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同理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這篇要聊聊的主題是有關於同理心
維基百科定義同理心:
人們賦予同理心的定義是從他人的人生經歷中理解或感受他人正在經歷的事情的能力,也就是運用自己的理解力與想像力,嘗試將自己置於他人處境或所在位置的能力。
文章的開始,同理心這個詞在現今社會似乎常被拿出來貼標籤,有時候不小心就脫口而出,但仔細去思考才發現,我或許還尚未完全理解到同理心的含意。
所以,以下若我討論到的跟你的認知很不一樣,那麼還請多多包涵....
每個人身上都具有同理能力,只是不同方面。完全取決於你用什麼角度與定義去看待這件事。
我發現多數人所謂的同理心大多用在"似乎被大眾認為必須被同情的地方",
例如一個人很可憐,必須得同情他的遭遇,否則如果你用著中立的角度陳述對方的經歷,將很容易被冠上"你很沒有同理心、無情"的標籤。但嚴格說起來,同理跟同情並非是同一件事,但卻時常被拿來相提並論甚至混為一談。
我因為冷靜的外表下,時常會被人們誤解是個非常冷都的人。
所以從小到大不免偶爾會被評論指教是個沒有同理心的人。
有一次,友人評論我對於某件事沒有同理心並規勸我應該要有多點同理心。
聽到後我內心對於這樣評論感到有點不舒服,一方面是我認為自己是有同理心的,只是跟他同理的方面不太一樣而已;另一方面可能是我對於沒有同理心下了負面的定義,更深層的心理層面是,那時的我無法接受自己是不完美的。
對於友人跟我分享的這個事件,因為在這方面我的個性與他不太一樣,所以我實在無法非常好的換位思考,想像用對方個性應該會有什麼樣的感受來反應,
最後我保持中立,沒有特別的看法,因為我清楚地知道這並非我的課題,所以我沒有特別情緒。
但或許因為我的態度讓對方產生誤解,導至於產生了一些分歧。
人們時常會因為自己的情緒或立場,認為每個人都該跟自己一樣,
所以一旦發現有人跟自己的情緒反應不一樣,激進的人甚至會直接批判。
我因為感到好奇還因此去研究了同理心到底是什麼,找到許多相關訊息,大多詮釋這詞彙是關於換位思考的能力。
當時我想著:
"但說到底我也不是對方,即使我盡我所能,但直到我成為對方,我們也不太可能做到全然換位思考不是嗎?
所以即使我換位思考了,其實也只是我用對方應該是以怎麼樣的心態去揣摩,說到底還是自己的視角啊~"
這就好比如果一個不太執著於愛情的人,這樣的人可能會很難全然的同理並且理解對愛情執著到傷害自己的人。只能盡可能模擬,但畢竟我們還是無法全然成為對方。
過了一陣子,某天,這位友人跟我抱怨,他去銀行辦事,但對於服務人員的例行公事回覆讓他感到不耐煩甚至有些動怒,所以他便不是很客氣地對待服務人員。
我雖然沒有從事過服務業、銀行人員相似性質工作的經驗,但不知何故,在此時我是能夠理解並且感同身受他們有自身的難處,
時常我們以局外人的眼光都會覺得你怎麼做就好啦?但等到我們自己身處該位,才發現原來那些自己原本以為的風涼話並沒有預想中這麼簡單。
在我跟朋友分享我的看法,頓時間我意識到:同理心每個人都有的,差別只在於不同事件與情境所產生的同理心而已。基於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下,隨著環境背景與個性鋪陳等等差異的不同。
如上述例子,可能今天曾擔任過相似類型職位的人,他們能完全同理這樣的情境;但今天若從來沒想過每個職位都有自己難處的人,他們便很難同理這樣的情境。
而對於這樣情境無法產生良好同理心的人只能以自己的角度,
因為他們真心無法理解每個職位都有自己的難處,直到他們的人生有機會體驗到相似情境為止。
接下來要舉的另一個例子是關於對死亡的態度,
幾年前我親近的人過世,在他過世不久後,不知何故,我總可以感受到他並未離開,只是以不一樣的存在方式陪伴在我身邊。
我不是個可以看見靈體的人,但只要我想起他,仍舊可以感受到對方一直都存在,只是不是以人類能夠理解的物質型態的方式存在。
而我也相信人死後只是從物質型態轉為非物質型態的精神體,至於為什麼會相信,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所以對我而言,一個人的過世猶如跟朋友結束了這場見面,但你知道很快我們彼此又會再相見的那種感覺。
而在我親人過世後,我並沒有感到太悲傷,若感到悲傷大多都是因為不小心共情到周圍人的情緒,
讓我感到印象深刻的是,在我的親人去世的前兩年,
每當友人們提及到我那位親人,我輕描淡寫的帶過他過世了,他們便會非常緊張地試圖安慰我或做些什麼。
我感激他們,隨後總是會感到對方尷尬地想要對於這樣的處境硬是擠出幾句話時,通常我會告訴他們謝謝,但我真的沒關係。
曾經有些人會告訴我,叫我不要故作堅強,親近的人過世能夠這麼快振作起來是不可能的!
