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各位:有沒有遇見過一個言行輕佻的人,他的才學會很踏實的呢?我是沒遇見過。
這則《論語》在字面上相當淺白,但歷來的解釋,就各有各說,不盡相同。正正因為字少淺白,它的涵義的延伸性,就比較豐富深遠,這是符合邏輯學的原理的。而不同之處,主要在於對「不固」的解釋。
茲抄錄前人的說法,然後筆者也提交一個說法,以供參考: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學而8】
錢穆先生的說法:
一個君子,不厚重,便不威嚴。能向學,可不固陋。
錢先生解釋「不固」為不固陋。
南懷瑾先生的釋義:
君子不自重、不自尊,便沒有威嚴,而這個學問是不穩固的。
南懷瑾先生對「不固」,則解釋為不穩固。
當今臺灣學者傅佩榮教授的解說:
君子言行不莊重就沒有威嚴,多方學習就不會流於固陋。此與錢先生相近。
三民書局四書讀本的疏譯:
重,厚重。威,威嚴。固,堅固。整句的解釋:
君子不厚重,便不威嚴,所學的也就不會堅固。南懷瑾先生與此相近。
其實,這是根據朱熹的註釋。
此外,也有人解釋為:
君子不穩重就不會有威嚴,經常學習就不會固執。
但有些「學者」,越有博士學位的,就越固執。何解?
君子自己不莊重,便沒有一點威儀,學習便不會蔽塞。
這裡把「固」解作蔽塞,這是漢·鄭康成的註解。
這就相當於解作固執、不開通。
那麼,南宋大儒朱熹的註釋:
輕乎外者,必不能堅乎內,故不厚重則無威嚴,而所學亦不堅固也。
也就是說,一個言行輕佻的人,不但沒有威嚴,而他的學問也不會堅固。
問題在:若厚乎其外者,是否就一定堅乎其內?也就是說,外表厚重,是否就有實質的內涵呢?這又未必一定。
以上各家之言,不外在於「重」、「威」、「固」的不同的解釋。
問題就來了:
①一個謙謙君子,何須要有那麼多威嚴呢?孔子對著學生,就很少擺出一副威嚴的臉相;相反的,他老人家有時都幾幽默的。故此,哪個「威」,筆者解作威信。
②外表冷漠,裝成老成持重,說話又老氣橫秋,又或不露聲色,城府莫測,樣子很有威嚴,難道這就是有學問的君子嗎?
當然,一個言行輕佻的人,他的思慮就未必周密,做學問通常都會走捷徑。在他的眼中,就看不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故此,他的學問就不會踏實的。或者說,他的學問跟他的生命,完全是兩回事。
最後,筆者嘗試重新解說這則《論語》,祈請指正:
君子不莊重就沒有威信,即使學了,也不踏實。
也有質疑:不莊重就沒有威信;何解不莊重,學問都不會踏實?
因為學問踏實的人,涵養自然就會莊重。
(寫於2022年6月5日)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3會員
822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世事萬物都有個度,水冷卻至零度,自然就會結冰;加熱至百度,就要沸騰。再加熱,就會化成蒸氣。輪胎氣不足,就會影響行駛速度,如在公路高速行駛,就相當危險。若果胎氣太足,顛簸不已。如注氣超負,可能會爆胎。人亦如此,過激,積怒成疾,可能會中風。過懦,可能變成鼻涕蟲,自嗟自怨,以致抑鬱成病。
來問: 近再讀柏楊的《醜陋的中國人》,作者認為中國人的醜陋,儒家應負不少責任云云。 至於為什麼會讓孔孟背負這些莫須有的罪名,原因就有很多啦,互聯網隨便都可以找到相關的材料,茲不贅矣。不過,有幾個基本觀念一定要清楚的: 魯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 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香港的教育,無論在大、中、小學,都很少提及人格教育,即使有些學校開設倫理科,又或舉辦德育活動,亦鮮談及如何培養「獨立自主的人格」這嚴肅的課題。 然則,何謂「獨立自主的人格」呢?所謂「獨立」,就是不受別人的左右,不受外物(私利、權位)的影響,而在道德人格上,作出良心的抉擇,此即「自主」。
有問:「人士」抑或「人仕」? 「人士」才對。蓋「人士」者,泛指某些人,例如:社會人士、地方人士。而「仕」乃指官吏,例如:仕宦,仕途。 依此,男士、女士,都是對男女的通稱;但,「仕女」則用「仕」,舊指官僚貴族的婦女,所謂官紳仕女。 提到「仕」這個詞,就想起《論語》有句話,許多人的解釋,都值得商榷的:
前文提到宰我是孔門高弟,聰明才智過人,在外交政事上亦很有表現,後世尊稱為孔門十哲之一。孔子飄泊期間,他大部分時間都與孔子一起的。有時還遣派宰我代表孔子出使齊、楚兩國,可見孔子是很相信宰我的外交才能的。以宰我之才,若能深切內省自覺,內斂自持,很可能便是孔子的傳道弟子。 這問題就大了!
