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入記憶的房屋——陳雨航《時光電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本文刊載在《聯合文學》 2021 年 12 月號
若能為「記憶」賦予形體,例如山巒、房子、書、人或任何物品,人會選擇什麼物體?陳雨航在〈時光電廠〉直指,自己的記憶源頭是花蓮木瓜溪畔旁的清水電廠。除了他兒時曾住過那裡之外,那邊的山谷地貌,得費盡一番功夫才能抵達,途中溪流百變的樣貌,不斷地沖刷微弱的童年記憶。
等筆者重返故鄉,電廠已圈在保護地範圍,只能在鐵門外遙望電廠,徹底成為局外人。原是讓兒時記憶延長保存的電廠,就在那天起,使記憶徹底成了虛空。
所以筆者在尾末寫:「在記憶毀壞之前,那樣就很好。」
《時光電廠》收錄陳雨航不同類型的「記憶」,有童年時光的探尋、文壇友人的往事、旅行發生的小插曲等。各篇章雖主題各異,卻匯流到同一處地方,那裡便是記憶的集散地。
記憶不是將某個瞬間固定下來的片段,而是綿延的對話過程,塑造了此時的自己。
記憶時常是污濁的,混雜他人的記憶,甚至包覆未能解釋的謎題,如〈時光電廠〉記得母親說某區是阿美族工人宿舍,但筆者不曾看過房內有人。又好比〈臺東旅次〉提到父親出外與神秘的 M 舅會面,讓筆者忍不住想像 M 舅趁他熟睡時來訪,了結與傳奇人物見面的心願。
記憶是否毀壞,除非有現實物體幫忙回溯,否則根本無從辨別。所幸,時間除了製造記憶的斷點,有時會增強記憶的真實感,像〈星夜殘影〉兒時記不清楚的電影,多年後看到歷史資料,驗證當年確實有電影巡迴隊走訪電廠,筆者才敢確信記憶尚未崩壞。
這些集體記憶構築的「歷史」,往往就是記憶能被拾回,確保沒損壞的重要地圖。
儘管個人的記憶常是閉鎖的,外人難輕易敲開。然而在〈冬日的邂逅〉中,筆者意外地進入日本舊書店老闆的回憶,一名舊日本帝國的海軍航空隊軍人。兩人分屬不同世代,筆者卻能從遙遠的史料,卻藉此打開另一個人的記憶。
《時光電廠》乍看是一位六零年代輩作家的回憶散文,但是文內總散落著歷史感的細小物件,讓後輩讀者能侵入筆者的記憶,捕捉到時代尚未毀壞的樣貌。

延伸閱讀:《躊躇之歌》
陳列同屬六零年代輩的作家,曾在 1972 年因違反懲治叛亂條例入獄。
《躊躇之歌》前半段,紀錄被捕那年的心情,穿插禪寺的幽靜、辭職準備考試的焦慮,以及情治單位的無理訊問。入獄怎麼可能不氣憤,但書中展現的是靜、焦躁與絕望,三者如麻繩般交纏。後半描寫出獄後參政,沒有高亢熱血,反而懷念山中的歲月。
這段壓抑的記憶,類似《時光電廠》的舊書店老闆,需要歷史幫忙敲開,讓後輩讀者能更接近白色恐怖的過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想像如果有一天,自己醒來發現人突然到古巴,路上的古巴人,全部變成臺灣人,你會有什麼反應?《新寶島》讓人物在張開眼睛的那刻,突然被丟入大交換的實驗場,無人曉得為何臺灣與古巴人民會交換。書中人物作為實驗老鼠,正在被作為實驗員的讀者們觀看,又或者該說,書中的角色也體認到自身的實驗性,演繹一場「錯誤的歷史」
本文刊載在《幼獅文藝》2022 年 2 月號 到「典藏台灣」網站輸入「台籍日本兵」搜尋,大多是出征送行前拍下的照片,或是隨意紀錄的軍中生活。唯獨某張相片,拍下一群台籍日本兵正在爬坡的剪影,看不清楚他們的臉,只看得見穿著軍服的他們,朝向遠方一些低矮的樹木,手持三八步槍背對鏡頭遠去,似乎真的不打算回頭。
「結婚」是古今中外的人類共同煩惱,舊觀念與新思想激烈碰撞,撞得青春年華的少男、少女渾身是傷。正逢新舊觀念交替期的日治時代,矛盾的力量更加明顯,自由戀愛是近乎禁忌的話題,但是新思潮不斷湧起,鼓勵婦女的思想啟蒙,誕生出新時代女性,以及專門「生產」有現代思維的女孩:高等女校,aka. 新娘養成學校。
影集《魷魚遊戲》在全球走紅,掀起一番對影集遊戲設定的討論,有人說內容有「借鏡」日本電影《要聽神明的話》,也有人拿影集跟《今際之國的闖關者》作比較。我們能觀察到一件事:人類超愛玩命遊戲。為什麼戲劇作品總喜歡把遊戲與人命綁在一起?
