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09|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寶妞麻的正向教養100天挑戰 Day 40

【罵孩子有用嗎?】

當你看到孩子做出來的成果不如你的期望時,你會有什麼反應呢?
是會感到不耐煩?哀聲嘆氣?想翻白眼?還是會想發火呢?
相信這一定是許多爸爸媽媽的日常⋯我也不例外,時不時就會在我的內心小劇場上演。
但是仔細想想,每當我做出這些反應之後(像是:不耐煩、嘆氣、翻白眼、生氣⋯等),孩子的反應是什麼呢?
坦白說,沒有一次孩子是開心的。大部分都是嘟著一張嘴、心不甘情不願地把事情做完。然後我會因此感覺更生氣,甚至覺得委屈:「我是為了你好才說的,你還擺臭臉給我看!」就算原本是一件美事也會因此落下一種「吃力不討好」的無力感。
然而就在上週,寶爸讓我看到事情能有不同的發展。
因為當週的課外活動需要家長支援,寶爸前往幫忙。進行分組海報繪畫時,因為小組人數不少,每個孩子分配到的畫紙空間有限,甚至需要輪流才能完成。因此,部分孩子在過程中就開始不耐煩了。
原本只在一旁幫忙注意孩子活動安全的寶爸,觀察半天終於忍不住開口:
「哇!你這裡畫得真不錯~你有學過畫畫嗎?」
「這個配色很鮮豔耶!」
「加上這個圖案很有創意喔!你是怎麼想到的呢?」
本來以為他開口是要「好心提醒」孩子們趕緊專心於眼前的活動,沒想到卻是逐一稱讚每個孩子已經完成的部分。
「對啊!我每個星期六早上都有去上畫畫課啊!」
「我最喜歡這兩個顏色啦!」
「我覺得這個造型很符合這次的主題,我還想到⋯(以下省略500字)」
孩子們的眼睛裡又閃起光芒,一邊嘰嘰喳喳,一邊畫得更加起勁了。
寶爸真不愧是孩子王啊!根據我的觀察,他雖然站在一旁,但是並不是顧著滑手機,而是仔細地觀察並且真正「參與」其中。
因非一昧高高在上的下「指導」棋,孩子們更願意和「同一陣線」的人分享想法。
同時也因為沒有「被敷衍」的感覺,孩子更相信其「稱讚」的真實性:「我真的就是這麼棒」。很自然地,當孩子認為自己很棒時,就更積極地想讓自己表現得好、想讓自己更「名符其實」。
相反的,如果一開始採取出言告誡孩子們「要專心上課、不要分心」,孩子們或許會默默回到活動中,但絕對是處於心不甘情不願的狀態,不會因為被大人提點而增加參與活動的意願,說不定還在心中不停嘀咕「好無聊啊!什麼時候才可以回家」,或是煩躁地想「我就是畫不好啊,我不想再畫了⋯」
雖然很遺憾,但就整體效果而言,即使是出於好意的提醒卻對結果一點幫助也沒有。
經過這次的事件,我醒悟到:希望孩子表現得更好,不管是用打的還是用罵的都不會奏效!
就像是「北風與太陽」的故事,靠著打罵的手段無法贏得孩子的心,也就無法獲得真心的配合。
因此關於「親子溝通」,以下幾點建議供各位爸爸媽媽們參考:
1. 態度要真誠
和孩子溝通一定要真誠,不能敷衍也不要欺騙。即使是年紀再小的孩子一定都能感受到當中的不同,或許年紀尚小的孩童無法精準表達,但感受會影響孩子與大人建立良好溝通關係的意願。
2. 用「鼓勵與肯定」取代「責備和嫌棄」
每個人都喜歡受到肯定。被肯定就會產生成就感,而有成就感的事情就會越做越有自信。
想想自己成長過程中的經驗,越是表現好的學科就會越想努力唸,以追求更佳表現。
所以家長要做的就是「努力發掘孩子的亮點」,肯定孩子的表現。用「鼓勵與肯定」的話語,取代「責備和嫌棄」!發現孩子做得好就要即時地表達肯定,而不是張口就針對還沒做好之處百般挑剔。
時常受到肯定的孩子能自然學會肯定自己,不畏怯面對更進階的挑戰。
3. 從真實中發掘亮點
所謂的「肯定孩子」,不是單純虛幻地稱讚孩子「你好棒」或是「真厲害」就可以。而是要仔細觀察孩子的說話、行為或完成的事項,從事實中尋找值得肯定之處。不論事情大小,一定都能發掘出值得肯定的點。
但要注意,如果說的不是事實,長久下來孩子反而會質疑其話語的真實性呢!
只有當自己打從內心產生「想要變得更好」的渴望時,這時才有可能會變得更棒。身為家長所能做的就是:盡其所能從旁協助孩子保持心中的熱情,維護其追求自我成長的這股內在動力。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