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8/14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覺察手記|你壓抑的是情緒還是真實的自己?

現在回想起來,在相處初期時的伴侶情緒震盪是劇烈的,但我沒有發現。更精確的說,是我沒意識到她的應對方式跟情緒是否穩定有關。
「你們會吵架嗎?」友人問。
「會啊。」我說。
「算是溝通吧?」伴侶說。
我思考了一下,伴侶與我對吵架的定義或許不同,我認為是吵架的情況,之於她而言是在進行「溝通」。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不同呢?
你壓抑的是情緒還是真實的自己?
你壓抑的是情緒還是真實的自己?
生命歷程不同,詮釋同一件事情的方式也會不同。
當明白生命經驗不同,會積累出不同的價值觀與思考邏輯時,好像就沒什麼好爭論誰的說法更正確、更符合世俗道理與邏輯。畢竟接受他人有所不同與他人接受自己的有所不同,都是有來有往的交流和體驗。
重要的不是爭論對錯,而是釐清如何取得關係中最大的共好。
我想,伴侶在生命歷程中,曾體驗過之於她而言的吵架,才會對比出我們只是在溝通吧?而我的生命經驗中,這已經是很大的直觀分歧與矛盾,屬於吵架的氛圍了。
雖說我認為在「吵架」,但也不是那種吼來吼去的惡言相向,只是在氣氛悶燒到一個巔峰時各自停止輸出,然後不發一語。簡單來說,我覺得彼此出現矛盾的情緒,並且用與平常不同的語調說話就是吵架。
伴侶在不發一語後,會自己沈澱心情。沈澱過後她選擇主動示好,她認為是自己的態度不好因而釀成這個局面。剛開始相處時,我會有所隱憂,我擔心她是不是在壓抑自己,畢竟剛剛才發生那麼大的衝突,各自冷靜後竟然全都歸因在自己身上。
除了壓抑自己之外,我也擔心她因此自我否認,認為自己是個差勁的、不配活著的存在,才會造成不愉快的局面,認為一切都是自己害的。
「你在壓抑自己嗎?」我問。
「我覺得如果我不這麼做,我們的關係就沒了。」伴侶說。
「那這是你想做的嗎?」我問。
「我想做啊,因為我想珍惜你。」伴侶說。
「那會壓抑嗎?」我問。
我們在一開始相處時,就已經說好不需要刻意把自己營造成某個模樣。我想只有成為連自己都認同的自己、喜歡的自己,才能夠與他人建立健康的關係,這是給雙方的保證,也是給自我的期許。
「算吧?我把情緒壓下來是因為我知道自己要失控了,所以選擇去別的地方冷靜消化。」伴侶說。
「這樣壓抑情緒,會不會讓你不舒服?」我問。
「會覺得很辛苦,畢竟自己的情緒沒人負責,只有自己面對處理。」伴侶說。
此時,我心中的警鐘響起。
我想著伴侶壓抑情緒,只是為了不想要分開?還是她認為壓抑是她想做的?為什麼我擔心她壓抑情緒?壓抑情緒代表什麼嗎?
「壓抑情緒的辛苦,會讓你有什麼想法嗎?」我問。
「覺得只能自己負責,因為你也表明你不想理我。」伴侶說。
「我認為先讓自己平靜,才能照顧另一個人。」我說。
「我知道,所以我選擇自己消化後去找你。」伴侶說。
直至對話於此,我才終於發現自己真正想問的,並不是關於壓抑「情緒」的真相,而是一開始我們相處前的共識:不需要為了符合對方而改變自己,除非那個改變是連自己都喜歡的模樣。
我真正在意的是:壓抑情緒會不會讓伴侶無法成為真實的自己?
「謝謝你明白我為什麼這麼做,也很感謝你消化自己的情緒,沒有要我負責。」我停頓了一下,繼續說出真實的想法:「我想知道,這樣的壓抑會不會讓你不舒服?我不想因為壓抑而讓你成為一個你不喜歡的人,例如一昧忍受、心理不平衡。」
「不會阿。我想要成為一個能控制自己脾氣的人。」伴侶說。
伴侶輕鬆地說出她對自己的期許,讓我鬆了一口氣。在過往的感情經驗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成為了沒那麼自在的自己,當下可能自知亦可能毫無察覺,直到關係結束後才真正體悟到原來當時的自己並不全面,也沒有成為連自己也安心、欣賞的模樣。
為了避免過往重蹈覆徹,我與伴侶約好不免強對方「應該成為」某個模樣,除非當事人覺得改變之後能成為更喜歡、更滿意的自己。

結語
感謝小小的對話,我觀察到自己對伴侶的「壓抑情緒」響起了警示聲。或許是期許當初的約定可以落實在我們的日常相處之中,「壓抑情緒」一詞才會被嚴謹看待。畢竟壓抑情緒某個面向也代表了「不能讓當下最想呈現的自己被展現出來」。
但是當「壓抑情緒」代表了「讓當下最想呈現的自己被展現出來」,以伴侶的例子就是「我想要成為一個能夠控制自己脾氣的人」,那麼壓抑情緒反而成了伴侶自我消化情緒的階段之一,她也因此成為了更滿意自己,並前往自己喜歡的道路。
事情是中性的,當有疑問時與當事人核對事實再下定論也不遲。很感謝伴侶的共識。祝福大家安好。

一個喜歡觀察的閒人 以片段的眼界紀錄小事
👉🏻感謝您閱讀閒人的覺察心得 👉🏻如果能為您提供一點靈感並按下愛心❤️ 將會是我持續分享的燃料🚀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