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息的意義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神學家Brueggemann多年前出的一本小書《安息有時》,從希伯來聖經中的「安息日」流變,探討當代文化裡讓人「不得安息」的危機。
小組第一次的主題聊療,就從要如何進入安息開始。這當然是非常錯縱且龐雜的主題!
感謝造來造趣工作室的接待
身處在Brueggemann所論及的「不得安息」的外在結構下,一方面我們必須敏感到文化與社會氛圍是如何打造一種「不得安息」環境,另一方面,相應而生的,就是我們要如何與那「不得安息」保持適當距離。
這部份,我想也就是貼近生存美學——安息的「自我技術」。換言之,就是個人在自身所處的環境與關係下,實際能夠「做些什麼」來進入安息。這也是主題聊療的大方向。

安息:按下暫停鍵

在紛亂、步調瘋狂的時代中,安息的一層意義,確實是一種懂得按下暫停鍵的態度。有夥伴想起了繪本《失控的電車》,內容在講,一台有自主意識的無軌電車,在春天的第一天,把車上急急忙忙要趕著去各種地方的人們,載到了大自然中。被迫被時間與行程追殺的人們,被大自然喚醒了「玩樂」與放鬆的情緒。
有黟伴分享,在行程擠滿的每天裡,有一小段的交通往返時間,是很好的空白(單純自在坐著)。這樣的空白,讓人能再有力氣奔跑每日的行程。
然而,在《失控的電車》,與交通往返的那種空白,兩者之間有些微的差異。前者是因為機緣而被迫;後者則是因為自己有了內省的自覺,而刻意培養出的空白/暫停態度。
換句話說,要進入「安息」,並不如字面意義那樣,是「什麼都不做」。在當代各種科技設備、無止盡的工作量、效率的追求、以不休息工作來換得個人價值/(虛假)成就的這些風氣中,安息反而成為「得要刻意努力不做什麼」才有可能達到的。也就是,「安息」是要努力練習與培養的習慣。
比如說,光是限制自己,睡前多久不滑手機、不追劇、不接觸任何會刺激視覺、聽覺進而讓大腦過於激烈活動的「小事」,才能好好進入適合睡眠的狀態,都必須刻意養成。以前會笑說,小孩子都捨不得睡覺,要小孩睡覺簡直要他們的命一樣。
其實,大人在好好睡覺這件事上,跟小孩相差不遠。很多時候,還是放不下世界的事(當然每個人狀況不一,在此不論),無法好好進入睡覺狀態。
光是「好好睡覺」,就是一件要努力做到的功課跟學習。因此,在自我照護的技術框架下,也許,安息是關乎「能力」的養成(很有「斷捨離」的味道),不單是抽象的論述(好好飲食就留到有機會再說)。

安息:正增強的槓桿

若安息是一種「能力」的養成,便指向了「關係性」:可以是人與自己的關係,但此處想論及的,是人與他者的關係。這其實是因為有夥伴分享,回到原生家庭時,身體/心理其實會不由自主的進入到一種,可能連自己(一開始)都沒察覺到的緊繃。此時若身旁有個親密他者,有足夠的敏感度和覺察力,是能夠把自己拉出那個「不得安息」的狀態(或提醒、或離開)。
比如說,在《失控的電車》,扮演那個他者的,即是那輛把大家帶往大自然的電車。但是,書中的大家,在經歷過那場虛實交雜的「安息」體驗後,能否真能從中悟出什麼,則又是另一回事。但是,若沒有電車這個他者施力,將陷入「不安息」的人拉出,並指出生活的另一種可能性,「不安息」的人將不會意識/覺察到,自己是「不安息」的。
培養安息的能力,常常很難憑一己之力——除非真的是相當有自律跟自制能力者,因此,身邊能有一些「正增強的槓桿」的力量,也很重要。擁有安息「正增強槓桿」力量者,首先要知道不安息是什麼,也要有能力覺察不安息「在哪裡」,才能成為「正增強槓桿」。否則,只是讓關係更陷入恐怖的泥沼中。
