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繪本讀懂小孩情緒2:菲菲生氣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菲菲生氣了,
「這個廣大的世界
安慰了她。」
菲菲生氣了--非常、非常的生氣。三之三文化。
每次翻開這本圖畫書,總是被這個頁面深深吸引。簡單的一句話,概括了一個溫暖的畫面。
菲菲生氣了,是一本能療癒孩子的心的繪本。在這個故事裡,沒有大人的說教與訓誨,孩子可以很單純的,跟著菲菲的眼睛,接收到大自然所賦予的修復力量。
衝突的發生,是家中常見的手足爭執----搶玩具;對孩子而言,這就跟一個大人贏不了升遷機會一樣嚴重。
憤怒中的菲菲像座火山,尖叫、踢打、想摔東西,畫面中除了她的怒吼之外,看不到其他家人的任何實際介入。我想,菲菲身邊每個人,這時都只能遠遠觀望吧。
有些來自心裡深處的力量,總要自己覺察到,才能勉強去控制它。
孩子也能懂的情緒轉折
讀到這裡,我問問才將要滿三歲的昀:「菲菲是不是好生氣呢?她可以不要這麼生氣嗎?」
讀過好幾遍,已經知道故事結局的她說:「菲菲生氣,就哭哭了;她哭哭完,就不會生氣了。」
生氣到哭,哭完擦擦淚水,再繼續向前走。這是好熟悉的一段過程,從衝突與挫折中站起的人,有誰不是經過這個轉折的歷程?
情緒教會我的事
生氣的淚水,帶著菲菲跑進樹林裡,洗去傷心的感覺。心乾淨了,感官就開啟了,修復的力量也進來了。
從清脆的鳥鳴開始,大石、草木進入她的雙眼,一棵大椈樹像是父親寬大的肩膀,擔負起一雙想要看見廣大世界的眼睛。她緩步向上爬,抓著、撐著、扶著,來到一個剛剛好的高度,坐穩了。
風、海洋、天空,與菲菲自己,形成一幅和諧又溫暖的畫面,因為菲菲得到了安慰的力量,憂悶的感覺在廣大的空間裡,消散得無影無蹤。
「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這句話常常隨著菲菲爬上大椈樹的畫面,一同出現在我腦海裡(這是職業病吧,哈!)
我不確定這兩者是不是有同樣的心理機制,以至於畫面呈現同樣的和諧感?但是大自然能帶來的療癒力量,卻是無庸置疑。無論柳宗元生命中那龐大的憂悶,是否能被廣大的空間稀釋,至少在面對「外與天際」的壯闊時,他認真的享受了當下,生命為他所預備的風景。
他沒有抗拒的全然領受,或許真有那麼一瞬間,他的內在生命,與造物主真實相遇了。
或是日常的喜怒哀樂,或是生命中的磨難與缺憾,我們無法拒絕,只能選擇面對。難以面對時,如果轉個彎就能看見另一個的風景,放手讓心去飛一下,或許就能看見自己擁有了不同的姿態。也許多了韌性、多了彈性,好面對下一次的挑戰,或意外。
生命總會預備,恰好的負擔與足夠的恩典。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聆聽上帝話語的敬虔時光,傾心吐意即是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序言】 專為孩子而寫的情緒繪本很多,教導父母認識孩子情緒的書也不少;在讀了這些關於情緒的書籍之後,我最想留下的,其實是能真正接納孩子的自己。 感謝近年來社會上心理健康觀念的普及,重視個性、了解差異,也成為我陪伴孩子成長的最大功課。閱讀與共讀,更是幫助了我,實際操練這個功課。 鮮明生動的表情
