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愛的藝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不知幾年前的某個夏日午後,好友N和我漫步在二二八公園外圍,他語氣激動地推薦我一本名著:「你一定要看《愛的藝術》!」接著他還推薦我電影「愛在」三部曲,不過很快被我置之腦後。
多年過去,直到發現自愛能力匱乏時,終於認真看完這本心理學經典之作,作者Fromm再三保證:通曉「愛」這門藝術(技術),就有愛人、愛己、愛世界萬物的能力。
身處工業、科技、思想都資訊大爆發,外加發生兩次世界大戰的20世紀,Fromm首先仔細說明當代人對愛的誤解,包括:
1. 「愛」是如何「被愛」。事實上,愛是包括愛自己與愛他人的主動性。
2. 愛只體現在特定對象身上。事實上,擁有愛的能力意味能愛神(自然、無名者)、父母、手足、伴侶、自己,愛的對象不同,體現的方式可能不同,例如戀愛帶有排他性,但精通愛的藝術意味著「愛無關對象」。
3. 「激情」是愛當中最吸引人的地方。事實上,當激情、親密、承諾三者特質兼備,方才是永恆的愛。
Fromm認為,愛是一種能力,涉及靈魂的活動、態度、性格取向。練習愛可以從自愛開始,你能獨處嗎?活在當下嗎?對自己的人生有目標嗎?愛並非逃離自己,在急著愛別人之前,先培養強壯的生命力,才能像愛自己那樣地去愛其他人。
Fromm務實、具體地將「愛」分成「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將之視為身為人的終極關懷,就像各種專才一樣,需要長期練習,熟悉之後變成直覺,才能稱為精通。雖然書名《愛的藝術》看似浪漫空泛,卻提供許多能夠實際應用的見解,例如:付出是愛的本質,透過生命的給予,不僅豐富他人,也反饋到付出者本身,因此付出者也是領受者。
---
那天,我掉入無法自愛的泥沼,轉眼已經過了兩年半,現在仍在修復和重拾自信的路上。《愛的藝術》給我很大的力量,尤其喜歡這句話:「在愛中,兩個人是從他們的生命本質去體驗自己。」在人生旅途上,只有自己會一路相伴,也因此,是最需要與自己打好關係,若連與自己好好相處都無法做到,遑論不求回報地愛人呢?

📚
書名:《愛的藝術》,(The Art of Loving,1956)
作者:埃里希.佛洛姆 (Erich Seligmann Fromm, 1900–1980)
譯者: 梁永安
出版社:木馬文化

#愛的藝術 #閱讀心得 #好書推薦 #yahsin #心靈成長 #讀書筆記 #書評 #木馬文化
無論是否更新,期許自己每天看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要放年假了,剛好今年假期頭尾都接上周末,對於普通上班族來說,10天的假期彌足珍貴,導致我這幾天一直在想:「年假要做甚麼?怎麼過?」
今天臺北又涼了,好似昨天的溫暖是被驅逐的冒充者。這陣子天氣總是忽陰忽晴,記憶中的臺北不會在12月時出現5月的高溫,感慨和憂慮全球氣候變遷之餘,依然情不自禁地貪戀前兩日陽光灑落身上的那種暖意。 趁著天氣好,T罕見地提議要帶我到大溪漁港逛逛。
我閱讀三毛的時間算是很晚的,大概這兩年才開始觸碰到她的文字,包含和李宗盛合作的《七點鐘》、和李泰祥合作的《橄欖樹》,當然,還有她的散文,不須讀過三毛全集,在看完兩遍《撒哈拉的故事》之後,便捨不得再繼續下去,總之已經任性地決定了,三毛是我最喜歡的作家。
近日在讀席慕蓉1980年代出版的散文集《有一首歌》,首篇〈槭樹下的家〉以母親的視角寫出對於家、對孩子、對丈夫的愛:除了內容,席慕蓉的文字淡雅溫潤,讀著讀著,似乎能撫慰內心的躁動不安,我特別喜歡這一段:
