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改變了體制,犧牲了什麼?讀:《錯視畫的利牙》、《虛假的共犯》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最近一連看完日本小說家塩田武士的兩部作品《錯視畫的利牙》、《虛假的共犯》,十分適合推薦給出版界的朋友和媒體工作者。
塩田武士跟我的出生年代相近。曾任職於報社記者的他,累積了長期以來對於媒體與出版生態的觀察與反省,並把這些真實、殘酷又嗜血的真相寫進小說裡。例如《錯視畫的利牙》描寫雜誌社面臨廢刊與全面線上化的處境、出版社內部的人事鬥爭,以及數位轉型下出版從業人員究竟該何去何從?《虛假的共犯》則在談假新聞為社會與當事人帶來的慘痛後果。兩本書的內容讀來簡直像是在玩「真心話大冒險」刺激,自是精彩好看極了!
讀完這兩本作品,可以感受到塩田武士所念茲在茲的(同時也是出版與媒體工作者所焦慮的),便是:
在被數位轉型推著走的風潮下,當體制改變了,將犧牲了什麼?
如今,媒體和出版業遭遇的強大競爭對手已不再是同業。與其矇著眼埋頭跳進爭奪閱聽大眾眼球的爭霸戰,不如認真思考自身存在的本質:是要爭一時的點閱數、每天盯著後台顧好個人KPI;報導選一個誘人吸睛、卻無聊短淺的議題來發揮;或是跟上世界變化的節奏,審慎地透過報導與出版品,為社會、為世界帶來一些重要、深刻的反省與價值。
我想這也是塩田武士在《虛假的共犯》裡會寫到:「新聞的價值不在於題材的輕重,而在於能不能拉近人與人的距離。」以及《錯視畫的利牙》裡幾段讀來讓人激動的話:
「人與人聯繫在一起,才能誕生出前所未見的創新事物。雜誌是有靈魂的。沒有靈魂,就無法讓讀者興奮。一切的泉源都是『人』啊!」
「創造需要難以想像的漫長時間,而破壞只需要一瞬間......凝聚了許多人的才華。不只是文字寫作者和編輯,設計師、廣告、業務負責人亦然,需要這麼多人手,但也因此打造出一部包羅萬象、精彩紛呈的讀物。毀掉一部雜誌,就像雞蛋掉到地板上,才華四散,再也無法恢復原狀。」
「往後才將要正式跨入『資訊世紀』。從今以後,媒體會不斷地朝更快、更個人、更方便、更廉價的方向變質。洪水般的資訊,將每個人誘進量身訂做的舒適世界,社會將不斷地細分化,結果所有的業界都將面臨薄利危機,而由於分散,連多銷的機會都沒了。但不能只是坐視世界不斷的衰弱下去。」
「持續思考的人,具備鑑定真假的眼光。培養出能挑選出真貨、精品的慧眼,才是不會被資訊洪流沖走的唯一對抗之道。思考的源頭是語言。持續尋找詞彙,培育文化,正是出版人的使命。」

順帶一提,《錯視畫的利牙》後來改編為電影《總編的復仇》(主角由大泉洋主演),是一部非常非常好看的電影!不過我是先看完電影、再讀小說,這才發現電影劇本改編幅度非~常~大!
兩相比較之下,電影雖然緊湊又好看,但小說卻格外真實動人,主要原因在於,小說中不僅呈現編輯台上的熱血與激昂,更刻劃出編輯台下的真實人生樣貌。舞台上再怎麼意氣風發的超級英雄,當燈光熄滅、紅幕落下,還是得背負著各自的人生難題……
可能讀起來有點奇怪,但絕對少不了對書、音樂、電影滿滿的愛。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2002年,台北市中山堂地下室發現一批疑似自日治時期遺留下來、不知來源的畫作,這批畫作後來移交台北市立美術館進行研究。究竟這批畫作的身世為何?由前美術館館員、同時也是知名譯者林皎碧女士寫在這本《名畫紀行》中,並榮獲第44屆金鼎獎的肯定...
在日本小說家宮部美幸的作品《鳩笛草》中,收錄了三篇與「念力」有關的超能力故事:一篇是談預知未來的超能力,一篇是用意念殺人的能力,最後一篇則是用透視力來偵破案件。宮部美幸說:「這個故事寫的其實就是我自己。」...