那麼,這則《論語》: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為政9】 孔子說:「我給顏回講課,他從來不反駁我,也沒有質疑過,像是很愚蠢。我私下觀察,發現他還能把學過的道理充分發揮應用。這樣看來,他並不愚蠢。」 下一講:關於司馬遷對宰我的評價問題
世事萬物都有個度,水冷卻至零度,自然就會結冰;加熱至百度,就要沸騰。再加熱,就會化成蒸氣。輪胎氣不足,就會影響行駛速度,如在公路高速行駛,就相當危險。若果胎氣太足,顛簸不已。如注氣超負,可能會爆胎。人亦如此,過激,積怒成疾,可能會中風。過懦,可能變成鼻涕蟲,自嗟自怨,以致抑鬱成病。
來問: 近再讀柏楊的《醜陋的中國人》,作者認為中國人的醜陋,儒家應負不少責任云云。 至於為什麼會讓孔孟背負這些莫須有的罪名,原因就有很多啦,互聯網隨便都可以找到相關的材料,茲不贅矣。不過,有幾個基本觀念一定要清楚的: 魯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 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香港的教育,無論在大、中、小學,都很少提及人格教育,即使有些學校開設倫理科,又或舉辦德育活動,亦鮮談及如何培養「獨立自主的人格」這嚴肅的課題。 然則,何謂「獨立自主的人格」呢?所謂「獨立」,就是不受別人的左右,不受外物(私利、權位)的影響,而在道德人格上,作出良心的抉擇,此即「自主」。
有問:「人士」抑或「人仕」? 「人士」才對。蓋「人士」者,泛指某些人,例如:社會人士、地方人士。而「仕」乃指官吏,例如:仕宦,仕途。 依此,男士、女士,都是對男女的通稱;但,「仕女」則用「仕」,舊指官僚貴族的婦女,所謂官紳仕女。 提到「仕」這個詞,就想起《論語》有句話,許多人的解釋,都值得商榷的:
前文提到宰我是孔門高弟,聰明才智過人,在外交政事上亦很有表現,後世尊稱為孔門十哲之一。孔子飄泊期間,他大部分時間都與孔子一起的。有時還遣派宰我代表孔子出使齊、楚兩國,可見孔子是很相信宰我的外交才能的。以宰我之才,若能深切內省自覺,內斂自持,很可能便是孔子的傳道弟子。 這問題就大了!
那麼,這則《論語》: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為政9】 孔子說:「我給顏回講課,他從來不反駁我,也沒有質疑過,像是很愚蠢。我私下觀察,發現他還能把學過的道理充分發揮應用。這樣看來,他並不愚蠢。」 下一講:關於司馬遷對宰我的評價問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第六)。  畔通『叛』,背離的意思。  孔子把學習擺在第一重要的位置,而且特別重視博學。博學包括學文和學藝。其中,又特別重視博學于文。博學于文是對君子的一項要求。文指前人撰述的人文典籍,如《周禮》,《樂經》,《尚書》,《詩經》和《易
一直以來,大家都認為此句無啥問題:「…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廣德如否,建德如偷,質真如渝…」。此一小段前後(從「建言」起始)都是四字句,老子寫書(或古人寫書)會那樣突來一五字句麼?難道是,「廣德如不足」無法用四字表達麼?可能麼? 橫書思考不易發覺,直書思考就能略猜一二。當「不口建」依序縱排且建字不完
Thumbnail
安住好自己的心,如天地般無私的愛養萬物,如水般不爭的來行”善”的真諦,如此才能真正親近萬物,成為萬物之所需,善助對方的同時成就自己的價值。而其中”不爭”的意涵,則是道裡最關鍵的特性之一。如何做到不爭呢?老子在本章以負面表述的方式,說明人在求道、學習、處事的過程,人心容易掉入”爭”的情境。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雍也第六)。  史,負責文書的史官。引伸為喪失活力,文縐縐的迂腐之輩。彬彬,物相雜之狀。  孔子的意思,質實多於文采,疏于禮樂,就像未進化的野人。而文采多於質實,就像史官一樣循規蹈矩和文縐縐的了。只有質實和
Thumbnail
為什麼「淡薄之士,必為濃艷者所疑」?原來「淡薄」和「濃艶」對舉,指的是服裝衣飾選擇之不同,暗示的是價值觀的「差別性」。至於「檢飭之人,多為放肆者所忌」也不難理解。就是:端莊正經的行為,反而容易遭致放縱不拘者忌恨。
Thumbnail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裡仁第四)。  孔子常將君子和小人的品性對比,增強說服力和訓誡效果。  懷,內心存有;土,家鄉。孔子認為,君子內心常懷有道德,而小人則懷有鄉土;君子做事會考慮會不會違反刑法,而小人做事則考慮有沒有實惠。『君
Thumbnail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裡仁第四)。  適:適合,適從;莫,不肯;比,親近,靠近。  孔子說:『君子對於天下,沒有一定要適從的,也沒有一定要拒絕的,朝著義去做就對了』。  孔子所謂天下,就是指天下世道,講君子對於世道應當採取
