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林寶訓》卷一 043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2014.7.19 良因法師 隨筆

白雲曰:
「多見衲子未嘗經及遠大之計,予恐叢林自此衰薄矣。
楊歧先師每言:「上下偷安,最為法門大患」。
予昔隱居歸宗書堂,披閱經史,不啻數百過目,其簡篇弊故極矣。
然每開卷,必有新獲之意。予以是思之,學不負人如此。」
《白雲實錄》

【演蓮法師譯文】
白雲守端禪師說:
「我常見現在有許多出家人,目光短淺,胸無大志,只是在佛門中混日子罷了,像這種現象,我擔心叢林從此將日趨衰落了。
以前楊歧・方會先師常說:「上輩做師父的不肯勤於教誡,下輩做弟子的不肯認真修學,各自苟且偷安,這是佛門中最大的禍患。」
記得我從前隱居在廬山歸宗書堂時,閱讀各種經典史書,有些經書至少看過數百遍,其中有的書藉已破舊不堪。
然而每次開卷展讀,都有新的收穫。因此我常常這樣想,能勤奮好學畢竟不會辜負人的求知願望。」
良因贊曰:
何謂「上下偷安」? 楊岐祖師說:
「上也偷安,而不教誡後學。下也偷安,而不決擇生死」。
此事古今同然,而今尤甚。
如何才能跳脫此共業,而直驅解脫呢?
只有參學,透過大德的影響力,來提振我們的道心。
如果就近無人可參,那就多閱讀古德傳記吧!
如此「坐地參方」,可拓展我們的眼界,而不被流俗所惑。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5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禪林寶訓 2014.7.18 良因法師 隨筆 白雲謂演祖曰: 「禪者智慧,多見於已然,不能見於未然。 止觀定慧,防於未然之前;作止任滅,覺於已然之後。 故作止任滅所用易見,止觀定慧所為難知。 惟古人志在於道,絕念於未萌,雖有止觀定慧,作止任滅,皆為本末之論也。 《實錄》 【演蓮法師譯文】 良因贊曰: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經文> 如此八事,乃是諸佛,菩薩大人,之所覺悟。 <經文>精進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 <經文> 復還生死,度脫眾生。以前八事,開導一切,令諸眾生,覺生死苦,捨離五欲,修心聖道。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經文> 第八覺知: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 所以,所謂的「願代眾生受無量苦」,是指菩薩為了度化眾生,什麼樣的辛勞、困苦,他都願意承受。
禪林寶訓 2014.7.17 良因法師 隨筆 白雲謂無為子①曰: 「可言不可行,不若勿言;可行不可言,不若勿行。 發言必慮其所終,立行必稽其所蔽,於是先哲謹於言,擇於行。 發言非苟顯其理,將啟學者之未悟;立行非獨善其身,將訓學者之未成。 所以發言有類,立行有禮,遂能言不集禍,行不招辱。言則為經,行則
禪林寶訓 2014.7.13 良因法師 隨筆 白雲曰: 「道之隆替豈常耶?在人宏之耳。 故曰:『操則存,捨則亡』。 然非道去人,而人去道也。 古之人處山林,隱朝市,不牽於名利,不惑於聲色,遂能清振一時,美流萬世。 豈古之可為,今之不可為也。 由教之未至,行之不力耳。 《答功輔書》 【演蓮法師譯文】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下面我們討論第八覺:大心普濟覺。 前面我們提到應當以慈悲心來利益一切,但僅有慈悲心,其實還不夠,因為它的量還不夠廣大。慈悲心是通於二乘的聲聞、緣覺,甚至也是通於外道。所以第八覺悟就要求我們,要進一步地發起菩提心。 所以,
