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陌生人說他跟你同校、同類,就會影響你的決定與行動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1964年3月13日凌晨,28歲的姬蒂·吉諾維斯(Kitty Genovese)在紐約皇后區邱園奧斯汀街公寓樓外遇害身亡,兩周後,《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文章,聲稱當時有38名目擊者知道發生了殺人事件,但置若罔聞,均未報警或趕去救助。
上面這段敘述取自維基百科。多年後,有人揭發,《紐約時報》記者沒有翔實查證,實際上旁觀的目擊者並沒有38人這麼多。不過,這新聞事件還是引發心理學界許多研究,想瞭解為什麼人們會成為旁觀者?
圖片取自Canva
想關的解釋非常多,也多少有些道理。後來,有學者認為,旁觀者裡面有沒有「同類」的人,「同類」的人有沒有先出聲或有動作,對一個人是否採取行動的決策有很大影響。
甚至,這個人只是宣稱跟你「同類」,其實你不認識他,就已經對你有影響力。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104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陳豐偉編譯社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1.5K會員
497內容數
【陳豐偉編譯社】的內容會幫助你瞭解自己、瞭解你的伴侶、家人、親友、同事,讓你更能分析為什麼某些人就是會有這樣的行為模式。無論是人際關係、職場用人或危機處理,以及給予你的親友好的建議,從這裡得到的知識,或許有一天會派上用場。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豐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按照分類決定行為,是人類生存的重要原則,如果無法快速應變,會大大影響自己基因留存的機率。因為太重要了,這造成「自我分類效應」(self categorazation effect),當我們只是做個「把自己分類」的動作,其他外在條件與環境什麼都還沒改變,我們的大腦就已經默默改變。
接下來,我們要進入「只不過是分類效應」(mere categorization effect)以及「自我分類效應」(self categorization effect)的有趣主題。
每天我們都會聽到看到許多很難一下判斷真假的訊息,比如「第一家肯德基開在美國的肯德基州」。有些訊息即使是醫療專業人員也很難一下就判斷可信度,比如「抗病毒藥物可能造成基因突變」。在一九七七年有個經典研究,用很簡單的方法,來驗證「虛幻真實效應」的影響力。
提到蔡加尼克效應(Zeigarnik effect),國外媒體常以「初戀」為例來說明。我在我的臉書上提到,臉友們也是反應熱烈。不過,如果只注意到「初戀」,那就小看蔡加尼克效應的重要性了。我們的大腦如果被「未完成的任務」一直糾纏,工作效率就容易變差,焦慮度也會隨之上升。
支持普丁的俄國人,會傾向信任官方媒體的新聞,淡化普丁對媒體的操控。即使他們看到獨立媒體的報導,也會傾向不相信。
這故事在英文網站上有許多人引述,但在台灣似乎很少人知道?要驗證「知識魔咒」,這是經典研究,值得所有喜歡追求知識的讀者花三分鐘看完。這故事是我下個月要在Readmoo出版的電子書裡的重點,先放在這裡讓付費讀者看看。
按照分類決定行為,是人類生存的重要原則,如果無法快速應變,會大大影響自己基因留存的機率。因為太重要了,這造成「自我分類效應」(self categorazation effect),當我們只是做個「把自己分類」的動作,其他外在條件與環境什麼都還沒改變,我們的大腦就已經默默改變。
接下來,我們要進入「只不過是分類效應」(mere categorization effect)以及「自我分類效應」(self categorization effect)的有趣主題。
每天我們都會聽到看到許多很難一下判斷真假的訊息,比如「第一家肯德基開在美國的肯德基州」。有些訊息即使是醫療專業人員也很難一下就判斷可信度,比如「抗病毒藥物可能造成基因突變」。在一九七七年有個經典研究,用很簡單的方法,來驗證「虛幻真實效應」的影響力。
提到蔡加尼克效應(Zeigarnik effect),國外媒體常以「初戀」為例來說明。我在我的臉書上提到,臉友們也是反應熱烈。不過,如果只注意到「初戀」,那就小看蔡加尼克效應的重要性了。我們的大腦如果被「未完成的任務」一直糾纏,工作效率就容易變差,焦慮度也會隨之上升。
支持普丁的俄國人,會傾向信任官方媒體的新聞,淡化普丁對媒體的操控。即使他們看到獨立媒體的報導,也會傾向不相信。
這故事在英文網站上有許多人引述,但在台灣似乎很少人知道?要驗證「知識魔咒」,這是經典研究,值得所有喜歡追求知識的讀者花三分鐘看完。這故事是我下個月要在Readmoo出版的電子書裡的重點,先放在這裡讓付費讀者看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剛進學校交朋友時,都會想說快點跟同學變熟,就可以馬上交到朋友了。 因為在學校時,很快交到朋友會是一種生存之道,因為學校是團體生活,快點交到朋友代表你擁有更多的資源,所以我們會盡量用任何親和、熱情以及善於跟人打成一片來交朋友。 但是在後來的成人世界中,反而發現,”與人為善”這件事不一定會讓你得到好
