學為人、學為政。 為學,在網絡世界,臥虎藏龍,高手林立,講如何為學,實在班門弄斧。 為人,許多網友,人生經歷豐富,世事洞明,講如何為人,筆者自愧不如。 為政,政見立場,人各有之,如何為政?何須多此一講。 接下來咱們將去探討: 孔子對從政者有什麼基本的要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禮運大同理想 https://zh.wikisource.org/zh-hant/%E7%A6%AE%E8%A8%98/%E7%A6%AE%E9%81%8B 禮記:禮運,其中首段最有名,稱為禮運大同篇,臺灣高中國文課綱稱之為大同與小康。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脩睦,故人不獨親其親
Thumbnail
原文: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為天下貴。   這一篇章是說到是萬物的主宰,善良之人的寶物,不善良的人可被他保護,美好的言語可以讓人尊
Thumbnail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 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男有分,女有歸。 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 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 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Thumbnail
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城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這一篇講的是道生成於無形的天,生生息息周而運行的天是大地的
Thumbnail
 原文: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這一段很多解釋,大道廢,假仁義就出來了,假智慧就有了,六親不認,孝順有了,國家社會亂,忠孝仁愛出來了。   先說說什麼是大道?這裡所講的大道應該是公共道德。當社會缺乏公共道德,所有的仁義都是假仁義。打著仁義
Thumbnail
原文: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儼兮其若容;渙兮其若凌釋;礦兮其若穀;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除清?孰能安以靜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猶兮若四鄰;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這一段的意思是說品行與德行好的人與有智慧的人做起事來,總是深不可測,但
Thumbnail
道可為始,亦可以為止,它是一切的起源,也是萬物的歸屬,天下萬物由道所生,從道而知終始,人亦屬萬物之一,卻多於「意識」,阻隔本性與道之連結,所以須「知性」,「知止」,以了正道。
Thumbnail
我們明白要效法道來行,保持道心是最為重要的,並且要致力於實踐,從實踐中體悟與反省,時刻去警覺自己是否有離開了道。老子常以天地、聖人作為以道行事的表率。前六章,循序了解如何走進道,以及保持在道中,並讓自己深耕在道心中,如此即能如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七章,老子以天地為例,更具體的說明如何行道。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前兩章說明了人遵循道的概念、以及效法天地之道來行事,則能行不言之處、處無為之事,是世間美善的一部分。但要特別注意在前進時,是否能保持道心則是最為重要的,尤其是負面人性的出現。緊接在第三章,便說明了負面人性出現的幾種狀況,而人應該將自己放在什麼狀態,才能避免這些情境,讓自己保持好道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禮運大同理想 https://zh.wikisource.org/zh-hant/%E7%A6%AE%E8%A8%98/%E7%A6%AE%E9%81%8B 禮記:禮運,其中首段最有名,稱為禮運大同篇,臺灣高中國文課綱稱之為大同與小康。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脩睦,故人不獨親其親
Thumbnail
原文: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為天下貴。   這一篇章是說到是萬物的主宰,善良之人的寶物,不善良的人可被他保護,美好的言語可以讓人尊
Thumbnail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 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男有分,女有歸。 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 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 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Thumbnail
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城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這一篇講的是道生成於無形的天,生生息息周而運行的天是大地的
Thumbnail
 原文: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這一段很多解釋,大道廢,假仁義就出來了,假智慧就有了,六親不認,孝順有了,國家社會亂,忠孝仁愛出來了。   先說說什麼是大道?這裡所講的大道應該是公共道德。當社會缺乏公共道德,所有的仁義都是假仁義。打著仁義
Thumbnail
原文: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儼兮其若容;渙兮其若凌釋;礦兮其若穀;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除清?孰能安以靜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猶兮若四鄰;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這一段的意思是說品行與德行好的人與有智慧的人做起事來,總是深不可測,但
Thumbnail
道可為始,亦可以為止,它是一切的起源,也是萬物的歸屬,天下萬物由道所生,從道而知終始,人亦屬萬物之一,卻多於「意識」,阻隔本性與道之連結,所以須「知性」,「知止」,以了正道。
Thumbnail
我們明白要效法道來行,保持道心是最為重要的,並且要致力於實踐,從實踐中體悟與反省,時刻去警覺自己是否有離開了道。老子常以天地、聖人作為以道行事的表率。前六章,循序了解如何走進道,以及保持在道中,並讓自己深耕在道心中,如此即能如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七章,老子以天地為例,更具體的說明如何行道。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前兩章說明了人遵循道的概念、以及效法天地之道來行事,則能行不言之處、處無為之事,是世間美善的一部分。但要特別注意在前進時,是否能保持道心則是最為重要的,尤其是負面人性的出現。緊接在第三章,便說明了負面人性出現的幾種狀況,而人應該將自己放在什麼狀態,才能避免這些情境,讓自己保持好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