然後告訴我應該表現哀傷或者鼓勵我哀傷是沒關係的,有些人不認同我的情緒甚至直接批判我的態度是冷血的。
寫到這,突然想起一個靈媒作家 Ruowen Huang 在她的影片中曾經說過一段話,因為體質的關係,她從小一直是看的到靈體的,所以即使她身邊的人或動物往生之後,其實她還是一直看的到祂們。
這讓她並不是很能理解從小為什麼大人在葬禮上看起來如此悲傷難過,但看在她眼裡那些往生的人一直都在旁邊啊!
而其實這個天賦是每個人與身俱來的,對於知曉人是精神體存在而非物質身體,而死後的人的精神體仍舊可以隨傳隨到,
只是隨著我們長大成人,接受了各式各樣的限制信念教育、集體意識的洗禮,漸漸地只有少數人沒有被關起這樣的天賦。
不過拉回正題,這篇主要討論的是關於同理心而非死亡,
以上述的例子來說,對方試圖用自己理解的角度來同理你,但認知到你的情緒與發生相似情境的自己很不一樣。偶爾人們會做一些口語上的批判,例如冷血、無情等等...
但對於這樣的評判似乎有點過於主觀,因為畢竟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無法干涉別人如何評價自己,但我們可以選擇是否接收,以及以身作則。
當認知到同理心來自於換位思考的能力,但終究我們無法全然的做到跟對方一模一樣的思維方式,所以如果對方的情緒反應跟自己不同,不評論也不批評,理解並且同理對方有自己的觀點。
最後,感謝你的閱讀,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到你
如果以上內容與我分享的觀點有疏漏或者與你的認知解讀不同也請多多包涵,選擇讓你感到最舒服的觀點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也歡迎訂閱追蹤,如果你從我分享的內容中受益希望能給予能量回饋或想支持我的創作,
歡迎隨喜打賞,祝福大家❤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3會員
106內容數
歡迎來到我的沙龍,平台主要紀錄我致力於身心靈領域至今所體悟到的人生哲理以及分享我的洞見,將這些豐沛的思想轉化為文字創作。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Intern Human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篇要探討的意識能量層級並非要讓我們拿著這個量尺去衡量別人,當人在某個意識能量層級時,會很難看見所在層級以外的觀點。如果當我們意識到這點,每個人都有自己所在的意識能量層級,或許我們就能更不受他人影響以及理解他們,別人如何看待自己的看法,抑或者當我們面臨到自己的看法不被認同,也就沒那麼重要了。
隨著覺醒時代的來臨,網路上關於這些詞彙的解釋有很多靈性分享者都分享過, 但既然你有緣點進來,想必或許我的說法是比較能夠被你所理解的。 我們總會看進去或自然而然就會吸引到那些我們比較容易理解的訊息來到實相,幫助我們理解進而學到。
這篇想討論有關於能量層面上的:你給出什麼,你就獲得什麼 每個人如果都把自己最好的那個事物分享出去,那麼每個人也都會得到各種很好的感覺, 而最終自己分享出去的好事,也會回到自己身上。反之也是如此。
這篇要聊的主題是關於外在環境即是內在的投射 如果你已經開始對靈性成長、身心靈、心理學、哲學等等領域感到有興趣, 那麼再來或許你會時常聽到:外在實相即是內在投射。 白話一點就是:漸漸地你會意識到從你眼睛睜開的那一刻起, 所有你看到的、體驗到的,都來自於你內在狀態的投射。 「我潛意識都相信了什麼?」
這本書我沒有要很認真的討論在講什麼,我只會分享幾段讓我比較有感觸且喜歡的觀點, 書裡面由於每個章節的論點會互相穿插,所以雖然每一夜看似有主題, 但由於書裡面大多都是以聊天的方式進行,有時候對話會再接續到前面所提及到的概念。 文章為我讀後覺得有幾段比較有感觸有些心得的片段。
這本書是在我的靈性初期所閱讀的,但對於我心靈成長方面滿大的, 至今很多我的人生哲理也是沿用這本書所傳達的觀點, 也因為這本書的一些觀點,讓我在人生當中省去很多心理上不必要的多管閒事, 還是很推薦大家可以去找原書來閱讀。 在討論這本書之前,先分享我對於這本書的看法吧!
