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這件事涉及的意義很廣,其一的定義是付出與給予。
愛其實是一個具有迴圈的系統,無論你付出什麼愛,
那個愛終將會回到自己身上。
問題在於自己的期望,
你以為會收到,接受到愛的人那個人付出給你的愛。
就像我們也未必會回報那些付出愛給我們的人。
人際關係的互相,未必是我付出給你,你付出給我。
但若願意付出,這份愛,終將會在某個地方回饋給我們。
家人的關心,常在某個時刻,讓我們感到厭煩,
比如不能理解自己“有多忙碌”,
而一直打電話來的母親(愛),
與此相對的,
是不懂我們“有多著急”,
而讓我們等待訊息的朋友、伴侶(回饋)。
其實我們渴望的,從朋友、伴侶身上得到的愛與回饋
早就發生在家人對我們自己的關心身上了。
只不過,我們還沒有清楚地感受它。
生活就是一個挑戰的場域。
無時無刻都需要自己去覺察。
一個明顯不過的例子,
是當我願意接受家人對我的愛與關心時,
傾聽並分享著自己的日常,
也成了我表達愛的一種方式。
與此同時,
我對於伴侶所說的一切,都感到可愛,
因此願意對她表達感激。
我很感謝有這一切的發生,
創造了一個正向迴圈。
或許愛的呈現形式會有所不同,
而且這需要自己去仔細體會,
愛不一定會如我們想像或是電影表現,
肉麻、直接,甚至有點害羞。
有的時候,
它只會是一句簡短的問候,今天好嗎?
一個不經意的動作,多買一份鹹酥雞。
想分享一個關於「愛的不同表達方式」的故事。
在連日風雨交加的早晨,
我因為找不到機車手套,
懊惱地騎到公司上班,
到了公司後,約莫在十點多,叔叔打電話給我。
若硬要用文化水準來說,叔叔是一個傳統的下里巴人
是一個每天跟「阿比套莎莎亞」為伍的那種工人。
說話有點粗俗,沒有太多的詞彙,
更別說會直接表達出「我愛你」、「我關心你」這類的話語。
叔叔打電話來告訴我,
手套沒有不見,
是因為昨天看到我的手套淋濕了,幫我拿去風乾。
我很開心,但因為舊有互動模式的不同,
我只告訴他,那我知道了。(有點害羞地不敢答謝)
接著他突然問我一句,
阿我現在打電話,會不會影響你工作?
我心裡覺得好笑,
因為他打來後,才這麼問我的這個行為
讓我感到可愛。
我告訴他沒關係,並用我最親切的語氣跟他說再見,
用晴朗的心情,面對陰雨的一天。
愛具有迴圈,
無論付出什麼,終將會回到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