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心理學】淺談影響兒童證詞可靠性的因素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是非對錯之前,只要涉及兒童議題,我們的同情心大概就先給了一半
《McMartin Preschool Abuse 》審判是1980 年代當時美國歷史上最長、最昂貴的刑事審判,該案件涉及對一所幼兒園的所有者和僱員進行性虐待的虛假指控。有些書籍記載,檢察官只關心勝利,不關心正義;對監獄線人、專家證人和兒童本人的證詞可信度的可疑假設;操縱媒體報導;以及社會將竭盡全力保護所謂的受害者和舉報被指控虐待的人。此案對於法庭心理學研究領域有了重大的影響,所謂專家科學證詞的內容,以及法院認為可接受的有關「記憶」的科學證詞,真正改變了案件的調查和審判方式。
  兒童證人記憶的可靠性一直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有越來越多的心理學家和法律工作者開始關注,因為目擊者證言通常是警方調查期間的實質性證據,證言的有效性是法庭判決的重要依據之一,特別是在沒有「物理證據」的情況下(例如 DNA 痕跡)。因此,證人的陳述可以確定事實的重複者如何重建犯罪期間發生的事情並提供判決。許多罪行要求兒童提供證詞,基於這種現實需要,心理學家開始研究影響兒童錯誤記憶的因素。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在特定條件下,兒童比以前認為的更容易產生錯誤記憶。以下將討論導致兒童錯誤記憶的主要因素,暗示性、訪談技巧和認知不成熟,分析關於兒童錯誤記憶的影響。
  許多理論都試圖解釋兒童錯誤記憶的機制。其中,源監測框架理論(The source monitoring (SM) framework)和模糊跟蹤理論(Fuzzy-trace theory)是兩大主要理論。記憶有很多特徵,可以用來識別它的記憶來源,信息表示的經驗包含很多關於記憶來源周圍環境的重要信息,這會影響個體記憶編碼的強度。在兒童早期,判斷記憶的來源並不是為了能夠很好地區分不同的信息來源。無論他們看到或學習事件的順序,幼兒理解和記住一系列事件的過程似乎都是相似的(Harris,2002)。根據模糊痕跡理論,記憶痕跡是對編碼模式的識別和解釋分析的記錄,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誤導性信息提示的影響,記憶痕跡中結合的信息特徵可能會變得鬆散甚至完全分離。因此,這些特徵可能會在提取階段再次組合,這意味著對記憶信息進行編碼和提取的階段可能會失真(Reyna, Corbin, Weldon, & Brainerd, 2016)。
數百名兒童被社工「引導」,越來越多的兒童聲稱遭到性侵犯
  關於兒童錯誤記憶的影響,對暗示的「感受性」通常被認為是一個重要因素(Henry & Mark,2018)。美國歷史上最具爭議的虐待兒童審判 McMartin 幼兒園的案件 (Garven, Wood, Malpass, & Shaw, 1998),一位家長向警方報案,聲稱學校員工在幼兒園對兒童進行性騷擾。警方立即展開調查逮捕了該員工,但是該員工只能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被釋放。儘管如此,警方想了想,還是決定寫信通知其他兩百多名孩子的父母,雖然他們的孩子聲稱沒有受到性騷擾,但他們的父母還是驚慌失措;因此警方移交國際兒童協會協助處理。數百名兒童被社工「引導」,越來越多的兒童聲稱遭到性侵犯。該案歷時約七年,耗費巨額訴訟費用,說明了孩子的暗示性和後續誣告的嚴重後果。 Ceci 和 Bruck (1993) 提出了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與兒童的暗示傾向有關;當一個人試圖回憶一個事件時,事件之前和之後收到的信息可能會影響這個人對該事件的回憶。它定義為可以影響兒童記憶中特定事件的編碼、存儲和檢索的各種因素(例如,社會和心理)。此外,與年齡較大的孩子相比,年齡較小的孩子可能會受到更大的暗示性影響,因為年齡較小的孩子編碼的原始信息痕跡比年齡較大的孩子更弱,因為原始痕跡衰減得更快(Howe,1991)。因此,暗示性是孩子作證時必須考慮的一個因素,因為它會影響他們的表現。
家庭犯罪,兒童往往是唯一的獨立證人
  目前許多研究人員專注於如何開發採訪技巧,以便從兒童那裡獲得更準確的信息並減少不正確的證詞。近年來在虐待兒童的研究中,人們更加關注虐待兒童證詞的真實性,因為在某些情況下,兒童往往是唯一的證人。在詢問兒童證人談話時,採訪技巧也會使兒童感到困惑,詞彙之間的潛在混淆,例如「詢問 ask」和「告訴 tell」,可能會導致誤解。研究表明,許多兒童性虐待案件的庭審證詞發現,模糊詞彙很常見,通常在是/否問題中讚同明確的答案,但在明確要求選擇時區分詢問和告訴,因此不同用途之間的移動一個詞可能會損害其性能(Stolzenberg, McWilliams, & Lyon, 2017)。Katz, & Hershkowitz (2021)指出頻繁提示也會影響兒童證詞的準確性,破壞證言的長度和豐富性,該研究還清楚地表明,即使是訓練有素的調查人員也可能給兒童提供不恰當和多方面的提示。一些在陌生人面前感到不舒服的人可能會感到尷尬,無法自由地談論他們經歷或目睹的某些事件,並且提供的信息較少,由於這些原因,採訪者必須提出更多具體問題,以了解更多關於事件的信息並獲得證詞的準確性(Vrij,2004)。
  對於兒童目擊者來說,最重要的是「記憶力」的發展(Segovia, & Crossman, 2012)。 Volpini、Melis、Petralia 和 Rosenberg (2016) 記憶研究人員指出,兒童的認知發展直到青春期才完成。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將此階段稱為「前運算階段」,能用語言表達一般思想,但有「自我中心」傾向,不能通盤考慮,還不能進行邏輯思維(Huitt , & Hummel, 2003)。孩子不僅容易將錯誤的信息置入記憶中,而且容易忽略自己經歷過的一些事情的細節,這是因為孩子缺乏對信息進行編碼、存儲、回憶和檢索的必要能力,從而使孩子的記憶力下降,能力較弱。兒童傾向於使用過去的事件來重建或複制他們的記憶,或者使用這些重建或複制的記憶來填補某些事件記憶中的空白。對記憶能力年齡差異的研究表明,孩子越小,越容易受到暗示的影響,這使得孩子在一些採訪中產生更多的錯誤記憶,如自由回憶、誤導性問題、直接問題等(Jodi A, Brianne, 2004)。在學齡前的兒童中,由於錯誤信息和感知偏差,可能會識別出錯誤記憶,誤導性建議可能會扭曲記憶並產生虛假信息。