這篇要探討的意識能量層級並非要讓我們拿著這個量尺去衡量別人,當人在某個意識能量層級時,會很難看見所在層級以外的觀點。如果當我們意識到這點,每個人都有自己所在的意識能量層級,或許我們就能更不受他人影響以及理解他們,別人如何看待自己的看法,抑或者當我們面臨到自己的看法不被認同,也就沒那麼重要了。
隨著覺醒時代的來臨,網路上關於這些詞彙的解釋有很多靈性分享者都分享過, 但既然你有緣點進來,想必或許我的說法是比較能夠被你所理解的。 我們總會看進去或自然而然就會吸引到那些我們比較容易理解的訊息來到實相,幫助我們理解進而學到。
這篇想討論有關於能量層面上的:你給出什麼,你就獲得什麼 每個人如果都把自己最好的那個事物分享出去,那麼每個人也都會得到各種很好的感覺, 而最終自己分享出去的好事,也會回到自己身上。反之也是如此。
這篇要聊的主題是關於外在環境即是內在的投射 如果你已經開始對靈性成長、身心靈、心理學、哲學等等領域感到有興趣, 那麼再來或許你會時常聽到:外在實相即是內在投射。 白話一點就是:漸漸地你會意識到從你眼睛睜開的那一刻起, 所有你看到的、體驗到的,都來自於你內在狀態的投射。 「我潛意識都相信了什麼?」
這本書我沒有要很認真的討論在講什麼,我只會分享幾段讓我比較有感觸且喜歡的觀點, 書裡面由於每個章節的論點會互相穿插,所以雖然每一夜看似有主題, 但由於書裡面大多都是以聊天的方式進行,有時候對話會再接續到前面所提及到的概念。 文章為我讀後覺得有幾段比較有感觸有些心得的片段。
這本書是在我的靈性初期所閱讀的,但對於我心靈成長方面滿大的, 至今很多我的人生哲理也是沿用這本書所傳達的觀點, 也因為這本書的一些觀點,讓我在人生當中省去很多心理上不必要的多管閒事, 還是很推薦大家可以去找原書來閱讀。 在討論這本書之前,先分享我對於這本書的看法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只要告訴對方: "我覺得你缺乏同理心." 缺乏同理心的人會說: "我很有同理心啊." 具有同理心的人會問: "為什麼你覺得我缺乏同理心?"
Thumbnail
職場中團隊建立及融洽的氛圍非常重要,先前有看到網友想了解同理心相關內容,以下就其定義、提出的學者、運用時機、運用策略、同理心相關的書籍清單整理如下:希望對大家的職場工作、人際相處有所幫助。 一、同理心的定義: 同理心(Empathy)是指理解和感受他人情感、處境的能力,並能夠站在他人的角度看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同理與同情有著本質上的差異。同理是理解並感受他人的情感,而同情則是對他人的困境表示憐憫。簡單的安慰話語往往無法真正幫助對方脫離困境,反而需要用心站在對方的立場,感受並陪伴其情感,才能提供真正的支持。
同理心是在人際關係中非常重要的品質,但要做到完全同理對方並不容易。然而,相對客觀已經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文章討論了對於不同觀點的看法,以及避免固執己見和尊重彼此的重要性。
Thumbnail
同理心是指能理解和感受他人的情緒、想法和經歷的一種能力。 在人際交往中若能展現同理心,可促進更深層次的理解和信任。 以下是一些展現同理心的方法: 展現同理心需要時間和練習,但它可以極大地改善人際關係,增強彼此間的理解和信任。 全神貫注:將注意力集中在對方的言語和非言語溝通上。 眼神接觸:保
Thumbnail
我們有時候是不是對自己以外的人太過嚴苛?還是因為對自己夠狠,所以對他人也這般。 到底是自己的心太軟還是真的對別人過於嚴苛我分不清楚,只是知道心裡總是有個聲音不斷地在拉扯,告訴自己應該這樣不應該那樣。 或許也只是自己的同情心作祟。在很多人眼裡,同情心這樣的特質可以能並列於善,但同情心對我來說是一個
Thumbnail
正文開始前,我們先大致了解一下「同情心」跟「同理心 」。 我所理解的同情心是比較被動地站在自己的角度來看待別人的感受;而同理心是比較積極的、把自己放在別人的位置來理解當事人的感受。 較常見的同理分三種,認知層面、情感層面,還有身體感受層面。當然還有對同理更詳細的分類與解說,我們先用這三種
Thumbnail