【序言】 專為孩子而寫的情緒繪本很多,教導父母認識孩子情緒的書也不少;在讀了這些關於情緒的書籍之後,我最想留下的,其實是能真正接納孩子的自己。 感謝近年來社會上心理健康觀念的普及,重視個性、了解差異,也成為我陪伴孩子成長的最大功課。閱讀與共讀,更是幫助了我,實際操練這個功課。 鮮明生動的表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在引導孩子理解情緒時家長可以參考情緒的發展階段,各種情緒是有不同的先後順序的,較複雜的情緒如:驕傲、罪惡感等,會到大一點點才會出現。 而EQ裡強調,除了洞察、控制自己的情緒,觀察他人情緒也十分的重要,而觀察他人的情緒反應需要能了解、推估別人的心理狀態,根據年齡的發展也會有不同的心智成熟度。 情緒
處理小孩的衝突,是我工作中的一部分。常常問題處理到後來,發現在過程中也會不時的與內在的自己相遇。即使我們都是大人了,內在也還有那個還沒有與自己、與世界和解的自己。 孩子的衝突過程是這樣的:小燕、小語一群人在玩,小安在旁邊看。看著看著,小安也想玩,便拉著小語教他。小語過去了,和小安兩個人玩得
Thumbnail
生氣是一個正當且正常的情緒反應,不論是因為需求沒有被滿足、受到挫折、被攻擊,生氣都是一個自然而然發生的反應。而學齡前的孩子,因為口語表達還不完善,更容易在累績需多負面情緒後直接爆炸,2-3歲的孩子也因為心智年齡的發展開始要求"獨立",各種不要不要以及反抗大人的協助與意見,反覆的遭遇挫折而容易暴躁生氣
Thumbnail
看過動畫《龍貓》嗎?有一幕是小月和小梅的媽媽躺在床上對爸爸說:「懂事的孩子往往更讓人心疼。」畫面裡的母親,表情裡有很多的不捨。因為她明白當孩子表現得成熟懂事,代表內心壓抑了想耍賴、想偶爾不乖、想隨心所欲成為自己的渴望,並且盡量不惹人厭、不造成別人的麻煩。乖巧聽話的好處,是孩子換得了他人的喜愛;但付出
Thumbnail
讀了那麼多年的繪本、故事書,我一直很推崇孩子閱讀、親子共讀,那種看著孩子期待聽故事的臉、還有把孩子抱在懷裡的溫暖傳遞,實在很想要一本一本的念下去、一個一個故事一直說下去。由於一直都是當個英文老師,在學校很少機會說到中文繪本,但私底下因為畫風、書所傳遞的教育意涵,或者『自己喜歡』的因素,家中也有不少中
悟真的心藏不住:我沒有感覺到被背叛了。我的假也是一種內需,而且還是一個內在小女孩,我心裡藏著桃色,這不是一種罪惡,但我是一個未來佛。小不點流下眼淚了,他說:你發現了,我需要你的愛,我需要次生活法,但我知道自己會障礙到你的原生佛性,我自知罪業深重。 小太陽思考:求不得苦,求得了樂,你好好去愛吧。桃色
Thumbnail
週二的晨光故事分享情緒相關的繪本,小宇宙出版社的《情緒大遊行》透過生動的插圖把情緒的流動比喻像大遊行一樣,教導孩子學會觀察、接納和陪伴自己的情緒,這是一本淺顯易懂又能讓孩子了解情緒的繪本。 接納自己的情緒這點很多大人也不見得做得到,它強調了情緒的自然流動,不管是喜怒哀樂,有情緒都是很ok的、沒
Thumbnail
芙莉蓮是活了千年以上的精靈,實力超強,魔力超高,然情感能力像「小孩」及「機器人」。 在她生命裡第一次的情感起伏是村子被滅後(不過她沒表情),以復仇作為學習魔法的契機,並遵從師傅指示平常就要壓低魔力等待反擊魔族。
Thumbnail
