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7|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如何安住身心 07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經文 第四覺知:懈怠墜落,常行精進,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
這是第四:常行精進覺
我們前面講過,佛法有兩個重點:放下、提起。放下只是過程,目的是為了能提起。
就像一個杯子,如果它本就裝滿了水,那就不可能再往裡裝水了。同樣的道理,我們心中如果充滿了妄想雜念的污水,那是沒有辦法再裝入佛法的戒定慧乃至一切功德之水的,所以必須先把心中的妄想雜念放下。前面學習的三條:第一條講正見,第二條講少欲,第三條講知足,都是要我們學習放下,放下之後,以下就開始講要怎樣提起
這第四條告訴我們,要提起:精進。要精進修道。
我們應當觀察:「懈怠墜落」,修行如果懈怠,依然會墜落在生死的苦海當中。
何謂懈怠?就是對斷惡修善的事情,不想努力去做。例如,該用功時犯懶,「我今天累了、不想做了,明天吧」;應該幫助他人時,「讓別人去幫吧」;面對讓自己生煩惱的境界,本該守住正念,卻放任煩惱生起……這些都是懈怠。
怎麼對治懈怠呢?就是要「常行精進」。「精」指精純;「進」指前進、進步。
具體怎樣才算是修行「精進」呢?例如每天用功十幾個小時,不是拜佛,就是念佛、誦經、持咒……修得很多很雜。這算是精進嗎?不是。雖然每天用功很長時間,但修行的法門太雜,跟每尊佛菩薩都結了個緣,卻每個法門都不能深入,不能說是精進。
現在很多人都是這樣,聽人說大悲咒很有效、很有感應,就持大悲咒;又聽人說一切寶篋陀羅尼咒更有效,再加持一切寶篋陀羅尼咒;有聽人說楞嚴咒能夠破魔,再持個楞嚴咒……一聽人家說什麼咒很有效、什麼法門很靈驗,就跟著修。修到最後就像蘸醬油一樣,點到為止,修一堆法門,卻沒有哪個法門是真正把力量貫注下去的。
太陽光要通過放大鏡的聚焦,才能把紙點燃。修行也是同樣的道理,修的很多很雜,這樣的修行永遠沒有力量。
我過去曾經有因緣修四加行。修十萬大禮拜時,就是每天都拜佛,從早到晚拜一兩千拜。每支香兩個小時,就拜佛兩個小時,拜完休息一下,再拜下一支香。修十萬百字明時,也是一天當中持兩三千遍,從早到晚八個小時、十個小時,一直在持……後來我體會到,為什麼修四加行、持咒會有力量?就是因為專心。當我們專心修一個法、持一個咒時,就會有力量。這叫修行精進。
一次修行很多法門,屬於雜修。為什麼雜修難有力量呢?舉例來說,譬如持大悲咒。在持大悲咒的時候,必須對觀音菩薩生起強烈的歸依之心,依此心來持咒,才能跟觀音菩薩感應道交,得到菩薩的加持。
但若持大悲咒時,聽說持楞嚴咒可以破障,又持楞嚴咒;聽說持藥師咒可以增加福報,又持藥師咒……這代表什麼呢?代表我們對觀音菩薩並沒有百分之百的信心,還想借助其他的咒語來「幫忙」。如果我們對觀音菩薩真的具足信心,就應當相信,持大悲咒就具足了一切的功德,那麼求福也好、求消災免難也好,我們都一心持大悲咒,一心求觀音菩薩加持,這種通身靠倒的歸依與至誠心,方能感得佛菩薩的加持。
有的人會在主修的法門之外,兼修一個法門。例如持阿彌陀佛佛號為主,兼持大悲咒,或持另一個咒,這並不是因為他對佛號或對某個咒的信心不夠,而只是一種調心的方便。因為如果用功時間很長,而專持一個咒,可能太單調,心不容易定下來,所以配合修一兩個其他的法門,或持其他的咒,以這種配合的方式調心,那是可以的。
比如一個專修念佛法門的人,理論上應該從早到晚念佛,但因為太單調了,一般人很難做到。這時,配合持大悲咒,或配合誦經,幫助破障,也是可以的。但還是要以念佛為主。而且要明白,並不是因為念阿彌陀佛不能消災免難、或不能增加福報,所以才加修其他法門;是因為我們自己的分別心不易安住,為了調心而修。
