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說書|走過的路未來也會走進腦袋中的。《我所告訴你關於那座山的一切》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山到底會透過什麼樣的方式來傳達訊息?又,會告訴我什麼事情呢?這是我在一次又一次地下山後所思考的事情。
劉宸君|《我所告訴你關於那座山的一切》
儘管每次爬山都是我最能印證活在當下的時刻,腦袋只有很單純的「阿…好累,什麼時候才能到」,但身體無比專注地在踏下每一步伐,思考意義什麼的都是後話。

所以下山後翻看《我所告訴你關於那座山的一切》意外地被深深觸動。我與此書相遇甚早,卻直至今日才得以好好細品。
合歡北峰|0416
作者劉宸君的生命永遠留在2017年發生山難的尼泊爾洞穴裡了,他隨身攜帶的旅行筆記與書信,由生還的旅伴帶回台灣。但這本出版並不只是為了悼念這起事故,而是能在其中發現年輕、卻無比珍貴看待文學的心靈。
宸君的文字是流動的,在書信、散文、隨筆紀錄與詩之間,有屬於年輕的躁動感,也能成熟的看待生命。細微觀察無不是對自我能否書寫的詰問,更有對自然的崇敬與嚮往,閱讀他的文字時,反而是「發現」了自已。
在山上走久了就會知道,心裡的空間被打開,就會有更多的物事住進來,有時自己不小心走進自己內心裡面,整個人就會變成一座山。
其實在這次的合歡西北峰之行中,我意外得高山症,等於我後半段的旅程要宣告放棄了。
大概是新手對目標的執著與對旅伴的歉疚,當時咬著牙覺得怎麼樣都要到第二個峰頂,但後來嚴重到我的身體比我的固執還要早放棄。

接受自己有了放棄這個選項後,我才開始以「我不管了啦」的超慢速攀爬,才真正的打開感官,不為了趕路,走好我眼前的那一步就好。
無意要美化這段經驗(老實說痛苦到不行),也幸好有夥伴的體諒。我一心一意追尋的是完成百岳,卻在放棄後,才得以真正開始享受腳下與身邊旅伴的一切,看著這些同樣沒去西峰的旅伴卻都比我還要豁達,或許他們都經驗豐富爬過好幾次,卻依然還是選擇一次次上山享受不同過程,反觀我在攀爬時還不夠把心打開。

如同《流浪者之歌》所說:「追尋過多,追尋的結果是無從尋見。」
宸君在書末〈書寫的責任〉中也引用了這段話語,過於尋求者,眼前只有目標,卻也不能察覺,自己的心早已不能再接納其他東西。

這次我想,從自然與身體的極端反應中,知道緊抓不放的壓力有多大,也體驗到放手後,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也才有時間慢慢認識旅伴。我想山要告訴我的每次都不一樣,唯一可以確定的事情是,我依然還是會回到山上。
合歡北峰|0416
長途旅行成為了練習守住祕密的過程,學習節制及保有自己的力量,練習在當下去信任時間、蒐集『痛』的源頭。
我偶爾也會擔心,每當旅行或任何形態的移動時,那種烙印在心裡的感觸究竟能不能如實寫出來,但宸君在書中末尾卻安慰了我:「雖然我沒有特別想成為『作家』的念頭,至少我不知道究竟作家的形狀是什麼,我反而比較在意自己究竟『能不能寫』,有時一不小心就害怕自己根本就不具備書寫的資格。不過幸好來了花蓮,會把自己逼上山路,甚至之後還要把自己逼出國。身體能為自己做的事很多,而我也因此相信,走過的路未來也會走進腦袋中的,就不要擔心了。

