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變成光:走過「死亡」,「生」便有了意義,台灣第一位日方認證送行者不得不說的生命故事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又是一本書名很長,一個下午等看診的時間就可以看完的書,為心得連發暫時畫下休止符。生死的書也是看了幾本,這本主要是從禮儀師的角度切入。作者同時在臺灣的殯葬業從業過,然後到日本學納棺的歷程,沒看過作者的第一本書,直接切入第二本著作,覺得也真不容易就是。
社會學家Bernstein針對不同社會階層的人使用的詞彙提出了精緻符碼和限制型符碼來描述他觀察到的現象,在這本書中隱約可以看出作者的教育程度限制了他的表達,儘管編輯應該已經協助編整過書中的內容,還是和平時閱讀的其他作品有些程度落差。作者在這個產業中的觀察,以及經驗的分享仍有相當的參考價值。
首先揭開的是自己的成長背景,不容易的是要把自己的過去,以及隱微的部分放在出版品中。曾經是小康之家,因為經商不利產生的家庭變故,成了她的起步,但想要飛的想法仍然鼓勵著作者找到出路,離家千里到日本。
訓練和在打工維持生計之間,應該是吃了不少苦,但也堅持過來了,這應該是作者第一個想要分享的。克服對家庭環境和自身條件的怨懟,踏過通往理想的荊棘路,這期間的各種滋味,相較於迷惘不知前路在何方的人顯得勇敢。
而不管哪個國家,各種人生階段的禮儀,向來和文化傳統息息相關。到了文化脈絡與臺灣大不相同,又極其注重這些儀禮的日本,當然有很多可以學的。從書店隨手能買到喪葬祭儀的書籍,每個人都對亡故的儀式有所認識,當然也就有更多的細節需要注意。
另一個觀察是在這個人生時刻,納棺的專業不僅只是協助儀式順利,同時也有安撫家屬、協助其整理情緒等等。作者認為這些儀禮的主角是生者,而告別式則是死者的畢業成績單。但老實說主角如果是生者,那又何苦花錢進行這些儀式,特別是臺灣傳統某些又跪又拜又哭只差沒鬧的各種繁文縟節?再說,逝者已矣,花點錢帶遺族出門走走,甚至吃頓大餐,在看書的這時間點想來,都更經濟些。感覺可以開另一個視窗進到毒雞湯的專題,消費一下死者。
書中最後有關精靈茶會的部分,是作者挺滿意的部分。但認真從輔導諮商的角度看來,恐怕是極為危險的。悲傷的情緒得到釋放或者是舒展,有時還是有很多需要克服的課題,各種倫理上的困境,是這整個脈絡比較缺乏的。當然,也沒詐騙的,沒有特別不行,但讀來有些怵目驚心,或者學諮商的朋友會更有感觸些也說不定。
如果把書當成神秘職業解析來讀,或許也會有不一樣的收穫。作者情緒起伏的紀錄是很不錯的分享。當然有些雞湯感沒錯,不過不影響認識這個特別的職業。
推薦給也對殯葬業好奇的朋友,跟大師兄的風格不同,是另一番風景。也很容易看完,是本翻翻不太有壓力的小書。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5會員
497內容數
講幹話是生活必須,除了拇指搭配我就爛微笑之外,還可以從新的角度,看待挫折,以及那些僥倖成功的人嘴裡吐出來的毒雞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老蔡書評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應該是本給青少年甚至剛出社會的新鮮人讀的書,選的12篇文章篇中易,大概一個晚上就能夠翻完。且不因為這書的篇幅、知識密度不高就毫無收穫,就是淺要的論述,也能看出從自己到社會乃至於世界的同心圓認識序列上,可以關注的議題以及一方說法。
這是本看起來是個抱怨,其實是情愛鬼故事的小說。多少恐怖鬼故事,都是用愛當包裝,這種難以承受的愛,以及從單戀窒息愛生出的恨,那是毀人不倦,應戒之慎之 。
也是斷續看了幾本健身的書,內容大同小異是真的,飲食控制跟運動缺一不可,走一個誠實面對自己的路線,才比較能夠長久。然而,健身有時像是巨巨的專利,一般人常常望之卻步,有時才剛開始,就被滿滿的挫折感打敗。
