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教育與學習【TFT 可是再製所 年度展 上集】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包含父母、伴侶,還有老師。
我的老師,讓我看到教育可以扭轉人的一生,讓我在七年後,竟然誤打誤撞參與著教育、思考著如何引發學習動機、改善學習環境。

曾經的餅乾怪

國中就認識TFT團隊(Teach for Taiwan,為台灣而教)。國中班導,也是我人生中重要的恩師,讓我們看了TFT創辦人劉安婷老師TED演講影片,相信許多人都看過這個關於餅乾怪的故事,如果你還沒看過,那我強烈建議你花15分鐘點進去,或許你能因此找到屬於你的富足與快樂。
我忘記自己有沒有身為一隻餅乾怪的時期了,但我大概很害怕自己成為餅乾怪。我一直是符合社會期待的乖乖牌,考了一次又一次的好成績,當了一屆又一屆的模範生,不斷追求著下一個更大的成就,就像餅乾怪總是渴求著下一塊更大的餅乾。
回想起來,這部影片形塑了我一部份的人格。從國中至今差不多七年了,竟還能想起過去這部影片帶給我的感動。還記得那天看完影片,我的聯絡簿小日記主題寫下:希望自己不要成為餅乾怪。
高中三年,幸運地成為劉安婷老師的學妹,甚至也曾經給老師過去的班導師教過一段時間!高中的我志向已定,為了完成夢想好像也得不斷「吃餅乾」。在台灣的教育制度下,升學導向的學習與真正的「學習」似乎還有一段差距。
但總之,順利上大學後思索了過去國高中的學習經驗,我不想再汲汲營營於成績。當分數不再是學習的唯一指標後,視野更廣了。我開始伸出觸手,探索那些我未曾觸碰過的領域,其中一環就關於教育。

教育的高度不平等

升上大學後,遇見了來自台灣各地的同學們,更加體會因為資源、教學方式、教學環境所帶來的差異。來自菁英私校的同學的學校課程讓人口水直流,除了課堂上高壓學習,他們還時常加入野外教育等戶外課程,畢旅也和普通高中不同(例如登高山);一般私校通常走高壓路線,拿競賽、超修等等「硬實力」作為閃亮的自我介紹;公立高中一般中規中矩,學生自主性高,玩社團同時也鼓勵大家多比賽、做科展,其中又有資優班和普通班的區別,兩者間的資源差距甚大,在高中階段我也深刻體會過。
同樣誕生在這個世上,為什麼有人能擁有這麼多學習資源,卻有人沒有書沒有筆、沒有老師、沒有人願意傾聽他們的想法?為什麼有人可以依照自己的自由意志追尋夢想,卻有人在既有思維禁錮或環境逼迫下,進入自己不喜歡的校系就讀?
僅僅因為誕生在不同的家庭。
教育可以翻身,但大多數時候教育只加強了階級制度,讓資源富足者更富足、匱乏者更匱乏;懂教育的家長教出有想法的孩子,無暇顧及或不曾認真思考教育議題的家長則輕忽了孩子的需求。
TFT看見這些需要。和展覽志工對談時,聽到驚人的前線數據。許多TFT成員在偏鄉當教師時,其實都沒有教師執照。一般來說學校在開出教師缺額時都會經歷一招、二招......招不到老師就繼續招,逐步放寬標準,從原本必須有教師執照,招到後來沒有執照也可以,聽到有些學校甚至十幾招了還是找不到老師。臺灣這麼多流浪教師去哪了?
因此許多偏鄉學校聘用來自各個科系背景、有熱忱卻非教育體系出身的老師們,TFT幫助訓練這些老師,培養勇氣站上講台、培養領導力帶領孩子們學習,也培養突破挫折、解決問題的能力。
台灣教育不平等的問題解構