席間聊到,其實現代的孩子也好需要學習「安息」——看看那些沒有空白鍵的童年生活!除了大人世界過勞之外,那些「不得休息」的價值觀也滲入到生活的日常肌理中。雖然「恐懼無聊」這件事讓人「不得安息」,但另一方面,(生態)環境的貧乏,實在也讓(小)人想要打破無聊,卻無處可去探索……
亂聊中我只是想到,如果安息是一種「能力的養成」,這種能力,能不能成為教會孩子的「核心能力」之一呢?「成為安息的正增強槓桿」,聽起來很威啊。我們都很強調聰明才智,但在教會的孩子,其實更有機會養成一種……建立關係的能力(跟同儕、跟長輩)。

安息:平靜

以賽亞書30:15如此寫:主耶和華——以色列的聖者如此說:「你們得救在乎回歸安息,得力在乎平靜安穩」。你們卻是不肯。
這裡的「安息」(字根源於 nuaḥ),與十誡中守安息日的誡命,精神是相仿的。「都不可做任何的工,使你的僕婢可以和你一樣休息」(申 5:14)、「耶和華造天、地、海和其中的萬物,第七日就安息了」(出21:11)。那麼,也許安息真的是一件要刻意警醒、提醒、培養的態度跟實踐,因為太容易忘記(「你們卻是不肯」)。
安息的能力,又特別要放在「關係」裡來看,沒能得到安息的關係,不就是會帶來勞動的壓迫嗎?不一定是身體上勞動而已,情緒上不得安息,也是變相的勞動。
但這節經文,吸引我的,也是「平靜」(silent, quiet)。以賽亞的作者,把安息與平靜(寧靜)連結在一起,我想到的是物理上的寧靜,也就是沒有「噪音」(noise)。忘記在哪本書裡看到,寧靜並不是沒有聲音(我們以為的「安靜」),寧靜指的是讓所有聲音(sound)都能出現/被聽見。
有興趣者,可以讀喬治.普羅契尼克寫的《追尋寧靜》這本書裡的分析,很有趣。若從聲音的角度來思考安息,也就是,安息是種寧靜,而寧靜的本質,其實是讓原本被「噪音」蓋過(人的耳朵,已經失去聽到很多種類聲音的能力了)的聲音,能重新出現。意思就是,在「聲景」上,寧靜呈現的,反而是各類生命所發出豐富龐雜卻和協的聲響,沒有誰會蓋/壓過誰。
那麼,安息更積極的面向來說,不僅僅只是暫停鍵,或是讓生命進入不焦慮、不成為奴隸的狀態,而是為了要認識到自己的有限。但這份有限,是為了讓人有更多突破性的、對生命樣態的想像——亦即那些被我們遮蔽起來(蓋起來)的可能。安息,是為了更豐富的生命景觀(把生命想像成一片廣闊又肥沃的大地……)。
在此用《追尋寧靜》的一段觀察作結(以前就有聽過這個神學概念,原來是猶太神祕主義來的):
西元六世紀的猶太神祕主義者盧里亞(Isaac Luria)發展出 “Tsimtsum”之說(意思大致為「收縮」)。……他的「收縮說」以一種空間悖論為前提:如果上帝是一切事物,無窮無限,無處不充滿,又怎麼會有空間容納得下上帝的造物?因此,上帝創世的第一個舉動勢必是將衪自己縮回到自己當中,才能騰出空間容納其他事物。這個收縮行為可說是神性向內在退避,也被形容為一種自我克制兼自我沉默。……
對於上帝創造力的每個新的比喻,前提勢必都有另一種形式的退避,另一種形式的自我清空。……
當我們閉上嘴巴將自己從處境中抽離,世界會鮮活地湧入我們所留下的空隙——忽然間,我們能看見嶄新的景物,聽見嶄新的聲音。(36-37頁)
安息,也許終究是要讓人學習「有限性」,但是,是為了容納並想像,更多與異質的生命狀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0會員
    165內容數
    從神學連接繪本、文學、哲學、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bu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那麼,到底信心/信靠/信仰(faith),到底是什麼?我們總會說要信靠,但追根究底,這似乎是不容易清楚定義的事。對每個人來說,faith是什麼呢?
