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根會客室|越想讓大家滿意,越覺得人生空虛?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時候?


當老闆分派額外工作時,你心裡明明很不情願,但還是微笑著說「好的」?  

當同事需要幫忙時,你已經忙得不可開交,卻還是硬擠出時間伸出援手?  

甚至當你週末本來想在家休息,卻因「應該去參加朋友聚會」而勉強自己?  

 

也許你會告訴自己:「這是我應該做的,是我的責任。」可是,你有沒有想過,這些「應該」究竟是誰規定的?  

 

「當你說『是』時,請確認你不是對自己說『不』。」- 作家 Paulo Coelho


Linda是一家公司的市場經理。她經常因為害怕讓別人失望而答應各種請求。有一次,公司舉辦活動,原本大家分工清楚,但她看到同事手忙腳亂時,還是主動幫忙,結果導致自己的工作拖延,還被老闆批評。Linda心裡委屈,覺得自己「明明幫了忙,卻得不到感激」。

 

透過和我諮詢後,Linda覺察到自己的情緒問題,願意調整自己認知:「學會選擇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並堅守自己的責任,是一種成熟的表現。」因此,她開始試著拒絕一些額外的請求,專注做好自己的工作。而後,她的工作效率大幅提升,得到了老闆的讚賞,並且學會平衡幫助他人與實現自我。

 

在職場上,這樣的場景常常出現,讓我們來思考一下問題的本質:

為何我們總是被「應該」綁架?


  1. 恐懼失去認可:我們害怕拒絕別人會被認為「不合群」或「不負責任」。  
  2. 社會期待的影響:從小到大,我們被教育「要聽話」、「要負責任」,以至於忽略了自己的感受。  
  3. 內在自我否定:許多人把「取悅他人」當成證明自己價值的方式,卻忘了真正的價值來自內心的充實感。  


「做你自己吧,這樣才不會讓別人因為你的討好陷入自私的卑劣。」- 英國作家王爾德


具體要如何走出「應該」的困境?


  • 練習小小的選擇自由:  

   從生活中的小事開始,比如選擇自己喜歡的餐點,而不是「健康的」選項。  

   在職場上,試著說出自己的意見,而不是默默附和。  

  • 建立優先順序:  

   問問自己:「這件事真的有那麼重要嗎?是我的責任,還是別人的期待?」

把時間和精力留給最重要的事。  

  • 練習拒絕,尊重自我:  

   對於額外的請求,可以委婉地說:「我目前手頭有其他優先事項,也許你可以找其他人

幫忙。」拒絕並不等於冷漠,而是一種界限感。  

  • 反思自己的真實需求:  

   問問自己:「如果不顧別人的眼光,我最想做什麼?」找到內心真正渴望,勇敢追求。


人生是一場屬於自己的旅程,沒有誰能替你決定方向。  

從今天開始,問問自己:「我想做什麼?」

越早踏上「想要」的路,你越能擁有真正自由的人生。  

 

🌟 如果這篇文章讓你有共鳴,請分享你的故事:你有過如何從「應該」到「想要」的轉變?  

