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膽固醇,迷思要破解!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高血脂症對人體造成最主要的影響就是「動脈硬化」,動脈硬化若發生在腦部會造成腦中風、發生在心臟會造成心肌梗塞、發生在四肢則會造成周邊動脈阻塞,所以,高血脂症的影響觸及全身器官,應是需要被關注的全民健康議題!

雙和醫院心臟內科邱淳志醫師表示,許多高血脂症患者在自行停藥後,原本已控制的膽固醇就可能會再次回升,而當膽固醇超標時,將造成體內的血管慢性發炎,容易形成血管內的血栓,進而增加急性腦中風或是心肌梗塞的機會,所以不建議隨意自行停藥。而有些高血脂患者則希望透過改變生活型態、適度運動,來降低膽固醇指數,然而此方法並非適用所有人,若經由非藥物的方式仍無法有效控制膽固醇數值時,應透過藥物治療,且高血脂症亦屬慢性病的一種,應該遵從醫囑規則服藥控制,停藥前應該先與醫師討論為宜。
何謂壞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LDL?

邱淳志醫師解釋道,低密度膽固醇屬於膽固醇的一種,低密度膽固醇的作用主要是把膽固醇從肝臟運到全身細胞之中運用。

當低密度膽固醇過高時,就有點類似垃圾車,把這些過剩的膽固醇全部運送到血管壁堆積,造成血管狹窄。垃圾車對身體來說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數量過多的時候,血管會被塞入過多的膽固醇造成動脈硬化影響血管健康。
根據許多跨國的研究結果,對心肌梗塞或中風等高危險群而言,若能把血中低密度膽固醇降得比較低,便能降低未來復發的機率。後來更進一步發現,針對之前沒有發病過的高危險族群,若能降低血中的低密度膽固醇數值,未來發生心肌梗塞與中風的機會也會降低。

所以,根據實證醫學的觀點,當我們能控制低密度膽固醇不超標,可以減少心肌梗塞或中風的機會。至於數值要控制到多低,根據每人狀況不同,標準會因人而異。若為一般高血壓或糖尿病沒有其他風險因子的病人,希望低密度膽固醇控制低於130 mg/dl;如果曾經中風、罹患慢性腎臟病的患者,根據2017台灣高風險病人血脂異常臨床治療指引的建議是降到低於100 mg/dl;如果曾經發生過心肌梗塞或是心臟血管有阻塞的患者,目前根據2017台灣高風險病人血脂異常臨床治療指引的建議是把低密度膽固醇降到低於70 mg/dl。 

最新2019年歐洲心臟學會發布的高血脂症治療指引,將某些極度高風險的病人壞膽固醇建議值由原先的70mg/dL下修至55mg/dL,顯示膽固醇數值降低的重要性。


如何控制壞膽固醇?

面對膽固醇過高,治療方式分為「非藥物」及「藥物」兩種方式。
「非藥物的方式就是飲食均衡規律運動、維持理想體重等健康的生活行態,讓低密度膽固醇下降。」邱淳志醫師表示,「藥物治療是使用口服藥,這類的藥物主要是在肝臟促進低密度膽固醇的代謝。服用口服藥的時候,有些人會出現肌肉痠痛的狀況。」


怎麼辦?我每天都有規則服藥,為什麼壞膽固醇還是降不下來?

治療過程中,部分患者可能會遇到每天都有規則服藥,飲食也很節制,但是壞膽固醇還是居高不下的狀況。邱淳志醫師說明道,因為每個人體內膽固醇代謝的狀況不太一樣,除了飲食攝取之外,另一部分的膽固醇是由身體製造的,當合併有其他代謝疾病,像是糖尿病、甲狀腺問題、腎臟功能不好,這些患者體內血液中低密度膽固醇的濃度就會很高。還有一部分患者是與遺傳有關,家族成員都有膽固醇偏高狀況,即使規則用藥,膽固醇指數仍不容易降下來。這時就要考慮增加口服藥物劑量或合併使用新型降血脂藥物PCSK9抑制劑針劑治療,以及改變生活型態、增加運動量、調整飲食,才有機會進一步降低膽固醇指數。
若於一年內曾發生過心肌梗塞或中風的患者,就屬於「高危險族群」,我們需要更積極地降低患者的膽固醇,以避免復發,所以可以考慮使用PCSK9抑制劑針劑合併治療或單獨治療來幫助降低膽固醇。高危險族群最好趕緊把壞膽固醇降到低於70 mg/dl以下,才算達標。若患者罹有心血管疾病合併糖尿病,根據2017台灣高風險病人血脂異常臨床治療指引,可以考慮把壞膽固醇降低到55 mg/dl以下。

