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從佛洛姆談接受型人格:愛自己,別讓犧牲吞噬你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raw-image

一、複習回味佛洛姆課程

先前又把紀老師的佛洛姆課程,再拿出來重新反覆聽了一遍,深深替體悟自己第二次的吸收與思路,又比第一次來的熟稔與深刻。




首次聽課,由於對佛洛姆一無所知,因此僅能處於被動性、單方面地接收資訊;但來到第二次聽課時,因為第一次地聽講已奠基了相關基礎概念,腦中稍微已有個略顯模糊的框架。

如同老師說的,第一次聽課時,先大致抓住某個哲學家的基本思考邏輯,第一次就把各種邏輯打通的話,接下來就是哲學家的思路轉彎、邏輯反轉的show time,若是一開始的基礎邏輯沒打通,到後面可是會看不到他們的車尾燈的哈哈


二、四種類型人格分類的心得反思:

以下是課程第四週【自我的追尋】文本中,討論到的四種類型人格分類的心得反思。

(一)接受型人格

首先,第一種為【接受型人格】。此類型人格將把「愛」翻譯成:我要被愛、被接受。


1.錯愛方式

我們都希望自己是被愛、被接受的,但我們的作法最後總是與愛的本質背道而馳

由於缺乏安全感,因此時常在面對愛的對象時,過度用力勉強、過度在意解讀、放大檢視與過分要求,導致距離太近、太逼迫,結果淪為彼此感到窒息, 無法呼吸。


2.雪上加霜的危機處理

發現了危機問題的接受型人格,會淪為先低頭、讓步、妥協、犧牲的那個人,放下了自己、丟掉了自己,甚至沒有了自己。

問這些人為何如此這般,他們的出發點不外乎是說:「以和為貴最重要,為了大局、為了不傷和氣著想,自己也不是太重要,退一步求全好像也沒什麼損失。」


時常刻意把自己的想法、感受、苦衷與憤恨給刪除,但那些過度地、被死命壓抑的,它們始終存在,終究會在午夜夢迴時,回歸於我們的無意識中,化身為夢魘,回來騷擾我們。

接受型人格的人深知,他長期把自己犧牲掉,把自己掏空,將所有東西都獻給了他人,但他會試圖催眠自己,雖然犧牲是痛苦的、撕裂的,但若是犧牲自我,能藉此讓自己的格調上升、那麼為家族、為群體的自我犧牲是光榮的、是會受到感謝、愛戴、認同與敬重的。接受型人格終將沉浸於一種「自己愛上自己的悲劇之中」的戲碼。


3.當現實不以自己的悲劇戲碼上演時

但當身邊的人所給予的回饋,不與接受型人格自身的期待相稱,或是不能領受自己的犧牲奉獻的付出時,就會產生一個難以承受的落差感,陷入「我都付出了這麼多、都給了我全部能給的了,為何對方還是這樣」的負面迴圈。


接著身旁的人開始百思不得其解,不得不產生一個疑問:

但誰要你犧牲呢?

但我沒有跟你要這些啊?

「等一下,所以你之前做的那些,實際上你並不喜歡,你之所以做這些行動,都是以被逼迫的心情來迎合我們的嗎?」


接下來,接受型人格可能會徹底崩潰,發現自己掏心掏肺所犧牲的一切奉獻,都是如此不值,又再度錯誤地歸納出一個謬論,向對方說出:「沒關係,不是你的問題,一定是我還不夠好,所以才會是今天的下場」

但是痛徹心扉後,另一方面即是憤世嫉俗、自暴自棄的開始

起手式大多開始顧影自憐地話當年,怪原生家庭、怪先前的對象、怪別人眼光不夠好、怪其他人眼光低俗,看不出自己可是一塊未琢磨的寶石;怪時代、怪環境、怪社會價值觀、怪社會體制,「要不是當年如何如何,我才不會這樣選擇,就是因為如何如何,我現在才會淪落到這樣,要是我XXOO,我現在絕對是OOXX。」