禪林寶訓 2014.7.18 良因法師 隨筆 白雲謂演祖曰: 「禪者智慧,多見於已然,不能見於未然。 止觀定慧,防於未然之前;作止任滅,覺於已然之後。 故作止任滅所用易見,止觀定慧所為難知。 惟古人志在於道,絕念於未萌,雖有止觀定慧,作止任滅,皆為本末之論也。 《實錄》 【演蓮法師譯文】 良因贊曰: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經文> 如此八事,乃是諸佛,菩薩大人,之所覺悟。 <經文>精進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 <經文> 復還生死,度脫眾生。以前八事,開導一切,令諸眾生,覺生死苦,捨離五欲,修心聖道。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經文> 第八覺知: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 所以,所謂的「願代眾生受無量苦」,是指菩薩為了度化眾生,什麼樣的辛勞、困苦,他都願意承受。
禪林寶訓 2014.7.17 良因法師 隨筆 白雲謂無為子①曰: 「可言不可行,不若勿言;可行不可言,不若勿行。 發言必慮其所終,立行必稽其所蔽,於是先哲謹於言,擇於行。 發言非苟顯其理,將啟學者之未悟;立行非獨善其身,將訓學者之未成。 所以發言有類,立行有禮,遂能言不集禍,行不招辱。言則為經,行則
禪林寶訓 2014.7.13 良因法師 隨筆 白雲曰: 「道之隆替豈常耶?在人宏之耳。 故曰:『操則存,捨則亡』。 然非道去人,而人去道也。 古之人處山林,隱朝市,不牽於名利,不惑於聲色,遂能清振一時,美流萬世。 豈古之可為,今之不可為也。 由教之未至,行之不力耳。 《答功輔書》 【演蓮法師譯文】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下面我們討論第八覺:大心普濟覺。 前面我們提到應當以慈悲心來利益一切,但僅有慈悲心,其實還不夠,因為它的量還不夠廣大。慈悲心是通於二乘的聲聞、緣覺,甚至也是通於外道。所以第八覺悟就要求我們,要進一步地發起菩提心。 所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說到彌陀經,不得不說到中峰明本禪師的三時繫念,佛教徒的生離死別,總免不了請高僧大德來誦經渡亡,而最常念誦的,便是以阿彌陀經為主的三時繫念,其中白文便為禪師所寫的懷淨土詩: 世界何緣稱極樂?只因眾苦不能侵;道人若要尋歸路,但向塵中了自心。
Thumbnail
  去過師父的小院後,受到鼓勵的青雲本來想先回自己的小院,專心研讀這幾本綠皮道經。但想起赤煙木牌上寫,過幾日要把昆吾訣放回第七層。於是,決定還是先去藏書閣,把昆吾訣背下來,以免自己還沒能看懂,昆吾訣就被放回去。   或許是青雲成日念誦道經的關係,雖然早上讀得頭昏腦脹,用過膳後,疲勞感卻恢復
Thumbnail
  傍晚時分,老道士帶著徒弟來到山腳下一處密林。通向樹林內僅有一條小徑,陌上雜草叢生,看上去並不易走。   「記住貧道說過的話,別踏出道。」
就像我師父講的,出家人前五年你要衝。其實不止前五年,以後也是一樣。要息諸緣務,好好用功。這要靠自己自覺,不要往外攀緣——「當急挫之」。那不往外攀緣的根本,就是要落實在修止觀。
把固有的成見放下_禪七開示節錄9v2_方丈開仁長老 一、現代眾生的根性,較難專注於學習 二、把握好因緣,將固有的成見放下 其實,學佛的人如果沒有在聽聞佛法,雖然可能學到很多修行方法、很多方式,也都認為自己是在實修,但是帶著這種根深蒂固的身見、我見在修,實際上是很難有成就的。
Thumbnail
夏蓮居老居士,慈智雙運、集錄經文成就《淨修捷要》三十二拜禮拜文。為一大藏教之指歸,為禪、律、密、淨精華之薈萃,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之心法,為末法修行之捷要。故恭敬讀誦禮拜觀想發願迴向,則於成就無上菩提大道有提綱擎領之用。可謂捷徑中之捷徑;用力少而收效宏;不知不覺即暗合道妙;於末法眾生最為契合。
Thumbnail
念佛要法 。 只有一念真誠 。 勿間斷勿分別而已 。未來勿將迎 。 已過勿留滯 。 專顧現前一句 。字字分明 。病中自修六度 。以慈悲歡喜為布施 。 以嚴淨三業為持戒 。以隨緣順受為忍辱 。 以調伏習氣為精進 。以不忘正念為禪定 。 以方便覺察為智慧 。
活動說明: 透過禪的智慧,超越表象,洞悉生命的奧妙,找到心靈的寧靜。 在書裡老禪師說道:「有了問題,面對問題;沒有問題 ,何苦製造問題?!」 白雲老禪師的著作如同智慧的指南,引領我們發現生命中深層的安寧和滿足。 徵文主題 閱讀白雲老禪師著作《老僧常譚》讀後心得。 可以透過「千佛
