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層人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對我而言,個性很難改,如果真的改了,那就不是我了,如果人心連核心也變了,那這個人還是跟你之前認識的人「完全一樣」嗎?當然不是,內向的本性是在於本核心的性格,也就是人與人接觸的那個層面,我通常不會「主動」投入,當然沒辦法,作為一個「男生」,或是作為「想要」,或是作為我的好奇心本性,「自然地」就會。根據天時地利人和的個性使然,迫使你改變,也在某一處思考你自己,做了那些改變,但內在的核心呢?當然還是我。
這麼說來,更是要把人心剖析地更為透徹,核心就是你的內在本質,例如你愛好乾淨,你自然就會去清潔家中的環境,打掃地一塵不染,甚至如果你有強烈的潔癖,強迫症之類,更是會把家裡的瓶瓶罐罐擺在地在同一個位置,且標籤還在統一向前,然後,幾乎每個位置,每個你認識到的「座標」,你都記得一清二楚,這就是你的本性,你不容忍一絲一毫的「不對勁」。
嚴重的強迫症,像是洗手,像是重複的動作做了好幾次,有人說這是「習慣」問題,我倒認為,這是你的本質問題,換個意思是說,這應該不是「問題」,而是你的性格特色,你的本來樣子。生活習慣是指你已經用某種制約你的生活動作,來達成所謂的連貫動作,一套流程,習慣有分習性與慣性——我曾經有提到過,習性是指你先天在養成出來的本性,慣性是指後天經過影響下來的本性。習性是——用動物的術語來說,獅子的習性是狩獵,是吃肉,是可以打成一片,但也可能爭奪食物而大打出手,慣性是指獅子的動作是怎麼撲殺獵物,一套方針,獅子也有可能因為什麼情境變成真情流露,做個好爸爸,好媽媽。
人呢?你的習性是餓了就吃,累了就睡,先天得來的習性是你的本性在受到牽制以來而有的變化——而這裏的先天不是指基因本身,而是因為基因因為環境而先有的變化的一套直接流程,慣性則是因為先有環境而讓你思考改變的動作特性,請你先了解這點,再來想想你的生活制約是什麼?也就是習慣。
所以,當我說到習慣,或是人格特質時,先來想想人心的那三層特性比較好一點,你屬於你,連結每一個身邊的任何有關的你,而你作為某些改變,因為他人而跟著改變,這就是外部行為,丟垃圾就是其中一個例子,你一定是聽到垃圾車,或是需要倒垃圾時,才會去倒垃圾,而如果有人提醒你倒垃圾,你才去做這件事,或是因為環境文化而改變,這就是社會合理上的一種表層現象。
再來談談道德,再來談談禮貌,我們接受服務生的服務,會有禮地說到謝謝,這也是社會合理的一環,當我們接受別人的幫助,也會自然地說聲謝謝,就算對方沒有說「不客氣」,你也會脫口說出謝謝(除非你忘記)。社會合理上的其中一環,是幫助我們讓社會站在合理的「標籤」上(我找不到很好的形容詞),或者是說,社會在某種多數人共同形成的某種合理下,自然有人心第三層的那種表象。
但終究是表象,所以表象以下,你才會看見很真實,也是最醜陋的一面。人會為了一個停車位大打出手,人會為了一點點錢而殺人,甚至鬥毆,人會為了面子,為了光鮮亮麗,為了形象,而有了全新的解釋,不惜與酸民對槓。
人會為了維持那形象,去整形,去像每一個南韓女星都很像的那種臉型,去愛上整形,人會為了維持高人氣,為了有那種受人愛戴的社會合理,而有了公關。這種公眾——也可以說是公共的,開放的某種意象(英文都是同個詞),投入那種第三層與第二層之間的一種地帶。