    既然是雯青小組,當然要來很有ㄨㄣˊ化的小組宗旨說明(自己說的)。雯青小組的精神,就是「在欉青」
    那麼,到底信心/信靠/信仰(faith),到底是什麼?我們總會說要信靠,但追根究底,這似乎是不容易清楚定義的事。對每個人來說,faith是什麼呢?
    既然是雯青小組,當然要來很有ㄨㄣˊ化的小組宗旨說明(自己說的)。雯青小組的精神,就是「在欉青」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代生活的快節奏常使人感到精神壓力,導致身心不健康。本文探討如何透過自我安頓及重新與身體聯繫,擺脫情緒的羈絆,找回內在的安定。南希京的研究指出,許多人因追求他人的認同而忽略自己的需求,最終造成身心分離。適當的放鬆與自我關懷,能幫助我們從焦慮中解脫,邁向真正的幸福與平靜。
    Thumbnail
    高敏人的優勢也在這,徹底關閉感知就能「沉睡」,
    Thumbnail
    我們習慣"操控式的安全感" 放手,全世界最簡單的動作,卻藏著全宇宙最難挨的煎熬 放手不是放棄 而是信任與交託 人性基本上是固執的,"放下"不是一種天性的選項,完全是煉出來的,是環境逼出來的,是年齡熬出來的。我們習慣把安全感建立在穩定的外在環境中,建立在金錢、地位跟信譽 1.放手須先有把握
    Thumbnail
    在這快節奏的時代中,人們常常感到壓力重重,應學會停下腳步,尋找內心的寧靜。例如透過靜心、運動、親近大自然以及與親友共度時光,這些都是讓我們重新與自己連接的方法。
      「怎麼剛回家就癱在那?快去做該做的事。」、「你練完琴完了嗎?」、 「都幾點了?你怎麼還不去睡覺?」父母的提醒聲持續不斷,被催促著去寫作業、練琴、洗澡、睡覺,一直到躺上床關上燈提醒的聲音才漸漸消失,接著,同樣的場景隔天再一次出現。 真正的自由是什麼?為何自律能帶來自由? 〈自由的兩種概念〉這是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常常受到各種分心的因素影響,這使得我們的心靈無法得到充分的休息和專注。 透過靜坐和冥想等方式,我們可以讓自己脫離外界的干擾,專注於內在的寧靜和平衡。這不僅有助於訓練我們的心靈,還能夠啟發我們大腦神經的新迴路,促進心智的放鬆和成長。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之旅,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
    Thumbnail
    最近看了《向上生長》這本書,讓我對處理拖延的事有感。對於拖延,常常很容易犯的毛病是責備自己為什麼這麼懶惰?但實際上,大家或許也知道拖延其實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為懶惰。 在說明克服拖延的方法之前,先來說作者對訓練技能的看法。對於訓練技能,作者認為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分為:舒適區,訓練區和挑戰區。所
    最近很流行「安靜離職」和「安靜辭職」,今天來聊聊「安靜翻臉」。
    Thumbnail
    靜心,不是對治的處理,是超越性的恢復。 靜心,不是往外再找ㄧ個依持,是清楚「回家就好」 當能不為消滅痛苦而抗拒離開, 也不為渴求快樂而貪戀追求 這清清淡淡、寧靜平安的境地 即是無限的愛  無盡的喜悅。 過去,靜坐似乎只是修行者的領域,被視為宗教性的聯想,一種神秘而超自然的活動。然而,現在,靜
    Thumbnail