教育現場的難題

在展覽中,呈現了很多好多與孩子們相處時遇到的困境,每個故事背後都是糾結拉扯矛盾心碎,但故事結尾總是讓人看到堅持後透出的一點光芒。
在這裡記錄一個印象深刻的故事,或許是在生活中我也遇過相似情境,讀來特別引人共鳴。
老師這太難了我不會!
你不用再教我了這個我放棄。
反正你又要罵我了。
這幾句話來自某個故事中的一個孩子,恰巧我有認識的小朋友也有類似情況。否定、放棄自己的固定性思維讓孩子的學習動機薄弱,他們不斷遭受挫折與家長老師的責備催促。
剛好這位我認識的小朋友在我參展前一天,突然嚴肅的找我談關於最近要升學考的焦慮。過去每次談到學習只會打哈哈的他,意外認真地問了我好多準備考試的問題,表情難掩焦慮,也從他的話語中聽出他對自己的不信任,半放棄式的想逃避自己的弱科。
回到故事案例,這個孩子的老師最後在一次對談中和孩子聊了很多他的興趣,才發現自己過去完全不了解他,道歉後再嘗試引導孩子講出心聲。
而我那位認識的小朋友,身邊是否也沒有人願意好好了解他、聽他說說話?是不是我們都在無意識下否定他、潑他冷水?我們是不是都忘了認真地告訴他什麼地方做得很好,給一句「我看見你的努力了,你很棒!」
很慶幸自己當天有意識到他的求助訊號,好好回應他認真的諮詢,並真誠地說:「只要你願意問,我隨時都在。」

教育的本質、使命與省思

展場中還有一些TFT夥伴們對於教育議題的省思。
有一位監獄社工發現,受刑人歪歪斜斜的人生道路常常跟從小不被重視、不斷被否定有關。「如果能回到過去,告訴他我們都看見你的努力,不管結果如何你都值得被愛,這樣是否會讓他們看見自我價值,使人生有所不同?」
另一個是關於教育本質的探討,那則故事(或是反思)是我在整個展場中,看到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則,字字珠璣。重點整理如下:
  1. 教科書不是中立的,教師對於教科書的詮釋也會影響教學,某種程度上也算權力運作。
  2. 教師只嘗試詮釋教科書,而忽略學生日常生活經驗和社會環境,是好的教學嗎?(嘗試用翻轉教學、將學生帶到戶外體驗、素養題......都是近年的嘗試!)
  3. 教師會遇到許多連自己也無法解答的問題與自我懷疑,在懷抱著這些問題的同時仍要和一個個也充滿疑惑的生命體對話,需要勇氣。
  4. 謙卑!謙卑面對知識、面對學生,才能一起解開疑惑、一起成長!
老師的文字非常有震撼力,可惜我表達不出來。想看整個展板的歡迎私訊我!(前提是你認識我!)

我能做的

即使未來的終極目標不在教育界,但在升上大學後種種機緣下,讓我有許多時間投入教育,並認真思考、看待教育議題。雖然和TFT主要推動的偏鄉教育議題方向不盡相同,但我認為「如何成為一位能關注學生需求、傾聽想法、改變教學生態」的本質是一樣的。
我並沒有因為這條不小心岔出去的道路而改變國中以來的夢想,但卻很希望能將自己的理念分享給身邊的親朋好友,能用話語撥開那些在學習路上的迷霧。
從小接受的恩賜太多,讓我即使不是就讀高級私校國高中小,也能一路遇見好多影響我一生的貴人老師。
正因為深知一句話能帶給人一輩子的正面影響,才對於教育特別上心。
就算不會縱身教育界,還是可以給身邊的弟妹一點建議、啟發;或是影響身邊的大人們,一起學習如何教育(家長的教育和孩子的教育一樣重要!),更進一步期許未來能以一樣態度對待自己的孩子。
當然,目前的首要目標還是希望能和身邊的夥伴一起享受知識,把繁重的大三課業融會貫通,全體一同進步......
有些人覺得身為醫學生,這些都是副業、是無關未來職涯的發展,但我覺得這些付出卻是身為人、身為社會的一份子,所可以盡力的一點點善;這些經歷都是未來讓自己的家庭、讓社會整體共同成長的養分。自古,醫師兼教育者一直是常有的事:)