前幾天日本真子公主要結婚的消息,讓全國人民興起當「公婆」熱潮,挖出準新郎的家室醜聞。​​一場現代公主的愛情故事,反映舊制與現代的矛盾對決。源頭要從昭和天皇,將天皇推下神壇的故事說起......​。
那個時代的女性,即使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看在外人眼中,都是結婚的「履歷表」一環。​太有才藝,還會被公婆質疑不懂「相夫教子」。​那時代,女性成年就得當標準妻子,跟今天一畢業就得當社畜差不多。​不過仍有一群女性,以才女實力為自己的生活努力。​
想像如果有一天,自己醒來發現人突然到古巴,路上的古巴人,全部變成臺灣人,你會有什麼反應?《新寶島》讓人物在張開眼睛的那刻,突然被丟入大交換的實驗場,無人曉得為何臺灣與古巴人民會交換。書中人物作為實驗老鼠,正在被作為實驗員的讀者們觀看,又或者該說,書中的角色也體認到自身的實驗性,演繹一場「錯誤的歷史」
本文刊載在《幼獅文藝》2022 年 2 月號 到「典藏台灣」網站輸入「台籍日本兵」搜尋,大多是出征送行前拍下的照片,或是隨意紀錄的軍中生活。唯獨某張相片,拍下一群台籍日本兵正在爬坡的剪影,看不清楚他們的臉,只看得見穿著軍服的他們,朝向遠方一些低矮的樹木,手持三八步槍背對鏡頭遠去,似乎真的不打算回頭。
「結婚」是古今中外的人類共同煩惱,舊觀念與新思想激烈碰撞,撞得青春年華的少男、少女渾身是傷。正逢新舊觀念交替期的日治時代,矛盾的力量更加明顯,自由戀愛是近乎禁忌的話題,但是新思潮不斷湧起,鼓勵婦女的思想啟蒙,誕生出新時代女性,以及專門「生產」有現代思維的女孩:高等女校,aka. 新娘養成學校。
影集《魷魚遊戲》在全球走紅,掀起一番對影集遊戲設定的討論,有人說內容有「借鏡」日本電影《要聽神明的話》,也有人拿影集跟《今際之國的闖關者》作比較。我們能觀察到一件事:人類超愛玩命遊戲。為什麼戲劇作品總喜歡把遊戲與人命綁在一起?
