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從動手做與犯錯中學習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記得雙胞胎女兒AB寶在四年級及五年級時,都曾代表學校參加台北市的科學展覽比賽,得到幾個小小的獎項,所以我也跟著去參觀這些中小學生得獎的作品,看完之後還真的嚇了一跳!台北的中小學生的科學水準居然有那麼高呢?還是有那麼多科學天才散落在許多學校?因為有非常多的作品不要說孩子怎麼能夠想得出這些問題來,更困難的還是得設計出實驗流程,而我單單想看懂他們實驗的結論都還有點困難呢!而我還算是對科學教育還算關心的人(曾經担任過圖書金鼎獎或年度好書大家讀科學類或知識類的評審委員),這難免令人感慨孩子參加「科學展覽」家長或者老師到底幫了多少忙?
其實這種檢討的聲音,在美國中學裏也有,因為科展比賽得名有利於甄試進大學,因此有職業槍手出現,到後來得獎者所採用的方法或使用的儀器已遠遠超過中學生該有的程度。
台灣這些年也愈來愈像美國了,在高中或大學的申請入學,也會看學生的課外表現來加分,結果家長想盡辦法鼓勵孩子參加比賽,連帶著補習班或家教也應運而生,聽說台灣的科展也出現了「職業槍手」。
其實不要說科學展覽了,連平常的作業,有多少是家長幫忙捉刀的?尤其九年一貫教育實施後,許多的作業必須讓孩子動手做,而且那些作業還真的不太容易做呢!我看大部份會落到學生家長頭上。記得有一年元宵前後到朋友家玩,見朋友熟練地做著花燈,我很好奇朋友居然還有這個雅興,只見他說:「孩子作業要交的啦!我有兩個孩子,所以這是我第四次做同樣的作業,愈做愈快愈做愈好!」
這種被大人「強力指導」下的學習,完全失去科學素養裡最重要的好奇心,以及科學能力培養最關鍵的探索過程。更麻煩的是,一切都由家長代勞,會扭曲孩子的價值觀以及學習動機。
身為父母,當然有責任也有義務要協助孩子具有面對未來世界競爭的基本能力,但是我們可以指導與示範,但是一定要讓孩子裡親自動手做。
不要因為害怕孩子自己動手做的成品比較差,沒有辦法獲得高分,父母自己就跳下來做。其實孩子在學習過程所犯的「錯誤」,是最棒的體會與收穫。
從我的孩子進小學開始有考試之後,我就要孩子分門別類準備「錯誤本」,我們完全不重視考試成績,但是要他們把寫錯的題目抄下來,想辦法搞懂。甚至每當孩子考得不好時,反而會表現出很高興的樣子,鼓勵他們說,因為錯這麼多,我們才知道有這些東西是不懂的,也常常會強調,找出自己不懂不會的地方是最大的收獲。
然後在平常複習或準備未來的考試時,就加強把那些錯的題目弄懂。雖然我們完全不在乎孩子們的成績,但是當他們養成把「錯誤本」的題目都搞懂了,成績其實也會不錯的。
平常考時最忌諱亂猜,因為萬一猜對了,就喪失了真正弄懂那個觀念的機會。一般來說,考試答錯有幾種可能,除了粗心大意或誤解題目之外,很多是因為沒有真正瞭的理解,有時候自己以為已經了解透徹,其實並不是,可能只是硬記下那個題型或現象,那麼只要題目稍加變化就又不會了。
依照我自己過去讀書乃至於到今天學習各種新的知識或領域的經驗,我發覺有了「錯誤本」,對於整個學習過程會相當的安心,那些錯誤以及不會的觀念,即便短時間之內還是沒辦法完全理解,但是當我知道只有那幾個地方不懂,就會很放心且有信心地面對其他所有剩下的部份。
除了課業上的從動手做與犯錯中學習之外,我在生活中也指導她們如何做計劃。
從她們讀小學四年級開始,我們就開始陪著她們做寒假、暑假的生活計劃與紀錄。首先找一張比較厚的全開海報紙,再教她們用電腦繪圖,列印出許多張A4的表格,然後貼在海報紙上,把未來假期的每一天、每個可以安排的時刻,清清楚楚地攤在自己面前,除了填上預定的活動外,每一天真正做了什麼事,到哪裡去,都要登錄在上面。
記錄幾次之後,她們開始覺得這個方法很好,現在遇到短假期或週休二日時,也會主動列表做計劃。其實早在她們剛上小學時,每年的寒暑假作業,我們就鼓勵她們把到哪裡玩,以及收集旅遊的紀念品或所拍攝的相片,整理成圖文並茂的作業;等她們長大一些,連假期中閱讀過的課外書或看電影的心得也一併整理進去。
