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6|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普賢行願品》講記 01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諸位同學,阿彌陀佛!
我們在這次佛七當中,來跟各位來研究一個很重要的主題,它是《淨土五經》當中的一部的經,也就是《普賢行願品》。為什麼要研究《普賢行願品》呢?雖然在《行願品》裡面,它並沒有很明顯直接地說出念佛的功德或極樂世界淨土的功德;但是它對於我們是否能夠契入淨土卻生起了一個很重要的地位、一個力量,也就是說在《行願品》當中,雖然沒有很直接地說明淨土的依正二報莊嚴、名號的功德等、這些事相上的東西,但是它對於我們發起菩提心,有一股很重要的力量。
為什麼說發起菩提心呢?從《行願品》當中可以看到菩薩修行、菩薩功德的莊嚴,這個可以生起我們的菩提心。而我們今天求生極樂世界,是為菩提道,求生淨土。當我們菩提心能夠漸漸生起的時候,我們為菩提道而求生淨土,這種往生的力量,就能夠漸漸地增加。這是一個重點。
再來,在《華嚴經》裡面,包括《行願品》當中,它所發的這個菩提心,不只是世俗上所說的菩提心,也不只是看到菩薩種種修行的功德、莊嚴,而是入於勝義菩提心。
勝義菩提心就是《華嚴經》的核心思想,是天台圓教「事事無礙」的智慧。在我們熏習《華嚴經》、讀誦《華嚴經》、或者是讀誦《行願品》的時候,看到裡面對於事事無礙境界的描述時,可以使我們生起對於未來佛果不可思議境界的追求願力。這個就是菩提心—想要成佛的心。
所以說,雖然《行願品》當中,並沒有很直接地來說明極樂世界依正二報的莊嚴,但是它可以激起我們修淨土法門人的菩提心,這個是很重要的關鍵。《無量壽經》裡面說:三輩往生(下輩、中輩、上輩,三輩往生)都是發起無上菩提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所以修菩提心,對於我們淨土法門的人來說是很重要的。
這是我們學習的一個主要大意,在《行願品》當中,它還引導我們來修十大願王。這十大願王,也是十方諸佛教授祂的長子(也就是上首的大菩薩們)迅速成佛的方法。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是十方諸佛教導祂長子大菩薩迅速成佛的方法。所以對於我們求淨土往生的人,在今生積功累德是很重要的!
《阿彌陀經》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故,得生彼國。」這個「善根」就是菩提正道「福德」就是種種六波羅蜜、種種的世出世法的福德。透過十大願王的修行,可以迅速積累我們的善根跟福德資糧,所以我們在漢地叢林裡的早課,都會誦念這個十大願王,就是因為它非常的重要。
可能大多數的人在念的當下,並沒有很深刻地體會它的重要。因此利用佛七,兩個七當中有十二天,我們來跟各位一起深入地探討《行願品》,還有十大願王的內涵。
首先,我們介紹經題《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這是出自于《大方廣佛華嚴經》當中的一品,就是《普賢行願品》。我們中國人喜歡簡略,就是簡稱《華嚴經》以及簡稱《行願品》,這個是它的經題。
我們先介紹佛經的部分—《大方廣佛華嚴經》。關於經題部分,各位可以看到講義的第三面開合這個地方,「大方廣」指的是所證的這個法;然後「佛」,「佛」是能證的人,當然也包括菩薩,這個能證跟所證是一對。
接著介紹「大方廣」的內容,「大方廣」指的就是真如本性的體、相、用三大:大是體,方是相,廣是它的妙用。這個是體、相、用的三大,或者簡略一下就是體、用的關係。「大」指的是什麼呢?指的是我們自性。就空間來說,徧滿整個宇宙,徧滿整個法界,沒有一個法不是我們自性所顯現的,這個即稱之為「大」。