昨天的小團體大家一起練習「同理心」非常好玩,從演戲之中體驗個案的立場、觀點、心境和邏輯,再轉換成輔導員的視角,依據不同的角色給予 「同理心」 ,剛開始看 「同理心」這三個字,大部分的人會覺得相對容易,但實際進入輔導歷程中,那些自身的價值觀、習性.、想法,難免會有和個案的三觀有衝突,例如說:面對一個家
Thumbnail
談同理心,透過化繁為簡的方式,分享對於進入「解決問題」模式的認識及實際運用方法。文章中以具體例子舉出在溝通過程中,如何運用同理心來幫助對方得到支持與認同。同時分享了在溝通中的「一個動作兩個反應」的操作心法,並提供了對話範例,讓讀者更容易理解同理心的應用。
Thumbnail
最近常在課程中分享同理心,每個階段對於「同理心」這三個字,都會有不同的解釋與收穫。我就以化繁為簡的方式,來跟大家分享這階段對於「同理心」的認識吧!在與朋友對話,或是跟同事討論事情時,我們的習慣都是馬上進入「解決問題」。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只要告訴對方: "我覺得你缺乏同理心." 缺乏同理心的人會說: "我很有同理心啊." 具有同理心的人會問: "為什麼你覺得我缺乏同理心?"
Thumbnail
職場中團隊建立及融洽的氛圍非常重要,先前有看到網友想了解同理心相關內容,以下就其定義、提出的學者、運用時機、運用策略、同理心相關的書籍清單整理如下:希望對大家的職場工作、人際相處有所幫助。 一、同理心的定義: 同理心(Empathy)是指理解和感受他人情感、處境的能力,並能夠站在他人的角度看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同理與同情有著本質上的差異。同理是理解並感受他人的情感,而同情則是對他人的困境表示憐憫。簡單的安慰話語往往無法真正幫助對方脫離困境,反而需要用心站在對方的立場,感受並陪伴其情感,才能提供真正的支持。
同理心是在人際關係中非常重要的品質,但要做到完全同理對方並不容易。然而,相對客觀已經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文章討論了對於不同觀點的看法,以及避免固執己見和尊重彼此的重要性。
Thumbnail
同理心是指能理解和感受他人的情緒、想法和經歷的一種能力。 在人際交往中若能展現同理心,可促進更深層次的理解和信任。 以下是一些展現同理心的方法: 展現同理心需要時間和練習,但它可以極大地改善人際關係,增強彼此間的理解和信任。 全神貫注:將注意力集中在對方的言語和非言語溝通上。 眼神接觸:保
Thumbnail
我們有時候是不是對自己以外的人太過嚴苛?還是因為對自己夠狠,所以對他人也這般。 到底是自己的心太軟還是真的對別人過於嚴苛我分不清楚,只是知道心裡總是有個聲音不斷地在拉扯,告訴自己應該這樣不應該那樣。 或許也只是自己的同情心作祟。在很多人眼裡,同情心這樣的特質可以能並列於善,但同情心對我來說是一個
Thumbnail
正文開始前,我們先大致了解一下「同情心」跟「同理心 」。 我所理解的同情心是比較被動地站在自己的角度來看待別人的感受;而同理心是比較積極的、把自己放在別人的位置來理解當事人的感受。 較常見的同理分三種,認知層面、情感層面,還有身體感受層面。當然還有對同理更詳細的分類與解說,我們先用這三種
Thumbnail
昨天的小團體大家一起練習「同理心」非常好玩,從演戲之中體驗個案的立場、觀點、心境和邏輯,再轉換成輔導員的視角,依據不同的角色給予 「同理心」 ,剛開始看 「同理心」這三個字,大部分的人會覺得相對容易,但實際進入輔導歷程中,那些自身的價值觀、習性.、想法,難免會有和個案的三觀有衝突,例如說:面對一個家
Thumbnail
談同理心,透過化繁為簡的方式,分享對於進入「解決問題」模式的認識及實際運用方法。文章中以具體例子舉出在溝通過程中,如何運用同理心來幫助對方得到支持與認同。同時分享了在溝通中的「一個動作兩個反應」的操作心法,並提供了對話範例,讓讀者更容易理解同理心的應用。
Thumbnail
最近常在課程中分享同理心,每個階段對於「同理心」這三個字,都會有不同的解釋與收穫。我就以化繁為簡的方式,來跟大家分享這階段對於「同理心」的認識吧!在與朋友對話,或是跟同事討論事情時,我們的習慣都是馬上進入「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