法律和心理科學之間的一種非凡的富有成效合作
  綜上所述,自1980年代以來,對兒童證人的研究幾乎呈爆炸式增長,影響兒童錯誤記憶的因素很多,主要是由暗示性、訪談技巧和認知不成熟等因素引起的。兒童的認知能力和社會經驗不如成年人成熟,他們無法理解許多社會現象,並且以自我為中心。因此,他們往往不注意自己看不懂的東西,導致很多細節被遺忘。孩子對大人的崇拜和取悅大人的心理是,他們在回答大人的問題時,會不自覺地按摩大人的意願來確定自己的答案,容易否定自己的記憶。尤其是當大人有意無意地對孩子做出暗示(如點頭、皺眉)時,孩子很可能會做出相應的反應並堅持認為是正確的。即使面對難以理解的問題,兒童證人仍然會主動回答很少有他們不理解或不清楚的問題,這進一步影響了他們證詞的可靠性。因此,當證人是兒童時,作證的錯誤率往往高於成人。隨著新的心理學研究的發展和以往報告結果的證實和擴大,研究也更多地關注兒童在現實情境中的錯誤記憶,幫助判斷孩子記憶的準確程度,作為有說服力的「科學」證詞,減少像McMartin幼兒園這樣的案例的發生。
References:
Ceci, S. J., & Bruck, M. (1993). Suggestibility of the child witness: A historical review and
synthesi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13(3), 403. Link
Garven, S., Wood, J. M., Malpass, R. S., & Shaw III, J. S. (1998). More than suggestion: The
effect of interviewing techniques from the McMartin Preschool cas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3(3), 347. Link
Harris, P. L. (2002). Checking our sources: The origins of trust in testimony. Studies in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Part A, 33(2), 315-333. Link
Henry Otgaar, Mark L. Howe. (2018) When children’s testimonies are used as evidence: how
children’s accounts may impact child custodial decisions. Journal of Child Custody 15:4, pages 263-267. Link
Howe, M. L. (1991). Misleading children's story recall: Forgetting and reminiscence of the
fact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7(5), 746. Link
Huitt, W., & Hummel, J. (2003). Piaget's 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 Educational
psychology interactive, 3(2), 1-5. Link
Jodi A. Quas, Brianne E. Beck. (2004). Child Testimony. Encyclopedia of Applied Psychology,
Pages 339-344. Link
Katz, C., & Hershkowitz, I. (2012). The effect of multipart prompts on children's testimonies in
sexual abuse investigations. Child Abuse & Neglect, 36(11-12), 753-759. Link
Reyna, V. F., Corbin, J. C., Weldon, R. B., & Brainerd, C. J. (2016). How fuzzy-trace theory
predicts true and false memories for words, sentences, and narratives.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memory and cognition, 5(1), 1-9. Link
Segovia, D. A., & Crossman, A. M. (2012). Cognition and the child witness: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 in forensic contexts. In Current Topics in Children's Learning and Cognition. IntechOpen. Link
Stolzenberg, S. N., McWilliams, K., & Lyon, T. D. (2017). Ask versus tell: Potential confusion