我相信孩子對於製作這種比日記還生動有趣的實況記錄會感到很有成就感,這些紀錄甚至具有實用價值,好幾次我都發現她們會去翻看前些年整理的寒暑假生活紀錄。
這種親自動手做的習慣與成就感,在這個網路虛擬時代,反而是必須特別花心力才能養成,但絕對是值得父母投入資源去達成的素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父母師長對孩子們的影響,大致分為兩個階段,一個是從學齡前到小學高年級左右,一個是小學高年級進入青春期之後。 孩子小時候生性依附大人,再加上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在大人掌控與注視下,所以只要我們重視,投入資源與時間,佈置好良善的環境,培養孩子好的習慣一定是沒問題的。 到了青春期,孩子不再依附大人,改而依附同
台灣這幾年在人才培育的方向積極轉向創意與設計,因為在科技日新月異與不斷複製之下,產業的競爭力關鍵在於美感的追求,而美育的核心就是藝術的欣賞與創作。 但是除了商品的設計之外,對於一般社會大眾而言,人為何要欣賞藝術?藝術的價值在哪裡? 著名詩人紀伯倫曾說;「我們存在是為了發現美,除此之外,只是等待。」的
親子關係就像是銀行的存摺一樣,最好把握各種機會,多貯存一些資產,好留待孩子進入青春狂飆期或長大離家的疏離感之際使用,但是這些正面的能量,並不是父母親常常待在家裏陪孩子就可以擁有,通常必須刻意營造才有機會。 或許偶爾有某個機緣,某個場景會留存在孩子的腦海中,一輩子陪伴著他們,當他們挫折困頓、憂傷沮喪,
昨天上午應邀到桃園為來自全國各縣市政府負責家庭教育的工作人員,在他們的年度在職訓練課程裡演講,這是第二梯次,我分享如何用電影這個工具協助父母親在居家生活中與孩子互動溝通。 在孩子愈來愈少的台灣,每個孩子對台灣的未來都很重要,一個也不能放棄,因此,如何讓每個孩子都能有信心地,笑著迎向未來,是這一代父母
昨天上午參加一個永續發展獎項的評選會議,眼看時間已經超過中午12點,只好沒會議結束就先行告退,匆匆搭捷運,然後換公車,回到山上的住家,因為下午一點半有場線上演講的邀約。 下午的邀約是新竹工業研究院的全院演講,他們給我的題目是「零碳生活實驗」。 永續發展以及關注氣候變遷所採取的減碳行動,近年來已成為顯
前幾天到台中建築材料展裡的低碳生活暨永續城鄉論壇擔任與談人,在最後的分享交流之後,主持人文蓓蓓循例要我們幾位與談人用一句話來總結。 我從論壇舞台上望向諾大的台中展覽館裡似乎一望無際的建築材料攤位,不禁有感而發:以現在的材料科技而言,一棟建築使用上百年絕對沒有問題,連木構建築都可以保存數百年了,何況鋼
父母師長對孩子們的影響,大致分為兩個階段,一個是從學齡前到小學高年級左右,一個是小學高年級進入青春期之後。 孩子小時候生性依附大人,再加上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在大人掌控與注視下,所以只要我們重視,投入資源與時間,佈置好良善的環境,培養孩子好的習慣一定是沒問題的。 到了青春期,孩子不再依附大人,改而依附同
台灣這幾年在人才培育的方向積極轉向創意與設計,因為在科技日新月異與不斷複製之下,產業的競爭力關鍵在於美感的追求,而美育的核心就是藝術的欣賞與創作。 但是除了商品的設計之外,對於一般社會大眾而言,人為何要欣賞藝術?藝術的價值在哪裡? 著名詩人紀伯倫曾說;「我們存在是為了發現美,除此之外,只是等待。」的
親子關係就像是銀行的存摺一樣,最好把握各種機會,多貯存一些資產,好留待孩子進入青春狂飆期或長大離家的疏離感之際使用,但是這些正面的能量,並不是父母親常常待在家裏陪孩子就可以擁有,通常必須刻意營造才有機會。 或許偶爾有某個機緣,某個場景會留存在孩子的腦海中,一輩子陪伴著他們,當他們挫折困頓、憂傷沮喪,
昨天上午應邀到桃園為來自全國各縣市政府負責家庭教育的工作人員,在他們的年度在職訓練課程裡演講,這是第二梯次,我分享如何用電影這個工具協助父母親在居家生活中與孩子互動溝通。 在孩子愈來愈少的台灣,每個孩子對台灣的未來都很重要,一個也不能放棄,因此,如何讓每個孩子都能有信心地,笑著迎向未來,是這一代父母