如果是一般的在家居士,平常用功的時間本就不多,那就應該儘量專心,修兩、三個法門就很多了,不要修得太複雜,這才稱為精。修行法門專精,才能夠「進」,使修行的力量深入。在一個法門中專一而相續地用功,這才是真正的精進。
同時,精進還有其更深的一層涵義——即使在沒有修法的時候,內心都能保持在正念當中。這才是真正的精進。
有的人一天念佛十萬聲,但一邊念佛,一邊東張西望。像有的人就習慣一邊講話,一邊念佛;一邊看電視,一邊念佛;做什麼事,都在念佛。表面上看,這個人很用功,佛號不離口;但實際上,佛號卻並沒有入心。
他只是養成了一種習慣,那就是雜。往好的方面看,他在做雜事的時候都在念佛。但從反面看,也代表他在念佛的時候都在做雜事,都沒有專心的去念佛。
當然,在日常生活中,能保持佛號不斷,這是好的。但我們要注意不斷去檢查,在念佛的時候,是否足夠攝心?所以,真正的精進,是我們的心能夠常常保持正念,安住在所緣境上。
比如說,聽課的時候,不是一邊聽課,一邊念佛,而是只專心地聽講,這是精進;拜佛的時候,放下一切雜念妄想,就專心的拜佛,這叫精進;念佛的時候,生起對阿彌陀佛通身靠倒的歸依心去念佛,不想東想西,這叫精進。
我們把每天的功課排得滿滿的,這只是為了達到精進(即正念相繼)的一個手段,它並不是精進本身。這一點,我們要分清楚。通過持續不斷地用功,使內心能一直保持正念、保持清淨心,這才是我們的目標。
念佛、拜佛等等,都只是為了達到精進的手段、方法,但我們往往會把方法錯當成目標——「我每天要念佛五萬聲、十萬聲!」 然後「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不但念得飛快,而且都不清楚,有口無心。一邊念,一邊打妄想。佛號和妄想永遠是平行線,二者可以齊頭並進,且互不障礙……這樣念佛十萬聲,覺得自己很不錯、很精進。但實際上,與佛號根本談不上相應,這怎能算是真正的精進呢?不過是換種方式打妄想罷了。當然,這樣打妄想,比一般的妄想會好很多,因為至少妄想當中還有佛號,但其本質,還是妄想。
真正的精進,是透過各種方法,把心穩定下來,安住在所緣境上。不管做什麼,都能專一、相續。看書時,就專心看書,不去想待會兒要工作、要拜佛、要這要那的,一切放下,就專心在這個境界上;聽經時,一心聽經;工作時,全心投入。做什麼事情,都是專心去做,這才是真正的精進。
若能做到「常行精進」,就能「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四魔」就是天魔煩惱魔五陰魔死魔這一切內外的魔境就能破除。然後能「出陰界獄」。「陰界獄」是指五陰十八界的束縛。二者只是開合不同,簡單講,就是我們身心的牢獄
為什麼說我們的身心就像牢獄一樣呢?因為它是真正捆綁住我們、使我們不得自在的元兇。尤其當我們對自己身心的貪執越強時,它們對我們的束縛也就越強。
比如我們平時出門,都習慣要整理一下儀容。為什麼?想要保持良好的形象。當然,適當為之,也是可以的。但如果過度的話,例如有的女眾出門前都要化妝一兩個小時,這就是受到色身的捆綁了。
心也是一樣,我們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讚歎,期望自己表現出色、得到大眾的喜愛……於是,我們的心就被捆綁住,而患得患失了。
所以當我們執著於身心,它們就變成了捆綁、囚禁我們的牢獄,使我們不得自在。
只有內心「常行精進、惟慧是業」,以般若智慧去破壞自己對身心的執著,並時時將心安住在正念中,才能「出陰界獄」,跳脫五陰十八界的牢獄,也就是輪回、以及輪迴中一切束縛。
第四覺知介紹至此。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