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別錄》059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2013/8/4 良因法師 格言法談

「敦詩書,尚氣節,慎取與,謹威儀,此惜名也。
競標榜,邀權貴,務矯激,習模棱,此市名也。
惜名者,靜而休。市名者,躁而拙。
辱身喪名,莫不由此。
求名適所以壞名,名豈可市哉!」

良因曰:
敦詩書者,知讀聖賢書所為何事,而能篤行勝賢的教誨。
因此對外能有剛骨,重節氣而不妄取;
對內則能謹慎威儀,這正是愛惜自己的聲名。
相反的,或誇耀自我,或諂媚權貴,或標新立異,
或鄉愿媚俗,都只是沽名釣譽罷了。
惜名的人內心清淨安然,市名者浮躁不安。
惜名名自歸,市名者敗名,
智者思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5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13/8/3 良因法師 格言法談 「緩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禍。」 良因曰: 急躁是現在人的通病, 當成了生活習慣,身心不安時,自然遇事則急,與人則爭; 生死疲勞,惶惑不安矣! 倘若心如虛空,體非群相,而不拒彼諸相發揮。 日照則明、雲屯則暗、風搖則動、霽澄則清、氣凝則濁、土積成霾、水澄成映…
2013/8/2 良因法師 格言法談 「足恭偽態,禮之賊也。苛察歧疑,智之賊也。」 良因曰: 《禮記》說:「禮也者,理也。」 這「理」,就是我們的天真本性。 如果弘揚禮教,只注重表相,而失去了核心─真誠的心, 則反會誤導大眾,使人心更虛偽浮華,而是敗壞禮教了。 禮柔、智明以為君子矣!
2013/7/29 良因法師 格言法談 「識不足則多慮,威不足則多怒,信不足則多言。」 良因曰: 知識不夠,自惶惑不安而多慮。 只有充實學問,或請教多聞之士,以免多慮不安。 道德不足,必因他人不服而多怒。 只有反求諸己,或親近有德之人,以免多怒招怨。 他人不信,多言何益,但善護口業吧!
2013/7/28 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精細者,無苛察之心。光明者,無淺露之病。」 良因曰: 精細卻對人苛刻,不是精細之過; 光明而浮躁淺露,亦非光明之失, 皆由心攀緣躁動所致。 子夏說: 「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 此即最好的註解。
2013/7/27 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胡文定公云: 「人家最不要事事足意,常有事不足處方好。 才事事足意,便有不好事出來,歷試歷驗。」 邵康節詩云: 「好花看到半開時。」最為親切有味。 良因曰: 知道禍福相倚,所以面對苦難,能如小草般堅韌; 遇到順境,亦如群星般深邃。
2013/7/21 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事不可做盡,言不可道盡。」 良因曰: 明朝有一「仁義巷」的公案,本是兩家為地相爭,後因郭閣老的名句: 「千里捎書為一牆,讓他幾尺又何妨? 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因此郭家相讓。 隔壁的王家也因此慚愧相讓,而成了中間空出的仁義巷。
2013/8/3 良因法師 格言法談 「緩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禍。」 良因曰: 急躁是現在人的通病, 當成了生活習慣,身心不安時,自然遇事則急,與人則爭; 生死疲勞,惶惑不安矣! 倘若心如虛空,體非群相,而不拒彼諸相發揮。 日照則明、雲屯則暗、風搖則動、霽澄則清、氣凝則濁、土積成霾、水澄成映…
2013/8/2 良因法師 格言法談 「足恭偽態,禮之賊也。苛察歧疑,智之賊也。」 良因曰: 《禮記》說:「禮也者,理也。」 這「理」,就是我們的天真本性。 如果弘揚禮教,只注重表相,而失去了核心─真誠的心, 則反會誤導大眾,使人心更虛偽浮華,而是敗壞禮教了。 禮柔、智明以為君子矣!
2013/7/29 良因法師 格言法談 「識不足則多慮,威不足則多怒,信不足則多言。」 良因曰: 知識不夠,自惶惑不安而多慮。 只有充實學問,或請教多聞之士,以免多慮不安。 道德不足,必因他人不服而多怒。 只有反求諸己,或親近有德之人,以免多怒招怨。 他人不信,多言何益,但善護口業吧!