Thumbnail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裡仁第四)。 如果一個士人有志於仁道,卻以吃得差穿得差為恥,這種人不可與他探討仁道。惡,粗劣。  孔子看不起這種人,不願花時間和這種人交談。認為這種人雖然有士的身份,看上去也有為仁的志向,但卻是不合格的,只是
Thumbnail
子曰: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八佾第三)  孔子說:『居上位不能寬以待下,不能以禮相待,很苛刻;行禮時不恭敬,敷衍了事;赴喪而不哀切,神色舉止滿不在乎,這樣的人,我還能怎麼看待他呢?』 孔子之意,如果一個人在這三方面做得不好,就
Thumbnail
什麼是『根基深厚』呢?其實很難說明,對於未求道的人,我們不需要知道他的根基如何,但是如果他答應求道後,他的根基就不凡了,子曰:「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根基也不能用一年級或四年級來判別,例如:一年級的陳兄,念念之間都想渡他的同學,時常找人來給後學成全,並且開釋道義,已經渡了7人求道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第六)。  畔通『叛』,背離的意思。  孔子把學習擺在第一重要的位置,而且特別重視博學。博學包括學文和學藝。其中,又特別重視博學于文。博學于文是對君子的一項要求。文指前人撰述的人文典籍,如《周禮》,《樂經》,《尚書》,《詩經》和《易
一直以來,大家都認為此句無啥問題:「…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廣德如否,建德如偷,質真如渝…」。此一小段前後(從「建言」起始)都是四字句,老子寫書(或古人寫書)會那樣突來一五字句麼?難道是,「廣德如不足」無法用四字表達麼?可能麼? 橫書思考不易發覺,直書思考就能略猜一二。當「不口建」依序縱排且建字不完
Thumbnail
安住好自己的心,如天地般無私的愛養萬物,如水般不爭的來行”善”的真諦,如此才能真正親近萬物,成為萬物之所需,善助對方的同時成就自己的價值。而其中”不爭”的意涵,則是道裡最關鍵的特性之一。如何做到不爭呢?老子在本章以負面表述的方式,說明人在求道、學習、處事的過程,人心容易掉入”爭”的情境。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雍也第六)。  史,負責文書的史官。引伸為喪失活力,文縐縐的迂腐之輩。彬彬,物相雜之狀。  孔子的意思,質實多於文采,疏于禮樂,就像未進化的野人。而文采多於質實,就像史官一樣循規蹈矩和文縐縐的了。只有質實和
Thumbnail
為什麼「淡薄之士,必為濃艷者所疑」?原來「淡薄」和「濃艶」對舉,指的是服裝衣飾選擇之不同,暗示的是價值觀的「差別性」。至於「檢飭之人,多為放肆者所忌」也不難理解。就是:端莊正經的行為,反而容易遭致放縱不拘者忌恨。
Thumbnail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裡仁第四)。  孔子常將君子和小人的品性對比,增強說服力和訓誡效果。  懷,內心存有;土,家鄉。孔子認為,君子內心常懷有道德,而小人則懷有鄉土;君子做事會考慮會不會違反刑法,而小人做事則考慮有沒有實惠。『君
Thumbnail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裡仁第四)。  適:適合,適從;莫,不肯;比,親近,靠近。  孔子說:『君子對於天下,沒有一定要適從的,也沒有一定要拒絕的,朝著義去做就對了』。  孔子所謂天下,就是指天下世道,講君子對於世道應當採取
Thumbnail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裡仁第四)。 如果一個士人有志於仁道,卻以吃得差穿得差為恥,這種人不可與他探討仁道。惡,粗劣。  孔子看不起這種人,不願花時間和這種人交談。認為這種人雖然有士的身份,看上去也有為仁的志向,但卻是不合格的,只是
Thumbnail
子曰: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八佾第三)  孔子說:『居上位不能寬以待下,不能以禮相待,很苛刻;行禮時不恭敬,敷衍了事;赴喪而不哀切,神色舉止滿不在乎,這樣的人,我還能怎麼看待他呢?』 孔子之意,如果一個人在這三方面做得不好,就
Thumbnail
什麼是『根基深厚』呢?其實很難說明,對於未求道的人,我們不需要知道他的根基如何,但是如果他答應求道後,他的根基就不凡了,子曰:「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根基也不能用一年級或四年級來判別,例如:一年級的陳兄,念念之間都想渡他的同學,時常找人來給後學成全,並且開釋道義,已經渡了7人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