昨天上午參加一個永續發展獎項的評選會議,眼看時間已經超過中午12點,只好沒會議結束就先行告退,匆匆搭捷運,然後換公車,回到山上的住家,因為下午一點半有場線上演講的邀約。 下午的邀約是新竹工業研究院的全院演講,他們給我的題目是「零碳生活實驗」。 永續發展以及關注氣候變遷所採取的減碳行動,近年來已成為顯
前幾天到台中建築材料展裡的低碳生活暨永續城鄉論壇擔任與談人,在最後的分享交流之後,主持人文蓓蓓循例要我們幾位與談人用一句話來總結。 我從論壇舞台上望向諾大的台中展覽館裡似乎一望無際的建築材料攤位,不禁有感而發:以現在的材料科技而言,一棟建築使用上百年絕對沒有問題,連木構建築都可以保存數百年了,何況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因為職業的關係,我常常會碰到一些家長比較急著想讓孩子「超前學習」 以前我的孩子在上海念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就有同班同學的家長熱心地詢問我是否要讓孩子一起去上奧數課程 我當時就婉拒了對方的好意,對於學習,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不要扼殺孩子對學習的熱情」,揠苗助長有時候不見得是好事
Thumbnail
六歲以下的兒童在模仿和聽講方面具有極高的能力。他們的學習是主動的、智能的,而且隨時在潛移默化地進行。他們學習的效果與模仿和聽講的對象密切相關。因此,我們常說你是什麼樣的人,比你對孩子做什麼更重要。
Thumbnail
在現今社會,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後,為了怕孩子被貼標籤,往往選擇護短,甚至對受害人/檢舉人找碴。殊不知,犯錯是讓孩子學會負責的機會,若父母保護過當,會讓孩子形成用護短和找碴來面對錯誤的腦迴路。 這樣的態度不僅會對孩子不利,當孩子將這樣的教養方式複製到下一代,就會形成代際循環。
Thumbnail
文章講述了學生在模擬考試中的成績,以及班導師的獎懲原則和家長的積極參與。通過鼓勵自我競爭,激勵孩子們努力進步。
Thumbnail
  兒童工作是為了累積技能及生活經驗,整合運用。簡單的事情重複一直做,能夠培養專注力,堅持孩子每天的作息表,持之以恆,能夠培養次序感。要請孩子做甚麼事情要先告知,孩子做甚麼事情也先告知成人,能善用規則制定。溫和對待孩子的錯誤,若孩子認為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會錯,會養成安逸的性格。孩子不是不夠好
Thumbnail
  教具對於孩子是很迷人的!當孩子因為想家而哭泣時,可以藉由示範教具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安靜下來,專注地觀察學習。而教具有以下共同點,一、錯誤控制:讓孩子能自己發現錯誤。二、美觀:色彩形狀適中。三、活動:提供孩子動手做的機會。四、限量:使孩子腦中能條理化。教具如同大自然中美麗的花朵,會吸引不同的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家長在陪伴孩子學習時所面對的挑戰,特別是在不明確的教育政策下,家長需要如何應對孩子的學習壓力以及成長過程中的困難。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先說說一段個人的經歷: 我長年在教小朋友做科學小玩具和相關實驗。做玩具或做實驗這種東西,需要兩隻手操作,依據孩子的年齡大小、理解程度、操作難易度等等,不同的孩子會呈現不同的反應。有的孩子需要手把手教,有的孩子只需要指點一二就可以自己完成;不少孩子不想自己動手做,最好是老
Thumbnail
