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心自有光明月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2012年1月30日,筆者曾寫過《此心光明,亦復何言!——淺介王陽明的思想學說》一文,當中提及中國大陸直至近年才有學者介紹王陽明的傳奇,至於王陽明的哲學思想的精粹,迄今仍未廣泛研究,這點實在有「禮失而求諸野」的遺憾啊!
其後,浙江大學董平先生在校內開講王陽明,其後又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介紹王陽明的傳奇。近這幾年,百家講壇再有兩位講者分別介紹王陽明,而且還投放大量資源,以綜藝節目來展現王陽明,一時間遍地開花,爭妍鬥麗,這都是好事。據悉哈佛大學杜維明教授曾在北大講學(不知現在是否已回美國),而他的博士論文就是寫王陽明的,未知是否能掀起王學研究。
不過,即使在大學研究院突起一股王學熱潮,研究王學的人,恐怕也未必能與陽明先生的生命精神相應啊!何解?因為在過去幾十年,經歷過許許多多的政治運動,大家都懂得一套人生道理,在這弱肉強食的文化裡,「唯權」就是生存的法则(不是維權),沒權就沒有利,就沒有不該有的欲,許多事情都做不了。這與王陽明講心,完全背道而馳。你說金重要,還是心重要呀?儘管電視傳媒花了大量資源,還不是應付應付而已。能影響人心?能喚醒人性?能激發良知?算了吧!良知、人性、人心,那都是雙面刃呀,既能載舟,也能覆舟呀!還是算了吧!做做門面,點到即止罷了。
陽明心學,有如雷鳴閃電,有如甘霖活泉,它既是思想運動,亦是人性覺醒。近代學者章太炎說:日本維新亦由王學為其先導。梁啟超說:日本維新之治,心學之為用也。既然日本能受王陽明思想影響,激發人心,奮發自強,何以在中土,這些自家特產竟然會變成政權的絆腳石呢?因為極權的死敵,就是良知,你能殺盡天下人,卻不能摧滅天下心!
不管怎麼說,良知人人皆有,時暗時明,時顯時隱,即寂即感,不管扭曲抑或彰直,都不影響良心的自明,用陽明先生的詩句說: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團圓永無缺。
道不可坐論,德不能空談;但願「箇箇人心有仲尼」!
(寫於2022年7月21日)
下一講:生命跳躍話陽明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3會員
    817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老子與莊子之所以被稱為道家,乃因老莊是以道來解釋天下事物現象。但就不稱之為老家和莊家。 商鞅、慎到、申不害和韓非之所以被稱為法家,乃因他們都主張以法、術、勢來鞏固君主的權力。但也不稱之為商家、慎家、申家或韓家。 儒,是什麼意思呢? 儒,是指讀書人。有學問的讀書人,則稱之為鴻儒。
    以前在儒學社曾以「存在的命限」為主題,分別講過「孔子的寂寞與堅持」、「文過飾非與自我體認」、「祈福求安與體悟真常」等話題;而在第一講的緒言中,向大家提到人生有許許多多的存在命限的。 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絏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公冶長1】 (註)縲絏:喻監獄。
    (新年伊始,萬象更生,君子修德,日新又新。謹以此文,互勉共新。) 「天人合一」是什麼意思呢? 「天人合一」這個觀點,在中化科都給大家講過,也許當時大家的領受,與自家的生命,不是那麼相應;而現在咱們都經歷了許多的人生起伏,許多的人生考驗,不妨又回過頭來看看這個觀點的含意。 傳統的解說 北宋張載曾說:
    孔孟講仁義,老子講道德;那麼,這些哲人是否就只會做個老好人而不會批評論斷?他們一樣會批評論斷的,不過就不會糾纏不休,更加不會與人作無謂的爭論。 提起「批評論斷」,古時是用「好惡」(hào wù)的。例如:好善惡惡(hào shàn wù è)、好是惡非。 要好惡,就容易;但要問心,就難了!