陸續看了幾本勞力密集產業的書,不管是論文改編,還是觀察紀實,角度、深入程度都不同,從工頭林立青、到作家轉洗車業姜泰宇、真的自己是老闆的曾文昌,來到了女兒視角的黑手父親,一個理論上階級流動的觀察,但結論上卻不那麼肯定的碩論改寫。
頂叩叩的書,就是要讀書會才看得下去。有進度、能討論,讓這本書不至於棄坑,也藉這機會認識了幾位重要但真心不認識的哲學家。說自己的專業中有教育哲學,似乎闕漏了很大一塊,找到機會補齊,也算是工作之後還有多多少少在追求專業成長,雖然這專業跟工作可能關聯度不是太強這樣。
工作中越來越常被老闆追著要各種的公關稿,說是行銷不如說是自吹自擂。老王當得好,就不會一臉小王樣(?),總之,多看些別人寫得不錯的稿子,多多少少也比較有後設的材料,至少在生公關稿的時候可以快一些。
這應該是本給青少年甚至剛出社會的新鮮人讀的書,選的12篇文章篇中易,大概一個晚上就能夠翻完。且不因為這書的篇幅、知識密度不高就毫無收穫,就是淺要的論述,也能看出從自己到社會乃至於世界的同心圓認識序列上,可以關注的議題以及一方說法。
這是本看起來是個抱怨,其實是情愛鬼故事的小說。多少恐怖鬼故事,都是用愛當包裝,這種難以承受的愛,以及從單戀窒息愛生出的恨,那是毀人不倦,應戒之慎之 。
也是斷續看了幾本健身的書,內容大同小異是真的,飲食控制跟運動缺一不可,走一個誠實面對自己的路線,才比較能夠長久。然而,健身有時像是巨巨的專利,一般人常常望之卻步,有時才剛開始,就被滿滿的挫折感打敗。
陸續看了幾本勞力密集產業的書,不管是論文改編,還是觀察紀實,角度、深入程度都不同,從工頭林立青、到作家轉洗車業姜泰宇、真的自己是老闆的曾文昌,來到了女兒視角的黑手父親,一個理論上階級流動的觀察,但結論上卻不那麼肯定的碩論改寫。
頂叩叩的書,就是要讀書會才看得下去。有進度、能討論,讓這本書不至於棄坑,也藉這機會認識了幾位重要但真心不認識的哲學家。說自己的專業中有教育哲學,似乎闕漏了很大一塊,找到機會補齊,也算是工作之後還有多多少少在追求專業成長,雖然這專業跟工作可能關聯度不是太強這樣。
工作中越來越常被老闆追著要各種的公關稿,說是行銷不如說是自吹自擂。老王當得好,就不會一臉小王樣(?),總之,多看些別人寫得不錯的稿子,多多少少也比較有後設的材料,至少在生公關稿的時候可以快一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三本與人生整理、遺物處理和死亡意義相關的書籍,分別來自臺灣、韓國和日本。透過不同文化背景,作者探討死亡的啟發,以及對遺物整理的情感和經濟價值的不同看法。文章強調,死亡不僅是生命的終結,更是對生者的一種啟迪,透過整理亡者的遺物,我們能夠學會生命的珍貴與脆弱。讓讀者反思生與死之間的微妙關係。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了死後的世界,根據催眠師朵洛莉絲的觀察,靈魂在轉世過程中學習與成長。書中提出思想的能量與痛苦的教學,挑戰了傳統的宗教觀念,尤其對虔誠的教徒來說,可能會顛覆他們的信仰框架。作者強調人生的旅程是為了學習,不必過度關注死後的世界,並且提供了對靈界及其法則的深入分析,推薦給對靈性領域有興趣的讀者。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人們害怕死亡,禮儀師應該是教育業,打造一個讓人不害怕死亡的世界。本書為讀者提供對生死議題的思考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本文介紹了善終的態度和安寧療護的觀念,鼓勵人們及時道謝、道歉、道愛、道別。
Thumbnail
ㄧ直很關心跟老年的相關議題,前陣子在網路上看到日本有1位年輕的作者,因從事遺物整理師及特殊現場清理的工作的關係,目睹過很多死亡現場,其中,有很高的比例,都是死亡後1~3個月,因味道或害蟲增加,才被鄰居發現。於是,她透過製造及展示孤獨死現場模型屋,希望能讓大家更正視這個問題….
