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涯探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原以為所有人都跟我一樣從小就知道自己長大後想幹什麼,
「開音響店賣自己設計的器材!」
正確來說,在更小的時候,我在作文課時想到的是太空人以及科學家,但是這些都沒有留在我的腦子裡太久,身體不好當不了太空人,功課不好當不了科學家,那時以為只要會動烙鐵就可以,以致開音響店這件事卻一直在我的心裡,直到現在,即使這個夢想如今看來有點不合時宜。
所以我很少問我的朋友他們以後想做什麼,當老師以後的一段時間裡我也很少問我的學生他們以後想做什麼。
不知道是哪個時間點,大概是我開始到偏鄉去教小孩子寫程式之後,我才發現原來這些小孩(相當當年我想開音響店的年紀)都不知道自己長大以後想做什麼,我才開始意識到,原來多數大學生也都不知道,所以我在不同場合,包含在入學面試時,開始問,「你十年後想做什麼?」「你二十年後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希望你的墓誌銘上寫些什麼?」
台灣2021年大學休退學人數佔了全部學生人數的15%,台大的學生有半數以上覺得自己選錯了系。這是結果,我們應該去找出原因。
你也許會問,國高中不是有性向測驗了嗎?不是有安排到職場去參觀了嗎?甚至還有短期的實習了嗎?
我也常聽到很多孩子去參加一個活動後,就決定那就是自己想要從事的領域,下一次換一個活動後又變成要做這個新領域。
我們家的J就是這樣。她曾想過要從事烘焙,美髮,美容,西餐,電玩,都是性向測驗或是某一個參觀活動之後的決定,每一次也很快地推翻了。
我心想,你不是一天到晚都在畫圖嗎?J真的是那種畫起畫來可以幾天都專注在畫圖,連吃飯睡覺都不太管。
我們家的D的性向則很清楚-語文,我也覺得是,她很小就可以寫一兩萬字的小說。但是她從來都不想走這條路,反而選了條她的性向測驗即使不是相反的路-資工。
我納悶著。一陣子後,我問她原因,D說,把程式寫出來感覺就是很爽。雖然她現在寫的都是小程式,但是我可以看到她持續有小小的進步。
我慢慢可以體會,當一個人願意持續長時間做一件事時,不管她的天賦是不是適合這個工作,她都可以在經過經年累月的從事後把一件事做到一個一般人做不到的地步。
一個最大的誤區就是,我們往往會用這個領域的最高標準來評斷一個孩子想做的事,例如講到畫畫就想到達文西。一個人可以好好的開心的做一件事,加上有飯吃,就夠了。
想太多與說太多都不能算是真的,持續做下去才是真的。
我在留言處推薦大家聽一個podcast,這是 何琦瑜 與 林研希兩位前輩討論到選擇人生道路方向的方法。這是一系列的podcast,非常值得大家來聽。
「照片取自網路」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時的遭遇影響一個人的,不只是心理,還有身體,學位再高,職位再高等等,恐懼往往是勝過理智的。」 這是書裏的眾多故事的其中之一。 他們說到離婚,然後是哪個孩子要跟誰。父親說要姊姊,母親說要哥哥,講到自己時,父母親誰也不要他,都要推給對方。 他覺得,跟春嬌吵架,只要不說話,春嬌就不會離開他。
我不是特教背景,但是不管是哪一位特教專家,如果不是家裡有特殊生,很難體會那種糾結。 昨天我與賴老師的討論,賴老師說, 「又有哪一個人是完全沒有身心障礙的呢?」 「一個文明社會是要盡力讓每一個人滿足其內在對自己的渴望,證明自己是有用的!」 【以下是人稱仙女老師的余懷瑾老師的親身經歷】
又來講故事。可能沒有前一篇講教學生怎麼開發專案那麼直接,但是對台灣是更重要的。 賴明德老師是我在成大最尊敬的老師,沒有之一。跟他共事過的都會以「阿伯」稱呼他,我則依我的習慣以老師相稱。 我們抱著資料回去重看,排名完全變了。賴老師看了後,點點頭說,這就對了。那一年錄取的兩位學生正是弱勢中的弱勢。
小孩還在跟他的午夜前死線作業奮鬥之中,等待回答問題之餘,還是寫個廢文好了。 也許這是我的音響店的開始也不一定。 總算在幾個月前確認好,接著就是找木工照著我的需求做很簡單的不用太精緻的木箱.我把需要焊接的線材都弄好,把所有的東西都寄到台北一間好友的辦公室,然後就開始了。
年這個時候都很感動很感謝大家祝我生日快樂。 面對也許還要有一陣子才會到來的人生終站,我也在思考要換什麼方式繼續做點有益台灣的事。 再次謝謝大家的祝福。 #兒時開音響店的夢還在等著我呢!
