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早上看了一篇關於釋放信念的文章
內容大致上是列出負面 阻礙的信念 然後釋放
(文中敘述的是認出負面信念 然後丟掉的意思)
再列出正面的信念 然後加以吸收
就完成了
看完之後 其實蠻多的疑惑
覺得這是不是只是一種僅限於頭腦的釋放
在實際遇到同樣情況
身體的感受會再將自己拉回來
變成一種問題又來了的感覺
最近喜歡的音樂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希望妳相信我 無論我是什麼樣子的人 下午線上課結束之後 整個人非常煩躁不安 右膝上方非常酸痛 整個人就這樣過了大半個晚上 吃飯 處理事情 還有小孩 真的很累 我連講話的力氣都沒了 弟弟因為晚上沒有吃到期待的東西 在生氣 用殘存的耐性 跟他說明天再帶他去買 想跟他玩一下 笑了 至少是舒服的去睡覺 等
我希望妳相信我 無論我是什麼樣子的人 下午線上課結束之後 整個人非常煩躁不安 右膝上方非常酸痛 整個人就這樣過了大半個晚上 吃飯 處理事情 還有小孩 真的很累 我連講話的力氣都沒了 弟弟因為晚上沒有吃到期待的東西 在生氣 用殘存的耐性 跟他說明天再帶他去買 想跟他玩一下 笑了 至少是舒服的去睡覺 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一直有一個信念,那就是「我一定會成功/有成就」。不知道這個信念在認知行為治療裡,它需不需要被修正,如果是我的教授來看這句話,她肯定會說:「這不是信念,只是一個想法。」。
Thumbnail
內在限制性信念,就是一種存在於我們在心裡面的壞習慣, 會讓我們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夠聰明、不值得成功,或者害怕失敗。 這樣的思考習慣,可能來自我們的過去經歷,或者別人的影響, 會妨礙我們,實現自己的目標和夢想。
Thumbnail
正式踏入身心靈的時候,我是先認識吸引力法則,老師說信念創造行為,行為創造結果,但對於我而言,我就是滿滿的無力感、滿滿的恐懼,踏出一步都是拿出積蓄已久的勇氣,所以我開始更注重療癒,當時的我想,如果信念是一切根源,那我只要療癒完負面信念,我的世界就會只剩下豐盛了,但…
試著選了一個吸睛的標題, 不過每個當下不就是這樣的嗎,這個想法來自某個時刻我心裡的念頭, " 一定有什麼好的,只是我還沒發現而已 " 我長時間一直習慣去注意壞的不好的, 跟著腦去沉浮在負面的思緒潮裡, 我不是要講腦是個壞東西, 但依我的經驗,自己的思考確實大多數都以"負面的"為終點在運轉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同樣一件事,卻因為思考的角度不同,而有不同的想法。在思考的當下,其實答案就已經出來了,內心的想法是瞞不了自己的。到底是正面或負面想法多一些?還是兩者兼有一些?其實自己心裡應該最清楚。而去閱讀僧人所寫的書或文章,可以體會到他們要做的修行是,保持一整天的平和心態,這並不容易
Thumbnail
上篇講表達,講到我想寫一篇探討「信念」的文章,但是寫了一堆句子出來,方向感覺不對,也缺乏我想談論的「元素」,我再試試看寫不寫得出我想談論的點。
Thumbnail
寫下這篇文章的想法是從去年離職前開始的,最近又和幾個友人聊到這件事,覺得很有趣才決定記下來。如同過去好幾篇文章所說,我的上一個職場讓我不是非常開心,無論是身體狀態或是心理狀態都被影響不少,最後雖然看似很果決地提了離職,不過說實話我也是掙扎了一些時間,到真正決定提離職的時候也是我某部分的信仰推了我一把
Thumbnail
本章重點 1.人普遍存在動機性推理 : 當事情發展不如預期般順利時,我們普遍不願意接受,反而傾向說服自己現在的處境沒那麼糟。比如:買股票套牢很嚴重,假裝沒看到,告訴自己是長期投資。 2.快樂 = 現實 - 期待 。 3.人會跟自己理想的事物去比較,但那個理想的事物在現實當中是否真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一直有一個信念,那就是「我一定會成功/有成就」。不知道這個信念在認知行為治療裡,它需不需要被修正,如果是我的教授來看這句話,她肯定會說:「這不是信念,只是一個想法。」。
Thumbnail
內在限制性信念,就是一種存在於我們在心裡面的壞習慣, 會讓我們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夠聰明、不值得成功,或者害怕失敗。 這樣的思考習慣,可能來自我們的過去經歷,或者別人的影響, 會妨礙我們,實現自己的目標和夢想。
Thumbnail
正式踏入身心靈的時候,我是先認識吸引力法則,老師說信念創造行為,行為創造結果,但對於我而言,我就是滿滿的無力感、滿滿的恐懼,踏出一步都是拿出積蓄已久的勇氣,所以我開始更注重療癒,當時的我想,如果信念是一切根源,那我只要療癒完負面信念,我的世界就會只剩下豐盛了,但…
試著選了一個吸睛的標題, 不過每個當下不就是這樣的嗎,這個想法來自某個時刻我心裡的念頭, " 一定有什麼好的,只是我還沒發現而已 " 我長時間一直習慣去注意壞的不好的, 跟著腦去沉浮在負面的思緒潮裡, 我不是要講腦是個壞東西, 但依我的經驗,自己的思考確實大多數都以"負面的"為終點在運轉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同樣一件事,卻因為思考的角度不同,而有不同的想法。在思考的當下,其實答案就已經出來了,內心的想法是瞞不了自己的。到底是正面或負面想法多一些?還是兩者兼有一些?其實自己心裡應該最清楚。而去閱讀僧人所寫的書或文章,可以體會到他們要做的修行是,保持一整天的平和心態,這並不容易
Thumbnail
上篇講表達,講到我想寫一篇探討「信念」的文章,但是寫了一堆句子出來,方向感覺不對,也缺乏我想談論的「元素」,我再試試看寫不寫得出我想談論的點。
Thumbnail
寫下這篇文章的想法是從去年離職前開始的,最近又和幾個友人聊到這件事,覺得很有趣才決定記下來。如同過去好幾篇文章所說,我的上一個職場讓我不是非常開心,無論是身體狀態或是心理狀態都被影響不少,最後雖然看似很果決地提了離職,不過說實話我也是掙扎了一些時間,到真正決定提離職的時候也是我某部分的信仰推了我一把
Thumbnail
本章重點 1.人普遍存在動機性推理 : 當事情發展不如預期般順利時,我們普遍不願意接受,反而傾向說服自己現在的處境沒那麼糟。比如:買股票套牢很嚴重,假裝沒看到,告訴自己是長期投資。 2.快樂 = 現實 - 期待 。 3.人會跟自己理想的事物去比較,但那個理想的事物在現實當中是否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