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人生】 當居隔已成日常,你有獨處能力嗎?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新冠疫情改變的「新生活」,就是讓人與人的距離拉大;且因傳染力太強,一旦被感染,就要「居隔」;這使得「關禁閉」,成為咱們人生「新考驗」。
我有個朋友「小唐」,在朋友圈被稱「過動兒」,每晚必找三五好友相聚喝酒聊天;染疫後,被迫10+7的居隔,疫情沒有擊垮他,但居隔卻差點要了他的命。
他是在家隔離,房間寬敞,又有影視設備、健身器材,但光是整整10天無法出門,毫無人與人的直接互動,就會讓很多不擅獨處的人「彆」到快捉狂,憂鬱、躁鬱可能反覆發作,整個人不對勁。小唐就曾大嘆:「不知道這種獨自一人的日子怎麼過!」
疫情時代 每個人應學習讓自己獨處的「閉關術」
我的很多朋友在還沒染疫前,都很期待趕快確診,「上班好累喔!」「能獲得10+7或7+7天的假期,一定要追劇追到爽!」「在家一個人天天敷面膜,有什麼不好?」
我因為辦公室有人確診,在九宮格原則下也被要求居家隔離3+4天;撇除當時擔心染疫的心理恐慌與生理不適,一開始確實日子過得很爽,不用調鬧鐘準時起床上班,還可盡情把想看的劇一次追完,順便打掃一下平時沒空整理的家。

但「被迫在家」,與「自願在家」是大大不同的。

平常想懶散在家是一回事,被隔離「關」在家又是另一回事;不能隨心所欲去公園運動,也不能出門買自己喜歡的鹽酥雞,更不能與好朋友相約喝咖啡聊是非…..。
僅僅關到第3天,我已經快按捺不住,感覺「沒人氣的人生」好孤單,甚至開始胡思亂想。我的居隔,因此只坐滿3+1的「牢」,經過3次快篩陽性,就迫不及待戴口罩「出關」,寧願回辦公室與同事一起上班。
在疫情逐漸發燒,未來很多人都可能面臨「被居隔」,好一點選擇熟悉的家中房間自己關起來,也有人被迫要到防疫旅館或檢疫所;但你有沒有獨處一室、仍能悠然自得的能力?

記得看過很多大師的文章,都強調「厲害的人,能夠獨處」,因為只有獨處,能讓自己靜下來與自己對話,專心做更多事與思考問題。

現代人成天忙得團團轉,白天拼事業,下班後還熱於揪攤、趕場,好像要把自己一天24小時完全填滿,才是忙碌、受歡迎的成功人士,也才不會空虛寂寞。
但「忙慣了」的人,一旦被迫靜下來,是很可怕的;因為他不懂得如何面對自己,也不懂怎樣與自己相處;習慣了嘈雜與人聲,太過安靜反而會害怕。

