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7/04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原民生:「你給我們這個(升學保障),又拿這個東西打我,我是覺得蠻莫名其妙的」成大《原形必錄》側記

恭喜成大原資中心播客開張

我也是成大畢業的學姊,很榮幸能跟母校有這樣的連結。近年因為以自媒體推廣原民議題和族語學習,有了一點經驗和機會,以微薄之力倡議友善原住民族學生的校園。
成大原資中心首度嘗試「播客」這個領域,推出《原形必錄》節目,「原住民的形形色色必須紀錄」,主旨是以多角化曝光原住民議題的方式,向校園師生和社會大眾分享原民生的需求和處境。Umav被邀請協助第一季的幕後企劃。期待這個節目日後可以繼續發展和建立多元潛力,目前《原形必錄》已經上架至第三集,歡迎大家追蹤收聽。

連結自媒體經驗推廣原民議題

過往Umav就與成大原資中心有一些合作經驗(原藝櫥窗、原民電影節主持等等),而其實我跟原資中心最初的互動,就是以自媒體推廣原民議題
之後開設播客時,也邀請過專員和主任在「UMAV如何了」訪談:
節目推出後,長期關心台灣本土語言議題的台灣教會公報也報導此事:
促友善認識 成大原資中心新媒體推廣原民議題 恩霖:原資中心以更活潑的方式與大眾交流,多樣化平台的發布訊息,也是讓學生們在學校遇到不友善時知道如何處理,也讓他們知道碰到困境也不單是個人問題,更多時候是體制的共同經歷。

先來釐清原住民學生升學保障

明定大專校院得於原住民學生參加考試分發或登記分發以外的其他方式入學者,參採其原住民族群文化學習歷程及多元表現成果,納入加分考量;另規範未來公費留學考試的學門由教育部會商原住民族委員會意見 後定之,培育符合原住民族發展所需的人才。本辦法修正發布後的影響如下:
  • 一、鼓勵大專校院得於原住民學生參加考試分發或登記分發以外的其他方式入學 者,參採原住民族群文化學習歷程及多元表現成果,納入加分考量;將可促進原住民學生瞭解及認同原住民族文化,進而達成傳承目的,同時增進各校重視以民族文化為主體,培育原住民族高等教育人才。
  • 二、未來公費留學考試除應持續提供原住民保障名額外,並增列明定保障名額的 學門,以及原住民考生所涉相關考試規定,由教育部會商原住民族委員會提供意見後定之,俾攜手培育符合原住民族社會發展所需的人才,並拓展原住民學生具備國際視野與專業競爭力
由辦法中可知,
目前原住民身分升學保障政策之目的,聚焦於培養族群身分認同,與培養原住民族高等教育與多元專業人才兩大部分。

來談談原形必錄第三集的焦點內容

【本集探討】 原住民升學保障政策與與歧視回應、族語學習之於身分認同的使命感。第三集的內容是延續自第二集「族語是承擔,還是不讓你孤單」的主題,從族語學習的方法討論到每個人進一步延伸到與可能遭受的挑戰。

加分成為標籤
在第三集中,主持人丟出了一個很嚴肅的狀況:「其實一談到學族語,對於非原住民來說第一個想到的往往是原住民學族語可以『加分』,討論這件事仍然是學生們的壓力。
升學保障、優待、加分⋯⋯即使有明確法律寫出原住民身分升學保障政策的來由和原因,很多原民生仍然倍感壓力,主要還是因為學族語被連結為一種標籤,也成為學習族語路上的另外一種青少年受挫感的來源。目前在學中的成大學生林軒如就分享了一段她的真實經歷:「你給我們這個(升學保障),又拿這個東西打我,我是覺得蠻莫名其妙的。」對她而言,學族語並非功利考量,卻遭到非原民生將取得升學優待與個人回應族群認同的行為作為標籤,甚至語帶諷刺的說「反正妳也不一定能畢業」。我想這種無謂的惡意和相對剝奪感,常常是原民生最不知所措的狀況之一

