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1/28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共鳴讀書筆記】你說世界是什麼形狀?

張讓《如果有人問世界是什麼形狀》共鳴讀書筆記 + Hyread Gaze X 電子書閱讀器
張讓《如果有人問世界是什麼形狀》共鳴讀書筆記 + Hyread Gaze X 電子書閱讀器
張讓《如果有人問世界是什麼形狀》(九歌,2018)

「如果有人問世界是什麼形狀」
好奇特的書名,充分引起我的好奇,是作家張讓的手記書。喜歡張讓的文字,行筆簡單卻內容飽滿、意味深長,很能引人反思。手記文體對她來說是類似拍照的「純粹敘述」,很當下,很即興,比散文還要零碎支離,卻很能捕捉時間逝去的動感狀態,是她認為最真實記錄生活種種感興的方式。
這本書談的是閱讀體驗,特別是「重讀」。
生命中,你可曾擁有足以一再重讀也不會厭倦的一本書嗎?如果有,那是幸福的。我敢說你一定會是個熱愛世界、熱愛生活與熱愛自我的人。
我羨慕張讓,她在追逐新書也同時回頭讀老書。整本書,都在談她心愛的作家和心愛的書,而且,由衷的說:「這是多麼愉快的事,更何況,可以重讀,一次又一次。」
我邊讀邊記錄下她論及的愛書與作家:
  • 南.薛帕德(Nan Shepard) 《活生生的山》
  • 裴娜樂琵.費茲傑羅(Penelope Fitzgerald)《藍花》
  • 李渝《溫州街的故事》、《過於喧囂的孤獨》
  • 艾莉絲.孟若(Alice Ann Munro)
  • 戴森《宇宙波瀾》
  • 琦君
  • 《閱讀蒙田,是為了生活》…
爬了張讓(原名盧慧貞)的生平經歷,她長年旅居美國,可以在中英文的閱讀世界裡自在遨遊(是 2013諾貝爾文學獎 艾莉絲.孟若 多本著作的中文譯者),一再重讀,從中細細品味,進入這些心愛作家的文字深處 ,與之俯仰起坐,難怪即使是零散至極的簡潔手記文,都如此美善。
張讓《如果有人問世界是什麼形狀》目次頁與簡筆速繪

「重讀」的奧義

從她的敘述中,我體會到「重讀」的奧義:
找到心愛的書去重讀,可以開啟更深層的領會。第一次閱讀,總在作者行文脈絡中躊躇摸索前行,倘若有機會多次翻閱,重讀字裡行間,才足以讓文字與自己開始展開對話,真正進入自我覺察與辯證的境地,和內在產生深刻連結。
張讓說,重讀需要的是時間,是心境。
確實,連讀新書的時間都沒有了,哪有閒工夫回頭重讀舊書!但是,是否,連讀新書的心態,也只是滿足於把書讀完罷了,就覺得自己比沒讀之前長進不少?看來,讀書的重點並不是只是把文字重頭到尾看進眼底,要將之讀上心坎,非得要特別作工,至少要知道,自己為何而讀~
我自己是「共鳴讀書法」的踐行者,常常有機會帶領夥伴用「快翻略讀」的方式閱讀,因此,許多人誤會「共鳴讀書」的竅門在於短時間消化一本書,而認為節奏緊湊的速讀捷徑,吸收淺薄同時難以取徑。但是,其實此法重點應劃在「共鳴」兩字,而非速讀。略讀法的前提是「多次翻閱」,更重要的是有明確的「目標導向」,因此在略讀其間發現書籍文字與己身目標的頻率共振之處,觸發對自我情境的映照和共鳴,為那閱讀目的或問題產生新的覺察與洞見,這是從「作者觀點」往「讀者觀點」移動的有效策略。
因此,如果時間允許,心境也允許,我更喜歡慢慢閱覽、細細重讀。在字裡行間空白處,留存閱讀當下的悸動,在筆記表格裡,擷取深切有感的字句,親手謄寫保留下來,悉心組織與連結整本書籍有感之處,咀嚼消化,轉化為自我觀點,成為自己內在的一部分。如此,即便時間流逝,那被寫下來的經驗與感動,將以鮮活顯化之姿被保留下來,只要召喚便可調動於眼前,不至於在模糊記憶中晃蕩散去。
張讓《如果有人問世界是什麼形狀》與隨手筆記

周遊眾書的樂趣

張讓也常常同時閱讀好幾本書:「每天來回看這三本似乎迥異卻隱約相呼應的書,重溫周遊眾書的樂趣,無巧不巧,都觸及什麼......」
這個經驗我體會深刻。我喜歡和朋友們在不彼此說好的情況下,帶著自己想讀的書一起共鳴閱讀,不稱之為讀書會,反而叫這樣聚會為「共鳴讀書小聚」。人數四、五人,選書自己來,初翻也罷、重讀亦可,線上可行、實體更好,整體歷程費時大約三小時。
共鳴讀書小聚
一見面先花十分鐘提取封面封底目錄的關鍵訊息,彼此分享選書動機、閱讀目的與書籍概要,接著開始一起快翻略讀個幾輪,提取共鳴有感之處,再彼此分享互相回饋。神奇的是,在同一個場域共讀這些內容不同的書籍,無巧不巧,大家的頻率便會漸漸振盪到相互呼應的某個核心觀點,夥伴之間彼此心領神會、欣悅無比。

書寫日常、書寫感動

張讓畢竟是作家,一再重讀、一再反思,總是回歸到寫作者的角度。她自剖年輕時總渴望展現自己的高度,期許自己寫出光燦鋒芒的大道理大格局。但是隨著閱歷增長,對大姿態大手筆漸漸失去興趣,現在更喜歡品味平凡,探求純真無華的平常事物。我想,不只是寫作,要讓生活過得舒坦,看待事物確實必須如她所言,一來心境要對,二來要有適切的角度。
心境是要「忠於自我」的,而「適切的角度」往往來自樸實平凡的日常,那開啟全身感知的浸潤時刻或觸動情境,如:獨處步行、自然山色、花草樹木、季節更替、閒話家常......
真正好的文字是沒有身段沒有腔的」,現在的我,也愈來愈能體會這樣的況味。可愛可親,便可重讀,一次又一次。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奇怪的書名來自卡爾維諾〈來自隱晦〉:
「如果那時有人問我世界是什麼形狀,我會說是斜坡......」
斜坡啊,真好。如果是斜坡,我才不要勉力抗拒重心,妄想著企圖讓自己站得直挺挺。不如就順勢而滑過,斜坡陡,享受快感,斜坡緩,張望美景。
你說,你的世界是什麼形狀?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