Thumbnail
在殯葬業工作期間的思考與感悟,探討生死與後事處理的重要性及對親友間的溝通與理解。提供四個步驟與三個重要事項,鼓勵讀者以輕鬆方式討論生死議題。
Thumbnail
2009年,日片「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熱映,這才讓社會大眾開始注意到這群直對死亡的外線工作者,其實這行業包含的面向很廣,禮儀師、入殮師、法師、國樂手、化妝師、孝女白琴、雕刻師等,而近日熱度逼人的陸劇「春色寄情人」中男主的職業~遺體整容師,也在他們同一行列中。 或許是劇中場景位於小
Thumbnail
一旦喪失生命,我相信我們會上天堂。但是身後事,如果沒有事先預作規劃和安排,在傳統以父權為本位的社會, 許多身後的事情往往由長子安排。
Thumbnail
你好,我是殯儀館的接體員。 我們這裡冰了很多都是比較窮苦的人,或是無名屍跟有名無主的。許多人都以為在殯儀館工作會遇到很多靈異事件,老實說並不多,倒是因為常常接觸屍體,看多了死亡面前所展露的人性,讓我對「人類」這種生物,有了不一樣的思考。
Thumbnail
去年媽媽驟然離開。在書友們的推薦下,我開始閱讀各種談死亡、悲傷的相關書籍,有像《繼續前行,悲傷就不會是盡頭》這樣的實用書,也有像《廚房》這樣的小說。這本《那些死亡教我如何活》則是由一位日本特殊清掃隊員所寫的散文集,用另一個路數,帶我瞧見生死的另一種面貌。
Thumbnail
今天學校請到了一位出了幾本書並屢次獲獎的作家來演講,一開始看到他的名字還覺得沒什麼,也就無所謂地過去聽了,一直到他說自己在殯葬業工作,我才猛然發覺他居然是我之前在Youtube單程旅行社看過的大師兄。隨著一個又一個在殯葬業中遇到的小故事從他嘴裡敘述開來,雖然有一些我略有印象,但大部分都是從沒遇過的家庭悲劇......
Thumbnail
三本與人生整理、遺物處理和死亡意義相關的書籍,分別來自臺灣、韓國和日本。透過不同文化背景,作者探討死亡的啟發,以及對遺物整理的情感和經濟價值的不同看法。文章強調,死亡不僅是生命的終結,更是對生者的一種啟迪,透過整理亡者的遺物,我們能夠學會生命的珍貴與脆弱。讓讀者反思生與死之間的微妙關係。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了死後的世界,根據催眠師朵洛莉絲的觀察,靈魂在轉世過程中學習與成長。書中提出思想的能量與痛苦的教學,挑戰了傳統的宗教觀念,尤其對虔誠的教徒來說,可能會顛覆他們的信仰框架。作者強調人生的旅程是為了學習,不必過度關注死後的世界,並且提供了對靈界及其法則的深入分析,推薦給對靈性領域有興趣的讀者。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人們害怕死亡,禮儀師應該是教育業,打造一個讓人不害怕死亡的世界。本書為讀者提供對生死議題的思考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本文介紹了善終的態度和安寧療護的觀念,鼓勵人們及時道謝、道歉、道愛、道別。
Thumbnail
ㄧ直很關心跟老年的相關議題,前陣子在網路上看到日本有1位年輕的作者,因從事遺物整理師及特殊現場清理的工作的關係,目睹過很多死亡現場,其中,有很高的比例,都是死亡後1~3個月,因味道或害蟲增加,才被鄰居發現。於是,她透過製造及展示孤獨死現場模型屋,希望能讓大家更正視這個問題….
Thumbnail
在殯葬業工作期間的思考與感悟,探討生死與後事處理的重要性及對親友間的溝通與理解。提供四個步驟與三個重要事項,鼓勵讀者以輕鬆方式討論生死議題。
Thumbnail
2009年,日片「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熱映,這才讓社會大眾開始注意到這群直對死亡的外線工作者,其實這行業包含的面向很廣,禮儀師、入殮師、法師、國樂手、化妝師、孝女白琴、雕刻師等,而近日熱度逼人的陸劇「春色寄情人」中男主的職業~遺體整容師,也在他們同一行列中。 或許是劇中場景位於小
Thumbnail
一旦喪失生命,我相信我們會上天堂。但是身後事,如果沒有事先預作規劃和安排,在傳統以父權為本位的社會, 許多身後的事情往往由長子安排。
Thumbnail
你好,我是殯儀館的接體員。 我們這裡冰了很多都是比較窮苦的人,或是無名屍跟有名無主的。許多人都以為在殯儀館工作會遇到很多靈異事件,老實說並不多,倒是因為常常接觸屍體,看多了死亡面前所展露的人性,讓我對「人類」這種生物,有了不一樣的思考。
Thumbnail
去年媽媽驟然離開。在書友們的推薦下,我開始閱讀各種談死亡、悲傷的相關書籍,有像《繼續前行,悲傷就不會是盡頭》這樣的實用書,也有像《廚房》這樣的小說。這本《那些死亡教我如何活》則是由一位日本特殊清掃隊員所寫的散文集,用另一個路數,帶我瞧見生死的另一種面貌。
Thumbnail
今天學校請到了一位出了幾本書並屢次獲獎的作家來演講,一開始看到他的名字還覺得沒什麼,也就無所謂地過去聽了,一直到他說自己在殯葬業工作,我才猛然發覺他居然是我之前在Youtube單程旅行社看過的大師兄。隨著一個又一個在殯葬業中遇到的小故事從他嘴裡敘述開來,雖然有一些我略有印象,但大部分都是從沒遇過的家庭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