我們看看那種人性,我們看看人們,我們看看人類的那種現象,產生的某種公有的意象表示,你不免會覺得,我們怎麼會是這樣的兩面人?人前人後是兩種人,私下與公開是兩種人,人的性格是我們看到的不同現象,雖然都說這很正常,雖然都說,本來就有兩種不一樣的人格特質,畢竟,公開是給那些人看的,私下的我們,宛如隱私一樣,是不可以公眾說出的。
我認同,藝人也不可能曝光他們的所有生活,你也不可能「公開」你上廁所的畫面,因此,隱私是人性,隱私是我們生來俱有的。人格的某種是我們看到那種,宛如你認識到那一個人,是看到的某種表象,但不是絕對的意象。
受到環境而有的習慣,是人格表示的一種,而受到人格的表示,是認知上的一環,所謂的認知,是對知識上的認識,也就是透過教育而被教會出來的一環,而回到人格上——人心既然有三層,你所看到的某種人心,在第三層與第二層之間遊走的某一種,是根據在環境與社會現象出來的一種表示習慣,就像因為你看到某些事件而有的動作特性,例如幫忙叫救護車,幫忙撿拾文件散落的人,而你突然撞見。
第二層與第一層之間,是你與你家人好友之間的人性特質。多半談到這裡,是需要時間看到你的本性是什麼,在我們本身,或是我的個性而言,我們也多半只看到原來是你這樣的人——是根據某些看到的現象,例如我的所有貼文,我的 IG,我的文章來判斷此人,但深入內心——也就是跟我相處,也只有認識到「一半」而已,我的意思是說,即使你跟我相處一個月,或是半年,你還是只看到我的某些個性而已,畢竟我們沒有睡在一起,生活在一起,並且長時間都住在一個屋簷下。人要認識完全一個人,不能只光光看到某些就判定,因為我們的相處,是經過長年下來的某種展現,而且還要經過某種環境的催化,才有當時的某種現象。人在判讀人性,常常犯一個錯誤就是歸因偏誤,歸因是關於認知與人格的混合,人格是先天與後天的一種控性產物,而這種控性是根據認知在人格上去左右偏知上的一種直線流程,這也就是我們在思考時,容易在理解過程中,所導致的一種「快思慢想」的直接進程。為什麼會說是錯誤?因為認知的過程是根據所教導的內容去普遍性認知,就像那種名稱——是否讓你想到直接名稱?(例如太陽餅),或是地名與人名的普遍性錯誤,例如山姆,是指男生,還是可以用來指女生?例如我們對於地名,看起來不像是城市,反而像是國家名字?
  而說是控性,是因為人格的剖析是可以調控的,是因為第二層與第一層之間,是否可以讓你反思?如果你不行,你就只能直線思考,但問題是就算你可以反思,別人可以理解嗎?當你可以反思的反思,也就是思考反過來思考自己的能力的那種思考,你會想到別人可否有這種能力,換位思考,不是只有你就好,社會要連結是需要人人都要有具備這樣的共處能力,否則我包容你犯錯,你不能包容我犯錯,那麼我要一直「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社會的公平性,或是某種長期下來,你覺得人不會有壓力過大嗎?
  再來思考我自己,當我說我的本性是因為人很容易要當時的本質來判讀這個人的第一印象,就容易當成第一印象的表示,那是我們大眾普遍的公開錯誤,就因為真的為真,而當作這個人品行不佳而打槍。好吧!我確實對人第一印象很差,是因為我心情不好,我有悲傷的情緒,影響我的思考,是因為我感冒,讓我無法好好表現,但有人會知道嗎?坐不坐博愛座,都有人被罵,被指責,老年人要照顧更老的老年人,所以沒有人敢做,少子化的背後,是不容小覷的,你可以不婚,但別人可不行,因為別人不婚,是被你影響,你是有責任的!而你可能察覺不到這層影響,而別人若是跟著不婚,或是別人不婚,你也跟著受影響,或是社會風氣帶動這層不婚,那麼未來——我是說你這國家,你覺得會有「戰鬥力」嗎?