    各位:有沒有遇見過一個言行輕佻的人,他的才學會很踏實的呢? 這則《論語》在字面上相當淺白,但歷來的解釋,就各有各說,不盡相同。正正因為字少淺白,它的涵義的延伸性,就比較豐富深遠,這是符合邏輯學的原理的。而不同之處,主要在於對「不固」的解釋。 茲抄錄前人的說法,然後筆者也提交一個說法,以供參考:
    世事萬物都有個度,水冷卻至零度,自然就會結冰;加熱至百度,就要沸騰。再加熱,就會化成蒸氣。輪胎氣不足,就會影響行駛速度,如在公路高速行駛,就相當危險。若果胎氣太足,顛簸不已。如注氣超負,可能會爆胎。人亦如此,過激,積怒成疾,可能會中風。過懦,可能變成鼻涕蟲,自嗟自怨,以致抑鬱成病。
    老子與莊子之所以被稱為道家,乃因老莊是以道來解釋天下事物現象。但就不稱之為老家和莊家。 商鞅、慎到、申不害和韓非之所以被稱為法家,乃因他們都主張以法、術、勢來鞏固君主的權力。但也不稱之為商家、慎家、申家或韓家。 儒,是什麼意思呢? 儒,是指讀書人。有學問的讀書人,則稱之為鴻儒。
    以前在儒學社曾以「存在的命限」為主題,分別講過「孔子的寂寞與堅持」、「文過飾非與自我體認」、「祈福求安與體悟真常」等話題;而在第一講的緒言中,向大家提到人生有許許多多的存在命限的。 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絏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公冶長1】 (註)縲絏:喻監獄。
    (新年伊始,萬象更生,君子修德,日新又新。謹以此文,互勉共新。) 「天人合一」是什麼意思呢? 「天人合一」這個觀點,在中化科都給大家講過,也許當時大家的領受,與自家的生命,不是那麼相應;而現在咱們都經歷了許多的人生起伏,許多的人生考驗,不妨又回過頭來看看這個觀點的含意。 傳統的解說 北宋張載曾說:
    孔孟講仁義,老子講道德;那麼,這些哲人是否就只會做個老好人而不會批評論斷?他們一樣會批評論斷的,不過就不會糾纏不休,更加不會與人作無謂的爭論。 提起「批評論斷」,古時是用「好惡」(hào wù)的。例如:好善惡惡(hào shàn wù è)、好是惡非。 要好惡,就容易;但要問心,就難了!
    各位:有沒有遇見過一個言行輕佻的人,他的才學會很踏實的呢? 這則《論語》在字面上相當淺白,但歷來的解釋,就各有各說,不盡相同。正正因為字少淺白,它的涵義的延伸性,就比較豐富深遠,這是符合邏輯學的原理的。而不同之處,主要在於對「不固」的解釋。 茲抄錄前人的說法,然後筆者也提交一個說法,以供參考:
    世事萬物都有個度,水冷卻至零度,自然就會結冰;加熱至百度,就要沸騰。再加熱,就會化成蒸氣。輪胎氣不足,就會影響行駛速度,如在公路高速行駛,就相當危險。若果胎氣太足,顛簸不已。如注氣超負,可能會爆胎。人亦如此,過激,積怒成疾,可能會中風。過懦,可能變成鼻涕蟲,自嗟自怨,以致抑鬱成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早上,在公園散步。 邊散步邊胡思亂想。 突然想起很久以前讀過的一篇文章“深慮論”。 正好今天到公園散步,帶著手機。 就用手機,上網查一下,很容易就查到這篇文章。 現在有手機,查詢資料真方便。 這篇文章作者是明代的方孝孺,是他早年的文章。 在明太祖洪武七年(西元1374年)寫的。
    當我們說馬列外來時,共匪說民主也是外來。我回應:中國文化裏蘊藏的民主渴求,既有充沛浩大之源,又有清晰可見之流。大要如下: 1、《尚書》:天聰明自我民聰明。 2、《左傳》:天之愛民甚矣,豈其使一人肆於民上,以從其淫,而棄天地之性,必不然矣。 3、孔子作春秋,貶天子、退諸侯、討大夫。 4、孟子: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資訊爆炸、科技迅速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知識的獲取。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明明知道應該做什麼,卻很難真正去做。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同時也困擾著許多人。我試著去尋找答案,而王陽明的心學給了我一些啟發。因此,本文將探討王陽明主張的「知行合一」的意義及其實踐的方法。
    孟子有“天民”之說,數千年後中山先生又提出“三民”,這恰恰印證了我多次强調的觀點:道德自主、民族自主、民權自主、民生自主是天地命令和華族數千年一貫之渴求,經代代綿延凝結為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並建中華民國。 以下簡要說明“天民”與“三民”的關係——我曾說人皆有肉體生命、思想生命、民族生命、天地生命。天
    Thumbnail
    聖者之心,如照世明燈, 先教人覺察自心,明了種種得失、禍福的因由, 人們便可以修改痛苦及痛苦的因,廣種快樂及快樂的因。 如能潛心聖人之學,便是點亮自己的心燈。 這盞燈會照亮自己,也會照亮他人。 有一天,會照亮世界。 —引自《希望‧新生》心之勇士│福智文化
    這篇文章涵蓋的部分是明代隆慶朝和萬曆朝五十餘年之儒學發展,尤其是後者作為明代最長的統治期,這段半個世紀的歲月不只政治、經濟和國際局勢的發展相當劇烈,延續十五世紀前半的朱王兩派平分天下,這段時期經歷了陽明心學的鼎盛時期,逐漸沒落,朱王合流的趨勢形成等轉變。 一、陽明學的鼎盛時期: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是一般人沒聽過的文字,敝人唸科學的背景,終於讓我搞懂無知之幕。也就是說大家都想好,但誰要去衝第一名?第一名的人可能就是犧牲的人。無知之幕是一種思想實驗,用以探討共生社會下的道德問題。其概念在1955年被經濟學家約翰·夏仙義提出,並為政治哲學家約翰·羅爾斯在1971年於著作《正義論》
