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2|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數位教養不卡關 #3】陳至心:數位時代下的親子溝通,如何面對青春期子女教養的挑戰?

台灣展翅協會【數位教養不卡關】系列,邀請8位專家與你一起面對數位時代的親子教養的挑戰,理解及協助發展孩子的網路行為,提升孩子數位生活保護力!
現今的父母其實都相當辛苦,在不斷變動的現代社會,家長經常反思孩子們該如何面對未來的抉擇,或幫孩子思考,在往後的人生中應要具備何種技能,讓孩子在成年後有能力幫助自己,也幫助別人。 然而在教養青春期子女的這條路上,父母難免會遇到溝通困難的時刻,不知道各位家長,是否也有以下的經驗呢:
  1. 孩子跟朋友聊得很開心,對父母就說沒事。
  2. 孩子總是滑手機、玩線上遊戲,看手機的時間比看爸媽還多,想要關心問孩子,但孩子卻總說,爸媽這些你都說過好幾次了!
  3. 家長想提醒注意事項,孩子馬上暴怒,認為家長不相信他們、是家長在批評。
  4. 家長覺得孩子長時間使用手機,跟孩子講話時,孩子寧願低頭看手機也不願聽父母講話。
  5. 父母的身教和言教好像都沒有用?
你也曾在面對這些狀況時感到力不從心嗎?尤其若孩子覺得父母管太多,不願跟父母談心,甚至一開口孩子就暴怒,我們又該怎麼處理呢? 致力於兒少、婦女及家庭發展領域、擁有社工資歷逾20年的陳至心社工督導便認為,家長可以從「發展觀點」的角度來理解孩子的行為,例如當孩子總是簡答父母時,背後原因經常是孩子到了青春期後,對父母有一定程度的熟悉,因此用一種較為放鬆的態度回應。此外,也可能是一種青春期的自我保護,避免自己被批評、責罵。至於其他在父母或監護人眼裡的「反叛行徑」,背後也可能代表某種含意: 頂嘴- 可能是孩子在提出問題、建立自主的意識和獨立思考,尤其孩子可能發展出一些自己的看法或論點。 發神經- 孩子在思考生命價值、建立世界觀的過程。 鬼混、學壞- 在自然狀態下為獨立生活做準備、並與同儕產生共鳴以及社交連結。 愛漂亮、鬧彆扭- 青少年正在找尋自己的形象與定位、並開始認同自己。父母應理解的是,孩子會逐漸找到自己的定位,不會永遠停留在現在這個階段中。 做事亂搞、暴衝- 有時是信心與勇氣的展現,以及發揮創意、突破現狀。 家長被當接送工具人- 代表孩子在幼年時期跟父母的關係其實不錯,因為信賴父母,所以在有需要的時候願意尋求父母的協助。 在做好心態調適後,下一步便是和孩子建立對話的基礎,此時父母可以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對於家中兒童的了解有多少,不妨試著回答下列問題:
  1. 拿一張「我的孩子」的考卷,我能答對幾題?
  2. 孩子日常喜歡玩什麼遊戲?
  3. 我家小朋友除了上網還有什麼興趣?
  4. 孩子平常利用網路做了哪些事?
  5. 孩子最喜歡的科目是什麼?覺得最困難的科目是?
  6. 他/她對未來有哪些看法?
重點是幫孩子找到適合其發展的方法! 你發現了嗎?上面的問題並不是要家長跟孩子說「我來告訴你什麼是對的」,而是在嘗試了解孩子的興趣、發展取向後,幫助孩子找到合適他探索、發展的工具。畢竟現在的社會相當多樣、多變,需要有更多專長背景的人共榮共好,如果孩子未來可以找到自己的喜好、安生立命,對他們來說便是最好的選擇。 以網路沉迷為例,許多父母認為孩子過度沉迷網路遊戲,然而陳至心督導便指出,
網路沉迷其實是個假議題,孩子生活沒有重心才是我們真正該擔心的議題
父母可以去思考的是,3C對於孩子來說是什麼?如果放下3C產品,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做些什麼? 坦白說,孩子一直上網的根本原因,可能是其在現實生活中沒有目標。例如我們如果希望家中兒少放下手機,多去外面運動,但如果孩子本身就不喜歡戶外運動,便很難達成目標。 因此家長可以用陪伴的方式,邀請孩子一起去從事戶外活動,從中試著觀察、培養孩子的興趣與喜好。家長也可以去尋找全家都有興趣的事物,並循序漸進、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不能單方面地去期待孩子能夠在短時間內有很大的轉變。 然而,父母也須留意,若在沒有與孩子充分溝通的情形下,就擅自把孩子的生活填滿,在創造「充實」生活時,反而會讓孩子沒有過多的思考空間,最後導致孩子僅是照著父母的意願行事而已。 那家長該如何幫孩子啟發思考的能力呢?陳至心督導認為,親子可以一起以科學的角度認識大腦,讓孩子知道在青春期多嘗試、探索多元領域,對大腦的發展相當重要。 同時,父母也可以陪著孩子克服他們生活中的難題,或一起練習時間管理。最重要的是,我們在和孩子開啟對話時,一定要多嘗試、多邀請,雖然一開始可能都不會太順利,但一次次地釋出善意,還是有機會創造無限可能性。 把握每次溝通的機會 陳至心督導也依自身的經驗做分享,其認為,父母在跟對話時,可以幫孩子歸納、爬梳他們的想法,然後要記得傾聽孩子的心聲,而不是家長自己一直高談闊論或說教。 另外也可以試著在對話中,跟孩子說出自己真實的感覺,例如當孩子分享某件事情時,你可以用自己的經歷做分享。若小孩沒耐心談話時,也應向孩子表明自己的苦衷,例如:「我知道我現在說了,你可能覺得很煩,但是我想幫助你多想一些。我希望我們可以再多擴充一點思考,希望你可以聽聽看。」讓孩子也有機會了解父母的立場。 如果家長擔心用口述的方式,沒辦法理清自己的思路,也可以用寫下來的方式跟孩子分享,或應用數位工具或網路平台亦是很好的方法,這樣的做法能讓雙方都有時間消化。 舉例來說,當你發現禁不了孩子使用手機,那身為家長的我們就「充分利用手機」,運用手機做為跟孩子溝通、交流的部分管道,同時也讓手機成為親子共學的數位學習工具,藉此做為拉近親子距離的方法之一。 欲觀看完整影片,可至台灣展翅協會YouTube頻道觀看
本系列課程感謝 Google、萬海航運慈善基金會贊助支持

台灣展翅協會 上網安全資訊網

每個孩子都應該受到保護,需要你我一起守護 邀請您以實際行動支持展翅, 讓我們更有力量,穩定且持續地投入兒少服務工作!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台灣展翅協會長期耕耘兒少服務工作,致力於推動兒少性剝削防制、守護兒少上網安全、協助受害兒少身心復原、提倡兒童人權,致力找回兒少的笑容!我們期望匯集眾人的力量,協助受傷的孩子擁有能力與機會,如鷹展翅高飛。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