在某個場合中 周遭坐的都不是認識的人 內心某程度蠻抗拒這個陌生環境的 隔壁的人突然問我:「你相信吸引力法則嗎?」 思考了一下「嗯~我蠻相信的,但吸引力法則裡面,要夾帶著執行力,我才能相信所謂的吸引力法則」 對方:「既然你認同吸引力法則,那我就可以跟你分享我最近在讀的顯化法則⋯」 哦~反正
Thumbnail
這是一個主觀的世界,你看到的世界,可能與我看到的世界有所不同。你我在不同環境成長,接受不同知識文化滋養,對於同樣事物的詮釋可能會截然不同。因此,外物一切,包含我們日常生活所遭遇到的人,可能都是中性,只是我們透過自己的觀點,給他們貼上了標籤……
Thumbnail
許多人會來到我們的生命中,有些人是我們的摯友、親人或重要伴侶,而有些人是過客。本文探討了在現代社會中,為什麼不需要討好那些與我們無交集的人。
Thumbnail
最近剛看完<秘密>這本書,其實在觀看的過程就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吸引力法則是以甚麼樣的形勢發生在生活的周遭>,想跟大家分享我的經歷。   首先,最常感受到的一定是身邊的人,你通常會遇到的人你們身上一定有某個相同的性質正在互相吸引,所以你們才會相遇,這也是一種緣分,好比你是個學生,在這個身分影響
Thumbnail
在觀看故事或電影時,我們經常將自己想像成主角,但事實上我們更可能是身邊的配角或其他人。
Thumbnail
你的人際就是你的運氣 有關室友,這可是非常的吃運氣的,就如同遊戲抽卡一樣, 畢竟同米養白白人,你不知道他有什麼樣的習慣,有什麼嗜好,品格好不好? 根據項discard根本沒有放統計數字,會打呼的佔了討人厭指數的八成, 這還不包含會磨牙、會說夢話的人數, 再來是習慣不好的,環境髒亂的
Thumbnail
有些人天生熱情,把周遭的人都看作是跟自己親近的人,有好的東西,即使才剛認識,也樂於分享,有好康的消息,總是逢人就說,「自己人好商量、大家都是自己人、我把你當自己人」成了這種人的口頭禪。 不可否認的,人是群聚的動物(至少對多數人而言是如此)。氣味相投、志同道合的人,自然就會聚在一起,彼此之間⋯⋯
Thumbnail
我是國一的時候喜歡上他的,那時候我們上了同一個社團,那個社團是我們國中為數不多的不分年齡的社團,而他是大我一屆的學長。 我一開始並沒有特別注意到他,但他跟我認識的朋友很熟,後來我漸漸對他萌生好感,不知道他是否也跟我一樣。 有一次,我補完習準備下課,在走出門口前,居然瞥見他的身影——他跟我同個補習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剛進學校交朋友時,都會想說快點跟同學變熟,就可以馬上交到朋友了。 因為在學校時,很快交到朋友會是一種生存之道,因為學校是團體生活,快點交到朋友代表你擁有更多的資源,所以我們會盡量用任何親和、熱情以及善於跟人打成一片來交朋友。 但是在後來的成人世界中,反而發現,”與人為善”這件事不一定會讓你得到好
在某個場合中 周遭坐的都不是認識的人 內心某程度蠻抗拒這個陌生環境的 隔壁的人突然問我:「你相信吸引力法則嗎?」 思考了一下「嗯~我蠻相信的,但吸引力法則裡面,要夾帶著執行力,我才能相信所謂的吸引力法則」 對方:「既然你認同吸引力法則,那我就可以跟你分享我最近在讀的顯化法則⋯」 哦~反正
Thumbnail
這是一個主觀的世界,你看到的世界,可能與我看到的世界有所不同。你我在不同環境成長,接受不同知識文化滋養,對於同樣事物的詮釋可能會截然不同。因此,外物一切,包含我們日常生活所遭遇到的人,可能都是中性,只是我們透過自己的觀點,給他們貼上了標籤……
Thumbnail
許多人會來到我們的生命中,有些人是我們的摯友、親人或重要伴侶,而有些人是過客。本文探討了在現代社會中,為什麼不需要討好那些與我們無交集的人。
Thumbnail
最近剛看完<秘密>這本書,其實在觀看的過程就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吸引力法則是以甚麼樣的形勢發生在生活的周遭>,想跟大家分享我的經歷。   首先,最常感受到的一定是身邊的人,你通常會遇到的人你們身上一定有某個相同的性質正在互相吸引,所以你們才會相遇,這也是一種緣分,好比你是個學生,在這個身分影響
Thumbnail
在觀看故事或電影時,我們經常將自己想像成主角,但事實上我們更可能是身邊的配角或其他人。
Thumbnail
你的人際就是你的運氣 有關室友,這可是非常的吃運氣的,就如同遊戲抽卡一樣, 畢竟同米養白白人,你不知道他有什麼樣的習慣,有什麼嗜好,品格好不好? 根據項discard根本沒有放統計數字,會打呼的佔了討人厭指數的八成, 這還不包含會磨牙、會說夢話的人數, 再來是習慣不好的,環境髒亂的
Thumbnail
有些人天生熱情,把周遭的人都看作是跟自己親近的人,有好的東西,即使才剛認識,也樂於分享,有好康的消息,總是逢人就說,「自己人好商量、大家都是自己人、我把你當自己人」成了這種人的口頭禪。 不可否認的,人是群聚的動物(至少對多數人而言是如此)。氣味相投、志同道合的人,自然就會聚在一起,彼此之間⋯⋯
Thumbnail
我是國一的時候喜歡上他的,那時候我們上了同一個社團,那個社團是我們國中為數不多的不分年齡的社團,而他是大我一屆的學長。 我一開始並沒有特別注意到他,但他跟我認識的朋友很熟,後來我漸漸對他萌生好感,不知道他是否也跟我一樣。 有一次,我補完習準備下課,在走出門口前,居然瞥見他的身影——他跟我同個補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