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06|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無愛不偏執 Ch.8】自戀者的偏執 VS 偏執者的自戀:那些被理想化與被妒忌的人與事

對於一個人心智裡的偏執傾向或狀態,我們習慣它有一個「因為他被害了太多次,所以不得不偏執」的起源印象。
臨床工作中我們當然會有類似的發現,但也不全然;或是說,「被害」的定義其實要先被確立。小孩子的精神是很容易受到影響的,這種「脆弱性」成為了被害的前提,而那個被害所指的,可能只是一件單一但重要的事:對理想化的他人(主要是父母)的極度失望。
對父母的極度失望,且這個失望是發生在小學至中學間,也就是「伊底帕斯情結」理應建立又得到處理以消落的時期,往往造成人們心中萌生起(或理論的說:回到並固著於早期的偏執心理位態)一個堅固的偏執性格底座。
這個偏執性格對主體而言常常是「不自知的」,它很可能反映在他人的評價中:很自我、太做自己、固執、頑固、偏激、從不低頭、死不道歉、從不認輸……直到成年以後,人們才因為生活中(職場、人際、家庭)的問題而慢慢意識到自己好像有點需要談談的心理困擾,而往往又在「想了好幾年」以後,克服了內心種種有名或莫名的阻抗,才來到諮商裡──你也是這樣嗎?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相對於大眾常吃的速食心理學或心靈雞湯,作為一位苦口良藥的諮商心理師,我希望以臨床經驗和精神分析的獨到見解,帶你們前往自身潛意識的幽微,看見感情世界的慾望、愛恨、孤獨與戰爭......一起看見情感的潛意識法則。彷彿用一束黑暗,讓過於明亮時無法現身的微光,化作夜空的星光。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