前幾天日本真子公主要結婚的消息,讓全國人民興起當「公婆」熱潮,挖出準新郎的家室醜聞。​​一場現代公主的愛情故事,反映舊制與現代的矛盾對決。源頭要從昭和天皇,將天皇推下神壇的故事說起......​。
那個時代的女性,即使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看在外人眼中,都是結婚的「履歷表」一環。​太有才藝,還會被公婆質疑不懂「相夫教子」。​那時代,女性成年就得當標準妻子,跟今天一畢業就得當社畜差不多。​不過仍有一群女性,以才女實力為自己的生活努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幸福的鬼島》一書深入探討臺灣的歷史,作者透過自身及家族的經歷,反思了二戰後臺灣社會的身份認同與記憶。書中揭示了歷史的複雜性,以及個人在家庭和國家歷史中的角色。透過作者的故事讓人反思自家的上一輩又是如何經驗這段歷史,這不僅是對個人過去的探索,更是對整個臺灣民族故事的追尋。
Thumbnail
時光機修復師的生存對策 – 活在哪個時態,是自己的決定 By 游朝凱   沒想到第一本讀的游朝凱的書不是<內景唐人街> 而是這本<時光機修復師的生存對策> 讀之前就聽說過 讀者對他的書評價大多很兩極 讀完就可以理解了 這不是很典型的閱讀性、娛樂性高的科幻小說 而是更抽象的、曲線感的科幻小說
Thumbnail
最開始兩句記得是七、八年前寫就,一直未能補全,直到前幾日,不自覺吟誦起來,才終於賦予這首詩完整。 記得非常清楚,當時想的情景,是走進舊家後方的廢棄宅院,陽光從生鏽的鐵窗灑落,灰塵旋繞不已,雖然我從未在這房子住過,但從小便往這稱得上危樓的屋子裡跑,翻過許多祖父時代的物品,見過許多父輩留下的痕跡
Thumbnail
「永保安康」也許會令人勾起了許多、許多的回憶…, 讓我想到以前在台南念書的時光,每天坐著火車,來回各個小站間。像「永康」、「保安」這樣的小站很容易叫人忽略,但沒想到今天卻變成熱門的景點,變成了祝福人家的標語了!
Thumbnail
《天橋上的魔術師》不但描述「中華商場」這一空間,更是聚焦於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連結,以「回憶」編織成故事,把自身的經驗和自身成長的孕育地融合在文中,將「個體」回憶轉變為「共同」回憶,依靠書寫對「生命」的反思以及重建讀者的「回憶」和抵禦「消失」。
Thumbnail
朋友曾經問我:「對書店的想像是什麼?」當時我這樣回覆:「書店之於我,像是一台衝向蟲洞的太空船,跨越無形的界線,漫遊浩瀚的星河。它有傳統柑仔店的氣息,卻含有濃濃的文化咖啡因,可以是一片雜糧吐司,淡淡咀嚼後淺淺餘味;也可能是一盤凱薩沙拉,健康無負擔滿足味蕾;或許還是清粥小菜,幼者老者皆能自然親近...」
Thumbnail
「人生,總是要有一個物件、一個聲音、還是一個氣味給我們點醒,才會想起自己真正經過那些日子」,也是礦工之子的吳念真導演說過這句話。而一個地方不也是要留一些東西,才會讓人記得那些過去。 昨天台語團坐火車來猴硐(Kâu-tōng-á),我們不看貓,出車站往南步行八百公尺,要去探詢一處台灣的文史國寶。
Thumbnail
這是記憶與記載的時差。因為這些時差,讓我們迂迴於現在、過去與未來。 時間既不是直線也不是迴旋,而是在那裡兀自擺盪。一不小心,兩條時間就連在一起,假裝成脈絡相連的回憶;一不小心,一條時間就斷成兩半,各自尋找記憶的歸位。 這是我老爸的故事。故事是我的想像,也是存在。
Thumbnail
參觀完青田七六後 在書店無意間發現這本書, 由於故事是追憶的寫作形式 讀著讀著, 建築場景與書中人物竟然就自動結合起來 另外, 書中描寫不少台灣光復後二三十年間的社會生活樣貌 就像照片一樣,一張一張鮮活地呈現在眼前 帶我們走過那一段未曾真實生活過, 卻也能感同身受的歷史 青田七六
Thumbnail