    作者:He ChangMing 我在很年輕的時候,曾不知天高地厚的寫過幾本浮薄之作,這讓我很後悔,甚至羞於提及。之所以說浮薄,是因為它們所關注的僅僅是肉體生命和思想生命(只是個人生活方面的,並非政治意義上的肉體生命、思想生命),沒有深入到民族生命和天地生命,更沒有將此四
    王陽明曾說過一句話「志不立 天下無可成之事」,你想要有夢想,你就得要全力以赴拼搏,甚至研究到淋漓盡致,只是這個願望是為眾生而謀福利的。 的確當很多人認為我有夢想,只是這個夢想是為自己還是為他人呢?這又是一個有深度的問題
    Thumbnail
    讀顧炎武《與友人論學書》,談到當時學者「置四海之困窮不言,而終日講危微精一」,他又在《日知錄》說:「以明心見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實學」。意思是學者們完全不管明末時候天下大亂,人民流離失所、戰火連天,每天只會講心性之學,談什麽「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的玄學。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早上,在公園散步。 邊散步邊胡思亂想。 突然想起很久以前讀過的一篇文章“深慮論”。 正好今天到公園散步,帶著手機。 就用手機,上網查一下,很容易就查到這篇文章。 現在有手機,查詢資料真方便。 這篇文章作者是明代的方孝孺,是他早年的文章。 在明太祖洪武七年(西元1374年)寫的。
    當我們說馬列外來時,共匪說民主也是外來。我回應:中國文化裏蘊藏的民主渴求,既有充沛浩大之源,又有清晰可見之流。大要如下: 1、《尚書》:天聰明自我民聰明。 2、《左傳》:天之愛民甚矣,豈其使一人肆於民上,以從其淫,而棄天地之性,必不然矣。 3、孔子作春秋,貶天子、退諸侯、討大夫。 4、孟子: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資訊爆炸、科技迅速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知識的獲取。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明明知道應該做什麼,卻很難真正去做。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同時也困擾著許多人。我試著去尋找答案,而王陽明的心學給了我一些啟發。因此,本文將探討王陽明主張的「知行合一」的意義及其實踐的方法。
    孟子有“天民”之說,數千年後中山先生又提出“三民”,這恰恰印證了我多次强調的觀點:道德自主、民族自主、民權自主、民生自主是天地命令和華族數千年一貫之渴求,經代代綿延凝結為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並建中華民國。 以下簡要說明“天民”與“三民”的關係——我曾說人皆有肉體生命、思想生命、民族生命、天地生命。天
    Thumbnail
    聖者之心,如照世明燈, 先教人覺察自心,明了種種得失、禍福的因由, 人們便可以修改痛苦及痛苦的因,廣種快樂及快樂的因。 如能潛心聖人之學,便是點亮自己的心燈。 這盞燈會照亮自己,也會照亮他人。 有一天,會照亮世界。 —引自《希望‧新生》心之勇士│福智文化
    這篇文章涵蓋的部分是明代隆慶朝和萬曆朝五十餘年之儒學發展,尤其是後者作為明代最長的統治期,這段半個世紀的歲月不只政治、經濟和國際局勢的發展相當劇烈,延續十五世紀前半的朱王兩派平分天下,這段時期經歷了陽明心學的鼎盛時期,逐漸沒落,朱王合流的趨勢形成等轉變。 一、陽明學的鼎盛時期: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是一般人沒聽過的文字,敝人唸科學的背景,終於讓我搞懂無知之幕。也就是說大家都想好,但誰要去衝第一名?第一名的人可能就是犧牲的人。無知之幕是一種思想實驗,用以探討共生社會下的道德問題。其概念在1955年被經濟學家約翰·夏仙義提出,並為政治哲學家約翰·羅爾斯在1971年於著作《正義論》
    作者:He ChangMing 我在很年輕的時候,曾不知天高地厚的寫過幾本浮薄之作,這讓我很後悔,甚至羞於提及。之所以說浮薄,是因為它們所關注的僅僅是肉體生命和思想生命(只是個人生活方面的,並非政治意義上的肉體生命、思想生命),沒有深入到民族生命和天地生命,更沒有將此四
    王陽明曾說過一句話「志不立 天下無可成之事」,你想要有夢想,你就得要全力以赴拼搏,甚至研究到淋漓盡致,只是這個願望是為眾生而謀福利的。 的確當很多人認為我有夢想,只是這個夢想是為自己還是為他人呢?這又是一個有深度的問題
    Thumbnail
    讀顧炎武《與友人論學書》,談到當時學者「置四海之困窮不言,而終日講危微精一」,他又在《日知錄》說:「以明心見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實學」。意思是學者們完全不管明末時候天下大亂,人民流離失所、戰火連天,每天只會講心性之學,談什麽「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的玄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