邱淳志醫師表示,PCSK9抑制劑針劑的作用是幫助血液中的壞膽固醇回收到細胞內,不再於血管中遊走,能有效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膽固醇的數值,無論原本是否有服用降血脂藥,針劑的使用可以讓壞膽固醇濃度降低50%以上,最高可達到60%左右的降幅,幫助患者達到治療目標。

針對PCSK9抑制劑針劑臨床使用,一般會建議合併口服藥物,口服藥的劑量有機會可以減少。有些對口服藥物過敏或無法忍受副作用的病人,才會單純使用針劑來降低血脂。針劑目前主要作為口服藥物的輔助,加強治療效果。和傳統口服藥物比較,針劑較少產生肌肉痠痛、肝臟功能受損等副作用。


哪些人為高血脂症的高危險族群?是否有家族遺傳可能性?

邱淳志醫師指出,高血脂的高危險族群包括糖尿病、甲狀腺功能異常、慢性腎臟病等病患。有些高血脂症有家族遺傳的可能性,很多高血脂症的病人,可能家族裡成員的膽固醇都有偏高的狀況;比較嚴重的狀況像同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Homozygous FH,HoFH)相當罕見,目前為政府公告之罕見疾病,患者的膽固醇濃度是一般人的4-6倍,低密度膽固醇可能高達500-1200 mg/dL,會大量增加動脈粥狀硬化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關於高血脂症常見的四大錯誤迷思

迷思一:血脂高,但身體沒有不舒服,就可以不接受治療或者停藥?

做完健康檢查,病友看到血脂指數的紅字,可能會想說:「我又沒有不舒服,應該沒關係吧!」這樣的觀念其實是有危險的,因為高血脂是影響全身的慢性疾病,長期高血脂會影響血管的健康,引發動脈硬化,導致腦部,心臟以及其他器官的傷害。

因此,即使病友們覺得目前自己沒有不舒服,還是得考慮治療。降低膽固醇是一個長期保護血管的方式,最好要和醫師合作以生活型態調整加上藥物積極的達到治療目標,而不是不管它,在身體埋下未來健康的未爆彈。
邱淳志醫師提醒道,心血管疾病有年輕化的趨勢,並不會因為年輕就不會生病,所以要及早治療這些危險因子,預防才是最好的治療。


迷思二:膽固醇降太低,會不會有副作用?

根據目前最新的臨床研究,某些壞膽固醇降得很低的患者,並沒有發生什麼特別的副作用。同時,根據英國倫敦帝國學院的研究發現,將病人的膽固醇降到跟新生兒的水平一樣時可以降低約1/3的心臟病發作,中風及其他致死性心臟病的風險。

另外有些先天遺傳基因缺陷的人,體內缺乏一種蛋白質PCSK9(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ilisin/kexin type 9),PCSK9與膽固醇的代謝有關。天生缺乏PCSK9的人,血中的膽固醇維持在很低的濃度,和一般人比較,這些膽固醇偏低的人未來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機會低很多,且他們並沒有因為膽固醇偏低造成內分泌的問題,一樣能結婚生子,並不會因為膽固醇過低就影響身體的機能。因為我們所謂的膽固醇降低,其實是血液中的膽固醇降低,不代表身體裡面不存在膽固醇,只是膽固醇被移到細胞裡運用,而不是留在血管中造成動脈硬化。


迷思三:美國修改飲食建議,不限制蛋黃的攝取,所以就能肆無忌憚地吃?