    以前,靜坐是修行者的事,是宗教性的聯想。 現在,靜心冥想,不拘泥於外在形式,不受限於地點姿勢。 這是ㄧ種生活,ㄧ種態度。 讓生命質量提升,利己利人的美好習慣。 世界的混亂與吵雜,來到ㄧ個世紀天花板,同時正繼續在穿透這個天花板… 為了圖ㄧ個安歇片刻、求ㄧ份喘息生存,貪ㄧ時開心歡樂,聰明的人類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代生活的快節奏常使人感到精神壓力,導致身心不健康。本文探討如何透過自我安頓及重新與身體聯繫,擺脫情緒的羈絆,找回內在的安定。南希京的研究指出,許多人因追求他人的認同而忽略自己的需求,最終造成身心分離。適當的放鬆與自我關懷,能幫助我們從焦慮中解脫,邁向真正的幸福與平靜。
    Thumbnail
    高敏人的優勢也在這,徹底關閉感知就能「沉睡」,
    Thumbnail
    我們習慣"操控式的安全感" 放手,全世界最簡單的動作,卻藏著全宇宙最難挨的煎熬 放手不是放棄 而是信任與交託 人性基本上是固執的,"放下"不是一種天性的選項,完全是煉出來的,是環境逼出來的,是年齡熬出來的。我們習慣把安全感建立在穩定的外在環境中,建立在金錢、地位跟信譽 1.放手須先有把握
    Thumbnail
    在這快節奏的時代中,人們常常感到壓力重重,應學會停下腳步,尋找內心的寧靜。例如透過靜心、運動、親近大自然以及與親友共度時光,這些都是讓我們重新與自己連接的方法。
      「怎麼剛回家就癱在那?快去做該做的事。」、「你練完琴完了嗎?」、 「都幾點了?你怎麼還不去睡覺?」父母的提醒聲持續不斷,被催促著去寫作業、練琴、洗澡、睡覺,一直到躺上床關上燈提醒的聲音才漸漸消失,接著,同樣的場景隔天再一次出現。 真正的自由是什麼?為何自律能帶來自由? 〈自由的兩種概念〉這是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常常受到各種分心的因素影響,這使得我們的心靈無法得到充分的休息和專注。 透過靜坐和冥想等方式,我們可以讓自己脫離外界的干擾,專注於內在的寧靜和平衡。這不僅有助於訓練我們的心靈,還能夠啟發我們大腦神經的新迴路,促進心智的放鬆和成長。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之旅,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
    Thumbnail
    最近看了《向上生長》這本書,讓我對處理拖延的事有感。對於拖延,常常很容易犯的毛病是責備自己為什麼這麼懶惰?但實際上,大家或許也知道拖延其實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為懶惰。 在說明克服拖延的方法之前,先來說作者對訓練技能的看法。對於訓練技能,作者認為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分為:舒適區,訓練區和挑戰區。所
    最近很流行「安靜離職」和「安靜辭職」,今天來聊聊「安靜翻臉」。
    Thumbnail
    靜心,不是對治的處理,是超越性的恢復。 靜心,不是往外再找ㄧ個依持,是清楚「回家就好」 當能不為消滅痛苦而抗拒離開, 也不為渴求快樂而貪戀追求 這清清淡淡、寧靜平安的境地 即是無限的愛  無盡的喜悅。 過去,靜坐似乎只是修行者的領域,被視為宗教性的聯想,一種神秘而超自然的活動。然而,現在,靜
    Thumbnail
    以前,靜坐是修行者的事,是宗教性的聯想。 現在,靜心冥想,不拘泥於外在形式,不受限於地點姿勢。 這是ㄧ種生活,ㄧ種態度。 讓生命質量提升,利己利人的美好習慣。 世界的混亂與吵雜,來到ㄧ個世紀天花板,同時正繼續在穿透這個天花板… 為了圖ㄧ個安歇片刻、求ㄧ份喘息生存,貪ㄧ時開心歡樂,聰明的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