走過的路未來也會走進腦袋中的。
我理解了,謝謝宸君。
紀錄最近看完,且好希望讓你們也知道的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東野圭吾掀開屏幕,盡可能地將社會上不會重視的細節,也極有可能在定案後無人追究正當性的案件化作故事,如同作家吳曉樂在序言中提到,這樣的題材即是「現實愛能莫助,創作綽綽有餘」,也讓故事一再提醒我們單單一個判決並無法解決所有事情,更多是留下來的人們生命中的空缺。 延伸補充
如果要為三月書單下一個關鍵字,應該就是「時間」。科幻元素最愛用的、現代觀點重新審視的、歷史長流所應證的。 透過「腦」這個載體,包裝成「科幻」,這些書吹起我們腦內風暴以外,更省思了時間帶給我們人與人、人與科技之間的關係。
約拿.博格作為一個世界知名的行銷教授,他所著的書本本暢銷,各類行銷人無一不把他的經典奉為圭臬。我們都嚮往跟大師學習,然而就如他在《如何改變一個人》中所說的:「人們要是感到別人在逼迫或試圖說服自己,通常會反抗並堅持己見。」 為什麼有些「大師」講得頭頭是道我們不買單,而約拿.博格卻辦到了?
當時間一但被量化後,就會發現它多麼的短,短到我們可能還在思考自己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就沒了,但也會長到你覺得很多事情都得等我狀態更好了,我才可以去做的未來式;短到你覺得非得要在一個年齡期限內達到里程碑而塞滿所有行程表,卻也長到讓你誤會一天可以當48小時來用。
主角伊莉莎白.馬許真的就是一個小人物,你讀過的歷史課本上不曾出現過她的名字,然而她卻能經由海路,足跡遍及四大洲,走得比那個時代的女性都還要遠。 她的一生,也正是動亂世界史的縮影。
隱含在故事中的對話:「你在那些時空裡做的選擇也是同樣有意義,而你在這當下的決定,也是只有這個時空的你才能承擔。」似乎已經替這個問題輪迴提出暗示。因為從認知、過程到結果,都是一致的,每個微小的習慣或選擇,都是你對自己的身分認同。不論有多少個平行時空,你所做的決定也一定符合你的天性。
東野圭吾掀開屏幕,盡可能地將社會上不會重視的細節,也極有可能在定案後無人追究正當性的案件化作故事,如同作家吳曉樂在序言中提到,這樣的題材即是「現實愛能莫助,創作綽綽有餘」,也讓故事一再提醒我們單單一個判決並無法解決所有事情,更多是留下來的人們生命中的空缺。 延伸補充
如果要為三月書單下一個關鍵字,應該就是「時間」。科幻元素最愛用的、現代觀點重新審視的、歷史長流所應證的。 透過「腦」這個載體,包裝成「科幻」,這些書吹起我們腦內風暴以外,更省思了時間帶給我們人與人、人與科技之間的關係。
約拿.博格作為一個世界知名的行銷教授,他所著的書本本暢銷,各類行銷人無一不把他的經典奉為圭臬。我們都嚮往跟大師學習,然而就如他在《如何改變一個人》中所說的:「人們要是感到別人在逼迫或試圖說服自己,通常會反抗並堅持己見。」 為什麼有些「大師」講得頭頭是道我們不買單,而約拿.博格卻辦到了?
當時間一但被量化後,就會發現它多麼的短,短到我們可能還在思考自己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就沒了,但也會長到你覺得很多事情都得等我狀態更好了,我才可以去做的未來式;短到你覺得非得要在一個年齡期限內達到里程碑而塞滿所有行程表,卻也長到讓你誤會一天可以當48小時來用。
主角伊莉莎白.馬許真的就是一個小人物,你讀過的歷史課本上不曾出現過她的名字,然而她卻能經由海路,足跡遍及四大洲,走得比那個時代的女性都還要遠。 她的一生,也正是動亂世界史的縮影。
隱含在故事中的對話:「你在那些時空裡做的選擇也是同樣有意義,而你在這當下的決定,也是只有這個時空的你才能承擔。」似乎已經替這個問題輪迴提出暗示。因為從認知、過程到結果,都是一致的,每個微小的習慣或選擇,都是你對自己的身分認同。不論有多少個平行時空,你所做的決定也一定符合你的天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見山是山,你在山外面; 見河是河,你在河流外面; 看見情緒,你就在情緒外面。 這是不簡單的事,我花了三十好幾年, 甚至在這一年才真正意識與了解到,開始進步了, 且進步到可以真正隔著稍高的距離! 看見自己,聞到自己,與聽見自己。 有恐懼、有焦慮、有害怕、有擔憂 是正常人在生活中會有的常
Thumbnail
我想這是無數次爬山帶給我的禮物,所謂的「到達」是在心裡畫一個圓,從天真的勇敢裡出發,在所有複雜裡走了一圈,回到最初的地方,帶著圓滿的單純,繼續下一段旅程。
Thumbnail
  是否有哪座山,是我們的一部分、生活、生命的一部分,如同拜訪一位老朋友般,除了與他作伴,再無其他意圖?一般談論登山,是有目的的,從哪裡走到哪、遇到哪個岔路往哪走、最後記算如何在時間內登頂。這樣的登山如同念書是為了考試、考上好學校,登山的樂趣便大大減少,且人與山的關係被狹隘為一種僅尋求刺激的
Thumbnail