  不婚的風潮席捲全球,少子化勢在必行,那麼我們在社會合理的這一層這要去思考,連接這回事的重大影響力。當我們說愛自己很重要,其實是在說,每一個人都應該對自己去反思要的生活意義是什麼,不只是要連結自己,更要是連結別人,因為無論如何都「可能」創造生命的同時,我們都以為愛自己的必要性是非常性的,但真正的性質是我們不是要愛不愛自己,而是愛上一個怎麼樣未來,有更好,且而是而有深層意義的那種自己橋樑的未來特質。
社會要連結是需要人人都要有具備這樣的共處能力,否則我包容你犯錯,你不能包容我犯錯,那麼我要一直「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社會的公平性,或是某種長期下來,你覺得人不會有壓力過大嗎?
  重點不是在於好不好,而是意義的未來性,請你先了解這點,再來想想人格的本身,與我們之間的連結,但現在呢?或是說現代呢?自己與別人的一種連結,是看上哪一點好讓我真正相連彼此的關係,而真正是對自己與別人都好的一種動態水平?
  我沒有多好,我只有看到意義的未來展現性,不過多半人只看到那一層.....你應該知道我在說哪一層。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3會員
24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Fornik Tsai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地球確實不太樂觀,北極的氣溫,真是一年不比一年還冷,依照這樣持續下去,早就超過了攝氏兩度的門檻。到何時?你在乎嗎?那不是重點,因為垃圾的回收量沒有減少的趨勢,剩食以及對於資源過剩,無法達到百分百循環時就有問題,首要前提當然是解決塑膠危機,你我早就有了塑膠微粒的稱號,你感覺得到嗎?即使你不吃魚。
就像會兇的狗,其實內心很受傷,想要保護自己的地盤,就像那些想要欺負弱小的人,其實內心很脆弱,霸凌別人的人,表面上說是好玩,但內心其實想要有人懂他們的心,並且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支持他們,拉持他們一把,幫他們說話,內心並不壞,只是調皮了點,而真正只要用「對」方法,壞人其實都可以變成「好人」。
我認識很多人,當然都是點頭之交,真的就是彼此跟你點頭的那種人,你不知道他/她的名字,對方的職業,對方的居住地,甚至對方要去的地方,可能是送貨員,扛瓦斯的男生,或是你上班每天都會看到的同樣人們。我們見到這麼多的彼此,應該好好去認識彼此,不要求做好朋友,可是我們的連結卻回到了彼此內在的所在。
想像一個沒有政治的世界,正確來說,宛如一個烏托邦的世界,會是怎麼樣?不用說,肯定不是你期待的樣子。我不是說反話,因為宛如烏托邦的世界不存在,電視實境秀曾經有模擬出類似的世界,看來不太完美。所以,我只要沒有政治就好,你說,會不會像個「烏托邦」呢?
  婚姻是什麼?也許對我而言,應該是沒資格講婚姻是什麼的人,畢竟我沒談過戀愛,談婚姻?其實不如談人際關係。那政治是什麼?對我而言,也許政治是自己所認為之事的某種正確,受到社會合理之後的一種關係連結的表示詞,就像修辭過後的代表性,或許那才表示「政治」的意思。
這世界看起來要更好,看起來很難,我不是悲觀,我只是實話實說,佛教說這叫實觀,也就是真實現象的觀察。佛教認為人間是苦的,要脫離苦海,就要修行。然而,我不是來說佛教觀念的,我只是把我對這世界的觀察,重複地老調重彈很多次,就是希望人們了解真正的「真相」。
地球確實不太樂觀,北極的氣溫,真是一年不比一年還冷,依照這樣持續下去,早就超過了攝氏兩度的門檻。到何時?你在乎嗎?那不是重點,因為垃圾的回收量沒有減少的趨勢,剩食以及對於資源過剩,無法達到百分百循環時就有問題,首要前提當然是解決塑膠危機,你我早就有了塑膠微粒的稱號,你感覺得到嗎?即使你不吃魚。
就像會兇的狗,其實內心很受傷,想要保護自己的地盤,就像那些想要欺負弱小的人,其實內心很脆弱,霸凌別人的人,表面上說是好玩,但內心其實想要有人懂他們的心,並且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支持他們,拉持他們一把,幫他們說話,內心並不壞,只是調皮了點,而真正只要用「對」方法,壞人其實都可以變成「好人」。
我認識很多人,當然都是點頭之交,真的就是彼此跟你點頭的那種人,你不知道他/她的名字,對方的職業,對方的居住地,甚至對方要去的地方,可能是送貨員,扛瓦斯的男生,或是你上班每天都會看到的同樣人們。我們見到這麼多的彼此,應該好好去認識彼此,不要求做好朋友,可是我們的連結卻回到了彼此內在的所在。
想像一個沒有政治的世界,正確來說,宛如一個烏托邦的世界,會是怎麼樣?不用說,肯定不是你期待的樣子。我不是說反話,因為宛如烏托邦的世界不存在,電視實境秀曾經有模擬出類似的世界,看來不太完美。所以,我只要沒有政治就好,你說,會不會像個「烏托邦」呢?