類比

打完長長一篇,偏鄉教育議題其實就跟偏鄉醫療一樣......想起最近和朋友聊到,其實偏鄉教育著重的點不是在要有多先進的資源、超強師資陣容,就如同偏鄉醫療也不是要把超級名醫請上山。這些都不是他們所需要的,偏鄉的狀況不會因為有一位名師或是一位名醫而更好。他們需要的僅僅是有熱忱、願意花多一點心思陪伴並認識他們,給予基本卻關鍵重要的治療(或教育教養)。

後記

和母親聊過我在展覽中所見還有我的想法後,她也和我分享一些想法。
她有一位在偏鄉小學服務朋友,告訴她其實偏鄉硬體資源非常多,補助的錢核銷不完,但這些資源到底有沒有符合偏鄉小朋友們所需要的?就像前一段所說,先了解「需求」再想辦法從需求面解決,才能把錢花在刀口上,而不是用資源彌補偏鄉缺乏「有熱忱的教師」的問題。
但我猜每個偏鄉小學的問題都不一樣,沒辦法以偏概全。
母親也建議我不需要為自己設限,不用覺得未來不可能踏上教育之路。那就再看看吧!
老師的影子,總是淺淺地疊在一個人身後。
一個人的樣貌,原生家庭影響最大,其次我覺得是老師。我想我的同行夥伴是最佳例證!聊完自己家庭教育理念,外加我也剛好認識他崇拜的一位老師,發現他根本是他的家人+老師的融合體!
感謝我的老師們:)
avatar-img
19會員
18內容數
記載著對自己來說重要的花草樹木。每一點紅、一抹綠,都是記憶的痕跡。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呂咏芯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奉獻的極限到哪裡? 奉獻一定得燃燒自己嗎? 在這次訪查中,我看到以往不曾見過的奉獻。
奉獻的極限到哪裡? 奉獻一定得燃燒自己嗎? 在這次訪查中,我看到以往不曾見過的奉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20240810   放假還在想學校的事情,就覺得自己好像還在那個空間,絲毫不得鬆懈。但昨天聽到的故事又給人很大的希望,還是想記錄下來。   十一   這陣子整理舊東西,翻到高中的畢業證書及滿篇紅字的成績單,一下子悲從中來,原來我當時被當了這麼多科還是有畢業嗎QQ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去年暑假時出了一份自由研究作業,其中有一個孩子是要研究老師。研究內容如下: 我的老師是個很好的老師,會講故事給我們聽也會跟我們玩,大家都很喜歡他個性幽默、溫柔,下課很多人都要去跟他玩。只是如果老師兇起來很可怕都一定要有心理準備,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大吼,會嚇到抖一下的那種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臺灣教育制度的問題,並從北歐的教育體制中得到了啟發。作者認為值得臺灣家長閱讀,並提出了一些關於教育的新方向。該文章強調了老師應該培養孩子進入社會的地方以及不評分的教育理念。
Thumbnail
有了摩托車之後,不再有地區性的設限。而工作的選擇性也多廣泛了點。 雖只有國中畢業學歷的我,但感恩父母給了我算聰慧的頭腦,感恩自己不想因學歷緣故,而鞭策自己精進求知、改變自己素質、提升能力的心態。 於是我的求職路線延伸到離家20到30分鐘的路程。 自從家鄉員林到台中跟著媽媽住約有半年吧!台中我也大致熟
Thumbnail
以Tony老師分享的家教案例為引,我分享了自己的體會和想法。當面對孩子消極的學習態度,Tony老師如何通過引導的方式,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而孩子們在地震中的驚悸與喜悅帶給我什麼樣的喜悅與擔憂。
Thumbnail
經營頻道這麼久,最常遇到小貓們問: 我到底要怎麼找到我的目標 要畢業了,對於未來還一片茫然怎麼辦? 畢業季就在轉角倒數了!比起其他youtuber爭相恭喜學生族群失業,我更想告訴你們,畢業之後,該怎麼找到自己人生的下一站。
Thumbnail
看完這本書,就像吳沁婕老師從小時的成長歷程到這本書完成的將近三十的階段,在我的腦海中活過一次。這本書的出產,讓我可以看見ADHD孩子對這個世界的認知,也看見了這個世界對他們的認知。我很喜歡作者在書末提到的,「診斷」這件事,並不會造成孩子被貼標籤,因為貼標籤這種事,想貼的話,根本不需要診斷。