可以舉個譬喻來幫助我們了解:就像做夢,在夢境當中,有很多的山河大地,有男有女,各式各樣的境界,但是夢境當中,不管你所夢到的境界是狹隘的、是寬廣的,這個夢境當中的境界,事實上它的本質、它的體都不離開這念能夠做夢的心。也就是說,夢境還有夢心,它是無二無別的,所以這個夢心它是徧滿,即能夠做夢的心,它是徧滿整個夢境當中,這個就是「大」。
同樣道理,我們真如本性能夠開顯,能夠隨緣顯現十法界一切諸法,它本身也含容十法界一切諸法,能夠理具,也能夠事造十法界一切諸法。所以整個法界一切法,都不離我們自性所顯現
譬如在這個佛堂當中,你看到你自己的自身,然後你看到你的心、你看到外在的山河大地、外在的一切的人、佛堂等等的一切莊嚴。事實上,這些都是你的自性,隨著你過去生的福德因緣,所顯現出來三寶的清淨境界。這就像做夢一樣,夢境當中的一切境界,不離夢心。那麼這一切境界,它的本質都不離開你這一念能夠顯現萬法的真如,這個就是「大」。
空間來說,它徧滿整個法界;就時間來說,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諸法都不離開自性所現,所以徧滿廣大的無窮無盡的時空,就是真如的體,以「大」來形容它。
「方廣」講到它的相跟用。這個「方」是它的相,就是說雖然外相上有種種的差別,但是它的本質都是清淨心所顯的,稱為「方」—方正,方正指的就是清淨的。其外在有染淨的差別,染污的法,比如說眾生的貪瞋癡,地獄、餓鬼、畜生乃至人天,這是染法,即染污的法、染法的相;而清淨的相,像菩薩、聲聞、緣覺及佛是清淨的相。雖然相上有染淨的差別,但是它所依止的體都是由清淨心所顯的,所以稱為方正。所以一切法,都是佛法,相上有好壞、染淨的差別,但是它都是由清淨心所顯現的。
就像做夢,在夢境當中,你夢到地獄、餓鬼、畜生,夢到你跟人家吵架、打架,這是夢境當中的染污法。有時候你夢境當中,你夢到佛菩薩顯現、佛菩薩師長為你說法,這是清淨的境界。相上雖然是有清淨、染污的差別,就它本質上來說,都是我們這念清淨心所顯現出來的。就做夢來說,都是你這念能夠做夢的心所顯現出來的,而能夠做夢的心,它本身是不帶任何染淨的,這個即是「方」正。
因為大跟方的自性,所以它的妙用無窮——廣。能夠產生十法界的種種差別的妙用,這是廣,這個就是我們所要證得的法。為什麼我們要求生淨土?就是要證得大方廣的自性。當我們證得大方廣的自性的時候,我們就能夠安住在這種清淨心當中,生起廣大妙用無窮,而這廣大妙用無窮當中,就能夠廣度無量無邊的眾生。這是我們往生淨土的一個核心目的。
為了證得大方廣,也是就是所證的這個法,那能證的人(能夠徹底證得的人)是誰呢?就是佛。只有佛能夠徹證這個大方廣的境界,而法身大士是分證大方廣。
接著說明「華」,「華」和「佛」事實上指的都是能證的這個人佛指的是果上的佛果華指的是因地裡面的菩薩。因地裡面的菩薩為什麼用華來做譬喻呢?就是因為菩薩修行萬行,菩薩就像大海不捨百川,所以能夠成其大。
菩薩之所以稱為大,就是因為祂的發心也大,祂的度眾生的境界也大,然後祂的所行也是廣大,所以菩薩行六波羅蜜,乃至無量無邊的波羅蜜,祂的一切所行、所作所為就像「華」一樣的莊嚴。
華」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是莊嚴的意思,是說菩薩因地的修行,就像牡丹、芍藥、玫瑰、各式各樣的花,很莊嚴。華的第二個譬喻,是譬喻什麼呢?是譬喻因,因果的因,佛是果,菩薩是因透過菩薩的萬行,來莊嚴佛果上的萬德莊嚴。
所以,能「嚴」就是菩薩修行種種的萬行,這是能莊嚴。他所莊嚴的就是這個法,圓滿的自性,也包括圓滿的佛果。也就是說,當我們修行菩薩道之後,我們自性本具的大方廣的特性——具足一切法,大方廣的特性就能漸漸開顯出來,這個稱之為莊嚴,而所謂莊嚴,也不是從外來的,是我們自性本具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