修改飲食建議不代表「吃東西就可以肆無忌憚」。邱淳志醫師進一步說明,體內膽固醇一部分來自飲食攝取,大部分是身體裡面自己合成。雖然日常飲食不是影響血中膽固醇最主要的因素,但假如吃了太多對健康有不良影響的食物,像是反式脂肪、紅肉、高溫油炸及燒烤的食物等等,不僅會影響膽固醇數值,像是血糖上升和其他的食品添加物也會增加其他疾病發生的危險。所以,別以為美國不限制蛋黃攝取後,飲食上就能不受限制地一直吃,平時還是要依照國民健康署的每日飲食指南的建議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以原型食物為主,避免過度加工的食品。


迷思四:膽固醇過高可以單靠飲食、運動,以及吃健康食品來控制?

很多病友在調整生活型態、吃健康食品之後,會發現膽固醇下降幅度仍有限。畢竟如果健康食品的降脂效果很好,它就會被當成「藥物」而不是「健康食品」。如經生活型態調整後膽固醇控制如未能達標,最好還是要根據醫師建議,適時服用藥物來改善自己的血脂狀況。

患者常詢問的「紅麴」,因紅麴菌素的結構類似他汀類藥物,通常不建議與降血脂藥物合併使用,以免產生交互作用及增加肌肉痠痛與無力等副作用的風險。
邱淳志醫師提醒,服用健康食品要特別留意,應先和醫師溝通和了解,以免花了錢,沒有促進健康,反而增加非預期的副作用,得不償失。
本圖文由「照護線上」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關心膽固醇,迷思要破解!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5會員
67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照護線上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台灣每年新增超過15,000名大腸直腸癌的患者,是不容忽視的疾病。陳鴻華醫師表示,大腸直腸癌與遺傳、環境以及飲食習習相關,國人喜好油炸、燒烤類食物,增加罹患腸癌的風險,這也是大腸直腸癌蟬聯11年癌症榜首的原因。 目前大腸直腸癌的治療方式包括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化學治療、標靶治療等,治療成效不錯。
我們的心臟每分每秒都賣力跳動,負責推動全身血液循環的重要任務,不難想像,當心臟功能變差無法推動足量血液維持身體所需就會造成「心臟衰竭」。病患最常見的症狀包括呼吸困難疲倦與下肢水腫。
在免疫風濕病裡,關節炎是常見的表現,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乾癬性關節炎等。
肺癌初期幾乎沒有症狀,因為肺部實質本身是沒有神經的,但當有肺部症狀產生時,多數患者癌細胞可能已有轉移。 常見的肺部症狀大多為咳嗽、咳血、胸痛或呼吸困難等,若腫瘤影響近端的氣管或支氣管,會導致咳嗽、咳血,如果侵犯肺部外圍的肋膜則會引起胸痛,肋膜積水會使患者呼吸困難。
炎熱的環境對心臟會有什麼影響?林韋丞醫師表示,在炎熱環境之下容易流汗,如果大量流汗沒有補充水分,會有脫水的現象,嚴重可能出現休克。而且大量流汗除了流失水分之外,也會流失電解質,導致電解質失衡。 對於本來就有心臟疾病的患者來說,處於炎熱的環境而大量流汗,會使得心跳加速增加心臟負擔容易產生心律不整
已有很多研究發現,營養不良的癌症病患接受治療的效果會比較差。王馨羚營養師表示,營養不良會讓患者的體力變差、降低治療效果及生活品質,以致病情惡化等問題。 王馨羚營養師指出,評估癌症病患的營養狀態時,除了營養攝取量之外,還會去了解營養攝取的種類,是否符合患者體態以及體重變化所需要的建議量
台灣每年新增超過15,000名大腸直腸癌的患者,是不容忽視的疾病。陳鴻華醫師表示,大腸直腸癌與遺傳、環境以及飲食習習相關,國人喜好油炸、燒烤類食物,增加罹患腸癌的風險,這也是大腸直腸癌蟬聯11年癌症榜首的原因。 目前大腸直腸癌的治療方式包括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化學治療、標靶治療等,治療成效不錯。
我們的心臟每分每秒都賣力跳動,負責推動全身血液循環的重要任務,不難想像,當心臟功能變差無法推動足量血液維持身體所需就會造成「心臟衰竭」。病患最常見的症狀包括呼吸困難疲倦與下肢水腫。
在免疫風濕病裡,關節炎是常見的表現,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乾癬性關節炎等。
肺癌初期幾乎沒有症狀,因為肺部實質本身是沒有神經的,但當有肺部症狀產生時,多數患者癌細胞可能已有轉移。 常見的肺部症狀大多為咳嗽、咳血、胸痛或呼吸困難等,若腫瘤影響近端的氣管或支氣管,會導致咳嗽、咳血,如果侵犯肺部外圍的肋膜則會引起胸痛,肋膜積水會使患者呼吸困難。