Thumbnail
又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難怪我有好幾年不敢吃蛋 台灣的教育在於大學端,這個問題我在「講不完的教育」這個專題裡有提到,大學本來就是為國家培育人才的地方,但現今的大學,死的死,傷的傷,逃的逃,卻沒有一所死傷逃掉的大學主導人再檢討自己創辦的大學為什麼會傷亡這麼慘重?   一個不懂得檢討失敗原因
Thumbnail
回顧臺灣的教育改革歷程,從1987年的教育變革開始,一直到1994年的大遊行,再到之後不斷的改革措施,教改歷經多次挫折。現今的臺灣教育,仍面臨各式各樣的問題。 值得讓人重新思考的是,社會風氣是否需要跟著改變,保守的觀念是否限制了教育的發展。
20240810   放假還在想學校的事情,就覺得自己好像還在那個空間,絲毫不得鬆懈。但昨天聽到的故事又給人很大的希望,還是想記錄下來。   十一   這陣子整理舊東西,翻到高中的畢業證書及滿篇紅字的成績單,一下子悲從中來,原來我當時被當了這麼多科還是有畢業嗎QQ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去年暑假時出了一份自由研究作業,其中有一個孩子是要研究老師。研究內容如下: 我的老師是個很好的老師,會講故事給我們聽也會跟我們玩,大家都很喜歡他個性幽默、溫柔,下課很多人都要去跟他玩。只是如果老師兇起來很可怕都一定要有心理準備,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大吼,會嚇到抖一下的那種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臺灣教育制度的問題,並從北歐的教育體制中得到了啟發。作者認為值得臺灣家長閱讀,並提出了一些關於教育的新方向。該文章強調了老師應該培養孩子進入社會的地方以及不評分的教育理念。
Thumbnail
有了摩托車之後,不再有地區性的設限。而工作的選擇性也多廣泛了點。 雖只有國中畢業學歷的我,但感恩父母給了我算聰慧的頭腦,感恩自己不想因學歷緣故,而鞭策自己精進求知、改變自己素質、提升能力的心態。 於是我的求職路線延伸到離家20到30分鐘的路程。 自從家鄉員林到台中跟著媽媽住約有半年吧!台中我也大致熟
Thumbnail
以Tony老師分享的家教案例為引,我分享了自己的體會和想法。當面對孩子消極的學習態度,Tony老師如何通過引導的方式,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而孩子們在地震中的驚悸與喜悅帶給我什麼樣的喜悅與擔憂。
Thumbnail
經營頻道這麼久,最常遇到小貓們問: 我到底要怎麼找到我的目標 要畢業了,對於未來還一片茫然怎麼辦? 畢業季就在轉角倒數了!比起其他youtuber爭相恭喜學生族群失業,我更想告訴你們,畢業之後,該怎麼找到自己人生的下一站。
Thumbnail
看完這本書,就像吳沁婕老師從小時的成長歷程到這本書完成的將近三十的階段,在我的腦海中活過一次。這本書的出產,讓我可以看見ADHD孩子對這個世界的認知,也看見了這個世界對他們的認知。我很喜歡作者在書末提到的,「診斷」這件事,並不會造成孩子被貼標籤,因為貼標籤這種事,想貼的話,根本不需要診斷。
Thumbnail
又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難怪我有好幾年不敢吃蛋 台灣的教育在於大學端,這個問題我在「講不完的教育」這個專題裡有提到,大學本來就是為國家培育人才的地方,但現今的大學,死的死,傷的傷,逃的逃,卻沒有一所死傷逃掉的大學主導人再檢討自己創辦的大學為什麼會傷亡這麼慘重?   一個不懂得檢討失敗原因
Thumbnail
回顧臺灣的教育改革歷程,從1987年的教育變革開始,一直到1994年的大遊行,再到之後不斷的改革措施,教改歷經多次挫折。現今的臺灣教育,仍面臨各式各樣的問題。 值得讓人重新思考的是,社會風氣是否需要跟著改變,保守的觀念是否限制了教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