怪東怪西、怨天尤人,就是沒有勇氣,去直視面對自己心中最深層、最醜陋的恐懼與自卑。


4.有毒的思維價值觀源自生長環境

接受型人格在早期已被根深蒂固植入「不要有自己的主見,順從比較安全、甚至比較省力」的信念。


就算有自己的想法,但始終無法拉到意識層次,意念一直被打壓回去,無法伸張,產生一生都被牽著鼻子走的「怨」。

這樣的性格特別容易吸引到壞的因緣機遇因為這樣的劇本會將自己設定成被欺負的苦情受害者這也大大影響一個人所散發的氣質與磁場。


長期下來,我們會開始偏好悲劇,甚至深陷在自認的深切悲劇中,試圖找自己的位置與價值。最終我們會愛上自身的悲劇,一邊怨嘆,卻又無法打破這無止盡的惡性迴圈,也催生了最絕望的「習得性無助」


然而,在這撕裂掙扎的過程中,自身心中早已有答案 ,面對旁人的追問與釐清,我們卻害怕地被看穿、被誤認為是「自私」的人,藉以左閃右躲、顧左右而言他的方式,來迴避對方的試探。


另一方面,卻又矛盾弔詭地,在這往復對答之中,暗自嵌入自己預設答案,用不著痕跡、雲淡風輕、故作鎮定的方式,引領對方進入自己已設下的對話迴路,並生成自己預想的結果。


接受型人格根深蒂固地認為,「有自己的想法主見是一件很自私的事,不為長遠大局與人際關係著想的信念。更恐懼的是,當你有自己的想法時,會被他人認為你是一個自私的人。」


5.佛洛姆的觀點反轉

因此佛洛姆提出一個很違反邏輯、卻值得深思的觀點:「對接受型人格來說,他們的自私從來不是只愛自己、愛自己太多,而是不夠愛自己。】


若是讀到此處,發現自己疑似【接受型人格】的朋友,那麼誠摯邀請你,從現在開始,不要再覺得你的想法意見不重要,不要輕易犧牲、取消自己的感受與情緒,不要輕視、不要壓抑、不要憋忍自己的情感和苦痛,不要再悶不吭聲、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試著把自己放在第一位,照料看顧自己的一思一念它們都是你存在於世的重要一絲一縷,並且適度地傾瀉訴說出來,讓別人知道,也能更認識自己,這些並不是什麼自私行為。人生之途上,會遇到許多帶給我們快樂與苦痛的人,留下快樂,別再深陷駐留於苦痛中。


6.結語

之前閱讀的【我可能錯了】這本書中,也提及了:

