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櫃總是少一件衣服,像個魔咒。
青春期時期,我常被各種潮流牽著鼻子走,雖然在一次又一次的購物中開始領悟自己喜歡什麼風格,但卻始終反反覆覆,無法有效率地從失敗的購物經驗中學習。
每次在逛網拍時,都會發覺很多新的慾望。這個樣式不錯、這個顏色我沒有、我想要這種衣服很久了......等等。如果嘗試忍下來不買,直到忘記有這回事之後,某月某日突然心血來潮打開購物車,發現其實那些衣服也不怎麼樣,當初怎麼這麼心動。
心動總是來得特別快,我很少能成功分出“屬於我的怦然心動”與“被欲望牽著走的怦然心動”。我曾買過少數幾個我穿到現在都還是很愛穿的衣服,但回憶當初買下他們時在想什麼,卻沒有一個共通點,除了心動的感覺。(看來只是碰運氣罷了)
由於後來留學,我發現占用我行李箱最大空間的竟然是我的衣服之後,我便開始淘汰簡化我的衣櫃(兩個行李箱要裝完全部家當,我好難啊)。再加上留學時我很專心在學業上,沒有心思逛街買衣服,我穿去學校,就差不多那幾件。
有趣的是,身邊的人把我的固定穿著和我這個人連在一起了。我常戴的帽子(因為我眼睛畏光,常戴帽子走路去上學),變成了我的那種帽子。我常穿的大衣,變成我的那種大衣。甚至,有喜歡類似風格的人開始接近。要我當時說出我有什麼風格,我其實毫無頭緒,我大概就只會說「就我穿得舒服的風格」。
有天在YouTube首頁刷到一個有關風格的影片(嘗試回去找但已淹沒在影片海裡了),我很中意其中一個說法:
當你選擇的衣物是符合你的生活方式的時候
你所選的衣服會自動融入你的風格
牛仔穿牛仔褲,士兵穿風衣,車手穿皮衣,棒球選手戴棒球帽,滑板手穿滑板鞋。如果是你挑選的生活在幫你挑選衣服,衣服會自然流漏你的故事,流漏你的生活魅力。
有了這樣的想法之後,我比較能接受我老公常念我的一句話:「你又穿不到這種衣服,幹嘛買!」
仔細想想,擁有固定風格之後的我,更注重自己的生活。我選擇的衣服要穿得自在,又能讓我自信生活。我不僅不常購物,因為眼光變得特殊,而且我久久買一次的衣服,都是我真的知道自己會一直穿的。這種因為了解自己的生活而購入物品的滿足感,遠遠大過盲買。
我
開始懂得欣賞自己的體型,尋找適合的版型與顏色。才漸漸看得懂自己追蹤的幾位網紅,他們為什麼總是能穿出自己的獨特魅力。我特別喜歡Jess Alizzi (
YT/
IG)的率性風格,同時我也知道我自己臉部特徵、還有身形上與她的差異,我會模仿她的穿搭,但
不再會覺得需要擁有她所擁有的才能創造那種風格。明明選擇擁有更少的物品,但購物與穿搭變得比以往更有趣。
最後附上我偶然翻到的日記內容:
妳最常穿什麼
妳喜歡穿什麼
穿什麼妳氣場自動流出
穿什麼妳嘴角自動上揚
就是妳的風格
感謝您的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