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02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將自我線上化|心理諮商從校園工作到市場機制的轉化與反思


透過心理諮商的服務,達到什麼效益?

  有次,我與一位專職股票當沖的夥伴B一同工作,他苦於糾結自己凹桿和過度交易的現象,但即使知道自己有這個傾向,但仍然無法改善。當沖的壓力也讓他發展出強烈的身心症狀。我透過行為評估、觀察與衡鑑,在幾次的工作時間試著去減緩這些現象。也不是沒有用,但結束的那天對方給了我真誠的回饋:我希望能有機會更深入地與你探討做決定的歷程,但你不夠瞭解,而無法參與,我是有好過一點,也有覺察,但這並沒有真的幫助我解決「我的問題」。
  很顯然我的概念化跟工作方向或許是設錯方向,我希望透過改善他不良的生活與工作習慣,來減緩他在做決策時候的衝動行為;而他也告訴我,不是沒有用,只是他不認為這樣的收穫值得他付出每周一小時的時間,並為這一個小時的談話買單,他希望能夠解決凹桿與過度交易的衝動,就算他把牙齒指甲啃光光,他仍然可以去找美甲師做光療跟泡茶,而不是找我。
  這仍讓我有一層警惕:比起我們習慣處理的主題,有優先級更高的事項。待在舒適圈的時間太長,我已經脫離生活,也脫離市場太久了。
Image by svklimkin from Pixabay
Image by svklimkin from Pixabay

我缺少的只是專業能力? 

  也不是沒有效果,但總有失望的地方,為什麼我學了半天,卻沒有解決生活上的問題?心理諮商的訓練,需要碩士畢業,完成論文與實習,並通過國家考試取得證照,將近三到四年的時間,如果跟我一樣,從大學開始念,那我已經在這個領域浸泡八年了。面對這樣龐大的沉默成本,我必須思考,我缺的真的只是專業能力嗎?我繼續進修,真的就能解決問題嗎、擺脫在生存邊緣掙扎地惡性循環嗎?顯然不是。
  我想:我面臨的不只是專業能力的深度,更是我們的服務對生活與市場的適應不良。個別諮商單次1600,每周一次,六到八次為一個session,但如果不能解決問題,我這12800拿去吃喝玩樂,真的是人之常情。我的服務並非不可取代,甚至有更好的替代選項,如同夥伴B的回饋所透露的:你的服務不值這個價錢。

問題是什麼?

缺少一個轉化的過程。
  我也不懂為什麼我們一同看到行為模式的因果,卻無法阻止它繼續發生?所以我也嘗試自己去了解投資人所需的專業知識。
  半年後我們又再聊到這件事:
  「其實就就是玩的部位太大 心態不穩抱不好,但又享受賭博的刺激感,同時慢慢的開始害怕自己錯過機會,反而不當決策在該砍單的時候選擇攤平或凹桿,但又因為腦衝帶來的不良後果開始自我懷疑跟厭惡。」我說。
  「沒錯,充滿了人性的痛苦,其實也不是什麼高深的學問。」B回道。
  此時的B已經找了份正職工作上班去了,笑笑地說,但眼神深邃。
  「投資的本質就是賭。」B沉默了一陣子說道。
  我也不知道是否真是如此?要這麼說似乎也沒有錯,本來就沒有穩賺的,當沖這種刀口舔血般的生活,許多人平均有三四成的勝率就敢拚搏,也確實有賺到錢,只是後來又輸回去了;也有些人一筆錢卡在股市裡,等一個機會,像北漂的遊子,看是否哪天能夠翻身。投機與投資都能賺錢,在資本主義的結構裡,這麼說也不能說錯,但也不完全是。那差別在哪裡?我想著古老的俗語:「僥倖錢,失德了;冤枉錢,跋輸筊」(Hiau-hīng-tsînn, sit-tik liáu, uan-óng-tsînn, pua̍h-su kiáu.,意旨不義之財,怎麼來就怎麼去)。我想了想,轉換了一種語言來回應B只專注結果的僥倖,同時忽略過程對自我的影響:
  「那你就是賭徒,不是投資人。」
  故事到這裡,我一面發現,我實在是很重視自我認同的一方;而另一方面,我也比較能安心地肯定,心理諮商的訓練是有用的,確實能夠幫助到人。但直接生搬硬套是不行的,當我們走出諮商室、穿過各種曖昧的隱喻等魔幻寫實的世界,希望能夠應用心理學來改善現實世界的生活,那我們很需要一個轉化的過程,讓我們連接內在豐富的心理世界,與外在或主觀或客觀、或二元或多元的生活世界論述,並在其中找到能夠發揮的位置與方式。在我的故事裡,我缺少的是一座橋樑,讓我能使用更貼切的詞彙,來描述現象,而不只是專業能力等技術層面的不足。

從零開始的創造,將「自我」線上化

  我想,心理學、心理諮商,還是我的主要知識體系,但不可否認的,我們花了非常長的時間投入專業學習,經驗的累積圍成一個舒適的邊界,我劃地自限的以為,只有這是我們的領域,但這次的事件讓我明白不是,只是我需要再找到「連結的橋樑」
將自身的內容轉化成線上的模樣 【Image by 愚木混株 Cdd20 from Pixabay】
  投入線上工作似乎是不錯的嘗試,自疫情後這兩年來,線上工作的能力逐漸被重視。直接把面對面時工作的方法挪用仍然會有水土不服的問題,要克服此事,仍得實打實地下苦功。
  從哪裡開始?書寫是我最先開始的嘗試,一方面,這些書寫可以跨時間、空間的累積下來;一方面我可以試著整理自身的知識體系,並大量練習這個世代的生活技能,督促自我成長;我把這個累積的過程稱作:自我線上化,將自身的專業轉化為線上的各種創作,這些創作是自身的積累、是梳理、是廣告、是作品、也可能會是服務或產品。
  將自我線上化的重要性逐漸提高這需要時間來逐漸發展差異這些都無法即刻變現,但做這些的目的也不是為了賺錢,而是做為日後行動化的準備。
心理諮商是有用的,也確實能夠幫助到人,但直接生搬硬套是不行的,當我們走出諮商室、穿過各種曖昧隱喻等魔幻寫實的世界,希望能夠應用心理學來改善現實世界的生活時,我們就很需要一個轉化的過程,讓我們連接內在豐富的心理世界,與外在或主觀或客觀、或二元或多元的生活世界論述,並在其中找到能夠發揮的位置與方式。

 我是星子,歡迎與我分享您的感受與反思,我都會看,害羞的話也可以寄信給我就是了。歡迎追蹤、訂閱、分享、自由打賞(請量力而為)。
文章授權請洽:relyonmeqq@gmail.com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