因緣際會,每年這個時節,都會有幾次被找去幫忙看一下備審資料以及面試模擬。每年看的學生的寫法都差不多,都很想要寫一點心理的OS,但是後來都回去重寫.為免每次都要講同樣的話,我把我的意見寫一下,分享給各位,我還是要強調一下,這是我個人意見而已。 申請資料要站在雙方的立場,滿足雙方的渴望。
「小時的遭遇影響一個人的,不只是心理,還有身體,學位再高,職位再高等等,恐懼往往是勝過理智的。」 這是書裏的眾多故事的其中之一。 他們說到離婚,然後是哪個孩子要跟誰。父親說要姊姊,母親說要哥哥,講到自己時,父母親誰也不要他,都要推給對方。 他覺得,跟春嬌吵架,只要不說話,春嬌就不會離開他。
我不是特教背景,但是不管是哪一位特教專家,如果不是家裡有特殊生,很難體會那種糾結。 昨天我與賴老師的討論,賴老師說, 「又有哪一個人是完全沒有身心障礙的呢?」 「一個文明社會是要盡力讓每一個人滿足其內在對自己的渴望,證明自己是有用的!」 【以下是人稱仙女老師的余懷瑾老師的親身經歷】
又來講故事。可能沒有前一篇講教學生怎麼開發專案那麼直接,但是對台灣是更重要的。 賴明德老師是我在成大最尊敬的老師,沒有之一。跟他共事過的都會以「阿伯」稱呼他,我則依我的習慣以老師相稱。 我們抱著資料回去重看,排名完全變了。賴老師看了後,點點頭說,這就對了。那一年錄取的兩位學生正是弱勢中的弱勢。
小孩還在跟他的午夜前死線作業奮鬥之中,等待回答問題之餘,還是寫個廢文好了。 也許這是我的音響店的開始也不一定。 總算在幾個月前確認好,接著就是找木工照著我的需求做很簡單的不用太精緻的木箱.我把需要焊接的線材都弄好,把所有的東西都寄到台北一間好友的辦公室,然後就開始了。
年這個時候都很感動很感謝大家祝我生日快樂。 面對也許還要有一陣子才會到來的人生終站,我也在思考要換什麼方式繼續做點有益台灣的事。 再次謝謝大家的祝福。 #兒時開音響店的夢還在等著我呢!
因緣際會,每年這個時節,都會有幾次被找去幫忙看一下備審資料以及面試模擬。每年看的學生的寫法都差不多,都很想要寫一點心理的OS,但是後來都回去重寫.為免每次都要講同樣的話,我把我的意見寫一下,分享給各位,我還是要強調一下,這是我個人意見而已。 申請資料要站在雙方的立場,滿足雙方的渴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前言: 職涯探索過程通常會花很多時間,也不是單一測驗就能「選出對的」,但善用相信的價值主動出擊,在所屬的職業領域終究會發光發熱。 來做「生涯興趣測驗」的五專生 多年前有位女學生來諮商中心做心理測驗,16歲,就讀應用英語系五專二年級,她想知道未來可以做什麼。 學校最常使用的工具是「生涯興趣測驗
Thumbnail
有了摩托車之後,不再有地區性的設限。而工作的選擇性也多廣泛了點。 雖只有國中畢業學歷的我,但感恩父母給了我算聰慧的頭腦,感恩自己不想因學歷緣故,而鞭策自己精進求知、改變自己素質、提升能力的心態。 於是我的求職路線延伸到離家20到30分鐘的路程。 自從家鄉員林到台中跟著媽媽住約有半年吧!台中我也大致熟
Thumbnail
以前小時候必定會寫的作文題目是「我的志願」,而絕大多數人寫的則是自己對某個職業的憧憬,而不是描述對未來生活的想像,那是因為我們把夢想與職業劃上等號,而沒有仔細思考過職業背後的生活樣態才是真正的關鍵。 比如說很多女生憧憬當空服員,腦中想到的是空服員優雅的姿態,以及可以到世界各國遊歷的豐富生活
Thumbnail
台灣的小學生從小就會寫一種作文:你將來長大以後想要當甚麼?當時想都沒想過自己會變成這樣的大人(怎樣 XD)。很想穿越回去問小時候的自己,妳長大以後會變成這樣喔!我覺得,屁孩時期的我應該會回復一個高冷的微笑……
Thumbnail
記得前陣子孩子從學校回來分享老師在課堂上要他們表達以後要做什麼,但沒想到竟然不是讓孩子自由發想,而是給了五個選項讓孩子從中挑選,當時的我就感到有些疑惑,怎麼孩子未來想要成為什麼還是必須限縮在大人所指定的範圍內呢? 確實不可諱言地,許多父母對於孩子以後的職業多半有著個人意見,無非是希望能有好
Thumbnail
你讀的學校不一定是你的第一志願,但在學校的環境裏,一定有許多機會可以讓你學習、表現、累積想要去的方向。過程中你花的時間都不會白費,它們會累積成你的經驗、知識,變成你的氣質、你的養份。
Thumbnail
有什麼樣的興趣,你自己的「心裏」或是「身體(行動)」,應該是很清楚的。有興趣到你會花很多時間、不覺時間流逝(也就是進入「心流」)、有興趣到讓你去做出一些特別的事情。你也有這樣很喜歡的事情嗎?那很可能就是你可以去思考職涯的第一步。