疫情下被迫開啟的新生活,拉開人與人的距離,正考驗我們獨處的能力。

記得武俠小說中的高手,要練得絕世武功,一定要找一處深山僻境躲起來自己修練;高僧要能得道,也多要自己閉關,才能完成最高境界的修行。

即便我們是凡夫俗子,也可以趁這次疫情,練習「閉關術」,學習獨自一個人靜下心來;可以看看書、追追劇,也可以自己做運動,甚至練書法等等,讓自己與自己相處也不無聊,完成自己的「修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職場上的「理性」確有必要,永遠該記得「對事不對人」;但過度的軟弱退讓,也會在這噬血的現實社會中,被貼上「軟腳蝦」標籤,欺負你剛剛好。
    職場上,你有碰過上司或老闆「不合理要求」嗎?該吞忍接受?還是勇敢拒絕? 相信每個上班族,都有一拖拉庫的「苦水」,及被壓榨的「經驗談」,該如何面對?
    「近距離」, 往往是戀愛的催化劑;但也是分手男女最難堪的「遇見」。 若是非得與「舊愛」同處在同一空間,不管是心中有多少愛恨情愁,都要學會態然若,生活還得「舞照跳、馬照跑」,裝久了,就會習慣成自然,不僅保住了顏面,也會真的淡然處之。
    COVID-19已經逼近每個人的身邊,網路上就有一則笑話,「如果你還沒有朋友確診,代表你沒有朋友。」 「你快篩平安嗎?」這快變成了最近朋友之間每早的問候語 雖然政府喊出「與病毒共存」,但我以眼見為憑,認為著實不能輕忽。 就在這樣的「氛圍」下,我身邊染病的同事、長官、朋友真的愈來愈多了。
    面對「男人真理」的「吃不到的,永遠最吸引人」,現代女性要自己「放聰明一點」,懂得男人心理。 酒店教女孩們的「欲擒故縱」、「若即若離」教戰守則,咱們平凡女也要學著點。
    很多人以「義氣」為名,綁架朋友的時間與精力=。 事實上,「義氣」不是陪好朋友吃喝樂, 也不是用在大家一起曝露染疫風險,就叫做「相挺」;義氣應該有更正面的銓釋與解讀,是對朋友有真正需要時給予關懷,是朋友落難時的伸出援手,是「雪中送炭」。
    職場上的「理性」確有必要,永遠該記得「對事不對人」;但過度的軟弱退讓,也會在這噬血的現實社會中,被貼上「軟腳蝦」標籤,欺負你剛剛好。
    職場上,你有碰過上司或老闆「不合理要求」嗎?該吞忍接受?還是勇敢拒絕? 相信每個上班族,都有一拖拉庫的「苦水」,及被壓榨的「經驗談」,該如何面對?
    「近距離」, 往往是戀愛的催化劑;但也是分手男女最難堪的「遇見」。 若是非得與「舊愛」同處在同一空間,不管是心中有多少愛恨情愁,都要學會態然若,生活還得「舞照跳、馬照跑」,裝久了,就會習慣成自然,不僅保住了顏面,也會真的淡然處之。
    COVID-19已經逼近每個人的身邊,網路上就有一則笑話,「如果你還沒有朋友確診,代表你沒有朋友。」 「你快篩平安嗎?」這快變成了最近朋友之間每早的問候語 雖然政府喊出「與病毒共存」,但我以眼見為憑,認為著實不能輕忽。 就在這樣的「氛圍」下,我身邊染病的同事、長官、朋友真的愈來愈多了。
    面對「男人真理」的「吃不到的,永遠最吸引人」,現代女性要自己「放聰明一點」,懂得男人心理。 酒店教女孩們的「欲擒故縱」、「若即若離」教戰守則,咱們平凡女也要學著點。
    很多人以「義氣」為名,綁架朋友的時間與精力=。 事實上,「義氣」不是陪好朋友吃喝樂, 也不是用在大家一起曝露染疫風險,就叫做「相挺」;義氣應該有更正面的銓釋與解讀,是對朋友有真正需要時給予關懷,是朋友落難時的伸出援手,是「雪中送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發生了疫情這種需要全部人一起配合的事情,就好像在現代生活放下一道閘門,平常 隱藏在多樣性外表下每個人繽紛的日常,突然要被一致的標準檢驗,我也因此發現自 己的非典型。  首先是三級警戒全天要待在家裡,雖然沒有小孩在家要照顧的困擾,也沒有和父母同 住全天相處的問題,也不是一人家庭要儲備糧食,但我突然愣
    Thumbnail
    【疫情模式】   疫情期間,讓很多人的「社交」生活都得完全暫停,但對原本就經常獨處、一整天都不會跟人講到話的我來說,卻是幾乎沒啥感覺。   2014年退休後的我,經常上網到半夜,因此睡到自然醒也就準備吃午餐了,每天也最多只會有一個「外出」行程。   2020疫情最緊急時,所有人的「外出」行程幾
    Thumbnail
    獨處對許多人來說是一種挑戰,但卻是瞭解自己、面對情緒的重要時刻。本文探討了作者對獨處的看法,並提出對自己的建議。