👉 轉發給你的朋友,讓更多人學會如何活出真實的自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梅根的斜槓人生沙龍
2.1K會員
603內容數
前世界500強HR高階主管|策略顧問合伙人|跨界整合20年人才管理經驗X藝術療癒心理技術|獨創「認知升級+能量管理」雙軌破局模型|專破:35歲瓶頸期及職場情緒內耗|用策略思維點亮你的職業發展地圖|分享職場心理與成長心得,帶你解鎖職場與生活的美好,一起向光而行!
2025/05/02
當你總是靠「有用」來換取認同,內心卻越來越孤單。這篇文章從一位主管的故事出發,深刻揭露那些過度努力背後,其實是渴望被肯定、被看見。你值得被理解,不是因為你做得多,而是因為你就是你。
Thumbnail
2025/05/02
當你總是靠「有用」來換取認同,內心卻越來越孤單。這篇文章從一位主管的故事出發,深刻揭露那些過度努力背後,其實是渴望被肯定、被看見。你值得被理解,不是因為你做得多,而是因為你就是你。
Thumbnail
2025/05/01
在職場裡,許多人為了迎合期待,戴著「可以被接受」的面具生活。但真正的高績效團隊,不靠一致性,而是來自每個人都能做自己。主管的一句話,可能讓人選擇掩藏或綻放。你願意成為讓他脫下面具的人嗎?
Thumbnail
2025/05/01
在職場裡,許多人為了迎合期待,戴著「可以被接受」的面具生活。但真正的高績效團隊,不靠一致性,而是來自每個人都能做自己。主管的一句話,可能讓人選擇掩藏或綻放。你願意成為讓他脫下面具的人嗎?
Thumbnail
2025/04/30
當你總是壓抑情緒、拚命扮演「好人」,其實可能只是害怕變成那個曾讓你受傷的人。情緒不是敵人,它是提醒你該設下界線、保護自己的訊號。學會覺察、轉譯、表達情緒,不只讓你活得更輕鬆,也能讓職場關係更健康。你已經夠好了,不需要再用壓抑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Thumbnail
2025/04/30
當你總是壓抑情緒、拚命扮演「好人」,其實可能只是害怕變成那個曾讓你受傷的人。情緒不是敵人,它是提醒你該設下界線、保護自己的訊號。學會覺察、轉譯、表達情緒,不只讓你活得更輕鬆,也能讓職場關係更健康。你已經夠好了,不需要再用壓抑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總是讓人滿意的你,也許正壓抑著自己的需求。本文透過三大面向:行為、制度、心理,提出實用對策,協助你設立界線、分擔責任、重建自我價值,不再靠他人的滿意來定義自己。學會照顧自己,也是職場成熟的重要一步。
Thumbnail
總是讓人滿意的你,也許正壓抑著自己的需求。本文透過三大面向:行為、制度、心理,提出實用對策,協助你設立界線、分擔責任、重建自我價值,不再靠他人的滿意來定義自己。學會照顧自己,也是職場成熟的重要一步。
Thumbnail
在忙碌的生活中,我們常被壓力和責任驅動,將自己困在「應該做」的框架中,本文探討如何透過思維轉換,將「應該」的事變成「想要」的事,並重新理解生活責任的意義。從日常生活到人際關係,我們都可以學會為每一件事找到樂趣,從而實現更自由、快樂的人生。
Thumbnail
在忙碌的生活中,我們常被壓力和責任驅動,將自己困在「應該做」的框架中,本文探討如何透過思維轉換,將「應該」的事變成「想要」的事,並重新理解生活責任的意義。從日常生活到人際關係,我們都可以學會為每一件事找到樂趣,從而實現更自由、快樂的人生。
Thumbnail
在職場上,許多人習慣性地答應同事的請求,但這往往導致壓力和焦慮。Michelle的經歷反映了這種行為的危害,她在應對額外任務時的掙扎揭示了普遍存在的心理矛盾。這篇文章分析了為何我們難以拒絕請求,以及提供了一些有效的策略,幫助職場人士建立清晰的界限,提高工作效率,以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任務。
Thumbnail
在職場上,許多人習慣性地答應同事的請求,但這往往導致壓力和焦慮。Michelle的經歷反映了這種行為的危害,她在應對額外任務時的掙扎揭示了普遍存在的心理矛盾。這篇文章分析了為何我們難以拒絕請求,以及提供了一些有效的策略,幫助職場人士建立清晰的界限,提高工作效率,以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任務。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在職場中過度迎合他人需求的惡性循環以及其對個人的影響,特別是對領導者如Peter所面臨的挑戰。文章提供了建立健康邊界的解決方案,包括勇敢拒絕、設立優先級和為自己安排喘息空間,強調拒絕不代表冷漠,而是通向智慧領導的關鍵。透過自我反思,讀者可以找到平衡自我需求與他人期待的方法。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在職場中過度迎合他人需求的惡性循環以及其對個人的影響,特別是對領導者如Peter所面臨的挑戰。文章提供了建立健康邊界的解決方案,包括勇敢拒絕、設立優先級和為自己安排喘息空間,強調拒絕不代表冷漠,而是通向智慧領導的關鍵。透過自我反思,讀者可以找到平衡自我需求與他人期待的方法。
Thumbnail
在工作與生活中,我們常因為想要獲得他人的認可而過度努力,但這樣的做法往往讓我們感到疲憊不堪。本文將探討如何辨識自己的需求,設定界線,學會拒絕,並重新回歸到追求自我價值的道路上。讓我們一起反思,努力的真正意義,以及如何找到生活的平衡與安定。分享你的故事,讓我們共創支持的社群。
Thumbnail
在工作與生活中,我們常因為想要獲得他人的認可而過度努力,但這樣的做法往往讓我們感到疲憊不堪。本文將探討如何辨識自己的需求,設定界線,學會拒絕,並重新回歸到追求自我價值的道路上。讓我們一起反思,努力的真正意義,以及如何找到生活的平衡與安定。分享你的故事,讓我們共創支持的社群。
Thumbnail
在職場與生活中,許多人常面臨「應該」帶來的壓力,導致忽視自己的需求。文章探討如何從這種困境中走出,強調個人選擇的自由與尊重自我,包括小事的選擇、建立優先順序、練習拒絕和反思真實需求。學會拒絕無關緊要的請求,回歸內心真正的渴望,才能在生活中找到真正的平衡與自由。
Thumbnail
在職場與生活中,許多人常面臨「應該」帶來的壓力,導致忽視自己的需求。文章探討如何從這種困境中走出,強調個人選擇的自由與尊重自我,包括小事的選擇、建立優先順序、練習拒絕和反思真實需求。學會拒絕無關緊要的請求,回歸內心真正的渴望,才能在生活中找到真正的平衡與自由。
Thumbnail
在職場上,有些人總是將別人的需求放在首位,這可能導致自我目標的模糊與挫敗感。本文探討一位財務主管Emily的經歷,並提供如何設立界限、重新審視自我需求及負責自己的職涯建議。平衡他人的期待與自我發展,有助於提升生活品質,實現個人夢想。
Thumbnail
在職場上,有些人總是將別人的需求放在首位,這可能導致自我目標的模糊與挫敗感。本文探討一位財務主管Emily的經歷,並提供如何設立界限、重新審視自我需求及負責自己的職涯建議。平衡他人的期待與自我發展,有助於提升生活品質,實現個人夢想。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