「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前身為「桃園市龍潭國小教職員日式宿舍群」,於西元2012年登錄為歷史建築。鍾老師在此處完成多部重要的作品,這裡不只是他與家人兒女們共同生活的居所,也是台灣作家聚會的重要場域,甚而被稱為是「戰後台灣文學發祥地」。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幸福的鬼島》一書深入探討臺灣的歷史,作者透過自身及家族的經歷,反思了二戰後臺灣社會的身份認同與記憶。書中揭示了歷史的複雜性,以及個人在家庭和國家歷史中的角色。透過作者的故事讓人反思自家的上一輩又是如何經驗這段歷史,這不僅是對個人過去的探索,更是對整個臺灣民族故事的追尋。
Thumbnail
時光機修復師的生存對策 – 活在哪個時態,是自己的決定 By 游朝凱   沒想到第一本讀的游朝凱的書不是<內景唐人街> 而是這本<時光機修復師的生存對策> 讀之前就聽說過 讀者對他的書評價大多很兩極 讀完就可以理解了 這不是很典型的閱讀性、娛樂性高的科幻小說 而是更抽象的、曲線感的科幻小說
Thumbnail
最開始兩句記得是七、八年前寫就,一直未能補全,直到前幾日,不自覺吟誦起來,才終於賦予這首詩完整。 記得非常清楚,當時想的情景,是走進舊家後方的廢棄宅院,陽光從生鏽的鐵窗灑落,灰塵旋繞不已,雖然我從未在這房子住過,但從小便往這稱得上危樓的屋子裡跑,翻過許多祖父時代的物品,見過許多父輩留下的痕跡
Thumbnail
「永保安康」也許會令人勾起了許多、許多的回憶…, 讓我想到以前在台南念書的時光,每天坐著火車,來回各個小站間。像「永康」、「保安」這樣的小站很容易叫人忽略,但沒想到今天卻變成熱門的景點,變成了祝福人家的標語了!
Thumbnail
《天橋上的魔術師》不但描述「中華商場」這一空間,更是聚焦於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連結,以「回憶」編織成故事,把自身的經驗和自身成長的孕育地融合在文中,將「個體」回憶轉變為「共同」回憶,依靠書寫對「生命」的反思以及重建讀者的「回憶」和抵禦「消失」。
Thumbnail
朋友曾經問我:「對書店的想像是什麼?」當時我這樣回覆:「書店之於我,像是一台衝向蟲洞的太空船,跨越無形的界線,漫遊浩瀚的星河。它有傳統柑仔店的氣息,卻含有濃濃的文化咖啡因,可以是一片雜糧吐司,淡淡咀嚼後淺淺餘味;也可能是一盤凱薩沙拉,健康無負擔滿足味蕾;或許還是清粥小菜,幼者老者皆能自然親近...」
Thumbnail
「人生,總是要有一個物件、一個聲音、還是一個氣味給我們點醒,才會想起自己真正經過那些日子」,也是礦工之子的吳念真導演說過這句話。而一個地方不也是要留一些東西,才會讓人記得那些過去。 昨天台語團坐火車來猴硐(Kâu-tōng-á),我們不看貓,出車站往南步行八百公尺,要去探詢一處台灣的文史國寶。
Thumbnail
這是記憶與記載的時差。因為這些時差,讓我們迂迴於現在、過去與未來。 時間既不是直線也不是迴旋,而是在那裡兀自擺盪。一不小心,兩條時間就連在一起,假裝成脈絡相連的回憶;一不小心,一條時間就斷成兩半,各自尋找記憶的歸位。 這是我老爸的故事。故事是我的想像,也是存在。
Thumbnail
參觀完青田七六後 在書店無意間發現這本書, 由於故事是追憶的寫作形式 讀著讀著, 建築場景與書中人物竟然就自動結合起來 另外, 書中描寫不少台灣光復後二三十年間的社會生活樣貌 就像照片一樣,一張一張鮮活地呈現在眼前 帶我們走過那一段未曾真實生活過, 卻也能感同身受的歷史 青田七六
Thumbnail
「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前身為「桃園市龍潭國小教職員日式宿舍群」,於西元2012年登錄為歷史建築。鍾老師在此處完成多部重要的作品,這裡不只是他與家人兒女們共同生活的居所,也是台灣作家聚會的重要場域,甚而被稱為是「戰後台灣文學發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