2013/7/28 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精細者,無苛察之心。光明者,無淺露之病。」 良因曰: 精細卻對人苛刻,不是精細之過; 光明而浮躁淺露,亦非光明之失, 皆由心攀緣躁動所致。 子夏說: 「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 此即最好的註解。
2013/7/27 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胡文定公云: 「人家最不要事事足意,常有事不足處方好。 才事事足意,便有不好事出來,歷試歷驗。」 邵康節詩云: 「好花看到半開時。」最為親切有味。 良因曰: 知道禍福相倚,所以面對苦難,能如小草般堅韌; 遇到順境,亦如群星般深邃。
2013/7/21 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事不可做盡,言不可道盡。」 良因曰: 明朝有一「仁義巷」的公案,本是兩家為地相爭,後因郭閣老的名句: 「千里捎書為一牆,讓他幾尺又何妨? 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因此郭家相讓。 隔壁的王家也因此慚愧相讓,而成了中間空出的仁義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阿字觀 一念相應際 光明顯自心 頓嚴身口意 泯絕去來今 字是無生曲 聲傳劫外音 法門元不二 總攝佛蓮金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朗日塘巴尊者大師的《修心八偈》並解釋了修心的重要性,並提到人生即使充滿著對錯苦樂,也能透過積極行為來改善前世所累積的業報。文章還提醒人們在行善時需審慎選擇,避免‘假善’,以免福報減少。
Thumbnail
「修心八偈」是朗日塘巴尊者大師造頌,市面上有福智出版社傳譯版本及索達吉堪布大師的傳譯版本   修心八偈是朗日塘巴尊者造頌,朗日塘巴尊者被許多大師讚譽是一個實作實修身體力行的尊者 福智出版傳譯本─索達吉堪布大師傳譯   彼雖橫生嫉妒心─他人出於嫉妒心 非理辱罵謗我等─非理辱罵謗我等
Thumbnail
「修心八偈」是朗日塘巴尊者大師造頌,市面上有福智出版社傳譯版本及索達吉堪布大師的傳譯版本 修心八偈是朗日塘巴尊者造頌,朗日塘巴尊者被許多大師讚譽是一個實作實修身體力行的尊者。 福智出版傳譯本─索達吉堪布大師傳譯 任與誰等會聚時─隨處與誰為伴時 思己較諸他人卑─視己較諸眾人卑 從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雍也第六)。  史,負責文書的史官。引伸為喪失活力,文縐縐的迂腐之輩。彬彬,物相雜之狀。  孔子的意思,質實多於文采,疏于禮樂,就像未進化的野人。而文采多於質實,就像史官一樣循規蹈矩和文縐縐的了。只有質實和
Thumbnail
○印光大師法語 : ---【修禪者】、宗教【修行者】須要改過行善方為真修道者。 人人都需要正義和正直,國家社會要安定更是需要正直。 正直的標準是什麼呢? 是在個人,還是在社會風俗中? 人人都自認為正直之時,其實卻不是;而社會認為不正直之事,其實卻是真正的正直。 古聖先賢為你說明何謂【正直】的標準!!