《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立於書架上沒有十年也有八年了,卻連一次都不曾打開過——我想不少人應該都曾有這種經驗——一旦擁有,閱讀欲望就瞬間歸零。不過還有另一個原因,使我無法專心把書讀完……
Google 地圖「確診者足跡」分布(非官方統整) 5月14日本土病例增多,台灣進入社區感染階段,一日之後,生活方式有了無聲巨響般的改變:
要放年假了,剛好今年假期頭尾都接上周末,對於普通上班族來說,10天的假期彌足珍貴,導致我這幾天一直在想:「年假要做甚麼?怎麼過?」
今天臺北又涼了,好似昨天的溫暖是被驅逐的冒充者。這陣子天氣總是忽陰忽晴,記憶中的臺北不會在12月時出現5月的高溫,感慨和憂慮全球氣候變遷之餘,依然情不自禁地貪戀前兩日陽光灑落身上的那種暖意。 趁著天氣好,T罕見地提議要帶我到大溪漁港逛逛。
我閱讀三毛的時間算是很晚的,大概這兩年才開始觸碰到她的文字,包含和李宗盛合作的《七點鐘》、和李泰祥合作的《橄欖樹》,當然,還有她的散文,不須讀過三毛全集,在看完兩遍《撒哈拉的故事》之後,便捨不得再繼續下去,總之已經任性地決定了,三毛是我最喜歡的作家。
近日在讀席慕蓉1980年代出版的散文集《有一首歌》,首篇〈槭樹下的家〉以母親的視角寫出對於家、對孩子、對丈夫的愛:除了內容,席慕蓉的文字淡雅溫潤,讀著讀著,似乎能撫慰內心的躁動不安,我特別喜歡這一段:
《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立於書架上沒有十年也有八年了,卻連一次都不曾打開過——我想不少人應該都曾有這種經驗——一旦擁有,閱讀欲望就瞬間歸零。不過還有另一個原因,使我無法專心把書讀完……
Google 地圖「確診者足跡」分布(非官方統整) 5月14日本土病例增多,台灣進入社區感染階段,一日之後,生活方式有了無聲巨響般的改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愛的藝術》是心理學家佛洛姆的一本經典著作,探討了愛的不同面向,包括照顧、責任、尊重和了解。本書強調,成熟的愛是因為愛而需要對方,而非因為需要而愛對方。透過對愛的深入思考與理解,讀者可以學會如何愛自己與他人,進而豐富自己的生命。這本書不僅是對愛的定義及實踐的指引,也促使我們反思自身與他人的關係。
Thumbnail
作者:佛洛姆 譯者:梁永安 內容: 這是一本佛洛姆談論愛的書籍,內容有別於以往我們對愛的體認,拉高了我們以為愛的高度,但卻也使得愛重新回到我們之中。 愛不是「獲取」,而是給予;愛不是技巧,而是態度;愛不在他人那,而是一種可以也需要練習的藝術。 為什麼我們需要愛 ? 佛洛姆認為,每個時代
Thumbnail
愛某一個人並不只是一種強烈感情,它還是一個決定,一個判斷和一個承諾。(佛洛姆) 美國心理學家多拉德認為佛洛姆同時是社會學家、哲學家、歷史學家、精神分析家、經濟學家和人類學家,也是人類生命的鍾愛者、詩人和先知。一九五六年,佛洛姆出版了愛的藝術,他是當時第一個認為「愛」和「愛的能力」是值得談的學者。這
Thumbnail
“愛情的存在只有一個證明:那就是雙方聯繫的深度和每個所愛之人身上的活力和生命力。這也是我們所能看到的愛情的唯一成果。”
Thumbnail
愛某一個人並不只是一種強烈感情,它還是一個決定、一個判斷和一個承諾。
Thumbnail
人與生俱來擁有理性:他察覺到自己為生命的生命。他察覺到自己,察覺到其他人類,察覺到自己的過去,並察覺到自己未來的種種可能性。 這本書看了好久,終於在寒冷冬季看完它。閱讀過程中,有時不太理解佛洛姆想表達的「愛的藝術」,可是有時又好像能通透所謂的愛,不是只有情愛、親情之愛、人與人間的愛慕,而是對生活周
Thumbnail
「一如生活是一門藝術,愛乃是一門藝術。」-佛洛姆 正好在閱讀《愛的藝術》的這段時間裡,看了文溫德斯和役所廣司的電影《我的完美日常》,重新去認識愛也重新認識禪。