  婚姻是什麼?也許對我而言,應該是沒資格講婚姻是什麼的人,畢竟我沒談過戀愛,談婚姻?其實不如談人際關係。那政治是什麼?對我而言,也許政治是自己所認為之事的某種正確,受到社會合理之後的一種關係連結的表示詞,就像修辭過後的代表性,或許那才表示「政治」的意思。
這世界看起來要更好,看起來很難,我不是悲觀,我只是實話實說,佛教說這叫實觀,也就是真實現象的觀察。佛教認為人間是苦的,要脫離苦海,就要修行。然而,我不是來說佛教觀念的,我只是把我對這世界的觀察,重複地老調重彈很多次,就是希望人們了解真正的「真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打破舊規則就容易改變,並且一次就有感覺!鍛鍊肌肉也是先破壞重構才有壯大的可能,脂肪(混沌不明)永遠包裹在瘦肉(真相)外面,我們必須把那些層層的舊習(脂肪)給清除掉,才能看見那形狀的美麗。會發現原來我們的本質就是簡單、輕盈並充滿無限可能。
Thumbnail
有關社會環境受很多因素促動影響下, 一定會: (1)越來越多元多樣化 (2)變化,會每天都在多元複級數下默默改變 (3)正反兩面極端化越來越明顯 但是,不管社會環境如何變化,人的"本質"是不會變的. 那甚麼是"人的本質"呢? 諸如: 吃飯、睡覺、 息、怒、哀、樂、生、老、病、死....
你想改變個性嗎?讓生活更美好 通常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會有想改變個性的想法呢? 不喜歡自己的個性或習慣, 或是因為自己的個性或習慣造成一些問題, 也許是人際關係,也許是健康因素,也許是能力表現。 那麼我們的個性是怎麼形成的呢? 在這之前,必須先說明一個概念。 想想看,這個世界有那麼多
Thumbnail
人是一種隨心所欲的動物 有思想 情緒 百百種 讓你捉摸不定 總在某一種時刻 會有情感不定糾紛存在 事小化無 大事化小 最終不了了之 唯一不變就是 人的本性 由善變成惡 再由惡轉變成善 在之後呢? 或許 就在一個不知情的情況之下 還不斷的上演同樣
Thumbnail
每個人身上都有貪嗔痴慢疑的病毒,只是我們怎麼對治這些問題呢?