當你對某人關閉心房時,對方可能沒有感到明顯傷害、不痛不癢,但你會。

你或許已經嚴重地被自己的放不下的困惑、傷痛、憤恨,給凌虐地滿身是傷。


就像有一把槍,槍口面向鐘樓開了一槍,就將時間凍結,你感覺你的生命似乎一直停在過去的某一刻。從那刻起,你當下體感時刻斷成兩半,而至今仍走不出那天的那個晚上。

我不會叫你放下那些無法想像的傷痛與憤恨,和解與寬恕也絕非易事,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但永遠別忘記,不論發生什麼事,不管他人說了什麼、做了什麼、如何評價你,你不用任何方式去證明你的價值,光是存在本身,你就是最棒的、最重要、是值得被愛的了,不要再犧牲了,不要再耽溺過去了,是時候將悲傷與困惑折疊整理好,邁開步伐,隨著時間一起共舞向前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伊蓮的沙龍
39會員
98內容數
哈囉你好嗎 我是伊蓮👋 近期從工作的桎梏中解放開來,30歲的我矗立於第一個人生重大的十字路口,我將為人生留白一段時間,進行沉澱、行動、揭露、經歷、對話及回饋,並將身為社會局外人的生活玩味凝結成點,藉由寫作把它們刻劃下來。未來將何去何從,敬請期待。
伊蓮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2/17
...但由於人不知何時會受到監控,只好假設自己每時每刻都被監視,變相迫使自己遵守規矩,最終自我囚禁,自己變成自己的監督者。 我們總會顧忌他人目光,或畏懼失敗而被批評恥笑,變得裹足不前、患得患失。 時常聽到:「大家都這樣說..」「大家都這樣做..」「大家都覺得..」。然而這裡所指的「大家」是誰?..
Thumbnail
2024/12/17
...但由於人不知何時會受到監控,只好假設自己每時每刻都被監視,變相迫使自己遵守規矩,最終自我囚禁,自己變成自己的監督者。 我們總會顧忌他人目光,或畏懼失敗而被批評恥笑,變得裹足不前、患得患失。 時常聽到:「大家都這樣說..」「大家都這樣做..」「大家都覺得..」。然而這裡所指的「大家」是誰?..
Thumbnail
2024/12/10
因此在生活上,囤積型人格可以嘗試清掉家裡不必要的東西,來個乾淨利落的斷捨離。 人際關係上,或許團體Energy是我們該效法的好榜樣, 如同他們的歌曲中說的:「就跟你說了放手!」(笑 斬斷清除不必要的垃圾關係,並重新調整打通、騰出空間,好的緣分才有機回得以進駐到我們的生命中,
Thumbnail
2024/12/10
因此在生活上,囤積型人格可以嘗試清掉家裡不必要的東西,來個乾淨利落的斷捨離。 人際關係上,或許團體Energy是我們該效法的好榜樣, 如同他們的歌曲中說的:「就跟你說了放手!」(笑 斬斷清除不必要的垃圾關係,並重新調整打通、騰出空間,好的緣分才有機回得以進駐到我們的生命中,
Thumbnail
2024/10/31
他們又帥又美,有腦袋又有才華,但他們總會有個令人意外的共同點是: 「他們老是愛上別人的男人、女人,或剽竊別人想法、將別人的作法如法炮製、佔為己有。」 剝削型人格的特徵是:【他們總覺得別人手上的東西比較好,別人手上的玩具總是比較酷;別人手上的雞腿總是比較香;別人的男友、女友總是不讓人失望】。
Thumbnail
2024/10/31
他們又帥又美,有腦袋又有才華,但他們總會有個令人意外的共同點是: 「他們老是愛上別人的男人、女人,或剽竊別人想法、將別人的作法如法炮製、佔為己有。」 剝削型人格的特徵是:【他們總覺得別人手上的東西比較好,別人手上的玩具總是比較酷;別人手上的雞腿總是比較香;別人的男友、女友總是不讓人失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在人際關係中,喜歡和不喜歡你的人總是並存,而人們的注意力往往會偏向於那些不喜歡自己的人。 為什麼呢?
Thumbnail
在人際關係中,喜歡和不喜歡你的人總是並存,而人們的注意力往往會偏向於那些不喜歡自己的人。 為什麼呢?
Thumbnail
人的生存動力出於本能,而人的煩惱亦來自本能,這個本能主要有兩個部分:「性」與「自我認同」。人追逐這兩者,又同時為兩者所傷。
Thumbnail
人的生存動力出於本能,而人的煩惱亦來自本能,這個本能主要有兩個部分:「性」與「自我認同」。人追逐這兩者,又同時為兩者所傷。
Thumbnail
自卑敏感、內耗、以及厭棄現狀、過度在意他人看法,這說的是你嗎?
Thumbnail
自卑敏感、內耗、以及厭棄現狀、過度在意他人看法,這說的是你嗎?
Thumbnail
最近遇到幾個諮詢個案,在對話過程中發現都是遇到類似的問題:經常感到自己總是在努力取悅他人,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總是試圖讓每個人滿意,卻很少考慮自己的需求。讓我想起以前的自己也是曾有過同樣的困擾,在學習了藝術治療和心理學後,才察覺到原來自己可能是一個具有「討好型人格」的人。   這種人格特質在人際