一位臨床宗教師的省思 釋覺法著 2022  紹印精舍 ❍ ❍ ❍ ❍ ❍❍ ❍ ❍ ❍ ❍❍ ❍ 慈,意為給予對方快樂。將感恩排在首位,先感謝自己,漸次的感謝周遭的親友至大眾;再來是懺悔與原諒成一組,以謀求人際間的和解。最後是祝福,一樣從祝福自己開始到大眾,這是一種心念的練習
Thumbnail
智諭法師:【什麼是念佛中的聞而不聞】  念佛的人,心要注意到「平」。所謂心平,就是心清淨,心清淨,就是心無所住,樂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苦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大家要注意到。  樂的時候,要不忘一個「捨」字;苦的時候,要不忘記一個「忍」字。苦樂是平常的事,凡聖都要遭受到的。不要說是凡夫,
Thumbnail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裡仁第四)。 如果一個士人有志於仁道,卻以吃得差穿得差為恥,這種人不可與他探討仁道。惡,粗劣。  孔子看不起這種人,不願花時間和這種人交談。認為這種人雖然有士的身份,看上去也有為仁的志向,但卻是不合格的,只是
Thumbnail
得智擇仁處 勢利亡心目 喻義危授命 細人唯息姑 *智者選擇有仁風之居所;心存勢利者丟喪了心與見識;通曉義理者見危願付出生命;見識短淺者毫無原則只知姑息°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阿字觀 一念相應際 光明顯自心 頓嚴身口意 泯絕去來今 字是無生曲 聲傳劫外音 法門元不二 總攝佛蓮金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朗日塘巴尊者大師的《修心八偈》並解釋了修心的重要性,並提到人生即使充滿著對錯苦樂,也能透過積極行為來改善前世所累積的業報。文章還提醒人們在行善時需審慎選擇,避免‘假善’,以免福報減少。
Thumbnail
「修心八偈」是朗日塘巴尊者大師造頌,市面上有福智出版社傳譯版本及索達吉堪布大師的傳譯版本   修心八偈是朗日塘巴尊者造頌,朗日塘巴尊者被許多大師讚譽是一個實作實修身體力行的尊者 福智出版傳譯本─索達吉堪布大師傳譯   彼雖橫生嫉妒心─他人出於嫉妒心 非理辱罵謗我等─非理辱罵謗我等
Thumbnail
「修心八偈」是朗日塘巴尊者大師造頌,市面上有福智出版社傳譯版本及索達吉堪布大師的傳譯版本 修心八偈是朗日塘巴尊者造頌,朗日塘巴尊者被許多大師讚譽是一個實作實修身體力行的尊者。 福智出版傳譯本─索達吉堪布大師傳譯 任與誰等會聚時─隨處與誰為伴時 思己較諸他人卑─視己較諸眾人卑 從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雍也第六)。  史,負責文書的史官。引伸為喪失活力,文縐縐的迂腐之輩。彬彬,物相雜之狀。  孔子的意思,質實多於文采,疏于禮樂,就像未進化的野人。而文采多於質實,就像史官一樣循規蹈矩和文縐縐的了。只有質實和
Thumbnail
○印光大師法語 : ---【修禪者】、宗教【修行者】須要改過行善方為真修道者。 人人都需要正義和正直,國家社會要安定更是需要正直。 正直的標準是什麼呢? 是在個人,還是在社會風俗中? 人人都自認為正直之時,其實卻不是;而社會認為不正直之事,其實卻是真正的正直。 古聖先賢為你說明何謂【正直】的標準!!
一位臨床宗教師的省思 釋覺法著 2022  紹印精舍 ❍ ❍ ❍ ❍ ❍❍ ❍ ❍ ❍ ❍❍ ❍ 慈,意為給予對方快樂。將感恩排在首位,先感謝自己,漸次的感謝周遭的親友至大眾;再來是懺悔與原諒成一組,以謀求人際間的和解。最後是祝福,一樣從祝福自己開始到大眾,這是一種心念的練習
Thumbnail
智諭法師:【什麼是念佛中的聞而不聞】  念佛的人,心要注意到「平」。所謂心平,就是心清淨,心清淨,就是心無所住,樂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苦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大家要注意到。  樂的時候,要不忘一個「捨」字;苦的時候,要不忘記一個「忍」字。苦樂是平常的事,凡聖都要遭受到的。不要說是凡夫,
Thumbnail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裡仁第四)。 如果一個士人有志於仁道,卻以吃得差穿得差為恥,這種人不可與他探討仁道。惡,粗劣。  孔子看不起這種人,不願花時間和這種人交談。認為這種人雖然有士的身份,看上去也有為仁的志向,但卻是不合格的,只是
Thumbnail
得智擇仁處 勢利亡心目 喻義危授命 細人唯息姑 *智者選擇有仁風之居所;心存勢利者丟喪了心與見識;通曉義理者見危願付出生命;見識短淺者毫無原則只知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