彌爾的思想不僅影響後世政治與經濟制度的設計,《論自由》即使是150多年後的今日讀來仍深具啟發。能夠橫跨哲學、經濟學、政治學領域的彌爾,究竟是如何成為一名「通才」大師?答案全都寫在這本親筆撰寫的自傳裡。
朋友對我說:「看妳寫的文章,總覺得你都看一些很『老』又很『硬』的書呢!」非也,非也啊(手顫抖著說),其實我也常看一些很「新」、又很「軟」的書啊(咦~),今天就來聊一本讓我「讀到笑出來」的書吧。
書名「coddle」意指「寵」、「過度保護」的意涵。作者指出,現代父母採用的偏執教養及崇尚安全至上主義,太過緊迫盯人和過度保護,使得孩子的自由玩樂時間愈來愈少,進而也變得愈來愈脆弱。
對我來說,動畫《煙囪小鎮的普佩》最特別之處不在劇情內容,而在於作者西野亮廣(にしのあきひろ)本人。他說:「只要做出好作品,自然而然就會暢銷」,奉勸各位最好現在立刻拋棄這種幻想。創作者絕對不能棄養作品。打造將作品送至顧客手上的動線,也是製作作品的一環。
2002年,台北市中山堂地下室發現一批疑似自日治時期遺留下來、不知來源的畫作,這批畫作後來移交台北市立美術館進行研究。究竟這批畫作的身世為何?由前美術館館員、同時也是知名譯者林皎碧女士寫在這本《名畫紀行》中,並榮獲第44屆金鼎獎的肯定...
在日本小說家宮部美幸的作品《鳩笛草》中,收錄了三篇與「念力」有關的超能力故事:一篇是談預知未來的超能力,一篇是用意念殺人的能力,最後一篇則是用透視力來偵破案件。宮部美幸說:「這個故事寫的其實就是我自己。」...
彌爾的思想不僅影響後世政治與經濟制度的設計,《論自由》即使是150多年後的今日讀來仍深具啟發。能夠橫跨哲學、經濟學、政治學領域的彌爾,究竟是如何成為一名「通才」大師?答案全都寫在這本親筆撰寫的自傳裡。
朋友對我說:「看妳寫的文章,總覺得你都看一些很『老』又很『硬』的書呢!」非也,非也啊(手顫抖著說),其實我也常看一些很「新」、又很「軟」的書啊(咦~),今天就來聊一本讓我「讀到笑出來」的書吧。
書名「coddle」意指「寵」、「過度保護」的意涵。作者指出,現代父母採用的偏執教養及崇尚安全至上主義,太過緊迫盯人和過度保護,使得孩子的自由玩樂時間愈來愈少,進而也變得愈來愈脆弱。
對我來說,動畫《煙囪小鎮的普佩》最特別之處不在劇情內容,而在於作者西野亮廣(にしのあきひろ)本人。他說:「只要做出好作品,自然而然就會暢銷」,奉勸各位最好現在立刻拋棄這種幻想。創作者絕對不能棄養作品。打造將作品送至顧客手上的動線,也是製作作品的一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智慧手機的普及,小說作者面臨著娛樂市場的挑戰。讀者變得更喜愛快節奏的故事,而忽略了深刻的情感體驗。作為作者,堅持創作內涵豐富的作品,傳遞正確的價值觀,成為了重要的責任。本文探討了這種變化的背景及其對創作風格的影響。
Thumbnail
還記得2012年九月,兩個很有個性的出版社「逗點文創結社」與「一人出版社」,決定突破出版社間的隔閡一同競爭也一同合作,各自推出一本海明威與費茲傑羅的選輯作品,就像是這兩位作家彼此間必然亦敵曾經亦友的競爭關係,但是在讀者眼中,是化作伍迪艾倫電影《午夜、巴黎》那般的黃金時代。
Thumbnail
這本書深刻刻劃出出版業的殘酷與現實,我想對所有在這個業內的從業人員(包含作者們)都會很有感。
在查閱日本網路新聞上,我屬於後知後覺的受眾,例如,若有我心儀的名人作家逝世,我總要遲個幾天才知道。不過,這並不妨礙我的求知熱情,因為深居台北的陋巷裡,我仍然享有與國家通訊社日文編譯組同等機會,只要我綜合細讀該報導,確定敘事的構架,就可以正式開工了。今天,日本雅虎新聞刊載暢銷書作家宗田理(1928年5
Thumbnail
前言:分享文章的內容之前,先讓我來閒話家常。話說,前陣子台灣一名書店訪問員(已被停職)自述近年來「只借書、不買書」的文章,引起許多討論…之前讀了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一篇關於閱讀的專訪,個人非常喜歡。受訪者是斯洛維尼亞的一名教授:米哈‧科瓦奇(Miha Kovač)…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探討了當他的文字受歡迎而開始寫同人後,現在點閱率與原創一樣,不再堅持寫同人的好處。同時還分享了他的創作過程以及為何這種作圖本身會讓人激動和滿足。文章中還提到了他心中最愛的畫家之一鳥山明,在文章結尾,特別介紹了鳥山明的重要性,並指出應該紀念的並不是《七龍珠》作品本身,而是作者本身。