Thumbnail
本篇文章介紹佛洛姆心理學中對成熟愛的五個要素,包括給予、照顧、責任、尊重、瞭解。透過充分享受奉獻的喜悅、對愛的照顧和責任感、真正瞭解與尊重對方,實踐出真正的愛。最後分享了愛的意義和價值,並推薦相關書籍。
Thumbnail
愛的藝術源自佛洛姆的經典著作,闡述從孤獨到成熟的愛之道。本篇文章探討人類對愛的需求,解釋怎樣愛一個人,並指出「成熟的愛」和「不成熟的愛」之間的區別。
Thumbnail
2024 年的大家好,我是 Harris 蘇俊濠心理師。 讓我們回顧一下,要學會愛的藝術,佛洛姆在《愛的藝術》中指出,每個人都得致力於「專注、紀律、耐心、無上關注」的實踐精神──這算是十分個人的修行,因為,就算有人能拿著鞭子助你專注,但誰又能真的替你專注呢?如沒有外在的規條就沒有紀律的話,那不就只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愛的藝術》是心理學家佛洛姆的一本經典著作,探討了愛的不同面向,包括照顧、責任、尊重和了解。本書強調,成熟的愛是因為愛而需要對方,而非因為需要而愛對方。透過對愛的深入思考與理解,讀者可以學會如何愛自己與他人,進而豐富自己的生命。這本書不僅是對愛的定義及實踐的指引,也促使我們反思自身與他人的關係。
Thumbnail
作者:佛洛姆 譯者:梁永安 內容: 這是一本佛洛姆談論愛的書籍,內容有別於以往我們對愛的體認,拉高了我們以為愛的高度,但卻也使得愛重新回到我們之中。 愛不是「獲取」,而是給予;愛不是技巧,而是態度;愛不在他人那,而是一種可以也需要練習的藝術。 為什麼我們需要愛 ? 佛洛姆認為,每個時代
Thumbnail
愛某一個人並不只是一種強烈感情,它還是一個決定,一個判斷和一個承諾。(佛洛姆) 美國心理學家多拉德認為佛洛姆同時是社會學家、哲學家、歷史學家、精神分析家、經濟學家和人類學家,也是人類生命的鍾愛者、詩人和先知。一九五六年,佛洛姆出版了愛的藝術,他是當時第一個認為「愛」和「愛的能力」是值得談的學者。這
Thumbnail
“愛情的存在只有一個證明:那就是雙方聯繫的深度和每個所愛之人身上的活力和生命力。這也是我們所能看到的愛情的唯一成果。”
Thumbnail
愛某一個人並不只是一種強烈感情,它還是一個決定、一個判斷和一個承諾。
Thumbnail
人與生俱來擁有理性:他察覺到自己為生命的生命。他察覺到自己,察覺到其他人類,察覺到自己的過去,並察覺到自己未來的種種可能性。 這本書看了好久,終於在寒冷冬季看完它。閱讀過程中,有時不太理解佛洛姆想表達的「愛的藝術」,可是有時又好像能通透所謂的愛,不是只有情愛、親情之愛、人與人間的愛慕,而是對生活周
Thumbnail
「一如生活是一門藝術,愛乃是一門藝術。」-佛洛姆 正好在閱讀《愛的藝術》的這段時間裡,看了文溫德斯和役所廣司的電影《我的完美日常》,重新去認識愛也重新認識禪。
Thumbnail
本篇文章介紹佛洛姆心理學中對成熟愛的五個要素,包括給予、照顧、責任、尊重、瞭解。透過充分享受奉獻的喜悅、對愛的照顧和責任感、真正瞭解與尊重對方,實踐出真正的愛。最後分享了愛的意義和價值,並推薦相關書籍。
Thumbnail
愛的藝術源自佛洛姆的經典著作,闡述從孤獨到成熟的愛之道。本篇文章探討人類對愛的需求,解釋怎樣愛一個人,並指出「成熟的愛」和「不成熟的愛」之間的區別。
Thumbnail
2024 年的大家好,我是 Harris 蘇俊濠心理師。 讓我們回顧一下,要學會愛的藝術,佛洛姆在《愛的藝術》中指出,每個人都得致力於「專注、紀律、耐心、無上關注」的實踐精神──這算是十分個人的修行,因為,就算有人能拿著鞭子助你專注,但誰又能真的替你專注呢?如沒有外在的規條就沒有紀律的話,那不就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