Thumbnail
最近遇到幾個諮詢個案,在對話過程中發現都是遇到類似的問題:經常感到自己總是在努力取悅他人,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總是試圖讓每個人滿意,卻很少考慮自己的需求。讓我想起以前的自己也是曾有過同樣的困擾,在學習了藝術治療和心理學後,才察覺到原來自己可能是一個具有「討好型人格」的人。   這種人格特質在人際
Thumbnail
在學著深入剖析這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面貌時,我發現...許多人的脆弱都來自於〔自卑的心理〕。其中也許包含了自己、家人、親朋好友,或是身邊任何一個你所熟悉的人。 當自卑心發作時,會造就人易怒的性格,也很容易惱羞成怒。當你對人釋出好意而對方合理拒絕時,你卻感覺對方刻意給你難堪而生氣或難過,其實是自己自
Thumbnail
在學著深入剖析這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面貌時,我發現...許多人的脆弱都來自於〔自卑的心理〕。其中也許包含了自己、家人、親朋好友,或是身邊任何一個你所熟悉的人。 當自卑心發作時,會造就人易怒的性格,也很容易惱羞成怒。當你對人釋出好意而對方合理拒絕時,你卻感覺對方刻意給你難堪而生氣或難過,其實是自己自
Thumbnail
我們有時候是不是對自己以外的人太過嚴苛?還是因為對自己夠狠,所以對他人也這般。 到底是自己的心太軟還是真的對別人過於嚴苛我分不清楚,只是知道心裡總是有個聲音不斷地在拉扯,告訴自己應該這樣不應該那樣。 或許也只是自己的同情心作祟。在很多人眼裡,同情心這樣的特質可以能並列於善,但同情心對我來說是一個
Thumbnail
我們有時候是不是對自己以外的人太過嚴苛?還是因為對自己夠狠,所以對他人也這般。 到底是自己的心太軟還是真的對別人過於嚴苛我分不清楚,只是知道心裡總是有個聲音不斷地在拉扯,告訴自己應該這樣不應該那樣。 或許也只是自己的同情心作祟。在很多人眼裡,同情心這樣的特質可以能並列於善,但同情心對我來說是一個
Thumbnail
        每一個人的個性都不同。有的個性比較強勢,有的個性比較溫柔。個性比較溫柔的人,是不是比較討喜,比較讓人們喜歡呢?從某個角度角說是這樣,但是,這樣的人其實很容易變成被欺負的對象,有委屈就往肚子裡吞,因為她溫柔,別人把把她當成情緒的垃圾桶,丟棄自己的情緒垃圾。
Thumbnail
        每一個人的個性都不同。有的個性比較強勢,有的個性比較溫柔。個性比較溫柔的人,是不是比較討喜,比較讓人們喜歡呢?從某個角度角說是這樣,但是,這樣的人其實很容易變成被欺負的對象,有委屈就往肚子裡吞,因為她溫柔,別人把把她當成情緒的垃圾桶,丟棄自己的情緒垃圾。
Thumbnail
探討「我是為你好」的矛盾性,認識控制傾向的特徵並提出正確的處理方式。分析了控制傾向人的特徵以及與之相處的技巧,引導人們學會尊重對方的選擇並堅定捍衛自己的價值觀。文章闡述了控制傾向的原因,以及正確理解「我是為你好」的態度。
Thumbnail
探討「我是為你好」的矛盾性,認識控制傾向的特徵並提出正確的處理方式。分析了控制傾向人的特徵以及與之相處的技巧,引導人們學會尊重對方的選擇並堅定捍衛自己的價值觀。文章闡述了控制傾向的原因,以及正確理解「我是為你好」的態度。
Thumbnail
在當今社會,我們常常被鼓勵關注他人的需求,促進和諧的人際關係。然而,對於一些人來說,這種關心他人的程度可能漸漸演變成討好型的人格,使他們在關係中失去了自己的聲音和需求。如果你發現自己陷入這樣的情況,以下是一些建議,幫助你擺脫討好型人格的枷鎖,建立更健康、平衡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在當今社會,我們常常被鼓勵關注他人的需求,促進和諧的人際關係。然而,對於一些人來說,這種關心他人的程度可能漸漸演變成討好型的人格,使他們在關係中失去了自己的聲音和需求。如果你發現自己陷入這樣的情況,以下是一些建議,幫助你擺脫討好型人格的枷鎖,建立更健康、平衡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高敏感人主動覺察情緒來源,不隨他人起伏,練習正向思維與自我反思。設定人際界線、勇於表達感受、保護自己並選擇適時求助,將高敏感轉為天賦,擁抱內在平衡。
Thumbnail
高敏感人主動覺察情緒來源,不隨他人起伏,練習正向思維與自我反思。設定人際界線、勇於表達感受、保護自己並選擇適時求助,將高敏感轉為天賦,擁抱內在平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