熱愛日本近代文學的讀者,多半讀過國民作家夏目漱石的作品,這熱讀的現象如此持續,究其原因有諸多因素,只是畢竟學術有專攻,外行人不能亂說話,應當由熟知日本文壇生態的專家回答較為恰當。   坦白說,我和平常人一樣,也有喜新厭舊的心理。 近年來,我開始一種主導編演敘事的嚐試,也就是說,我要把夏目漱石這
Thumbnail
話說書腰寫到這書就是2016年日本哄動一時的「文庫X」真身,無知的我就好奇搜尋了「文庫X」到底是什麼。 原來當年日本澤屋書店的資深店員 — 長江貴士讀過這書後深受震撼,奈何非小說類作品的銷量向來不理想,於是斗膽提出另類的行銷策略。 長江將自己寫得密密麻麻的推薦文變成封套,再覆上膠膜,所以讀者購買
Thumbnail
台灣啟航:跨領域的解讀與對話;對於文學創作的新認識
Thumbnail
閱讀就像是在尋寶,因為「幫助你面對未來人生當中,未知難題的所有提示,全都已經被這個世界上的某個人,寫進書裡了。」 ​ 《去書店買個好人生》的作者 千田琢哉,原本是個只看漫畫的問題學生。偶然因為迷上商業書,決定在大學期間,挑戰讀完一萬本書。透過閱讀,奠定了他日後開展財富自由的人生基礎。後來,不
Thumbnail
隨著智慧手機的普及,小說作者面臨著娛樂市場的挑戰。讀者變得更喜愛快節奏的故事,而忽略了深刻的情感體驗。作為作者,堅持創作內涵豐富的作品,傳遞正確的價值觀,成為了重要的責任。本文探討了這種變化的背景及其對創作風格的影響。
Thumbnail
還記得2012年九月,兩個很有個性的出版社「逗點文創結社」與「一人出版社」,決定突破出版社間的隔閡一同競爭也一同合作,各自推出一本海明威與費茲傑羅的選輯作品,就像是這兩位作家彼此間必然亦敵曾經亦友的競爭關係,但是在讀者眼中,是化作伍迪艾倫電影《午夜、巴黎》那般的黃金時代。
Thumbnail
這本書深刻刻劃出出版業的殘酷與現實,我想對所有在這個業內的從業人員(包含作者們)都會很有感。
在查閱日本網路新聞上,我屬於後知後覺的受眾,例如,若有我心儀的名人作家逝世,我總要遲個幾天才知道。不過,這並不妨礙我的求知熱情,因為深居台北的陋巷裡,我仍然享有與國家通訊社日文編譯組同等機會,只要我綜合細讀該報導,確定敘事的構架,就可以正式開工了。今天,日本雅虎新聞刊載暢銷書作家宗田理(1928年5
Thumbnail
前言:分享文章的內容之前,先讓我來閒話家常。話說,前陣子台灣一名書店訪問員(已被停職)自述近年來「只借書、不買書」的文章,引起許多討論…之前讀了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一篇關於閱讀的專訪,個人非常喜歡。受訪者是斯洛維尼亞的一名教授:米哈‧科瓦奇(Miha Kovač)…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探討了當他的文字受歡迎而開始寫同人後,現在點閱率與原創一樣,不再堅持寫同人的好處。同時還分享了他的創作過程以及為何這種作圖本身會讓人激動和滿足。文章中還提到了他心中最愛的畫家之一鳥山明,在文章結尾,特別介紹了鳥山明的重要性,並指出應該紀念的並不是《七龍珠》作品本身,而是作者本身。
熱愛日本近代文學的讀者,多半讀過國民作家夏目漱石的作品,這熱讀的現象如此持續,究其原因有諸多因素,只是畢竟學術有專攻,外行人不能亂說話,應當由熟知日本文壇生態的專家回答較為恰當。   坦白說,我和平常人一樣,也有喜新厭舊的心理。 近年來,我開始一種主導編演敘事的嚐試,也就是說,我要把夏目漱石這
Thumbnail
話說書腰寫到這書就是2016年日本哄動一時的「文庫X」真身,無知的我就好奇搜尋了「文庫X」到底是什麼。 原來當年日本澤屋書店的資深店員 — 長江貴士讀過這書後深受震撼,奈何非小說類作品的銷量向來不理想,於是斗膽提出另類的行銷策略。 長江將自己寫得密密麻麻的推薦文變成封套,再覆上膠膜,所以讀者購買
Thumbnail
台灣啟航:跨領域的解讀與對話;對於文學創作的新認識
Thumbnail
閱讀就像是在尋寶,因為「幫助你面對未來人生當中,未知難題的所有提示,全都已經被這個世界上的某個人,寫進書裡了。」 ​ 《去書店買個好人生》的作者 千田琢哉,原本是個只看漫畫的問題學生。偶然因為迷上商業書,決定在大學期間,挑戰讀完一萬本書。透過閱讀,奠定了他日後開展財富自由的人生基礎。後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