親愛的家長們,你是否有這樣的困擾? 孩子總是只想玩,不想學習。 孩子總是怕失敗,不敢嘗試新事物。 孩子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沒有自信。 如果您有這些困擾,那麼[內在成就感]一定是你的下一步。 這一集節目, 子玲老師訪談[內在成就]作者愛瑞克, 來和大家一起探索如何養成喔!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因為職業的關係,我常常會碰到一些家長比較急著想讓孩子「超前學習」 以前我的孩子在上海念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就有同班同學的家長熱心地詢問我是否要讓孩子一起去上奧數課程 我當時就婉拒了對方的好意,對於學習,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不要扼殺孩子對學習的熱情」,揠苗助長有時候不見得是好事
Thumbnail
六歲以下的兒童在模仿和聽講方面具有極高的能力。他們的學習是主動的、智能的,而且隨時在潛移默化地進行。他們學習的效果與模仿和聽講的對象密切相關。因此,我們常說你是什麼樣的人,比你對孩子做什麼更重要。
Thumbnail
在現今社會,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後,為了怕孩子被貼標籤,往往選擇護短,甚至對受害人/檢舉人找碴。殊不知,犯錯是讓孩子學會負責的機會,若父母保護過當,會讓孩子形成用護短和找碴來面對錯誤的腦迴路。 這樣的態度不僅會對孩子不利,當孩子將這樣的教養方式複製到下一代,就會形成代際循環。
Thumbnail
文章講述了學生在模擬考試中的成績,以及班導師的獎懲原則和家長的積極參與。通過鼓勵自我競爭,激勵孩子們努力進步。
Thumbnail
  兒童工作是為了累積技能及生活經驗,整合運用。簡單的事情重複一直做,能夠培養專注力,堅持孩子每天的作息表,持之以恆,能夠培養次序感。要請孩子做甚麼事情要先告知,孩子做甚麼事情也先告知成人,能善用規則制定。溫和對待孩子的錯誤,若孩子認為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會錯,會養成安逸的性格。孩子不是不夠好
Thumbnail
  教具對於孩子是很迷人的!當孩子因為想家而哭泣時,可以藉由示範教具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安靜下來,專注地觀察學習。而教具有以下共同點,一、錯誤控制:讓孩子能自己發現錯誤。二、美觀:色彩形狀適中。三、活動:提供孩子動手做的機會。四、限量:使孩子腦中能條理化。教具如同大自然中美麗的花朵,會吸引不同的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家長在陪伴孩子學習時所面對的挑戰,特別是在不明確的教育政策下,家長需要如何應對孩子的學習壓力以及成長過程中的困難。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先說說一段個人的經歷: 我長年在教小朋友做科學小玩具和相關實驗。做玩具或做實驗這種東西,需要兩隻手操作,依據孩子的年齡大小、理解程度、操作難易度等等,不同的孩子會呈現不同的反應。有的孩子需要手把手教,有的孩子只需要指點一二就可以自己完成;不少孩子不想自己動手做,最好是老
Thumbnail
親愛的家長們,你是否有這樣的困擾? 孩子總是只想玩,不想學習。 孩子總是怕失敗,不敢嘗試新事物。 孩子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沒有自信。 如果您有這些困擾,那麼[內在成就感]一定是你的下一步。 這一集節目, 子玲老師訪談[內在成就]作者愛瑞克, 來和大家一起探索如何養成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