自我覺察01 葬送的芙莉蓮:「我要按照我的真心行動。」 溫暖著病人的雙手, 費倫:「我不是小孩子了。」 芙莉蓮:「我知道。」 // 我們只是長大了,還是渴望著那份真心的溫暖;害怕被照顧的自己,顯得軟弱:恐懼自己的真心,在別人眼中是什麼解讀。 我腦海中一個快樂自在的畫面,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在引導孩子理解情緒時家長可以參考情緒的發展階段,各種情緒是有不同的先後順序的,較複雜的情緒如:驕傲、罪惡感等,會到大一點點才會出現。 而EQ裡強調,除了洞察、控制自己的情緒,觀察他人情緒也十分的重要,而觀察他人的情緒反應需要能了解、推估別人的心理狀態,根據年齡的發展也會有不同的心智成熟度。 情緒
處理小孩的衝突,是我工作中的一部分。常常問題處理到後來,發現在過程中也會不時的與內在的自己相遇。即使我們都是大人了,內在也還有那個還沒有與自己、與世界和解的自己。 孩子的衝突過程是這樣的:小燕、小語一群人在玩,小安在旁邊看。看著看著,小安也想玩,便拉著小語教他。小語過去了,和小安兩個人玩得
Thumbnail
生氣是一個正當且正常的情緒反應,不論是因為需求沒有被滿足、受到挫折、被攻擊,生氣都是一個自然而然發生的反應。而學齡前的孩子,因為口語表達還不完善,更容易在累績需多負面情緒後直接爆炸,2-3歲的孩子也因為心智年齡的發展開始要求"獨立",各種不要不要以及反抗大人的協助與意見,反覆的遭遇挫折而容易暴躁生氣
Thumbnail
看過動畫《龍貓》嗎?有一幕是小月和小梅的媽媽躺在床上對爸爸說:「懂事的孩子往往更讓人心疼。」畫面裡的母親,表情裡有很多的不捨。因為她明白當孩子表現得成熟懂事,代表內心壓抑了想耍賴、想偶爾不乖、想隨心所欲成為自己的渴望,並且盡量不惹人厭、不造成別人的麻煩。乖巧聽話的好處,是孩子換得了他人的喜愛;但付出
Thumbnail
讀了那麼多年的繪本、故事書,我一直很推崇孩子閱讀、親子共讀,那種看著孩子期待聽故事的臉、還有把孩子抱在懷裡的溫暖傳遞,實在很想要一本一本的念下去、一個一個故事一直說下去。由於一直都是當個英文老師,在學校很少機會說到中文繪本,但私底下因為畫風、書所傳遞的教育意涵,或者『自己喜歡』的因素,家中也有不少中
悟真的心藏不住:我沒有感覺到被背叛了。我的假也是一種內需,而且還是一個內在小女孩,我心裡藏著桃色,這不是一種罪惡,但我是一個未來佛。小不點流下眼淚了,他說:你發現了,我需要你的愛,我需要次生活法,但我知道自己會障礙到你的原生佛性,我自知罪業深重。 小太陽思考:求不得苦,求得了樂,你好好去愛吧。桃色
Thumbnail
週二的晨光故事分享情緒相關的繪本,小宇宙出版社的《情緒大遊行》透過生動的插圖把情緒的流動比喻像大遊行一樣,教導孩子學會觀察、接納和陪伴自己的情緒,這是一本淺顯易懂又能讓孩子了解情緒的繪本。 接納自己的情緒這點很多大人也不見得做得到,它強調了情緒的自然流動,不管是喜怒哀樂,有情緒都是很ok的、沒
Thumbnail
芙莉蓮是活了千年以上的精靈,實力超強,魔力超高,然情感能力像「小孩」及「機器人」。 在她生命裡第一次的情感起伏是村子被滅後(不過她沒表情),以復仇作為學習魔法的契機,並遵從師傅指示平常就要壓低魔力等待反擊魔族。
Thumbnail
自我覺察01 葬送的芙莉蓮:「我要按照我的真心行動。」 溫暖著病人的雙手, 費倫:「我不是小孩子了。」 芙莉蓮:「我知道。」 // 我們只是長大了,還是渴望著那份真心的溫暖;害怕被照顧的自己,顯得軟弱:恐懼自己的真心,在別人眼中是什麼解讀。 我腦海中一個快樂自在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