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熊寫的是真實的山。愉悅緊隨痛苦,溫柔帶著唐突,就像寒冬珍貴的營火,溫暖但勢必嗆你幾口煙。讀完深深羨慕也深深失落,因為儘管地理座標在台灣、地名熟悉,這座山仍舊只有郭熊走得到。是他青春歲月沉積出的親身經驗、個人特質吸引到的關懷注目,造就這座得以用「家」來描述的山。
隨著面對山的姿態轉換,爬山的心境也蜿蜒。在山裡分析自我的段落引起我的注意:
步行的過程中,我能清楚感受到自己的意識分裂成數個自我。有一個意識帶著強迫症般盯著沿途地景的改變,下意識在嘴邊細數眼前經過的動植物。...
...另一個自我朝向回憶而去,我想起年輕時立志要像鹿野忠雄一樣成為冒險家,還有一次看見K2的山景照,夢想有朝一日可以爬上八千公尺的巨峰。
回頭細讀,這兩種郭熊並不是特別到驚天動地,特別在於分裂的自我暗示兩者同時存在。
你想過爬山時你有幾個自我嗎?
身為弱咖,在山裡有一個我得先專注行走。要記得穩住呼吸、拉扯股四頭肌撐起全身與大背包、控制腳掌小肌肉在觸地時尋找平衡。有一個我想要感受:樹冠上有鳥正不斷變換位置、右下方隱約可聞清脆流水、綠葉切割過的陽光在眼前路徑上搖動雷諾瓦的光影。雙眼為了偵測動物身影不斷變換焦距,腦裡忙著演練尚未見的動物形狀。灌叢裡可能會有雉雞,樹梢上可能會有山雀,還要留意頭頂可能無聲無息飄過猛禽,每次拐彎都可能撞見倉皇走避的山羊。還有一個我看著自己。看著這個人在山林裡,看她上坡衝太快過度消耗體力,看她追隨夥伴開心指認山鳥;看她在緩慢的隊伍末端押隊,為了掩飾每次不得已的停頓頻頻回頭眺望。
我走,支使緩慢解凍的身體,走入由我的感官匯聚成的山,還帶著那個無法不評斷質疑自己的我......那個我現在正厲聲阻止我再寫下去,因為文字永遠無法取代每個人自身感官的承受,更遑論是須行進十幾公里路、腳底磨出的水泡後,與皮膚一同浮現的層層自我。
畢竟山裡的故事只有在山裡講述才能產生共鳴。因為唯有身體經歷過,真切感受雲霧繚繞的紅檜森林、凝視夜晚螢火帶來的溫暖、目睹水鹿奔跑的生命力......唯有真切經歷過,才能體會靈魂對山的共鳴。**
文字可使人知曉,但無法知覺。
文字的魔力從來都不僅只是喚起某些人身體的記憶,文字更強大的,是讓沒經歷過的人做白日夢。一個中二都市少年能因著讀《山、雲與蕃人》嚮往背包上肩流浪荒野,那這本書也可以在未來開啟一座沒人見過的山。
而身為這世代的讀者,我要謝謝有人寫出了這樣的山,有黃猴貂、熊鷹、山豬、黑熊或水鹿,有願意與山共處的人,有動物與人對視或錯身的瞬間。那是我們走過也即將走上的最美的山。
書名:走進布農的山
作者:郭彥仁(郭熊)
出版:大家出版
2022年四月初版
*p.49
**p.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