Thumbnail
九十歲的盤若智是泰國金寺裏得道的高僧。他的盛名不僅遍及這金色國土中的每一角落,甚至還遠達異邦的佛陀國度。人們提到他時,總將兩手合十,高舉過頂,以禮拜佛陀的姿勢,表達對這位高僧的虔敬。 不管拂曉與暮落,金色寺塔的內外,總聚集著無數的人們。他們聆聽梵鐘的沉落,思老禪師一身汗濕的睜開眼來,發現自己正好端
Thumbnail
老法師說,天堂很寬敞,因為人少,走來走去都碰不到,相對的,地獄場場爆滿,像人間的夜市,黑壓壓一片。老法師說,因為造善業的人少,造惡業的人多,造善業要有慈悲心,要能捨,現代人捨不出去,只想從別人那邊得,得不到就起邪念,偷搶拐騙,造成受害人傾家蕩產,甚至家破人亡,那個果報《地藏經》寫得非常清楚。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說到彌陀經,不得不說到中峰明本禪師的三時繫念,佛教徒的生離死別,總免不了請高僧大德來誦經渡亡,而最常念誦的,便是以阿彌陀經為主的三時繫念,其中白文便為禪師所寫的懷淨土詩: 世界何緣稱極樂?只因眾苦不能侵;道人若要尋歸路,但向塵中了自心。
Thumbnail
  去過師父的小院後,受到鼓勵的青雲本來想先回自己的小院,專心研讀這幾本綠皮道經。但想起赤煙木牌上寫,過幾日要把昆吾訣放回第七層。於是,決定還是先去藏書閣,把昆吾訣背下來,以免自己還沒能看懂,昆吾訣就被放回去。   或許是青雲成日念誦道經的關係,雖然早上讀得頭昏腦脹,用過膳後,疲勞感卻恢復
Thumbnail
  傍晚時分,老道士帶著徒弟來到山腳下一處密林。通向樹林內僅有一條小徑,陌上雜草叢生,看上去並不易走。   「記住貧道說過的話,別踏出道。」
就像我師父講的,出家人前五年你要衝。其實不止前五年,以後也是一樣。要息諸緣務,好好用功。這要靠自己自覺,不要往外攀緣——「當急挫之」。那不往外攀緣的根本,就是要落實在修止觀。
把固有的成見放下_禪七開示節錄9v2_方丈開仁長老 一、現代眾生的根性,較難專注於學習 二、把握好因緣,將固有的成見放下 其實,學佛的人如果沒有在聽聞佛法,雖然可能學到很多修行方法、很多方式,也都認為自己是在實修,但是帶著這種根深蒂固的身見、我見在修,實際上是很難有成就的。
Thumbnail
夏蓮居老居士,慈智雙運、集錄經文成就《淨修捷要》三十二拜禮拜文。為一大藏教之指歸,為禪、律、密、淨精華之薈萃,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之心法,為末法修行之捷要。故恭敬讀誦禮拜觀想發願迴向,則於成就無上菩提大道有提綱擎領之用。可謂捷徑中之捷徑;用力少而收效宏;不知不覺即暗合道妙;於末法眾生最為契合。
Thumbnail
念佛要法 。 只有一念真誠 。 勿間斷勿分別而已 。未來勿將迎 。 已過勿留滯 。 專顧現前一句 。字字分明 。病中自修六度 。以慈悲歡喜為布施 。 以嚴淨三業為持戒 。以隨緣順受為忍辱 。 以調伏習氣為精進 。以不忘正念為禪定 。 以方便覺察為智慧 。
活動說明: 透過禪的智慧,超越表象,洞悉生命的奧妙,找到心靈的寧靜。 在書裡老禪師說道:「有了問題,面對問題;沒有問題 ,何苦製造問題?!」 白雲老禪師的著作如同智慧的指南,引領我們發現生命中深層的安寧和滿足。 徵文主題 閱讀白雲老禪師著作《老僧常譚》讀後心得。 可以透過「千佛
Thumbnail
九十歲的盤若智是泰國金寺裏得道的高僧。他的盛名不僅遍及這金色國土中的每一角落,甚至還遠達異邦的佛陀國度。人們提到他時,總將兩手合十,高舉過頂,以禮拜佛陀的姿勢,表達對這位高僧的虔敬。 不管拂曉與暮落,金色寺塔的內外,總聚集著無數的人們。他們聆聽梵鐘的沉落,思老禪師一身汗濕的睜開眼來,發現自己正好端
Thumbnail
老法師說,天堂很寬敞,因為人少,走來走去都碰不到,相對的,地獄場場爆滿,像人間的夜市,黑壓壓一片。老法師說,因為造善業的人少,造惡業的人多,造善業要有慈悲心,要能捨,現代人捨不出去,只想從別人那邊得,得不到就起邪念,偷搶拐騙,造成受害人傾家蕩產,甚至家破人亡,那個果報《地藏經》寫得非常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