當命理讀到極致時,必定懂得人性是甚麼樣式,然而運用其道,做出不一樣的管理之道,也是有不同的成效。
Thumbnail
神經科學與性格之間的關係,人類大腦具備可塑性,受生活經驗、環境影響。激素、基因、環境等對人類性格有影響。縱貫式的研究發現個體思考自己性格,父母教養對性格發展重要。研究指出純真的自己和原本樣子值得被愛。
Thumbnail
原本只是微不足道的想法與行為,長期下來,逐漸演變成強迫想法引發了強迫行為,但習慣的強迫行為,可能反過來強化了強迫想法與情緒。譬如因為我害怕髒,所以出現過度清潔的行為,但清潔過度的行為,可能塑造強化我是怕髒的想法。
Thumbnail
運動心理學中個人的人格特質和環境的關係是很重要的。透過瞭解心理核心、典型反應和角色相關行為,可以更深入瞭解個人。另外,影響人格的五大因素包括心理動力論、特質論、情境論、交互作用論和現象論。這些理論可以幫助瞭解運動者,提供相對應的指導,促進運動者表現和長期運動的意願。
Thumbnail
現今的社會風氣開放,許多未知的力量也漸漸揭開面紗,不論是站在科學論點,還是神秘學派,都已經有非常多的數據與論點能參考。靈性本源為人的自性,人的存在可分爲四個層面:生物層面、心理層面、社會層面和靈性層面,其中靈性層面最為核心的部分。 [高頻與低頻] 時常的,能從不管是友人、客戶、或者是時下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打破舊規則就容易改變,並且一次就有感覺!鍛鍊肌肉也是先破壞重構才有壯大的可能,脂肪(混沌不明)永遠包裹在瘦肉(真相)外面,我們必須把那些層層的舊習(脂肪)給清除掉,才能看見那形狀的美麗。會發現原來我們的本質就是簡單、輕盈並充滿無限可能。
Thumbnail
有關社會環境受很多因素促動影響下, 一定會: (1)越來越多元多樣化 (2)變化,會每天都在多元複級數下默默改變 (3)正反兩面極端化越來越明顯 但是,不管社會環境如何變化,人的"本質"是不會變的. 那甚麼是"人的本質"呢? 諸如: 吃飯、睡覺、 息、怒、哀、樂、生、老、病、死....
你想改變個性嗎?讓生活更美好 通常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會有想改變個性的想法呢? 不喜歡自己的個性或習慣, 或是因為自己的個性或習慣造成一些問題, 也許是人際關係,也許是健康因素,也許是能力表現。 那麼我們的個性是怎麼形成的呢? 在這之前,必須先說明一個概念。 想想看,這個世界有那麼多
Thumbnail
人是一種隨心所欲的動物 有思想 情緒 百百種 讓你捉摸不定 總在某一種時刻 會有情感不定糾紛存在 事小化無 大事化小 最終不了了之 唯一不變就是 人的本性 由善變成惡 再由惡轉變成善 在之後呢? 或許 就在一個不知情的情況之下 還不斷的上演同樣
Thumbnail
每個人身上都有貪嗔痴慢疑的病毒,只是我們怎麼對治這些問題呢?
當命理讀到極致時,必定懂得人性是甚麼樣式,然而運用其道,做出不一樣的管理之道,也是有不同的成效。
Thumbnail
神經科學與性格之間的關係,人類大腦具備可塑性,受生活經驗、環境影響。激素、基因、環境等對人類性格有影響。縱貫式的研究發現個體思考自己性格,父母教養對性格發展重要。研究指出純真的自己和原本樣子值得被愛。
Thumbnail
原本只是微不足道的想法與行為,長期下來,逐漸演變成強迫想法引發了強迫行為,但習慣的強迫行為,可能反過來強化了強迫想法與情緒。譬如因為我害怕髒,所以出現過度清潔的行為,但清潔過度的行為,可能塑造強化我是怕髒的想法。
Thumbnail
運動心理學中個人的人格特質和環境的關係是很重要的。透過瞭解心理核心、典型反應和角色相關行為,可以更深入瞭解個人。另外,影響人格的五大因素包括心理動力論、特質論、情境論、交互作用論和現象論。這些理論可以幫助瞭解運動者,提供相對應的指導,促進運動者表現和長期運動的意願。
Thumbnail
現今的社會風氣開放,許多未知的力量也漸漸揭開面紗,不論是站在科學論點,還是神秘學派,都已經有非常多的數據與論點能參考。靈性本源為人的自性,人的存在可分爲四個層面:生物層面、心理層面、社會層面和靈性層面,其中靈性層面最為核心的部分。 [高頻與低頻] 時常的,能從不管是友人、客戶、或者是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