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沒有被滿足時該怎麽辦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每到了假日,自己就會希望和全家人一起到戶外爬山踏青,但孩子只想去228公園玩沙怎麽辦呢?
當孩子或先生或另一個人不能滿足你的需要時,你除了放棄與憤怒,還可以為自己做什麼?薩提爾模式心理師叢非從認為,懂得愛自己的人,就懂得如何滿足自己的需要,人是社會性動物,多少都要伴侶、朋友(或其他社會關係)來滿足自己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自己能不能滿足自己呢?又能否放下偏執,接受部分滿足的真實?
方法一:直接表達「我希望你們可以跟我一起去爬山,這樣我會很開心」。
方法二:交換條件。想得到,就先付出,若今天陪你們去公園,那明天陪我去爬山。
方法三:帶她們去公園玩沙,但自己去公園附近慢跑或健身,成人是可以降低自己的滿足的標準,但小孩必需完全被滿足。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職場與生活中,許多人常面臨「應該」帶來的壓力,導致忽視自己的需求。文章探討如何從這種困境中走出,強調個人選擇的自由與尊重自我,包括小事的選擇、建立優先順序、練習拒絕和反思真實需求。學會拒絕無關緊要的請求,回歸內心真正的渴望,才能在生活中找到真正的平衡與自由。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孩子抱怨無聊時,作為家長的我們應如何應對。透過覺察自己的情緒並實行六元素的練習,能有效改善親子之間的溝通及情緒反應。透過對話,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渴望,並引導他們找到更健康的表達方式,促進彼此的理解和連結。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時常在腦中產生許多思緒,可是卻沒能很好的整理出來變成文章分享,一部分可能是時間不夠用。 我通常在思緒產生的當下,會用手機記事本App-Google keep或notion紀錄,想說之後再統整好,寫成文章來分享,可是遇到很大的狀況是,其實根本沒有後續的創作,想著想著也覺得很可惜。 突然靈光一閃,或
Thumbnail
多數的家長表示在「情緒自我調節」練習中,發現自己不了解自己深層的需求是什麼? 這教養上會有個阻礙,當家長不了解自己的內在需求,也就很難看懂孩子行為情緒下可能的內在需求?因此,就不容易找出對應孩子內在需求的方法。
Thumbnail
「老師,你說要陪孩子做他喜歡的事,但是他喜歡的我就是不喜歡呀!」 有不少的家長向我提出過這樣的困擾,我理解如果硬要家長去陪孩子,那種不得不的無奈感受,反而對親子關係是有害的。
Thumbnail
身為父母一定會對孩子有所期望,覺察到自己的期望時,我們可以再多問問自己,期望背後我們在渴望什麼?
Thumbnail
本文描述了一次家庭出遊中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情緒衝突和誤解。文章中提到了對於溝通與情緒管理的反思和療癒的過程。
Thumbnail
網路上不時會看到一些媽媽向網友求助:「我的孩子都不喜歡跟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到底該怎麼辦呢?」 當我們看到這個問題而亟欲協助這位媽媽找出解方的同時,是否能轉換另一個角度去思考:「為什麼一定要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才是好玩?難道自己一個人自得其樂不行嗎?」 或許你已經看出問題所在,意即我們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職場與生活中,許多人常面臨「應該」帶來的壓力,導致忽視自己的需求。文章探討如何從這種困境中走出,強調個人選擇的自由與尊重自我,包括小事的選擇、建立優先順序、練習拒絕和反思真實需求。學會拒絕無關緊要的請求,回歸內心真正的渴望,才能在生活中找到真正的平衡與自由。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孩子抱怨無聊時,作為家長的我們應如何應對。透過覺察自己的情緒並實行六元素的練習,能有效改善親子之間的溝通及情緒反應。透過對話,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渴望,並引導他們找到更健康的表達方式,促進彼此的理解和連結。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時常在腦中產生許多思緒,可是卻沒能很好的整理出來變成文章分享,一部分可能是時間不夠用。 我通常在思緒產生的當下,會用手機記事本App-Google keep或notion紀錄,想說之後再統整好,寫成文章來分享,可是遇到很大的狀況是,其實根本沒有後續的創作,想著想著也覺得很可惜。 突然靈光一閃,或
Thumbnail
多數的家長表示在「情緒自我調節」練習中,發現自己不了解自己深層的需求是什麼? 這教養上會有個阻礙,當家長不了解自己的內在需求,也就很難看懂孩子行為情緒下可能的內在需求?因此,就不容易找出對應孩子內在需求的方法。
Thumbnail
「老師,你說要陪孩子做他喜歡的事,但是他喜歡的我就是不喜歡呀!」 有不少的家長向我提出過這樣的困擾,我理解如果硬要家長去陪孩子,那種不得不的無奈感受,反而對親子關係是有害的。
Thumbnail
身為父母一定會對孩子有所期望,覺察到自己的期望時,我們可以再多問問自己,期望背後我們在渴望什麼?
Thumbnail
本文描述了一次家庭出遊中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情緒衝突和誤解。文章中提到了對於溝通與情緒管理的反思和療癒的過程。
Thumbnail
網路上不時會看到一些媽媽向網友求助:「我的孩子都不喜歡跟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到底該怎麼辦呢?」 當我們看到這個問題而亟欲協助這位媽媽找出解方的同時,是否能轉換另一個角度去思考:「為什麼一定要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才是好玩?難道自己一個人自得其樂不行嗎?」 或許你已經看出問題所在,意即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