Thumbnail
經營頻道這麼久,最常遇到小貓們問: 我到底要怎麼找到我的目標 要畢業了,對於未來還一片茫然怎麼辦? 畢業季就在轉角倒數了!比起其他youtuber爭相恭喜學生族群失業,我更想告訴你們,畢業之後,該怎麼找到自己人生的下一站。
Thumbnail
人。 過去,迷茫、無動力;現在,體認自我、尋找方向;未來,勇敢追尋自我的一段有關走出迷夢迎向希望的過程。 我們或曾因種種因素,找不到方向、感到自我與此世界的不同步感,甚至害怕與懷疑自己。不過,其實改變並沒有那麼困難,一旦決心,就已經踏上了這條路。
Thumbnail
這天早晨,老師問大家 孩子,將來你們長大了會選擇什麼樣的工作呢? 茱麗葉有些擔心。 因為老師問的問題有點困難。 現在我還不知道我想做什麼工作。她嘆氣。 安東尼回答了。 在遊樂場時,我時常對其他同學發號施令!所以,大家都能遵守規則。 等我長大了,我要當警察! 娜塔莉接著說。 我常常跌倒,所以身上經常貼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前言: 職涯探索過程通常會花很多時間,也不是單一測驗就能「選出對的」,但善用相信的價值主動出擊,在所屬的職業領域終究會發光發熱。 來做「生涯興趣測驗」的五專生 多年前有位女學生來諮商中心做心理測驗,16歲,就讀應用英語系五專二年級,她想知道未來可以做什麼。 學校最常使用的工具是「生涯興趣測驗
Thumbnail
有了摩托車之後,不再有地區性的設限。而工作的選擇性也多廣泛了點。 雖只有國中畢業學歷的我,但感恩父母給了我算聰慧的頭腦,感恩自己不想因學歷緣故,而鞭策自己精進求知、改變自己素質、提升能力的心態。 於是我的求職路線延伸到離家20到30分鐘的路程。 自從家鄉員林到台中跟著媽媽住約有半年吧!台中我也大致熟
Thumbnail
以前小時候必定會寫的作文題目是「我的志願」,而絕大多數人寫的則是自己對某個職業的憧憬,而不是描述對未來生活的想像,那是因為我們把夢想與職業劃上等號,而沒有仔細思考過職業背後的生活樣態才是真正的關鍵。 比如說很多女生憧憬當空服員,腦中想到的是空服員優雅的姿態,以及可以到世界各國遊歷的豐富生活
Thumbnail
台灣的小學生從小就會寫一種作文:你將來長大以後想要當甚麼?當時想都沒想過自己會變成這樣的大人(怎樣 XD)。很想穿越回去問小時候的自己,妳長大以後會變成這樣喔!我覺得,屁孩時期的我應該會回復一個高冷的微笑……
Thumbnail
記得前陣子孩子從學校回來分享老師在課堂上要他們表達以後要做什麼,但沒想到竟然不是讓孩子自由發想,而是給了五個選項讓孩子從中挑選,當時的我就感到有些疑惑,怎麼孩子未來想要成為什麼還是必須限縮在大人所指定的範圍內呢? 確實不可諱言地,許多父母對於孩子以後的職業多半有著個人意見,無非是希望能有好
Thumbnail
你讀的學校不一定是你的第一志願,但在學校的環境裏,一定有許多機會可以讓你學習、表現、累積想要去的方向。過程中你花的時間都不會白費,它們會累積成你的經驗、知識,變成你的氣質、你的養份。
Thumbnail
有什麼樣的興趣,你自己的「心裏」或是「身體(行動)」,應該是很清楚的。有興趣到你會花很多時間、不覺時間流逝(也就是進入「心流」)、有興趣到讓你去做出一些特別的事情。你也有這樣很喜歡的事情嗎?那很可能就是你可以去思考職涯的第一步。
Thumbnail
經營頻道這麼久,最常遇到小貓們問: 我到底要怎麼找到我的目標 要畢業了,對於未來還一片茫然怎麼辦? 畢業季就在轉角倒數了!比起其他youtuber爭相恭喜學生族群失業,我更想告訴你們,畢業之後,該怎麼找到自己人生的下一站。
Thumbnail
人。 過去,迷茫、無動力;現在,體認自我、尋找方向;未來,勇敢追尋自我的一段有關走出迷夢迎向希望的過程。 我們或曾因種種因素,找不到方向、感到自我與此世界的不同步感,甚至害怕與懷疑自己。不過,其實改變並沒有那麼困難,一旦決心,就已經踏上了這條路。
Thumbnail
這天早晨,老師問大家 孩子,將來你們長大了會選擇什麼樣的工作呢? 茱麗葉有些擔心。 因為老師問的問題有點困難。 現在我還不知道我想做什麼工作。她嘆氣。 安東尼回答了。 在遊樂場時,我時常對其他同學發號施令!所以,大家都能遵守規則。 等我長大了,我要當警察! 娜塔莉接著說。 我常常跌倒,所以身上經常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