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2|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禪林寶訓》卷一 044

2014.7.20 良因法師 隨筆
白雲初住九江承天,次遷圓通。年齒甚少。
時晦堂①在寶峯,謂月公晦②曰:
新圓通,洞徹見元,不忝楊岐之嗣,惜乎發用太早,非叢林福。
公晦因問其故。
晦堂曰:功名美器,造物惜之,不與人全。人固欲之,天必奪之。
逮白雲終於舒之海會,方五十六歲。
識者謂晦堂,知機知微,真哲人矣。
《湛堂記聞》

【演蓮法師譯文】
白雲守端禪師最初住在九江承天寺,不久,受人迎請到圓通寺任住持。那個時候,他的年紀還很輕。
當時晦堂禪師住在寶峯寺,對曉月公誨禪師說:「圓通寺新任的這位住持,見解高妙,能洞明徹證至道之源底,不愧是楊岐・方會禪師的門人。只可惜他成名發用太早,恐怕不是叢林之福。」
公誨禪師聽了,便問這是什麼原因?晦堂禪師告訴他說:「功名和美器都是上天所愛惜的,當然不會給人同時兼得。但人的願望總想兩全其美,上天必定要奪回其一。」
不久,白雲守端禪師舒州海會寺圓寂,才五十六歲。只能算是中壽。當時有識之士談及晦堂禪師,都敬佩他智慧高,有通神之妙,有先見之明,真不愧是一位哲人啊!
①晦堂:北宋祖心・寶覺禪師,號晦堂廣東始興人,俗姓。年十九依龍山寺・惠全禪師出家。翌年,試經得度,住受業院奉持戒律。後入叢林謁雲峰・文悅禪師。居三年,又參黃檗山・慧南禪師,亦侍四年。機緣未發,遂辭慧南,返文悅處。時文悅禪師示寂,乃依石霜・楚圓禪師
一日,閱《傳燈錄》,讀多福禪師之語而大悟。後隨慧南禪師黃龍山慧南禪師示寂後,繼黃龍之席,居十二年。其間,因師性率真,不喜事務,故曾五度離席閒居。其後入京,駙馬都尉・王詵盡禮迎之,然師僅庵居於國門之外。
元符三年(1100)十一月十六日示寂,年七十六。諡號「寶覺禪師」。葬於南公塔之東,號稱雙塔。法嗣有黃龍悟新黃龍惟新泐潭善清等四十七人。詩人黃庭堅亦曾就師受法。著有《寶覺祖心禪師語錄》一卷、《冥樞會要》三卷等。
②月公晦:北宋洪州泐潭・曉月禪師,字公晦滁州(今屬安徽)人,俗姓。得法於瑯琊覺禪師。於宋・熙寧間,住洪州泐潭寶峯精舍十五年,通貫內外。著有《楞嚴標指》、《語錄》、詩文集等。
良因贊曰:
一件事情的好壞,不能只看眼前、表象。
晦堂禪師所說:「功名美器,造物惜之,不與人全。人固欲之,天必奪之。」
因此處盛名時,應當更加戒慎恐懼,知福不可享盡;
且韜光養晦,並做未來退時之計,儲備功德以成大用。
若逆境現前,則思大器晚成,是則為善;
若福澤深厚,能發揮更大的力量,豈非更勝!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法師平日開示法語,俾令見聞者歡喜,普潤法雨。廣度群品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