政策立意應釐清
身為教育者那一方的樂鍇指出,基於升學保障政策背後的緣由,在校園中提升多元族群能見度是重要的,同時原資中心(校方立場)也一直在為族群友善校園而努力,其中亦包括族語學習資源的轉介和支持。
延伸到族語政策成效和動機的檢視,我亦從參加國家語言發展線上會議的經驗,指出族語列為「國家語言」的意義包括了「肯認族群存在」與「友善多元語言」。我個人想法是,以國家層級承認過往錯誤並以補償措施返還權利,原住民卻要因此被歧視,真的莫名其妙,如同我一貫的質疑,為何一代一代這些痛楚和汙名都是原住民群體在承擔?
……這一題因為節目篇幅問題,大略回應到這邊。也期待聽眾朋友有更多討論或回應,或許日後還有機會再繼續討論各層面的問題。包括檢視政策效益或期待。

族語能力變成新的壓力
接下來談的這一點,有些人可能未必能接受,就是關於「你怎麼不會說母語」的回應。這一集做企劃時我跟專員研討很久,不只想要帶出學習族語的方法和使命感,同時也想提醒大家,族語也成為某種挫折和錯愕感,不只主流社會,「你怎麼不會講母語」的聲音和責怪也可能是來自族人。
身為原住民,很多人一直在同時面對主流社會的歧視以及族群內部質疑自己的存在和認同。聽眾們會在節目中發現,無論我,樂鍇,軒如,我們都沒有特別提到自己在家裡學母語這件事,而是著重在向外尋求資源與友善族語學習的環境,那你會知道,年紀相差十幾歲的我們,在學習族語這件事上其實都沒有渾然天成的條件。我也在節目提到,我完全可以理解族語瀕危的焦慮,但這件事不應該推給原住民個人承擔。
以樂鍇為例,他的童年時期半移民到都市,當年也正是威權時期的單一語言霸權/國語政策推行的年代,族語是嚴重被汙名和歧視的,連vuvu(祖父母)下山都跟他們講中文。
軒如則一直都是在學校體系內才接觸到較有系統的族語課程,青少年時卻因學族語而被同學質疑是想加分才學族語。她有提到,當時全校8個原民生而已,依然是最少數的少數,在被嘲諷或質問時,一個原民青少年同時要面對課業壓力和同儕環境,這樣的感受想必是很艱辛的,而且隨著升上大學,也依然會自我懷疑或感到無奈。雖然這部分軒如沒有贅述,但她所透露的,確實是許多都市原民生的共同經驗。
「高中的時候,同學說我就算用了加分上大學,也不一定能畢業。我覺得好尖銳喔。」—林軒如 Aretang

學族語是認同的其中一種方式,不應該反過來變成阻礙
如今的我們都正在以自己可以的方式推廣友善族語學習和身分認同,這一集邀請聽眾一窺「族語學習」四字背後水有多深,以及當代原青仍然面對的身分焦慮。想知道我們的經驗和建議,歡迎點擊《原形必錄》收聽,也鼓勵辛苦的專員老師們。一起認識原資中心在大學校園中的工作,以及當代原民青年為回應身分認同而做的努力。
那我覺得成大原資願意剛開播就來談這個議題,海嘯大拇指一次。
族語學習有時差,但不代表你比別人差!by恩霖
  • 「開口説族語,這就是一種認同的開始。」—恩霖
  • 「不要害怕說錯,就開始說、開始學就對了。」—軒如
  • 「我理解族語瀕危的焦慮,但不要拿來指責別人。」—Umav
  • 「族語能力不足,不能否定你是這個族群一份子的身分,你還是有資格奉獻服務族群部落。」—樂鍇
族語是另一種進入族群的方式
【主持】 蕭恩霖 Zuljezulj Mavaliv(成大原資中心專員) 樂鍇.祿璞崚岸 Ljegay Rupeljengan (成大原資中心主任) 【來賓】 林軒如 Aretang Lupi Fasay (成功大學法律系大學生,台南札哈木部落大學族語課程助教) Umav Ispalakan (成大台文系校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Umav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