炎熱的環境對心臟會有什麼影響?林韋丞醫師表示,在炎熱環境之下容易流汗,如果大量流汗沒有補充水分,會有脫水的現象,嚴重可能出現休克。而且大量流汗除了流失水分之外,也會流失電解質,導致電解質失衡。 對於本來就有心臟疾病的患者來說,處於炎熱的環境而大量流汗,會使得心跳加速增加心臟負擔容易產生心律不整
已有很多研究發現,營養不良的癌症病患接受治療的效果會比較差。王馨羚營養師表示,營養不良會讓患者的體力變差、降低治療效果及生活品質,以致病情惡化等問題。 王馨羚營養師指出,評估癌症病患的營養狀態時,除了營養攝取量之外,還會去了解營養攝取的種類,是否符合患者體態以及體重變化所需要的建議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降低膽固醇新療法:超越史他汀 🔴 第一部分:認識低密度脂蛋白(LDL)和心血管疾病風險 LDL 膽固醇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風險因子,長期暴露於高濃度 LDL 會顯著增加心血管事件風險。 除了傳統的風險因子外,家族史、亞臨床動脈粥樣硬化(例如冠狀動脈鈣化積分)也是評估心血管風險的重要指標。
降低膽固醇:及早介入,聯合治療 一、膽固醇:隱形殺手 🟢 全球每年有 8000 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而動脈粥樣硬化是罪魁禍首。 🔴 令人擔憂的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過程十分隱蔽,從我們十歲左右就開始了,卻往往在發病時才被察覺。 二、破解膽固醇的秘密 🟢 膽固醇會透過三種脂蛋白
心血管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新思維 前言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傳統上,我們專注於治療高膽固醇血症,但這並不能完全解決問題。我們需要將心血管疾病視為一種終生疾病,並採取積極的預防措施。 動脈粥狀硬化的形成 動脈粥狀硬化是膽固醇在血管壁中積累的結果,它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受到基因、風險因
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再認識:從風險標記到治療目標 HDL的基礎認知與功能 🔴 傳統觀點: 被稱為「好的膽固醇」 每升高1mg/dL,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2-3% 與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風險呈反比 HDL的生物學功能 🔵 關鍵作用: 促進膽固醇逆向運輸 改善內
謝謝病人的素食炒飯 謝謝護理師蛋撻 ------------------ 膽固醇過高 標準: 總膽固醇低於200mg/dL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高於或等於35mg/dL;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低於130mg/dL。 膽固醇過高有哪些危險? 膽固醇過高
Thumbnail
研究指出,木糖醇(一種糖醇)的使用可能會增加心臟病發作、中風和其他心血管事件的風險。此篇文章深入探討了木糖醇的概述、對心血管風險的影響、相關研究的細節,以及專家對此的意見和建議。
Thumbnail
高血脂的日常保健 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逐漸成為現代社會中高齡長者常見的文明病,常常在聽長者在討論,要吃什麼才可以降膽固醇。上個月去幫長照2.0據點的指導員上課,整理了2022台灣血脂肪治療指引裡面,我覺得最有趣的表格。 我碩士做的研究就是健康促進行為,所以對這些所謂行為對慢性病的幫助,很有
Thumbnail
「膽固醇」是身體組成所必須,能夠幫助細胞維持正常、生成賀爾蒙和維生素等。「膽固醇」有兩個主要的來源:其一是由人體肝臟自行製造;另外是透過肉類或乳製品等來源取得。「膽固醇」可以分為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兩類,透過血液的循環遍及全身,影響健康。低密度脂蛋白是對身體有害的膽固醇
Thumbnail
若欲降低高膽固醇水平,除了依賴藥物治療外,調整生活方式也是相當重要的。今天介紹8種降低膽固醇妙方,可有助於改善高膽固醇水平。
Thumbnail
