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佳音、曹銘宗這兩位作家的書我最喜歡的地方就是他們都會將台語的羅馬拼音還有語彙的來源放入書裡,讀起來其實很親切。有些東西常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但其實我們也許並不真的了解它的起源。而吃對台灣人來說重要到不能再重要!常見的美食宗教戰爭就不用再多說了吧?從吃的角度切入,其實最容易閱讀
大家記得罐頭魚麵嗎?就是用黃罐或是紅罐的魚罐頭煮成的那個湯汁紅紅的麵,之前看過好像有都市傳說說哪個顏色比較好之類的,而作者特地去求證了在宜蘭南方澳漁港直接詢問三興總店:早年的番茄汁魚罐頭,黃罐是鯖魚,紅罐是鰹魚。鰹魚罐比較便宜,又是紅罐適合拜拜,在桃竹苗客家地區賣得最好。後來因鰹魚產量不足,改成只做鯖魚罐魚。在這種情形下,本來應該不再有紅罐(鰹魚罐頭),但因桃竹苗已習慣紅罐,所以鯖魚罐頭在桃竹苗就改成紅罐,中南部及東部則是維持黃罐,北部地區因有各地的人來工作,所以有黃罐也有紅罐。總之,黃罐與紅罐完全一樣,請大家告訴大家。
小時候我也很喜歡吃這種麵,只是後來吃的東西多了,漸漸覺得這個有點無聊就比較少吃了,但這個罐頭還是常常見到,作者特地去求證紅罐與黃罐的不同這點很有趣,大家不要再糾結都市傳說了,只是顏色不同,內容都一樣的!
近年來台灣的各種食物熱潮席捲了周邊國家
也突然讓台灣人驚訝原來台灣的食物其實比自己想像中的還要多,光小吃就列不完,而且各家還都有不同的地方。真的是讓很多外國人或是第一次聽說台灣小吃的人感到非常驚訝。
台灣小吃的花樣比正餐還要多,「小吃」的定義是相對於正餐來說,分量較少、取用當地食材簡單烹飪並且價格低廉可以隨時隨地食用販賣的。台灣社會又是多族群融合,本來各族群的食物文化就不太相同,各文化交流之下所產生的小吃就令台灣的小吃市場更加興盛了!
農業社會時,人們的主要活動場所就是寺廟,所以小吃也是最先從廟口周邊開始,再來因為菜市場買菜也會有人,小吃特色就是隨時隨地食用,自然也有更多小吃店家,也因為有了更多花樣,小吃也可以搖身一變成為餐廳的專屬菜餚,就不僅僅止於小吃,而成為正餐,更成了台灣美食文化的一部分。
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歡逛傳統市場?
傳統市場裡總會有一些新鮮的小吃,而且傳統市場最多的就是人情味,老闆會很熱情的跟你說試吃看看,好吃再買!所以在傳統市場其實常常能發現一些新東西。
台灣人的早餐也是外國人常常很驚訝的一餐,除了什麼類型都能當早餐以外,花樣也是令他們眼花撩亂,就像路邊最平常的美而美那種早餐店,包含了鹹的甜的、台式中式西式日式越式等等,對外國人來說這是很難想像的!
也因為台灣的地緣跟政治關係,移民族群很多,這些文化融合以後就成了台灣獨一無二的新文化資產。常常會聽到有人說什麼什麼類型食物其實是台式口味而不是當地口味,也許有些人會不喜歡這樣的口味,對外國人來說也不能習慣,可是其實反而是外來食物在台灣在地化的一種展現。
比如說溫州其實沒有大餛飩、泰國沒有月亮蝦餅註1、美式牛排其實根本就不是台灣的夜市牛排那種樣子、蒙古沒有蒙古烤肉、川味牛肉麵其實四川沒有、五更腸旺也並不存在於中國的川菜系裡,再來鹹水雞其實是由中國的鹽焗雞註2延伸而來的等等。這些料理都是一種外來食物在地化的展現,而台灣人習以為常,甚至也有人以為當地有這些食物,可是其實只存在於台灣。
近期的在地化料理的話,我想應該是必勝客最愛把台灣小吃放進披薩上面吧?前陣子的香菜豬血糕披薩我想應該沒有人不知道,雖然大家都說義大利人很生氣,但聽說其實還算不錯吃,我覺得這也算是美食能夠重新進入大眾視野中的一種方式之一,總覺得台灣美食會繼續朝氣蓬勃下去
註1-泰國只有金錢蝦餅,現在泰國菜單裡的月亮蝦餅其實是台灣出名以後傳回泰國的。
註2-鹽焗雞是中菜的一種,鹹水雞是起初為了處理那些不好賣的蛋雞延伸出來的涼菜形式
鹹水雞現在成為知名的夜市小吃,除了太鹹以外其實有菜有肉還蠻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