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是兇手一個母親的自白 A Mother’s Reckoning BY Sue Klebold
這本書是1999年發生的科倫拜校園槍擊案, 這個嚴重的槍擊案兇手有二位,這位作者是兇手之一Dylan Klebold的母親,這本書是她這些年來的自白
我覺得很多人在看到這本書的封面時,第一個想法可能會跟我一樣出現在腦海中的是,竟然你的小孩是兇手,你不是應該會覺得很丟臉,會想躲起來嗎,怎麼還會出書呢?
相信我 她裡面也有說自己的心路歷程,我覺得她是把這些負面的想法跟情緒努力去轉變成正面的思考,去面對這件事,在心裡消化了十幾年才有這本書的出現,她站的另一面的思考也是值得我們去了解的。
簡介的部份其實有寫出,18歲的狄倫跟朋友犯下科倫拜校園槍擊案後自殺,可是在事發前三週,狄倫才參觀過即將要就讀的大學、跟她們討論如何布置宿舍,甚至前三天才興高采烈的參加畢業舞會……感覺一切都是很正常陽光的。
「到底為什麼他會做出這樣的事情?」十六年來 她一直不斷的自問。我覺得這是件很可怕的事情,就是父母親可能永遠也不知道道 自己的小孩在想什麼,在做什麼,我覺得這是真的。因為後面她才知道自己的小孩其實青少年憂鬱症,但她都不知道,因為在她面前她看到的是一個開心的孩子,這也讓我反思了一下,我們的父母親真的知道我們在做什麼嗎?或是你會告訴你的爸媽,你在做什麼事嗎 ? 我覺得很困難,尤其是在中國人的社會裡
狄倫的母親有在書中回顧兒子的成長過程,狄倫的哥哥青春期求學不順、在外惹事,得到父母較多的關注與關心,相比之下狄倫是家中不必擔心的孩子。蘇也回想,狄倫是一個敏感、追求完美、無法忍受自己出洋相的男孩,很可能是「
迴避型人格違常」,青春期壓力大極可以轉而演變成嚴重的精神問題。
書中引自許多專家的判斷,狄倫在行凶前極可能患有嚴重憂鬱症伴隨邊緣人格違常,而不管是他自己或是父母,都不知道。不過,如果只是這樣,並不足以讓狄倫犯下重罪,並不是所有的人格違常都會導致殺人。而狄倫行凶時的同伴是好友艾瑞克,書中有提到艾瑞克留下的日記、筆記資料是完全跟狄倫相反的性格,充滿憤怒等等。精神專家分析二人犯案的關係是:艾瑞克靠狄倫的鬱悶怒火來助長自己的殘虐聲勢;狄倫利用艾瑞克的暴烈衝動讓自己有力量化被動為主動,實踐整個殘酷的計劃。因為二個人變成像是互補的關係一樣。
個人覺得她出這本書的意義蠻大的,她希望提醒社會大眾及早發現問題,以及早介入的重要性。因為她就是沒有發現到,也沒機會介入了。
我覺得她希望以母親的旁觀角度反省提醒世人,記取她的教訓、聽取她的建言,察覺到青少年憂鬱症及伴隨而來的自殺傾向,或許可以幫助到大家,真的是很了不起。
另外書中她有試著去找十三名無辜者的家人,試著去聊等等,有的家庭是可以接受並原諒她的,有的是無法接受,這一個我也覺得很了不起,必竟這是她小孩做的事,不過可能她覺得養子不教誰知過吧。
那裡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