when child witnesses are questioned about conversation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applied, 23(4), 447. Link
Volpini, L., Melis, M., Petralia, S., & Rosenberg, M. D. (2016). Measuring children's
suggestibility in forensic interviews. Journal of forensic sciences, 61(1), 104-108. Link
Vrij, A. (2004). Interrogation and interviewing. In Encyclopedia of applied psychology. Vol. 2,
F-Per (pp. 415-426). Academic Press Inc. Link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8會員
18內容數
「只有人權被重視時,和平才會存在。」—第十四世達賴喇嘛 教育不會立竿見影,但卻是解決衝突的關鍵,用文化觀念看待人類生存的脈絡,在這裡我們一起反思與討論生活周遭的「人權議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teffani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巴西當代的階級等級制度,是殖民制度的產物。 顏色本身構成了不平等 有一個等級制度,而白人處於頂端。 幽默,被描述為逃避強迫痛苦的重要手段。 「你很難被殺死,是嗎?」 塞爾索一頭霧水問道: 「為什麼?」 瑪麗莉亞嘲笑: 「因為今天早上我在你的咖啡裡放了一把老鼠藥,你沒有死!」 Reference
Policing Traffic: How Power and Narratives Maintain Sex Trafficking Networks References
當婚姻成了商品 顯性與隱性的階級 教育不會立竿見影,但卻是解決衝突的關鍵 References Gooldchild, M. F., L. Anselin, R. P. Appelbaum, and B. H. Harthorn. (2000). "Toward spatially
巴西當代的階級等級制度,是殖民制度的產物。 顏色本身構成了不平等 有一個等級制度,而白人處於頂端。 幽默,被描述為逃避強迫痛苦的重要手段。 「你很難被殺死,是嗎?」 塞爾索一頭霧水問道: 「為什麼?」 瑪麗莉亞嘲笑: 「因為今天早上我在你的咖啡裡放了一把老鼠藥,你沒有死!」 Reference
Policing Traffic: How Power and Narratives Maintain Sex Trafficking Networks References
當婚姻成了商品 顯性與隱性的階級 教育不會立竿見影,但卻是解決衝突的關鍵 References Gooldchild, M. F., L. Anselin, R. P. Appelbaum, and B. H. Harthorn. (2000). "Toward spatially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在看見與看不見的兒體印記裡,我重新認識兒虐。 在創傷的時間軸裡,我反覆的在記憶裡翻騰,然後,讓呼吸和心跳引導我回到現在。 在觸動裡的三個學習: 1.什麼是兒虐: 該給卻沒有的經驗 不該有卻發生的經驗 讓幼兒偏離正常曲線的發展 2.什麼是創傷: 生命中非預期的、難以承受的困境,對人的傷
Thumbnail
記憶是不可靠的,好多年以前D就知道,長大到開始懂得分辨大人是否說謊的年紀時,D也漸漸明白母親兒時告訴他的很多家族故事,並不全然代表事實。D記得有的故事精彩絕倫,像是要唬小孩的床邊故事,而有的故事母親每次說到都會掉淚,故事裡有些道理他至今仍奉為圭臬,有些故事成為他懂事之
Thumbnail
文:許玉霜心理師 (陽明交通大學兼任心理諮商師/心理健康促進協會常務理事)。 1.兒少證能夠確保兒少安全嗎? 因兒少生態營隊爆發負責人性侵兒少事件後,正視兒少安全問題是必要的,然而建構兒少工作證真的能確保兒少安全?兒少工作證或良民證真的能使多元的教育形式不再是安全漏洞?已被性侵的兒少在哪?兒少在
Thumbnail
   在看這本書之前,還沒有看過蒙特梭利女士本人的書,僅看過其他人對蒙特梭利教學的看法見解,很高興有這個機會可以督促自己看一看本人所著寫的著作。   首先不應該有太多教導式的教育,要知道兒童真正的需要以及童年時期的奧秘。倘若幼兒時期受到不正確的教育,極大可能導致往後的精神疾病,要減少精神疾病須
Thumbnail
我們都好愛孩子,孩子接觸的環境也相對單純,但我們也需要幫助孩子瞭解人性有暗黑的一面、可能的危險、保有警覺與自我保護的方法。
Thumbnail
最近又發生了兇殘的虐童事件。為什麼大部分的人會對虐童事件有這麼大的情緒波動?我想因為或多或少,我們都代入了自己童年裡不愉快的經驗。所以聽到這種事件或是看到相關畫面,藏在自己內心深處的那個小孩,會不由自主地把曾經受過的委屈從埋好的地方又挖出來過一遍。 我相信虐童事件其實一直都在我們身邊,只是大多
Thumbnail
你的孩子今天真正想告訴你什麼? 在繁忙的生活節奏中,孩子遭受欺負的跡象往往被忽視,從突然對學校失去興趣到不明原因的物品損壞,孩子這些微妙的變化可能是求助的隱秘訊號。 本文提供幾個不易被察覺的跡象,幫助父母識破孩子心中隱形的傷痛。閱讀全文,讓我們一同為孩子撐起一片更陽光的天空。 識破隱形的傷
Thumbnail
《幸福童年的真正秘密》一書探討了童年創傷與戰爭創傷對成年後行為的影響,即使身為專家,但若無自我覺察,同樣遭遇親子衝突。文章總結了愛莉絲的童年背景和馬丁對母親的觀察,父母在面對自己的議題,特別是童年創傷時,對於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重要性。最後,強調了面對真實自我,對父母如何處理親子關係有著積極的影響。
Thumbnail
育兒這件事應該是在引導他們正確的觀念以及建立自我思考,而不是只論事件的對錯而已,畢竟哪個孩子不犯錯呢?