52歲大媽因高血脂突然離世,引發社會關注。高血脂是現代人常見的健康問題,由於飲食習慣及生活方式等因素導致。醫生特別提醒,高血脂患者應避免過量攝取某些堅果,以免加重病情。 首先,需要了解高血脂的基本知識。高血脂指的是血液中膽固醇或三酸甘油脂含量過高,這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日常生活中,透過合理飲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降低膽固醇新療法:超越史他汀 🔴 第一部分:認識低密度脂蛋白(LDL)和心血管疾病風險 LDL 膽固醇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風險因子,長期暴露於高濃度 LDL 會顯著增加心血管事件風險。 除了傳統的風險因子外,家族史、亞臨床動脈粥樣硬化(例如冠狀動脈鈣化積分)也是評估心血管風險的重要指標。
降低膽固醇:及早介入,聯合治療 一、膽固醇:隱形殺手 🟢 全球每年有 8000 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而動脈粥樣硬化是罪魁禍首。 🔴 令人擔憂的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過程十分隱蔽,從我們十歲左右就開始了,卻往往在發病時才被察覺。 二、破解膽固醇的秘密 🟢 膽固醇會透過三種脂蛋白
心血管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新思維 前言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傳統上,我們專注於治療高膽固醇血症,但這並不能完全解決問題。我們需要將心血管疾病視為一種終生疾病,並採取積極的預防措施。 動脈粥狀硬化的形成 動脈粥狀硬化是膽固醇在血管壁中積累的結果,它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受到基因、風險因
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再認識:從風險標記到治療目標 HDL的基礎認知與功能 🔴 傳統觀點: 被稱為「好的膽固醇」 每升高1mg/dL,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2-3% 與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風險呈反比 HDL的生物學功能 🔵 關鍵作用: 促進膽固醇逆向運輸 改善內
謝謝病人的素食炒飯 謝謝護理師蛋撻 ------------------ 膽固醇過高 標準: 總膽固醇低於200mg/dL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高於或等於35mg/dL;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低於130mg/dL。 膽固醇過高有哪些危險? 膽固醇過高
Thumbnail
研究指出,木糖醇(一種糖醇)的使用可能會增加心臟病發作、中風和其他心血管事件的風險。此篇文章深入探討了木糖醇的概述、對心血管風險的影響、相關研究的細節,以及專家對此的意見和建議。
Thumbnail
高血脂的日常保健 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逐漸成為現代社會中高齡長者常見的文明病,常常在聽長者在討論,要吃什麼才可以降膽固醇。上個月去幫長照2.0據點的指導員上課,整理了2022台灣血脂肪治療指引裡面,我覺得最有趣的表格。 我碩士做的研究就是健康促進行為,所以對這些所謂行為對慢性病的幫助,很有
Thumbnail
「膽固醇」是身體組成所必須,能夠幫助細胞維持正常、生成賀爾蒙和維生素等。「膽固醇」有兩個主要的來源:其一是由人體肝臟自行製造;另外是透過肉類或乳製品等來源取得。「膽固醇」可以分為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兩類,透過血液的循環遍及全身,影響健康。低密度脂蛋白是對身體有害的膽固醇
Thumbnail
若欲降低高膽固醇水平,除了依賴藥物治療外,調整生活方式也是相當重要的。今天介紹8種降低膽固醇妙方,可有助於改善高膽固醇水平。
Thumbnail
52歲大媽因高血脂突然離世,引發社會關注。高血脂是現代人常見的健康問題,由於飲食習慣及生活方式等因素導致。醫生特別提醒,高血脂患者應避免過量攝取某些堅果,以免加重病情。 首先,需要了解高血脂的基本知識。高血脂指的是血液中膽固醇或三酸甘油脂含量過高,這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日常生活中,透過合理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