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是什麼?與共感和同情的差異與關係

2021/06/12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上篇有提到同理傾聽的做法,歡迎來看

一、同理心是什麼?

同理心Empathy:亦稱為共情或換位思考,是理性與感性交織的能力,是主動地去瞭解對方實際情況再去感受,能夠察覺對方真正的情緒和處境,並用對方實際的狀態去思考和感受,並不隨意插手他人課題。
同理心是一種能力,而同理是一種行動,意思是你具備同理心,但你可以不使用在他人身上。

同理並不簡單,我們用三個步驟去具體描述:

1. 同理傾聽(感受)
你要專注地傾聽、放下自己的主觀判斷,並感受他人的情緒起伏,觀察對方的身體語言,並試著組織他們的故事,所以,我才會形容,理性與感性的交織,感性接受情感資訊,理性組織並理解故事。
2. 同理表達(詢問):
表達:用你最真誠的感受,並表達給對方,給予回饋,這些舉動可能是你發自內心的點頭、或是專注帶有自己感受的凝視,你的一舉一動都是表達的細節,這些細節都影響著關係的近或遠。
詢問:進而找到你好奇的對方的故事的下一步,並深入對方的意識冰山,不帶偏見提問,以開放式的問題,會讓對方感受到,你是真誠、好奇並帶著尊重的想要知道對方的故事。
3. 換位思考
用對方的立場思考,上面兩個步驟,會讓你得到對方更完整的資訊,包含了:動機、認知、價值觀、感受和情緒,具備足夠的資訊,我們才能真實的做到換位思考,真正的達到同理。
Ti傾向內思考、Fe傾向外表達感受、Te換位思考

心法

在使用同理心,內心要保持著:好奇、尊重、接受真實,你要學著尊重他人獨特的生命經驗,你接納了他人真正的感受,而非否定他人。
很忌諱去擅自定義他人的情緒和感受,那就會加入了自身的觀點,破壞對方的故事的獨特性,插手了對方的課題。
讓自己的感受與他人同步,又不能過度情緒化且保持理性,你是陪伴而非當事人,不需要隨著他人一同陷入情緒泥沼,你所做的是陪伴和溝通,而非指導。
­放下主觀期待,正視他人的真實,了解彼此的差異,我覺得這正是同理心很美妙的地方。

二、人們對同理心的誤解

同理心不是一種只存在諮商室空間的東西,他是每段關係中最有力的連結,他讓人不需要過多的猜測,讓溝通回到最純粹的本質,每個人的表現方式都不同,不是說一定都要做到像大家期待的諮商師那樣溫柔同理,諮商師的靈魂拷問也是種同理。
這也是我在這幾年,隨著學習逐漸把這項工具深化,我們除了練習與他人的連結,最重要的是與自己連結,學習同理傾聽自己,並學著同理表達,讓自己與自己的關係更好,我認為是練習同理心的第一步,也是不斷自我提升的好方法。
同理心是創造親密關係的重要因素,但卻常受到誤解、錯誤地詮釋,甚至被許多真正需要他的人忽略。《同理心的力量》
隨著高敏感、內向、共感,這三個名詞不斷地出現,很多書籍都會直接定義為高敏感、內向者和共感就是比較有同理心的一群人。
我覺得這真的是很大的誤會,難道不是高敏感、內向和共感的人就沒有同理心,我真的不這樣認為。
同理心就是個工具,純粹看我們怎麼用,他沒有好壞之分,甚至壞人是用在做壞事情,洞悉受害者的行為舉止及動機,趁虛而入,政治人物洞悉選民的心態,進而操弄選民的情緒,這都是同理心的應用。
同理心也常常被誤高敏感、內向、共感和同情,這三者有所連結,但並非同一個東西。

名詞解釋

共感Empath 跟同理心Empathy是一樣單字。共感人會受他人的能量影響,他們能夠感知旁人的各種思緒與感覺,願望、夢想、渴求、心情、痛楚。共感人也會察覺身邊的人有什麼動機與企圖。身為共感人,你會感覺到他人的情緒,而且常承擔那些情緒。比如,靠近某個人的時候,突然感到情緒起伏,或是身體瞬間產生變化。共感人是生命的傾聽者,思想深刻,也擅於解決問題。(引自:eggshellconsulting)
不是每個人的共感都非常敏銳,感受很強的佼佼者的確就是共感人,他們有敏銳直覺可以觸及他人的感受、情緒和動機,但共感的感受,也不是全然的對方的真實,依舊需要透過溝通對話來增加資訊。
同情心Sympathy:與同理心相同的是會用到我們的感性,但同情缺乏了換位思考上,加上了主觀的判斷,主要用自己的經驗去判定對方的狀況和感受,是以自己為主的感受。 (並沒有不好,但要小心侵犯別人界線)
例如:看到別人的受傷,就會替他人感到難過,腦中會替他們設定了他們的處境,甚至暗自替對方想出了很多辦法來解困。
可能會出現對方其實不難過,你卻認為對方很難過,讓對方無法真正地被感同身受,用過頭的正面能量來照亮他人,但對於真正的溝通實際上並無幫助,儘管會覺得你很善良,但內心會讓他人覺得你太自以為是,不尊重自己的真實感受,反而加深兩人之間的隔閡。
但正面來說,如果對方感受到你為他好的感受,只要動機是良善且尊重的,同情並沒有不好。
我之所以說,共感並非同理心,是因為我認為共感人依舊會同情而非同理,如果說共感者接受到資訊,但用自己的經驗去詮釋,那就會成為同情。這也是我想要去區分這兩者的差異,不然就讓那些沒有共感的人,認為共感就是同理心,那如果我沒有共感,我就沒有同理心,這是不對的。
這也是這些「大眾心理學」,缺乏驗證、或是缺乏明確的思辨和定義,造成的問題,我們這些二創的分享者,可能沒有完整的理解,進而誤用,或是這些學者也未善盡解釋的問題。
我認為同理心,最大的宗旨是接觸內心的真實,不論是他人或是自己,所以完整的同理心應該是共感(情)加上換位思考,讓感性與理性同時發揮作用。
就算沒有共感,我們依舊可以透過練習可以讓我們拆除掉很多卡在感性前的障礙,讓感性更敏銳,並透過認識人性、對話和思考來讓我們的換位思考更加貼近真實,讓溝通更加有效,且關係更加真誠。
同理心的心境和掌握他人思考的能力,是我們天生的設定,但能力的強弱不是先天就長出來的,「同理心是先天的基礎,但透過後天練習才會掌握的能力,而每個人可以透過刻意練習去掌握」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按愛心、追蹤我及我的專題,也歡迎來我的臉書與我互動。感謝你的支持,願你成為完整的人。
昆陽 Peace 2021.6.12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世界很大、我們的內心也很深,我們常常在往外尋找有價值的事物,但卻忘記往內尋, 認識自己一直是我們的責任,但往往我們也是傷害自己最深的人。 我是昆陽,我希望用我的觀點為你帶來點新的想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