    從疫情開始,就開啟了12年的覺知年,每三年是一個階段,第一個階段2020-2022年,人們會開始思考我是誰,我為何存在,這三年剛好是疫情封城,全球都是鎖國的狀態,線上課程與居家辦公變成主要模式。 在這三年,因為只能居家辦公,我變成很有彈性的運用時間,可以很有效率的完成工作,也不用跟同事交際聊天,剩
    感覺到有一種無法放鬆的感覺,微壓力?
    Thumbnail
    在居家隔離的日子中,我們習慣性地減少了與陌生人的交流,缺少了外界的各種聲音。然而,這樣的安靜反而讓我感到孤單與害怕。因此,我希望能趁著現在,重新與很久沒聯絡的老朋友取得聯繫,並重新挖掘人與人之間的友誼。透過與朋友的交流,讓自己重新認識這個世界,充實自己的生活。
    Thumbnail
    如果你想在獨處時不再感到孤獨,那麼你需要擁有獨處能力。 本文探討了人與內在客體的關係,以及如何培養獨處的能力。擁有獨處的能力不僅能減少在孤獨時的焦慮感,同時也可以幫助人們建立更真實的親密關係和獲得良好的自我感。文章最後提出了在成年之後獲得獨處能力的一些建議。
    Thumbnail
    疫情之下許多公司都改為遠距辦公,甚至在現今趨緩的背景中,仍有些工作是以遠距的形式合作,我自己目前也是遠距工作的形式,一開始對於充滿自由以及節省通勤時間的工作型態興奮不已,但隨著全面遠距工作將進入一年,卻也發現自己的心理狀態有些需要調適。
    Thumbnail
    獨自一人在房間滑社群,與朋友互相傳訊息聊天,刷刷抖音,是不是覺得這是獨處?實際上是一個沒有其他人的環境下與外界連結,這不是真正的獨處。 所謂的獨處不會被外在因素影響,放下手機.暫時關閉網路,獨自一人的在書店閱讀,一個人到大自然環境步行,這些例子是獨處時……
    Thumbnail
    發生了疫情這種需要全部人一起配合的事情,就好像在現代生活放下一道閘門,平常 隱藏在多樣性外表下每個人繽紛的日常,突然要被一致的標準檢驗,我也因此發現自 己的非典型。  首先是三級警戒全天要待在家裡,雖然沒有小孩在家要照顧的困擾,也沒有和父母同 住全天相處的問題,也不是一人家庭要儲備糧食,但我突然愣
    Thumbnail
    【疫情模式】   疫情期間,讓很多人的「社交」生活都得完全暫停,但對原本就經常獨處、一整天都不會跟人講到話的我來說,卻是幾乎沒啥感覺。   2014年退休後的我,經常上網到半夜,因此睡到自然醒也就準備吃午餐了,每天也最多只會有一個「外出」行程。   2020疫情最緊急時,所有人的「外出」行程幾
    Thumbnail
    獨處對許多人來說是一種挑戰,但卻是瞭解自己、面對情緒的重要時刻。本文探討了作者對獨處的看法,並提出對自己的建議。
    從疫情開始,就開啟了12年的覺知年,每三年是一個階段,第一個階段2020-2022年,人們會開始思考我是誰,我為何存在,這三年剛好是疫情封城,全球都是鎖國的狀態,線上課程與居家辦公變成主要模式。 在這三年,因為只能居家辦公,我變成很有彈性的運用時間,可以很有效率的完成工作,也不用跟同事交際聊天,剩
    感覺到有一種無法放鬆的感覺,微壓力?
    Thumbnail
    在居家隔離的日子中,我們習慣性地減少了與陌生人的交流,缺少了外界的各種聲音。然而,這樣的安靜反而讓我感到孤單與害怕。因此,我希望能趁著現在,重新與很久沒聯絡的老朋友取得聯繫,並重新挖掘人與人之間的友誼。透過與朋友的交流,讓自己重新認識這個世界,充實自己的生活。
    Thumbnail
    如果你想在獨處時不再感到孤獨,那麼你需要擁有獨處能力。 本文探討了人與內在客體的關係,以及如何培養獨處的能力。擁有獨處的能力不僅能減少在孤獨時的焦慮感,同時也可以幫助人們建立更真實的親密關係和獲得良好的自我感。文章最後提出了在成年之後獲得獨處能力的一些建議。
    Thumbnail
    疫情之下許多公司都改為遠距辦公,甚至在現今趨緩的背景中,仍有些工作是以遠距的形式合作,我自己目前也是遠距工作的形式,一開始對於充滿自由以及節省通勤時間的工作型態興奮不已,但隨著全面遠距工作將進入一年,卻也發現自己的心理狀態有些需要調適。
    Thumbnail
    獨自一人在房間滑社群,與朋友互相傳訊息聊天,刷刷抖音,是不是覺得這是獨處?實際上是一個沒有其他人的環境下與外界連結,這不是真正的獨處。 所謂的獨處不會被外在因素影響,放下手機.暫時關閉網路,獨自一人的在書店閱讀,一個人到大自然環境步行,這些例子是獨處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