在看見與看不見的兒體印記裡,我重新認識兒虐。 在創傷的時間軸裡,我反覆的在記憶裡翻騰,然後,讓呼吸和心跳引導我回到現在。 在觸動裡的三個學習: 1.什麼是兒虐: 該給卻沒有的經驗 不該有卻發生的經驗 讓幼兒偏離正常曲線的發展 2.什麼是創傷: 生命中非預期的、難以承受的困境,對人的傷
Thumbnail
記憶是不可靠的,好多年以前D就知道,長大到開始懂得分辨大人是否說謊的年紀時,D也漸漸明白母親兒時告訴他的很多家族故事,並不全然代表事實。D記得有的故事精彩絕倫,像是要唬小孩的床邊故事,而有的故事母親每次說到都會掉淚,故事裡有些道理他至今仍奉為圭臬,有些故事成為他懂事之
Thumbnail
文:許玉霜心理師 (陽明交通大學兼任心理諮商師/心理健康促進協會常務理事)。 1.兒少證能夠確保兒少安全嗎? 因兒少生態營隊爆發負責人性侵兒少事件後,正視兒少安全問題是必要的,然而建構兒少工作證真的能確保兒少安全?兒少工作證或良民證真的能使多元的教育形式不再是安全漏洞?已被性侵的兒少在哪?兒少在
Thumbnail
   在看這本書之前,還沒有看過蒙特梭利女士本人的書,僅看過其他人對蒙特梭利教學的看法見解,很高興有這個機會可以督促自己看一看本人所著寫的著作。   首先不應該有太多教導式的教育,要知道兒童真正的需要以及童年時期的奧秘。倘若幼兒時期受到不正確的教育,極大可能導致往後的精神疾病,要減少精神疾病須
Thumbnail
我們都好愛孩子,孩子接觸的環境也相對單純,但我們也需要幫助孩子瞭解人性有暗黑的一面、可能的危險、保有警覺與自我保護的方法。
Thumbnail
最近又發生了兇殘的虐童事件。為什麼大部分的人會對虐童事件有這麼大的情緒波動?我想因為或多或少,我們都代入了自己童年裡不愉快的經驗。所以聽到這種事件或是看到相關畫面,藏在自己內心深處的那個小孩,會不由自主地把曾經受過的委屈從埋好的地方又挖出來過一遍。 我相信虐童事件其實一直都在我們身邊,只是大多
Thumbnail
你的孩子今天真正想告訴你什麼? 在繁忙的生活節奏中,孩子遭受欺負的跡象往往被忽視,從突然對學校失去興趣到不明原因的物品損壞,孩子這些微妙的變化可能是求助的隱秘訊號。 本文提供幾個不易被察覺的跡象,幫助父母識破孩子心中隱形的傷痛。閱讀全文,讓我們一同為孩子撐起一片更陽光的天空。 識破隱形的傷
Thumbnail
《幸福童年的真正秘密》一書探討了童年創傷與戰爭創傷對成年後行為的影響,即使身為專家,但若無自我覺察,同樣遭遇親子衝突。文章總結了愛莉絲的童年背景和馬丁對母親的觀察,父母在面對自己的議題,特別是童年創傷時,對於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重要性。最後,強調了面對真實自我,對父母如何處理親子關係有著積極的影響。
Thumbnail
育兒這件事應該是在引導他們正確的觀念以及建立自我思考,而不是只論事件的對錯而已,畢竟哪個孩子不犯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