登山旅程不僅僅是攀登高峰,更是一趟穿越風景和自我的旅程。這次因為一本書,我踏進了日本的山林,除了感受秋季的美景,更感受到登山的過程充滿挑戰和成長,山林總隱藏著許多我們未曾意會的秘密,只要仔細感受每次呼吸,就能觸碰到山林中有趣的訊息。
02/24/2014 越過那一座山 整理沾滿塵埃的行囊 推開門窗迎向那陽光 因為高山在對我呼喚 因為思緒是如此紛亂 所以我想克服那困難 眼前盡是蜿蜒的山路 我已明白不能再回顧 曾經親吻那清晨露珠 曾經迷戀於蜂蝶飛舞 如今疲憊的心再復甦 越過那一座山 追尋心中多
08/29/2011 登山的熱忱消失殆盡,踏上南湖大山步道的第一步,我就知道了。 走在山徑上,怎麼樣也感應不到南湖大山的感覺。 我自己知道原因,出發時的目的和動機就不正確。 沒想到有天我自己會為了這個理由來登山。 在山路上,再也沒有山的感應,也是這個緣故吧。 零晨三點由南湖山屋出發走
 06/20/2007 爬山,是件嚴肅的事,因為真的會走到你笑不出來, 開始爬山是這三年的事,剛開始時體力不支,每次上山都是 我看青山多嫵媚,青山看我多狼狽. 但到爬山次數多了,到後來就變成是, 我看青山多嫵媚,青山看我多愉悅. 我一直認為,爬山是接近大自然最好的方式,在走的過程中,所能
Thumbnail
我像是走了很久很久的路 從山下要走到山頭 獨自一人走 我在山下看著山 一個嶄新而未知的山 在黑夜之下 每棵樹木都長滿未知與恐懼的樹葉 遍布整個山林 我從沒走過這個山 只知道有個山頂 只知道要往那裡走 即便前面沒有路.....
Thumbnail
作者講述了自己過年和朋友一起爬山的經歷。在旅程中,作者感受到了一路上的守護和引導,並透過這個過程看到了自己。作者分享了攀山時的困難和趣事,並在結尾分享了這趟旅程給予她的啟發。
本來想好好紀錄這幾個月的奇幻旅程,在靈性上覺得有新的遭遇和成長。但實際體驗更像是,爬了好久的山,終於撥開一層迷霧,發現眼前又是一條好陡好長的路,滿滿的疲倦感瞬間湧了上來。
Thumbnail
見山是山,你在山外面; 見河是河,你在河流外面; 看見情緒,你就在情緒外面。 這是不簡單的事,我花了三十好幾年, 甚至在這一年才真正意識與了解到,開始進步了, 且進步到可以真正隔著稍高的距離! 看見自己,聞到自己,與聽見自己。 有恐懼、有焦慮、有害怕、有擔憂 是正常人在生活中會有的常
Thumbnail
我想這是無數次爬山帶給我的禮物,所謂的「到達」是在心裡畫一個圓,從天真的勇敢裡出發,在所有複雜裡走了一圈,回到最初的地方,帶著圓滿的單純,繼續下一段旅程。
Thumbnail
  是否有哪座山,是我們的一部分、生活、生命的一部分,如同拜訪一位老朋友般,除了與他作伴,再無其他意圖?一般談論登山,是有目的的,從哪裡走到哪、遇到哪個岔路往哪走、最後記算如何在時間內登頂。這樣的登山如同念書是為了考試、考上好學校,登山的樂趣便大大減少,且人與山的關係被狹隘為一種僅尋求刺激的
Thumbnail
登山旅程不僅僅是攀登高峰,更是一趟穿越風景和自我的旅程。這次因為一本書,我踏進了日本的山林,除了感受秋季的美景,更感受到登山的過程充滿挑戰和成長,山林總隱藏著許多我們未曾意會的秘密,只要仔細感受每次呼吸,就能觸碰到山林中有趣的訊息。
02/24/2014 越過那一座山 整理沾滿塵埃的行囊 推開門窗迎向那陽光 因為高山在對我呼喚 因為思緒是如此紛亂 所以我想克服那困難 眼前盡是蜿蜒的山路 我已明白不能再回顧 曾經親吻那清晨露珠 曾經迷戀於蜂蝶飛舞 如今疲憊的心再復甦 越過那一座山 追尋心中多
08/29/2011 登山的熱忱消失殆盡,踏上南湖大山步道的第一步,我就知道了。 走在山徑上,怎麼樣也感應不到南湖大山的感覺。 我自己知道原因,出發時的目的和動機就不正確。 沒想到有天我自己會為了這個理由來登山。 在山路上,再也沒有山的感應,也是這個緣故吧。 零晨三點由南湖山屋出發走
 06/20/2007 爬山,是件嚴肅的事,因為真的會走到你笑不出來, 開始爬山是這三年的事,剛開始時體力不支,每次上山都是 我看青山多嫵媚,青山看我多狼狽. 但到爬山次數多了,到後來就變成是, 我看青山多嫵媚,青山看我多愉悅. 我一直認為,爬山是接近大自然最好的方式,在走的過程中,所能
Thumbnail
我像是走了很久很久的路 從山下要走到山頭 獨自一人走 我在山下看著山 一個嶄新而未知的山 在黑夜之下 每棵樹木都長滿未知與恐懼的樹葉 遍布整個山林 我從沒走過這個山 只知道有個山頂 只知道要往那裡走 即便前面沒有路.....
Thumbnail
作者講述了自己過年和朋友一起爬山的經歷。在旅程中,作者感受到了一路上的守護和引導,並透過這個過程看到了自己。作者分享了攀山時的困難和趣事,並在結尾分享了這趟旅程給予她的啟發。
本來想好好紀錄這幾個月的奇幻旅程,在靈性上覺得有新的遭遇和成長。但實際體驗更像是,爬了好久的山,終於撥開一層迷霧,發現眼前又是一條好陡好長的路,滿滿的疲倦感瞬間湧了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